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是一个独立的职业规划师的时候,我拥有大把的自由,我的家里有一个离家出走包。当我想玩的时候,我只需要停止讲课和咨询,就可以背着包,坐车到火车站或机场,随便买一张去任何地方的票。我有这个财力,也有这个心情,也有这个时间。
但是有一天当我决定承担更大的责任——一个职业规划师能帮助的人太少、价格太贵,而世界太需要这个东西,我决定开办一家帮助人成长的公司。当“新精英”日益发展起来,我变得越来越不自由了,我的离家出走包的利用率从每几周一次变成几个月一次。我的登山鞋一直放在车的后备厢里,代表着我强烈的渴望,但鞋绳扣环上锈迹斑斑,我似乎一年多没用过它了。
我见过无数这样的技术转管理的人,他们陷入那个“愤怒—无奈—恨”循环。技术不受尊重,只好转——无奈自己这方面实在弱——中国职场怎么在国外……——只好这样干下去——我恨这个状态。
是社会现实、要管理公司或者中国职场生态导致我不自由其实不然,世界上有很多比“新精英”大很多倍却自由得多的管理者。我的问题在于管理能力的上升没赶上公司发展的速度,而我又无法承担完全不管公司带来的责任,所以就只好不自由了。
从“愤怒—无奈—恨”到“自由—责任—能力”循环,我大概花了一年时间。当看到问题,解决就变得简单——我大概花了一年多时间,让自己重新慢慢提高管理能力,开始重新自由一点。希望你比我快一些。
在我没有孩子的时候,很多人对我说:“你现在自由自在,等有了孩子就不自由了。”现在我有了孩子,每当我看着她,我就知道她会打开我生命的另一扇窗,孩子当然是我的自由选择,我也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而这需要匹配更强大的能力。我没有失去自由,而我在寻找更多更大的自由的路上。
自由取决于你能承担多少责任,责任则取决于你有多少能力。所以说,自由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很多父母亲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在不断地为孩子做的每一件错事负责——中考没考好,我帮你花钱到更好的学校;和老师关系不好,我送个红包来打点;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我替你发动关系找一个……他们以为含辛茹苦地替孩子扛了很多责任,孩子应该感激。他们看不到的是他们也剥夺了孩子锻炼能力的机会,从而也失去了相应的自由。孩子成了只能困在他们身边的废人。简单地说,过度地为别人负责的人,是剥夺别人自由的人。
很多“自由主义者”也不懂得自由是一种能力,他们认为自由就是可以随意放弃一个选择,然后再重新选择——这并不是真的自由。自由是有能力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然后有能力担起责任做下去。
我们都知道乔布斯在苹果帝国内非常自由,他对工程师说“不”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他敢穿条大裤衩面试高管,他批评人毫不留情面;乔布斯任期中的苹果公司也不太理董事会,他任苹果CEO的年薪是一美金。作为一个创业者,我知道这绝非好事情——这个意思大概是:“董事会诸公,吾生之为改变世界,我既不拿钱,也就根本不在乎赚钱,别和我谈绩效!”乔布斯也无视投资者,他在世时,苹果从未分过一次红。
但为什么苹果公司还给他管理整个苹果的自因为乔布斯的确有带领苹果改变世界的能力,乔布斯承担了苹果前进的大部分责任,所以他也获得了足够多的自由。
当你有了按时高质量交付的执行力,你就有了时间自主的自由;
当你有了快速学习和迁移的能力,你就有了轻松跨行业的自由;
当你有了照顾好自己的能力,你就有了安心等待自己喜欢的人、全情投入恋爱的自由;
当你有了语言能力和健康的身体,你就有了周游世界的自由;
当你有了背起自己的责任的能力,你就获得了全世界的自由。
能力,是自由的第一要务。
自由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欲望。
《蜘蛛侠》中,普通人帕克被变异的蜘蛛咬了一口,拥有了神奇的力量,他能在高楼间飞来飞去,能够爬行于垂直平面,能够从手上喷出蛛丝。同时他也为这个能力烦恼,这让他面对只有他能够阻止的邪恶。他叔叔告诉他: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他决定担起这份责任。
其实叔叔只说了一半,能力越大,一个人的自由也越大,在这种自由下,膨胀得更快的是——欲望。如果愿意,蜘蛛侠随时可以用他的能力,获得地位、财富、美人、不朽的名声,拥有平凡的他一直希望获得的东西。而他最后能选择继续当一个记者,是因为他抵挡住了来自欲望的诱惑。打败了欲望的蜘蛛侠,比打败章鱼博士的蜘蛛侠伟大一百倍。
曾国藩无疑是近代史上的一只巨牛。他28岁中进士,然后在京当官10年,连升10级,从一个正处活活干到正厅局级,算是学霸。43岁时太平天国大乱,他带领3000湘军打仗,11年后攻陷天京,算是军神。他握天下兵权,算是皇帝候选人,但他选择了主动解散湘军。他55岁上书请求解除一切职务,注销爵位,未遂,创建江南制造总局。他61岁提出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算是留学祖父。
曾国藩以一人之力,让大清朝多活了近百年,这很大程度上与他的自律有关。曾国藩年轻时就写过“吾辈当力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共守之,无使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他自己也制定无数戒律,控制“吾心之贼”,早起从来不恋床,“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每天读10页史书,圈点之;家人“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费等事须一一为之”。
如果你希望自由,控制欲望是你必需的修炼。在大清朝必需,在科幻小说里必需,现在在科技社会更必需。
最近的科技界有各种大动作——Google眼镜开始预订,后面一堆竞品;三星推出S4好评不多,苹果马上乘胜直追,发广告说自己的iPhone5S有多好。大家都在说,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却完全不记得,这个口号我们已经听了20多年了。
关于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我们并不陌生。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职业的定义和今天远远不同,我们就笃信四个现代化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美好。我几乎在每一篇畅想21世纪的文章里写:到了21世纪,我坐着无人驾驶的飞车,来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机器人为我送上来一杯咖啡,我敲击了几下键盘,然后资料呈现出来。我与南美洲的一个小伙伴沟通了一些工作后拿起咖啡,看着窗外的美景,然后悠闲地看起书来……
如今,21世纪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生活发生了比幻想还要大的改变,但我们并没有如当年幻想般轻松和自由——科技改变了生活,但是这不仅没有让我们更自由,反而更加不自由。智能手机的电子邮件功能让我们晚上12点还能查收到邮件;很多人在地铁里面还在不断地看资料,准备上班的会议展示;微信微博把我们所有的细碎时间塞满,让我们吃饭之余,还能看新闻、做社交、处理事情;工作从以前的朝九晚五,变成了7天24小时的7-11店。科技让我们的能力强大了百倍,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相应的自由。
高科技能让人们更自由的想法由来已久:从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就相信,当机器越来越多地替代人工作的时候,人们就可以从工作中解放出来,开始休闲。这个逻辑显而易见——难道不是e-mail让沟通更加简难道不是QQ让你和老同学保持联难道不是互联网让我们用更少的时间了解世——只要这个趋势不停止,是不是我们终有一天会把工作时间减到最少,开始我们的自由生
问题就在这里,当技术让我们的效率提高一倍时,我们的欲望却无暇休闲,而是希望能提高三倍。在我的大学时代,当我们用一个下午亲手写完一封信,然后把纸张折成喜欢的形状,信封贴上邮票,用胶水或者饭粒封上封口,心里期待这封信件可以在三天后尽快地在心爱的人手上展开。但是当我们可以在三秒内就发出一封e-mail的时候,我们却认为每天至少要回复20封电子邮件才是正常的。我们原来期待十年磨一剑,现在我们希望三年上市。我们每天挤车一小时回家,站在公交车上看着开小车的人,心里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开车上班该多好,但是当我们真的有了车,我们又开始频频按喇叭,希望自己能够在15分钟内到家,而这个时候,你或许已经住在一个开车也需要一小时的地方了。
当我们审视自己的欲望时,时常会觉得震惊——小时候那个为冰棍开心的自己、那个碰了碰女生的手就脸红一天的自己、那个拿到第一笔工资兴奋地和别人分享的自己、那个第一次升职的自己,现在到哪里去如果那个自己还在,穿越时间来到现在的生活,他会如何看待这个拥有那么多却毫不快乐的
更高级的自由之道不在加法,而在减法。
如果你仅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却管理不了自己的欲望,你不会是个自由的人。信用卡提高了你的消费能力,却可能让你远离财务自由;社交网络提高了你的信息收集能力,却可能让你远离心灵自由;搜索引擎提高了你的信息收集速度,却可能让你远离思想自由。今天,企业家不快乐,高分学生不幸福,高官不安心,因为他们都在用太多的精力饲养他们的欲望。中医说,在求不得和想得到之间,全是火气。
诸葛亮在他54岁时写给儿子的信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说的就是欲望的修炼。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住在学生宿舍,喝的凉白开,吃的盖饭,大家都愁得不行了,颜回却还是那么快乐,因为他的欲望控制得实在好——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不自
亲爱的爱自由的你,爱自由的人有世界上最轻快的灵魂,请一定要记住下面的话:
自由=能力-欲望。一个人的自由之路无非有两条,一条是给能力做加法,一条是给欲望做减法。提高能力让你能承担更多责任从而获得更多自由;而降低欲望则让你宁静下来,让生命变轻,把自由还给自由。
8写给追寻生命意义的你
做讲师的人应该知道,最考验定力的事,就是离上课还有一分钟,你却被人拦着问问题。你一边想回答,一边又担心迟到,焦头烂额。
这不,我在一次培训的茶歇往回走的时候被人截住提问。我指指教室,意思是时间不早啦,他一边随我走一边给我宽心。
“老师,我就问你一个问题,就只耽误你30秒。”
我站定看他:“你说。”
他问我:“你说人活着,为了什”
我强忍住一脚把他踢飞的冲动说:“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不是为了30秒就能说明白的东西活着的。”
人生的意义是什
在我看来,所有尝试回答这个问题的人都是愚蠢的。这问题即使有答案也无法言传。正如你问一个旅行的人:这次旅行最有意义的部分是什
他告诉你是看到昙花,那又如
他无法告诉你他从小就听说过昙花的故事,他曾经几次和昙花擦肩而过,而在一个有月亮的午夜,于小镇巷子里穿行,月光在青石板上如地毯铺开,他突然在淡淡的月光里,看到一朵在某个住所门口、安静开放的昙花。看到一朵花,随之而来的记忆、情感、故事也成为花的一部分。他告诉你生命最有意义的事,但与这个相关的记忆、情感与故事,又何从说
所以当所谓的成功人士试图把人生的意义总结成几句话告诉你的时候,你一定要清醒——那只是他自己的生命意义的其中一个说法而已,不是你的。
所以,人生的意义,绝对不在别人那里,只在你那里。
假设我们的生命真的存在某种设定好的终极意义,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如果你的生命是一场电影,你会在什么时候知道电影的主好的电影只会让你在字幕升起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或者在看完电影好多天以后,你才终于明白某段话的意义。你不可能在看电影时知道电影的完整意义。
同样,我们读一部小说,在小说的最后几页,故事的整体意义才会呈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有自己的意识,在文章的某一段文字中,他真的能够知道整本书的真实意义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当切·格瓦拉的头被砍下来,当他用尽最后一滴血抵抗入侵,他真的知道自己的意义就是被砍下头、被放到很多T恤上、成为理想主义的代言人、让世界有所改变我想并不可能。当时,切·格瓦拉的奋斗背后,一定有他赋予自己的意义。
即使我们的生命真的有终极的意义,我们也不可能在活着的时候知道它。因为一旦我们知道了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知道这件事本身就会改变我们的人生,让我们拥有新的意义(听上去很拗口吧,不过就是这么回事)。但是,我们又那么渴望知道一个意义,该怎么
存在主义哲学这样看待问题:我们和桌子的区别在于,桌子是先有意义而存在——我们需要一个放东西的地方,然后我们创造出桌子来;而人类却是先存在再有意义——我们不知不觉地长大,有一天,我们无法回避自己的存在,不得不开始思考,我的人生有什么意
人生如答题,即使有标准答案,你也必须在交卷前,先写一个自己的版本。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需要给生命赋予一个意义。
那么,接下来,你认为,你的人生有什么意
当你问出来这个问题时,你必须意识到,这个问题正是由生命本身发出来反问我们自己的——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有什么样的意你能够为这个意义承担什么样的责你能为这个意义付出什么样的代
你能为生命付出什么、承担什么责任,生命就可以有什么样的意义。
很多人无法面对这样严肃的话题,于是只好认为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混下去就是好的。还有人选择了相信那些比较不会出错的固定答案,文化、宗教、标准答案……
我不信神,在我看来,人生本没有什么设定的意义。如果想要有意义,你就只能自己创造一个。创造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我的宗教。
纪伯伦在诗里写道:“你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关于青春的知识/因为青春忙于生计,没有余暇去求知/而知识忙于寻求自我,无法享受生活。”虽然生命整体的终极意义并不可知,但是意义却依然存在于每一个片段之后——青年时你知道童年的意义,而老年时,你才知道青年的意义……正如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刻的意义都有不同,而在每一个片段之后,即使是痛苦、无趣,也都存在着自己的意义。重要的是把它们挖掘出来,赋予自己喜欢的意义。
给自己的人生赋予一个意义。然后,担起责任来!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地爱
——刘若英《为爱痴狂》
练习:
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把写“人生墓志铭”作为必修课,其实这是一个找寻生命意义的好练习:
假如你能让自己的生命完全活出自己想要的意义,每天都过上充实的日子,在你离开人世的那天,你亲爱的人都来告别,人们为你写了一篇长长的墓志铭。
这篇墓志铭会记录关于你的什么部它会如何评价会记录你此生做过的哪些重要事会提到你的什么贡
找个安静不受打扰的时刻,写下你的人生墓志铭。
与古典聊聊:
写下你的“人生墓志铭”,#我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墓志铭+古的格式发到新浪微博。我会抽取其中最感动我的文字,送你一本就这个领域我喜欢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