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两个人互相鼓励,彼此随时都能发现对方值得欣赏,这样的婚姻才会历久弥新。
李根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在22岁那年,父母为他操办了婚事,妻子很漂亮,李根非常知足,两人日子过得非常恩爱、幸福。
结婚第二年,李根外出打工,认识了一位非常有头脑的小商人,两人在闲聊启发他,应该把自己的境界放宽,不要再局限于小山村的封闭意识里。小商人还说:只要你肯动脑,这世界总有你要利用的资源。这话深深地刻在了李根的脑子里。
春节回家很晚,久别重逢,夫妻自然有很多话要说,但是李根发现,相隔几个月,妻子的见识特别短浅,一个在外面属于常识性的东西,在她那里要解释半天,也难以听懂。他越发认识到了提高的重要性。于是让妻子第二年跟着自己出去,可是妻子不愿意出去,她觉得外面的世界太复杂。
李根觉得家里为过年而准备的一种挂灯非常好看,即小巧又别致,放在城市里,肯定受欢迎。于是他让妻子赶做了几个,带到城里看看有没有销路。
果然不出李根所料,这种灯非常受欢迎,于是李根就开始做起了灯具的推销。很快,李根就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为了扩大规模,他在家里开起了小工厂,大批量的生产。李根的思路越来越宽阔,后来又经营草编产品。
日子越过越红火,妻子当然高兴,可是她只关心穿衣打扮,对于生产和经营不闻不问。丈夫忙得不可开交,她则珠光宝气地逛起了商场。李根让她学点管理知识,她说:我一个女人,学那个干什么?
李根感觉跟她越来越无法沟通,危机的阴影已经笼罩到了这个家庭上空,可是妻子却浑然不觉。
为了打开新产品的国外销路,李根雇用了一个女大学生,由于她精明能干,不光为他做翻译,还能替他出谋划策。在她那里,李根看到了一个更加宽阔的世界。
不久,李根要与妻子离婚,与女大学生结婚,妻子满腔幽怨,撒泼耍赖,可是已经无法挽回局面了。
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常见的故事。当丈夫(或妻子)事业飞黄腾达,财富剧增,而妻子(或丈夫)的能力和素质都没能同步跟上。遇到这种情况,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能够继续保持原有幸福婚姻的概率,可以说微乎其微。
鲁迅先生在小说《伤逝》中,通过对涓生和子君婚姻悲剧的描述告诫人们: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要使爱情之树常青,必须不断用新的营养浇灌它的根基。
爱情需要不断更新。世上有永恒的爱情,但没有凝固的爱情。爱情是一条河,它的源头必须有足够的水源,才能永远奔流不息。这水源产生于两人的情感交流和融合,产生于双方对爱情理解的升华与深化。
茫茫人海中,两个毫无关联的人从陌生到相知直至相爱是不易的。因为有了爱情,才有了婚姻。婚姻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浪漫激情被婚姻的平淡代替的时候,这时便需要我们清醒和理智地去对待了。
婚姻不是一锤定音。可是很多人,在恋爱进入婚姻之后,就懒得努力去促使生活充满新鲜活力了,也懒得提高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对方,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双方过着一种单调乏味的生活,甚至经常吵架,以至分手了事。
一段感情的产生是多么不容易,两个全新的男女,两个全新的世界,碰撞出一片炫目的光亮,孕育出一段温馨幸福,这是人所共能的。可是,一旦拥有了对方,一旦千百遍地细细地阅读了另一世界的每一个毛孔、每一颦笑,灰旧和疲倦的感觉就会像杂草一样由一个角落蔓延到整个内心。
众所周知,一辆新车买来之后,需要经常维修,以保持和延长其良好性能。爱情也是需要加以维护的。爱情是一棵最娇嫩的花,她依赖最鲜活的情感存活。
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而生活在和谐幸福家庭中的夫妻,他们以爱相许,同时也应该用心聆听,协同上进。只有两个人互相鼓励,彼此随时都能发现对方值得欣赏,这样的婚姻才会历久弥新。因此,爱情需要两个人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婚姻是要用心去经营的事业,这样和谐幸福的家庭是与健全的人格息息相关的。
爱情是有生命的,当你断了它的食物,停了它的水分,遮了它的阳光,囚了它的自由,却希望它永远新鲜如初,活力恒久,这不正说明了你是一个爱情的暴君和白痴吗?
有人把爱情形容成一本两人合著的长篇小说,一部直到生命尽头才能写完的长篇小说。爱情的产生只是它的开篇,更长的内容需要两个人合力创造,需要在生活的河流中不断彼此更新。不要指望那开篇的几千字能够读几十年而常读常新,不要指望自己躺在床上等待着另一个人拼命创作出精彩章节供自己阅读,前者是爱情的白痴,后者是爱情的低能。他们生出的爱情,是身体孱弱的病儿,夭折是必然;即使活下来,也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瘫痪在床,长满褥疮,靠医药维持呼吸。这样的爱情死了也罢,免得彼此拖累。
为了给爱情保鲜,同样需要我们用心去对待彼此。一句生日的祝福,一顿意外的烛光晚餐,一次精心安排的旅行,甚至是一次故意制造的小麻烦,都会使爱情升温。生活就像一缕头发,时间一长,就会乱,需要经常梳理。波澜不惊的生活只是一种理想,看似风平浪静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暴风骤雨,与其突发,让人猝不及防,还不如慢慢地释放,因为无论风雨有多大,过后准会有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