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管子》学生活
2018800000015

第15章 枢言(1)

题解

《枢言》中的“枢”,原意是指门上的转轴,引申为事物的重要部分或中心部分,在这里,“枢言”是指要害的、关键的言论。

本篇着重阐述了先王治国治民的准则,倡导后世君主学习效仿,特别强调以下九个方面:第一,指出先王重民轻用、重农轻商,能摆正先后次序,正确看待尊卑轻重;第二,指出先王十分重视真善,反对伪善;第三,指出先王十分重视得当与周密;第四,指出先王十分注重从正反两方面看待事物,从不偏激;第五,指出先王很重视诚信,以道义和礼仪结交天下;第六,指出先王很看重名分,认为只有坚守本分、各司其职,才能安定天下;第七,指出先王很重视荣辱和行动,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第八,指出先王很强调开诚布公和赏罚严明;第九,指出先王从不自满,意在求得内心的公平和正直。以上诸点,正是先王能够治理天下的关键,也是作者想要告诫当世君主的枢要之言。

除此之外,本篇的许多格言都蕴含着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值得我们铭记。比如,它告诫人们:再喜爱一个人也不能以利诱惑,再憎恨一个人也不能随意伤害;言不要轻易出于口,情不要贸然形于色;人的失误,常因其所长,因此善于游泳的人往往溺死水中,善于射术的人往往丧命荒野;诚信,是结交天下的根本;恶,是美的根源,卑是尊的根源,贱是贵的根源;按人之常情,爱是恨的开始,德是怨的根本,等等。

原文

管子曰: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枢言曰: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帝王者,审所先所后,先民与地则得矣,先贵与骄则失矣,是故先王慎贵在所先所后。人主不可以不慎贵,不可以不慎民,不可以不慎富。慎贵在举贤,慎民在置官,慎富在务地。故人主之卑尊轻重在此三者,不可不慎。国有宝,有器,有用。城郭、险阻、蓄藏,宝也。圣智,器也;珠玉,末用也。先王重其宝器而轻其末用,故能为天下。

生而不死者二,立而不立者四:喜也者,怒也者,恶也者,欲也者,天下之败也,而贤者宝之。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故先王贵善。王主积于民,霸主积于将战士,衰主积于贵人,亡主积于妇女珠玉,故先王慎其所积。

疾之疾之,万物之师也;为之为之,万物之时也;强之强之,万物之指也。

凡国有三制:有制人者,有为人之所制者,有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者。何以知其然?德盛义尊而不好加名于人,人众兵强而不以其国造难生患;天下有大事而好以其国后,如此者,制人者也。德不盛,义不尊,而好加名于人;人不众,兵不强,而好以其国造难生患;恃与国,幸名利;如此者,人之所制也。人进亦进,人退亦退,人劳亦劳,人佚亦佚,进退劳佚与人相胥,如此者,不能制人,人亦不能制也。

爱人甚而不能利也,憎人甚而不能害也。故先王贵当,贵周。周者,不出于口,不见于色,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故先王不以一过二。先王不独举,不擅功。先王不约束,不结纽,约束则解,结纽则绝,故亲不在约束结纽。先王不货交,不列地,以为天下。天下不可改也,而可以鞭箠使也。时也,利也,出为之也。余目不明,余耳不聪,是以能继天子之容,官职亦然。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先王不以勇猛为边竟,则边竟安,边竟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矣。

人故相憎也,人之心悍,故为之法。法出于礼,礼出于治,治礼,道也,万物待治礼而后定。凡万物阴阳两生而参视,先王因其参而慎所人所出。以卑为卑,卑不可得;以尊为尊,尊不可得,桀舜是也,先王之所以冣重也。

注释

桀舜是也:这句话意思是说,卑下和尊贵不是永恒的,如果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就会发生变化,用桀的标准来衡量桀,他并不是一个暴君;而用舜的标准来衡量舜,他也并非一个圣王。

原文

得之必生,失之必死者,何也?唯无。得之,尧、舜、禹、汤、文、武、孝己,斯待以成,天下必待以生,故先王重之。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七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类,尽死矣。

注释

唯无:“无”,一说认为是“”字之误,指气;一说认为是“粟”字之误,指粮食;本译文根据上下文意,采用后者之说。

原文

先主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贤大夫不恃宗,至士不恃外权。坦坦之利不以功,坦坦之备不为用。故存国家,定社稷,在卒谋之闲耳。圣人用其心,沌沌乎博而圜,豚豚乎莫得其门,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故曰:欲知者知之,欲利者利之,欲勇者勇之,欲贵者贵之。彼欲贵我贵之,人谓我有礼;彼欲勇我勇之,人谓我恭;彼欲利我利之,人谓我仁;彼欲知我知之,人谓我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动作必思之,无令人识之,卒来者必备之。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

贱固事贵,不肖固事贤。贵之所以能成其贵者,以其贵而事贱也;贤之所以能成其贤者,以其贤而事不肖也。恶者,美之充也;卑者,尊之充也;贱者,贵之充也,故先王贵之。

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所谓德者,先之之谓也,故德莫如先,应适莫如后。先王用一阴二阳者,霸;尽以阳者,王;以一阳二阴者,削;尽以阴者,亡。量之不以少多,称之不以轻重,度之不以短长,不审此三者,不可举大事。能戒乎?能敕乎?能隐而伏乎?能而稷乎?能而麦乎?春不生而夏无得乎?众人之用其心也,爱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唯贤者不然。先王事以合交,德以合人,二者不合,则无成矣,无亲矣。

凡国之亡也,以其长者也;人之自失也,以其所长者也,故善游者死于梁池,善射者死于中野。命属于食,治属于事,无善事而有善治者,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众胜寡,疾胜徐,勇胜怯,智胜愚,善胜恶,有义胜无义,有天道胜无天道。凡此七胜者贵众,用之终生者众矣。人主好佚欲,亡其身失其国者,殆;其德不足以怀其民者,殆;明其刑而贱其士者,殆;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身弥老不知敬其适子者,殆;蓄藏积陈朽腐不以与人者,殆。

凡人之名三:有治也者,有耻也者,有事也者。事之名二:正之,察之。五者而天下治矣。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无名则死,故先王贵名。

先王取天下,远者以礼,近者以体。体礼者,所以取天下远近者,所以殊天下之际。

日益之而患少者,唯忠;日损之而患多者,唯欲。多忠少欲,智也,为人臣者之广道也。为人臣者,非有功劳于国也,家富而国贫,为人臣者之大罪也;为人臣者,非有功劳于国也,爵尊而主卑,为人臣者之大罪也。无功劳于国而贵富者,其唯尚贤乎?

众人之用其心也,爱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生其事亲也,妻子具则孝衰矣;其事君也,有好业,家室富足,则行衰矣;爵禄满,则忠衰矣。唯贤者不然,故先王不满也。人主操逆,人臣操顺。

先王重荣辱,荣辱在为。天下无私爱也,无私憎也。为善者有福,为不善者有祸,祸福在为,故先王重为。

明赏不费,明刑不暴,赏罚明则德之至者也,故先王贵明。天道大而帝王者用,爱恶爱恶,天下可秘,爱恶重闭必固。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故先王不满也。

先王之书,心之敬执也,而众人不知也。故有事事也,毋事亦事也。吾畏事,不欲为事,吾畏言,不欲为言,故行年六十而老吃也。

注释

釜鼓:皆是古代的量器,六斗四升为一釜,四石为一鼓。概:是刮平量器的用具,以使其称量标准,这里引申为刮平。心之敬执:敬,是“”字之误,即辅正弓弩的器具;执,是“孰”字之误,通“槷”字,即测量日影的用具;故此四字指内心的公平正直。

译文

管子说:道在天上,是太阳;道在人间,是心灵。所以说,有精气就能生存,没精气就会死亡,生存所依靠的是精气;有名分就能安定,没名分就会混乱,安定所凭借的是名分。枢言中说:爱护百姓,养育百姓,造福百姓,安定百姓,这四个方面,就是道的体现。帝王能够做到这四个方面,所以天下得到了治理。身为帝王,他们能明察事物的先后次序,懂得如果以百姓和土地为先就会成功,如果以富贵和骄奢为先就会失败,所以先王对待先后次序这个问题十分慎重。君主必须重视权贵,重视百姓,重视财富。重视权贵是为了举荐贤能,重视百姓是为了选拔官吏,重视财富是为了发展农业。所以君主的尊卑轻重就体现在这三个方面,不能不慎重。国家有宝,有器,有用。城郭、险阻和储备,是宝;圣明和智慧,是器;珠宝璧玉,是用。先王能够重视“宝”和“器”而轻视“用”,所以能够治理天下。

生而不死的东西有两种:气和名;亡而不立的因素有四种:喜、怒、恶、欲,这是天下败亡的根源,而贤人很少这样做。伪装的善并不是真善,真正的善是不能伪装的,而先王十分重视真善。成就王业的君主网罗百姓,成就霸业的君主网罗将士,衰败的君主网罗权贵,灭亡的君主网罗女人和珠玉,所以先王对待网罗什么的问题十分慎重。

要尽快认识,万物无比众多;要抓紧去做,万物皆有天时;要努力学习,万物博大精深。

大凡国家之间有三种控制关系:有的控制别人,有的被人控制,有的既不能控制别人又不能被人控制。为什么这样说呢?国家德义尊盛,却不好将意愿强加于人;人口众多,兵力强大,却不去招祸惹患;天下发生大事,却总是步他国后尘,像这样,就可以控制别人。国家德义衰落,却喜好将意愿强加于人;人口不多,兵力不强,却总是去招祸惹患;逢事依靠盟国,总爱偷取名利,像这样只能被人所控制。别人前进自己也前进,别人后退自己也后退,别人劳苦自己也劳苦,别人安逸自己也安逸,前进、后退、劳苦、安逸都与别人甘苦与共,像这样,既不能控制别人也不能被人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