原文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肘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释讲
老师说:水气病可以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等五科。
风水病的脉象浮,外证表现为全身骨节疼痛而怕风:
皮水病的脉象亦浮,外证表现为身体浮肿,用手按压皮肤凹陷不起,不怕风,腹部胀大如鼓,口不渴,应当用发汗法治疗;正水的脉象沉迟,外证表现为气喘;
石水的脉象沉,外证表现为腹部胀满但不喘;
黄汗病的脉象沉迟,身体发热,胸部胀满,四肢皮肤与头面浮肿,如果久病不愈,必定会导致痈脓。
原文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释讲
出现浮洪的脉象,浮脉表示为感受风邪,洪脉表示为水气充盛,风邪与水气相互搏击;如果风邪胜于水气,就会出现瘾疹,身体发痒,痒是风邪外透的表现,称为泄风,如果久病不愈,则会形成痂癞;如果水气胜于风邪,就会形成水气病,出现身体俯仰困难。风邪与水气互相搏击,就会出现全身浮肿,此时可以用发汗法治疗。
原文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释讲
怕风表示卫气亏虚,属于风水病;不怕风,小便通利的,表示上焦有寒,口中涎沫多,属于黄汗病。
寸口部出现沉滑的脉象,表示体内有水气,面目浮肿,发热,称为风水;病人的双眼睑出现微肿,像是睡眠后刚醒的一般,颈部的脉管跳动,时常咳嗽,用手按压其手脚的皮肤则凹陷不起,属于风水病。
临症意义
上第一条论风水言“脉浮”,是以风性论,本条论风水言“脉沉”,是以水性论,正表明风水是以头面四肢肿、恶风、有热等证为特征,其脉则或见浮或见沉。
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
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
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释讲
患太阳病,出现浮紧的脉象,理应兼有骨节疼痛,如今反而不痛,身体又反而沉重而酸,口不渴,如果出汗后则病可以好转,这属于风水病。如果出现怕冷的症状,这是因为身体极度虚弱时,又因误汗损伤卫阳的缘故。
口渴而不怕冷的,属于皮水病。
全身浮肿而又怕冷的,症状类似于周痹病,症状表现为胸中憋闷,不能进食,骨节疼痛,傍晚时烦躁不安,不能入眠,属于黄汗病。
咳嗽而又气喘,口不渴的,属于脾胀病。症状类似于水肿病,用发汗法治疗则可以痊愈。
治疗这些患水气病的人,不论是口渴而腹泻,或是小便次数较多的,都不可以用发汗法治疗。
临症意义
前面条文说风水外证骨节疼痛,这里说骨节反不痛,身体反重而酸;前面条文说皮水不渴,这里说皮水渴,其前后所说不同之原因是:风与水相合而成病,其流注关节者,则骨节疼痛;其浸淫肌肤者,则骨节不痛而身体酸重,这是由于邪气所伤部位不同的关系。前面条文说皮水不渴者,是病方外盛而未进入里分,这里说渴而不恶寒者,是与风水之不渴而恶风相区别,所以临床时须辨别清楚。
原文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今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
释讲
患皮水病,面目与全身都浮肿,脉象沉,小便不通利,导致水湿滞留因而形成水气病。如果小便通利,则是因水去而津液受损,因此出现口渴的症状,应当服用越婢加术汤治疗。
原文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
释讲
趺阳脉象应当出现伏脉,如今反而出现紧脉,这是因为体内有寒邪壅聚的缘故,例如寒邪、疝瘕、腹中痛等病,医生却误用下法,攻下后立即感到胸部胀满,呼吸气短。
原文
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释讲
趺阳脉的脉象应当出现伏脉,如今反而出现数脉,因为体内有热邪壅聚的缘故,因此食物消化很快,小便频数:如果小便反而不通利的,表示将要发生水气病。
临症意义
以上两条,是以趺阳脉象的变化,而论体内的有寒有热。有寒则不可误下,误下则生变证;有热则与水结,致水无下出之路,蓄于体内而成水气之病。提示医者在临证时,要掌握疾病之全面情况,分清病证的或寒或热,进行辨证治疗。
原文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
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络脉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释讲
如果寸口出现浮迟的脉象,浮脉表示为邪热,迟脉表示为潜藏,热与潜相合,称为沉。
如果趺阳脉出现浮数的脉象,浮脉表示为邪热,数脉表示为水谷精微停滞而不能运化,热与壅滞之水谷相合,称为伏;沉与伏相合,称为水;沉表示络脉空虚,伏表示小便困难,络脉空虚与小便困难相合,以致水邪泛溢于肌肤,就会形成水气病。
临症意义
本条“寸口脉浮而迟”之“迟”、“趺阳脉浮而数”之“数”,二字义皆训“小”。见拙著《古医书研究·〈金匮要略〉考义二十四则》“寸口脉浮而迟,趺阳脉浮而数”条。
原文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释讲
如果寸口部出现弦紧的脉象,弦脉表示为卫气运行不畅,因此怕冷,水液不能正常运行,而下注于肠间。
如果少阴部出现紧沉的脉象,紧脉表示为痛证,沉脉表示为有水,因此小便困难。
原文
脉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释讲
出现沉脉的,应当兼有水气,以及身体肿胀而沉重,如果患水病而脉象暴出无根的,属于死证。
临症意义
临床上脉浮与脉出容易混淆,所以亦当鉴别。脉浮是脉象轻取即得,重取稍弱,也就是“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之上盛下弱之象,多是主邪气在表的病证。而脉出却与之不同,脉出是脉象暴出,盛大而无根,轻按有脉,重按却散,多是主阴盛于里,阳浮于外,真气涣散于外的病证。
原文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释讲
患水气病,眼胞出现浮肿,好像蚕卧在上面一样,脸面与双眼光亮润泽,脉伏,表示属于容易口渴,饮水很多的消渴病。如果腹部肿大,小便不通利,脉象沉绝的,表示内里有水气停聚,可以用攻下法治疗。
临症意义
本条所论之水气病脉证,提出了“可下”之治疗原则,但未指出具体的治疗方剂,根据临床证情,可采用十枣汤、己椒苈黄丸之类的逐水方剂。当然,若兼有正虚体弱现象的,则这一类方剂又应慎用。
原文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
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释讲
有人问:患腹泻后,出现口渴饮水,小便不通利,腹部胀满而阴部水肿的,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回答:按道理应当要出现水气病;如果小便通畅,兼有出汗的,则病情会自行痊愈。
临症意义
1.本条提示了下利后津液损伤,口渴则只宜少少饮之,如恣意多饮则病水。
2.病水,如遇小便自利或汗出,水有出路,必自愈,则又提示了治疗水气病发汗、利小便总的原则。
原文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释讲
患心水病,会出现身体沉重,呼吸少气,不能平卧,心烦躁动不安,前阴部肿胀等症状。
原文
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释讲
患肝水病,会出现肚腹肿大,不能自由转动,胁下与腹部疼痛,口中常常出现少许的津液,小便时通时闭等症状。
原文
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释讲
患肺水病,会出现身体浮肿,小便困难,大便时常溏泻如同鸭粪一般等症状。
原文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释讲
患脾水病,会出现腹部胀大,四肢沉重,口中没有津液,少气,小便艰难等症状。
原文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释讲
患肾水病,会出现腹部肿大,肚脐肿胀,腰痛,小便不通畅,阴部潮湿如同牛鼻上湿汗一般,两脚逆冷,面部反而消瘦等症状。
原文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释讲
老师说:治疗水肿病,对于腰部以下浮肿的,应当用利小便法治疗;对于腰部以上浮肿的,应当用发汗法治疗,病就会好。
临症意义
发汗和利小便的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上对于水气病的治疗,很有指导意义,直到今天,仍有很大的实践价值。然这是治疗水气病的一般常法。临床上也有个别水气病患者,腰以上肿用发汗法而不愈,佐以利小便而奏效,腰以下肿用利小便法而不愈,佐以发汗法而奏效者,是在医者根据实际病情而变通之。
原文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骛溏,胃气衰则身肿。
释讲
老师说:如果寸口部出现沉迟的脉象,沉脉表示为有水,迟脉表示为有寒,寒与水相互搏结为害,如果趺阳脉出现伏脉,表示饮食不能消化,脾气虚衰则出现大便溏泻,胃气虚衰则出现身体浮肿。
原文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释讲
如果少阳脉出现沉弱的脉象,(少阳脉指耳门微前上方部位之脉,脉卑指按之沉而弱,表示营血不足),少阴脉出现细脉,在男子就会出现小便不通利,在妇人就会出现经水不通,月经的来源为血,因此经血不通就会形成水气病,称为血分。
原文
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
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乃治。何以故?
去水,其经自下。
释讲
有人问:病证有血分与水分的区别,这是什么原因?
老师回答:如果月经先断绝,然后才患水肿病,这是由于淤血阻滞水道所致,称为血分,这种病很难治疗;如果患水肿病,然后才月经断绝,这是由于水液阻滞血道所是称为水分,这种病容易治愈。这矗:什么原因?只要先消退水肿,则月经自然通畅。
临症意义
本条提示诊察疾病,当寻问病史,以便全面分析其病形成的原因和机制,从而确定其正确的治疗方法。
原文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
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
又与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今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释讲
有人问:患水气病人,面目与身体四肢都浮肿,小便不通畅,诊脉时认为此证并不是水气病,病人反而提到会有胸中疼痛,气逆上冲到咽部,咽中好像有块肉梗塞一般,并且还会轻微咳嗽气喘。如果根据老师的看法,此证的脉象应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