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
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
师曰:为肺痿之病。苦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释讲
有人问:当热邪壅积于上焦胸肺时,会引起咳嗽,如果日久不愈则会形成肺痿病,肺痿病是如何患得的呢?
老师回答:或是因为发汗过度,或是因为频频呕吐,或是因为从消渴病传变而来,或是因为大便艰难,服用泻下药导致腹泻太过,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津液严重耗损,阴虚则生内热,邪热灼伤肺叶,因此形成肺痿病。
有人问:如果寸口部出现数脉,病人应当干咳无痰。如今病人反而咳吐脓痰或涎沫,这是什么原因呢?
老师回答:这是肺痿病。
如果口中干燥,咳嗽时兼有胸部隐隐作痛,脉象反而滑数的,这是肺痈病。患肺痈病,则咳嗽时应当吐脓血。
总之,脉缘数而虚的表示为肺瘘;脉象数而实的表示为肺痈。
临症意义
肺痿、肺痈二病的病因均有热,证候均咳唾涎沫脓血,脉象均见数。惟肺痿为虚热,咳唾涎沫脓血无腥臭,脉数而兼虚;肺痈则为实热,咳唾涎沫脓血有腥臭,脉数而兼实。
原文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
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
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营,吸而不出。
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
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释讲
有人问:病人患咳嗽、气喘上逆,诊脉时应当如何确定这就是肺痈病?
如果肺痈病,病情发展到吐脓血时,病人通常就会死,此时又是怎样的脉象呢?
老师回答:寸口部出现微数的脉象,微脉表示感受风邪,数脉表示体内有热;因此,出现微脉则容易汗出,出现数脉则容易怕寒。
当风邪侵犯人体卫气时,邪气会随着呼气排出体外而不入内;当热邪侵犯营血时,邪气就会随着吸气深入到体内而不易排出;风邪容易损伤皮毛,热邪容易损伤血脉;当风邪滞留于肺部时,就会出现咳嗽,口中干燥,气喘,胸中满闷,咽喉干燥而不渴,多咳吐稠痰或泡沫痰,经常出现寒战。
当热邪侵犯营血时,容易引起血液凝滞,以至热邪与血液壅聚形成为脓,吐出脓痰像米粥一般。当初病时仍然可以治疗,如果等到痈脓已经形成,就很难治疗。
临症意义
1.肺痈病形成与否,临床上可以参考以下方法进行诊断。①嚼豆法:用生黄豆令患者嚼之,不觉腥气者为肺痈,否则非是。②验痰法:令患者吐痰在水内,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或者以双箸断之,其断为两段者是脓;其黏连不断者是痰;或者令患者吐痰地上,数分钟起泡者是肺痈,否则非是。
2.本条云“吐之则死”,不能定论。肺痈忌吐,这个“死”字有禁忌之意。又云“脓成则死”,肺痈成脓,预后也并非不良,若能采取正当措施,积极治疗,庶可免于死亡。《备急千金要方》作“脓已成为难治。”于义见长。
原文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释讲
患气喘病,症状表现为:面目浮肿,呼吸困难,甚至必须抬肩呼吸,如果出现浮大的脉象,属于不治之证;如果又兼有泄泻不止的,表示病情更加危笃。
临症意义
本条旨在说明人体阴阳的互根性,阳不能脱离阴,阴不能脱离阳,如果阴阳相互脱离、离绝,犹如条文所说的“脉浮大……又加利,尤甚”,即阳越于上,阴脱于下,则病为危候。
原文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释讲
如果出现气上逆而喘息,烦躁不安的,属于肺胀病,如果出现风水浮肿等症状,就应当用发汗法治疗,使病情痊愈。
临症意义
本条与上条同论上气病,但上条的上气病是虚,预后不良;而本条的上气病是实,病为可治,两者截然不同。
原文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甘草干姜汤方
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
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释讲
患肺痿病,只出现吐涎沫但不咳嗽,口又不渴的,必定兼有遗尿、小便频数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上焦虚寒,不能制约下焦膀胱的缘故。属于肺虚寒证,必定会出现眩晕、频吐涎唾,应当服用甘草干姜汤来温肺。如果服药后出现口渴的,属于消渴病。
将以上2味药切碎,用水3升,煮取1升5合,去药渣,分2次温服。
原文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麻黄汤方
射干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释讲
患咳嗽气喘,出现喉中痰鸣如田鸡的叫声,应当服用射干麻黄汤治疗。
将以上9味药,用水1斗2升,先煮麻黄两沸,去水面白沫,加入其余药物,煮取3升,分3次温服。
临症意义
本方治疗肺胀病,除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外,当还有胸满,喘息,发热恶寒以及舌苔白滑,脉象浮紧等证。
原文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丸方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上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释讲
出现咳嗽、气喘,时时吐出浓稠痰浊,只能坐而不能睡卧的,应当服用皂荚丸治疗。
将药研细末,用蜜作成丸如梧桐子大小,用枣膏和汤,1次服3丸,白天服3次,夜晚服1次。
临症意义
1.本方的适应证为:喘咳痰多,黏稠如胶,但坐不得眠,咯唾不爽,胸满或痛连胁胸,大便难,脉滑苔粘。
2.本方为开窍祛痰的峻猛之剂,只用于痰涎壅盛,形气俱实证。运用时须注意掌握其剂量、服法,不可大剂量服用,也不可多服久服。
原文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麻黄汤方
厚朴五两麻黄四两石膏如鸡子大杏仁半升半夏半升干姜二两细辛二两小麦一升五味子半升。
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释讲
出现咳嗽而脉浮的,应当服用厚朴麻黄汤治疗。
将以上9味药,用水1斗2升,先煮熟小麦,去药渣,加入其余药物,煮取3升,每次温服1升,1日3次。
临症意义
本条中的“脉浮”,是为邪气逆于肺而病偏于表者。
原文
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泽漆汤方
半夏半升紫菀五两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两,白前五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三两。
上九味,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五合,至夜尽。
释讲
脉沉的,用泽漆汤治疗。
半夏半升紫参5两(一作紫菀)泽漆3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1斗5升)生姜5两白前5两甘草、黄芩、人参、桂枝各3两。
将以上药物切碎,加入泽漆汁中煮取5升,温服5合,到夜晚前将药全部服完。
临症意义
本方证除脉沉,咳嗽上气,胸中引胁痛外,还有身体浮肿,小便不利证。另外,方中“紫参”,别本作“紫菀”,《千金要方》亦作“紫菀”,甚是,近有人解之为草药中所谓“紫参”者,大谬。
原文
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汤方
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
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释讲
如果因虚火上炎,导致咳喘气逆,咽喉不利的,必须立即以下气法控制逆气,应当服用麦门冬汤治疗。
将以上6味药,用水1斗2升,煮取6升,每次温服1升,白天3次,夜晚1次服。
临症意义
本方应用很广,除主治阴虚肺痿外,许多阴亏虚热的病证都可以参酌使用,如劳嗽不愈、胃虚呕吐、津枯噎膈、咽燥虚喘等,用之亦有良效。
原文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
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释讲
患肺痈病,出现气喘不能平卧,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
以上2味药,先用水3升,煮大枣取汁2升,去枣加葶苈,煮取1升,顿服。
原文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释讲
咳嗽而胸部胀满,寒战,脉象数,咽喉干燥而不渴,时常吐出黏稠腥臭脓痰,拖延日久吐出米粥样脓痰的,是肺痈病,用桔梗汤治疗。
可以治疗血痹。
将以上2味药,用水3升,煮取1升,分2次温服。服药后通常可以吐出脓血。
临症意义
本方治肺痈脓成以排脓解毒。今人于临床上多用本篇附方《千金》苇茎汤,以治疗肺痈病证,对于脓成或未成者都可应用,疗效甚佳。
原文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越婢加半夏汤方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释讲
患咳嗽气逆,属于肺胀。肺胀病人会出现喘气,两眼突出好像要脱出眼眶一样,并且脉象浮大的,应当服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
将以上6味药,用水6升,先煮麻黄,去水面白沫,加入其余药物,煮取3升,分3次温服。
临症意义
本条与前第三条同为喘咳脉浮大证,但前条所论为虚,气升无降,虚阳浮越,故喘咳而脉浮大;本条所论为实,邪气壅塞,肺气逆上,故喘咳而脉浮大。前者喘咳而当兼有神疲倦怠,短气不足以息,且脉浮大而无力;而本条喘咳当兼有气粗息涌,且脉浮大而有力。
原文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芍药桂枝细辛甘草干姜各三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赢者减之,日三月段,小儿服四合。
释讲
肺胀病人,出现咳嗽而气逆,烦躁,气喘,脉象浮的,表示心下有水饮,应当服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
将以上9味药,用水1斗,先煮麻黄,去水面白沫,加入其余药物,煮取3升。身体强壮的服1升,身体弱者减量,1日3次,小儿服4合。
临症意义
此方麻、桂同用,则恶寒表证当较“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证为重。
原文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方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
《千金》甘草汤方
甘草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方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
生姜五两,人参三两,甘草四两,大枣十五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方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枚皂荚一枚,去皮子,炙焦。
上五味,以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贝母各三分,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上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赢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薏苡仁半升,桃仁五十枚,瓜瓣半升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释讲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
治疗肺痿涎唾多,心泛恶想吐的病证。方见虚劳篇。
《千金》甘草汤
以上1味药,用水3升,煮后取汁1.5升,分3次温服。
《千金》生姜甘草汤
治疗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喉干燥而口渴。以上4味药,用水7升,煮取3升,分3次温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疗肺痿咳吐涎沫。以上5味药,用水7升,小火煮取3升,分3次温服。
《外台》桔梗白散
治疗咳嗽而胸部胀满,寒颤,脉象数,咽喉干燥而不渴,时常吐出黏稠腥臭痰涎,吐脓痰像是米粥一般,属于肺痈病。
将以上3味药,捣为散剂,体质强壮的饮服半钱匕,体质弱的应当减少用量。病在膈上的,服药后应当吐出脓血;病在膈下的,服药后应当泻下脓血;如果泻下不停的,可以饮冷水1杯,则腹泻即止。
《千金》苇茎汤
治疗咳嗽有微热,心烦,胸部满闷,胸部皮肤粗糙如鳞甲状,属于肺痈病。
将以上4味药,用水1斗,先煮苇茎,取汁5升,去药渣,加入其余药物,煮取2升,服1升,再服1升后,应当吐出脓痰。
原文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释讲
患肺痈病,出现胸部胀满,全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清涕,闻不到香臭酸辛的气味,咳嗽气逆,喘息痰呜,痰涎壅塞于咽喉的,应当服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
临症意义
本篇葶苈大枣泻肺汤所治之所谓“肺痈”,为饮邪所致之“肺气壅塞”,与桔梗汤所治风热损伤血脉“蓄结痈脓”之“肺痈”不同,不得混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