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读《金匮要略》学生活
2018600000019

第19章 黄疸病脉证并治

原文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释讲

如果寸口出现浮缓的脉象,浮脉表示为风热,缓脉表示为湿热内蕴的痹证。此处的痹证并不是太阳中风证;而是四肢感到烦扰不舒,脾主黄色,湿热蕴结于脾胃,外行于体表,就成为黄疸。

原文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弦,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释讲

趺阳脉出现紧数的脉象,数脉表示为胃中有热,胃热则能消食善饥,紧脉表示为有寒,寒邪损伤脾阳,因此食后则腹部胀满。如果尺部出现浮脉,表示风热伤肾:趺阳脉出现紧脉,表示寒邪伤脾。风寒相合,进食后就会感到头部眩晕,食物不能消化,湿热壅聚于胃,湿热浊气下流,导致小便不通利,又因脾脏感受寒湿,加上流入膀胱的湿热,因此全身发黄,称为谷疸。

额部发黑,微汗出,手足心发热,每到傍晚时就发病,膀胱拘急,小便通畅,称为女劳疸,如果腹部胀满、好像积水一般,属于不治之症。

出现心中郁闷,燥热不安,不能进食,时常恶心想要呕吐的,称为酒疸。

临症意义

谷疸、酒疸、女劳疸之分,是以其证候特点而定的。谷疸是以食谷即眩,小便不利为特征;酒疸是以心中懊侬而热、小便不利为特征;女劳疸是以额上黑、手足中热、薄暮即发为特征。

原文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释讲

患阳明病而出现迟脉的,表示不能吃得饱,如果吃饱则会感到烦闷,头晕目眩,小便很困难,这是即将发生谷疸的征兆:虽然服用泻下药,但腹部胀满依然不减,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脉迟的缘故。

临症意义

本条所论为脾虚有寒、气滞不化、浊气为患之欲作谷疸证。临床上除所述症状外,还可见神疲乏力、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溏稀、皮肤色黄晦黯、舌苔白滑等症。治疗宜温补之法,可用四逆汤、理中汤之类加去黄之茵陈。

原文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释讲

患酒疸病,必定兼有小便不通畅,胃中灼热,足心发热,这些都属于酒疸的症状。

原文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释讲

患酒疸病,有的不发热,安静且语言不乱,但腹部胀满,想呕吐,鼻腔干燥,如果出现浮脉,表示病邪在上,可以用涌吐法治疗;如果出现沉弦脉,表示病邪在下,可用泻下法治疗。

原文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

释讲

患酒疸病,胃中有热想吐的,可以用吐法治疗。

临症意义

此两条均提出治疗酒疸用吐法。上条说“其脉浮者先吐之”,然只“脉浮”未必即可用吐法,观下文“桂枝加黄芪汤证”可知,故必具有本条所述“欲吐”一证,始可断其病邪向上而用吐法。酒疸治用吐法者,瓜蒂散一方可选用。

原文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荠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释讲

患酒疸病,如果误用泻下法,日久则会传变为黑疽,眼睛发青而面色发黑,胃中灼热好像吃了大蒜一般难受,大便呈黑色,搔抓皮肤时不觉得痛痒,脉象浮而弱,皮肤黑而黄,这是由于误用泻下法的缘故。

临症意义

在临床上,各种黄疸若经久不愈,正气衰虚者,都有可能成为黑疸,并非酒疸一证误治为然。

原文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释讲

老师说:患黄疸病,出现发热,烦躁,气喘,胸胁胀满,口咽干燥的,是因为初病时,误用艾灸、温针或熏法等火攻法强迫出汗,导致热邪与火邪相合所致。但是,黄疸病主要是因湿热蕴郁所致。如果全身发热,面目发黄,腹中灼热,表示热邪郁结在里,应当用泻下法治疗。

临症意义

本条未提出具体治疗方剂,但后世多主张用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等方治疗,可参考。

原文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释讲

脉象沉,口渴想喝水,小便不通利的,都会形成黄疸病。

临症意义

湿热发黄,为实证,后世概为阳黄证。其治疗是清利湿热,用方如茵陈五苓散、茵陈蒿汤之类。

原文

腹满,舌萎黄,躁不得睡,属黄家。

释讲

腹部胀满,皮肤发黄而不润泽,烦躁而不能入睡,这些症状都属于黄疸病。

临症意义

寒湿发黄,病属太阴,为虚证,后世概为阴黄证。其治疗是温中化湿,用方如理中汤加茵陈之类。

原文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

释讲

患黄疸病,应当以18天为病愈的期限,治疗10天以上则应当痊愈,如果病情反而加重的,则属于难治之证。

临症意义

本条提示,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根据其病期,争取早期治疗,使疾病痊愈。若贻误时机,耽搁病情,则正气渐衰、而邪气未息,治疗就不容易了。

原文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释讲

患黄疸病,出现口渴的,比较难以治疗;如果口不渴的,则可以治疗。如果病邪在里,必然会呕吐,如果病邪在表,就会恶寒、发热。

原文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

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释讲

患谷疸病,出现恶寒发热,不想吃东西,食后就会感头目眩晕,心胸烦闷不安适,日久则会全身发黄而形成为谷疸。应当服用茵陈蒿汤治疗。

将以上3味药,用水1斗,先煮茵陈,减6升,加入其余药物,煮取3升,去药渣,分3次温服。服药后,小便应当通利,尿液颜色如同皂角汁一样鲜红,过1夜后腹部胀满即可减轻,这是因为热邪从小便排出的缘故。

临症意义

茵陈蒿汤是治湿热黄疸的主方,临床上常常运用。其所治证候,综合起来,即一身俱黄,面黄、小便黄,其黄之色鲜明,腹部微满,口中作渴,小便不利,苔黄而腻、脉象沉实等等。

原文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消石矾石散主之。

消石矾石散方

消石矾石,烧等份。

上二味,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服。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释讲

患黄疸病,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时发热,如果反而怕冷的,表示得了女劳疸。如果膀胱拘急,少腹胀满,全身发黄,额头发黑,足心发热,表示得了黑疸病。如果腹部胀满如有积水一般,大便必然色黑,时常溏泄,表示得了女劳病,而不是水气病。腹部胀满的,治疗比较困难。应兰服用消石矾石散治疗。

将以上2味药,捣为散剂,用大麦粥汁调和,每次服方寸匕,1日3次。病邪随大小便排出。如果小便颜色黄,大便颜色漆黑,则属于此证的症候。

原文

酒黄疸,心中懊慑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栀子大黄汤方

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释讲

患酒黄疸,出现心中郁闷不安,或发热,或疼痛的,用栀子大黄汤治疗。

将以上4味药,用水6升,煮取2升,分3次温服。

临症意义

1.临床上,酒黄疸证除有心中懊、热痛以外,还有身体发热、心中烦躁、睡眠不安、大、小便不利,身黄鲜明如橘子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2.栀子大黄汤除治疗酒黄疸外,其他黄疸若偏于热盛者,亦可用。

原文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释讲

治疗各类的黄疸病,只需通利小便,如果出现浮脉,应当用发汗法,以桂枝加黄芪汤治疗。

临症意义

桂枝加黄芪汤,只适用于黄疸表虚而内热不重之证。若黄疸表实而有内热,可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原文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上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释讲

治疗各类的黄疸病,可以用猪膏煎治疗。

将以上2味药,混合煎煮至乱发溶化,分2次服,使病邪随小便排出。

临症意义

本条简略,以药测证,除黄以外,还有少腹急结胀满、大便秘结等症状。

原文

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芩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

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服。

释讲

患黄疸病,应当服用茵陈五苓散治疗。

将以上2味药,混合,饭前水送服方寸匕,1日3次。

临症意义

本条叙证虽简略,但其治证当为黄疸病:小便不利、腹满、口渴、微热。亦为治疗黄疸病的正方。

原文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消石汤。

大黄消石汤方

大黄黄柏消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硝,更煮取一升,顿服。

释讲

患黄疸病,出现腹部胀满,小便不畅而色红,自汗出等症状,表示肌表无病而里有实热,应当用泻下法,以大黄消石汤治疗。

将以上4味药,用水6升,煮取2升,去药渣,加入硝石再煮,取l升,1次服完。

临症意义

1.大黄硝石汤,药物之性用较为峻猛,不可以轻易使用。如运用时,必须具有腹部、胁下胀满疼痛拒按、大小便不利、脉象滑数有力等症,始可使用。

2.大黄硝石汤与茵陈蒿汤、栀子大黄汤,都有清利泻下作用,但适用证不完全相同。大黄硝石汤用于热盛里实之证;茵陈蒿汤用于湿热并盛之证;栀子大黄汤用于热重于湿之证。

原文

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方见痰饮中。

释讲

患黄疸病,如果小便颜色不变,想要腹泻,腹部胀满而气喘,此时不能用清热法,否则,热虽能除,但会导致胃气上逆而引起呃逆:出现呃逆的,应当服用小半夏汤治疗。

临症意义

小半夏汤为降逆和胃之方,《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用于治疗“心下支饮而呕吐不渴”者;本条用于治疗“寒湿黄疸而误治变哕”者,均取其温降之用。

原文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释讲

治疗各类的黄疸病,出现腹部疼痛,呕吐的,应当服用柴胡汤治疗。

临症意义

本条是随证施治,非专治黄疸。从本证用小柴胡汤来看,可知尚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头晕目眩、脘闷脉弦等症状。在应用本方时,可随证情适当化裁,一般宜去参、枣而加茵陈、白芍等。如湿盛者可加厚朴、陈皮、苍术、广藿香等;如热胜者可加山栀、黄柏等;如里热盛而大便秘者可用大柴胡汤;如见有肝郁气滞证候者可用柴胡疏肝饮;如肝郁脾虚者可用逍遥散等等。这些方法,都是从小柴胡汤演变来的,适宜黄疸之各种兼证,值得参考。

原文

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

释讲

男子患黄疸病,小便通畅,应当服用治疗虚劳病的小建中汤。

临症意义

小建中汤为治虚劳之本,故此用以治虚劳萎黄证,然在临床上,虚劳之萎黄证,又不只见于男子,妇女经病、产后、大失血后,均可致血气虚损不能外荣,而发生萎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