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人们一般把养生分为生理、心理、哲理养生三个层次。而老子所阐述的“清静恬淡无为”既是心理养生,又是哲理养生,这是养生的最高层次。英国哲学家培根说:“养生是一种智慧,非医学规律所能囊括,在自己观察的基础上,找出什么对自己有益、什么对自己有害,乃是最好的保健品”。
说中国古时彭祖活了八百岁,是可信的!只要你懂得了养生中的“道”。这个道就是老子所说的——清静恬淡无为。人若能清静无为,恬淡处世,看破放下,则无处不怡然自得矣!则举手投足,穿衣吃饭无不妙不可言也!
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不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不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直解】
人民所以饥饿,是由于上面租税太多,所以才饥饿。
人民所以难治理,是因为上面有所妄为,所以难治理。
人民之所以不重视自己生命,是因为上面过分地保养自己的生命。
只有清静恬淡无为者,才真正懂得养生之道。
【心解】
*追求的结果是苦恼,实现的本身就是悦乐
实现是一切现成的,在现成的生活中就有悦乐。人总是对自己不忠实的时候,才会压抑和痛苦。所谓不忠实是指抱着一个很沉重的期望或欲望,用它作为生活的目标,以致自己的能力或现有条件,在那个目标之前相形见绌。于是,陷入严重的自卑或挫败感,感觉无力或匮乏。于是,开始不喜欢自己,要用许多伎俩来伪装自己。这时强烈的追求就会化作一团欲火,燃烧自己原先自在的“功德林”,这是人生的悲剧。
佛家提出类似老子的生活方策,就是无所求行。千万不要把“无所求”误会为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这样就会堕入消极的“无记空”。无所求的本旨是恬淡。恬淡的正确意义是如实地接纳自己,依自己的本质实现生活。生活不是追求,而是实现;追求的结果是苦恼,实现的本身就是悦乐。
禅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种超乎社会整体之上的天地境界阐释了天地同一,瞬即永恒的伦理。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正是自身与外物的统一,自身即为宇宙的一部分,宇宙就是我们的本体。
小波浪谓大波浪:“为何我比你矮小,你却如此高大?”,大波浪笑曰:“非也,你与我本是一体,我们同属大海,又何来高矮之分呢?”
每个人每件事物都是同根生,你即是我,我即是你,只是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罢了。那么,为什么不能用一种恬淡的心态来面对呢?世人多为权势和利益而苦,其实,静下心来,泡一杯茶,摆一把椅子,遥望星空,这世间你拥有的何其多,日月星辰是你的,花草树木也是你的……
也许有人会说,当今的时代形势严峻,恬淡的心早已不再适合了。这话或许有些道理,但其实也不过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时代在变,人却不变,以不变应万变。恬淡处事不是教人归隐山林,不问世事,而是一种生活态度。金钱与名利乃身外之物,但其也属于自然,换言之,它将与人类永远同存,只是其表现形式会发生变化而已。那么,自己为何要被自己吞噬呢?入世之心,人可皆有之,有大志者,方可事竟成。然王国维曾说古今成大事业,大成就,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依次经过了这三种之境界,便可成就。然而恬淡的心境也伴随着人们成“仁”,至少是拥有大智者,品格高尚之人的先决条件。
禅曰:“人生只在呼吸间。”人生便在这一呼一吸之间焕发与沉沦。何不用一种恬淡的心境来处世,使自我与本我同一,使世间变得美好呢?
恬淡虚无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更是人类健康的保障。然而,尽管许多人都能说、能讲,可又有几个人真正能做到呢?
是啊!对于一个生活在物欲横流,在追名逐利成时尚时代,的确会感到困惑。人们把名利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作为社会地位的标志,作为一切行为的目标。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思想为之所动,行为为之所驱,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这种极其明确的目的性,必然会导致追名逐利者心态浮噪,急功近利,情绪起伏不定,碰到影响目的达到的障碍,或情绪低落或大动肝火,期望与失望、高兴与愤怒、抑郁与激动、痛苦与绝望等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情绪频繁交替出现,其结果自然是损害自身而与事无补。
苦苦追求的结果只能使自己陷入“执着”,人一旦患了执着,便会钻死牛角尖,所谓钻死牛角尖就是心中所想、两眼所见只剩下一个所追求的目标,全然不顾左右、全然不顾他人、全然不顾事物本身的规律。其结果必然会导致主观臆断多于客观思考,判断失误率大为增加,还会导致情绪波动、心灵扭曲,目的难以达到还损害自身的健康。
这便是今日之所“为”,明日之所“果”的大道因果率。
借用禅宗悟道之语“未生我时我是谁,生下我时谁是我”?待你跳出追名逐利的圈子,使自己的心态真正进入到恬淡虚无的境界时,这一切也就一目了然了。
*幸福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有这样一对老夫妻,他们在一起生活了近五十年,抚养了五个子女。他们共同经历过食不果腹的艰难岁月。现在,又共同步入这物质丰富的年代。几个孩子早已成家立业,日子过得都不错,老头的退休工资也一涨再涨……
他们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过去的沧桑,按理说是该好好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可是他们的生活习惯就如他们脸上深深的皱纹一般根深蒂固不易改变。
老太太没文化,没工作,在过去,由于生活所迫,他们的生活节俭得近于吝啬,这都可以理解。可现在,老头依然如故。他到菜场买菜会因为嫌价高而空手归来,他可以在老婆看电视看在兴头上时就因为嫌费电而粗暴地关掉电源,他可以当老婆伸手问他要钱装水管时因为怕花钱而扭头就走……
有一天,老太太问老头:“我死后,你能花一大笔钱为我买块墓地,好好地祭奠我吗?”老头说:“那还用说。”老太太说:“可是,实际上,那时你为我花再多的钱已经没有意义了,为什么你现在不能花一点钱,比如,给我买几根油条或是一件新式样的衣服,那样会让我更开心!”老头愣住了,也许,他这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范伟和王志文的新片《求求你表扬我》,挺好的片子,特别里面有一段经典对白,很搞笑,也很让人回味!
问,什么是幸福?
答,幸福就是——
我饿了,看别人手里那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冷了,看别人穿件厚棉袄,那他就比我幸福!
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那你就比我幸福!
曾有人问一位老太太:“你的幸福感是什么?”老太太爽快地答道:“医院没有咱的人,监狱没有咱的人,就幸福。”老太太的幸福是不是一种感觉?
回答,不是,幸福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一位从事房产营销策划的年轻人,经过几年奋斗,在业界已小有所成。他的生活每日像拧足了的发条,被传真、资料、甲方以及各种方案充塞得满满的。
一夜,他加班到很晚,走了好一段路都没叫到车。
走得热了,他停下来,松开衬衣领子,仰头呼了口气——这时,他吃惊地看见星星在丝绒般的夜幕上闪烁着,流溢着无言之美,一如他大学毕业离校前最后一晚,几个要好同学躺在图书馆前草地上看到的那样。那夜,他们深深地被血脉中贲张的青春激荡着,被广袤的星空与未知的前途吸引着。
那之后,他几乎再没注视过夜晚的星空了——他一直保持着弯腰奔跑的姿势。
太忙了!欲望总在膨胀,目标总在前面……
夜晚的这个时刻,他多半在楼盘方案、计划书以及各种应酬中度过,他从没想过哪怕透过一扇小小的窗,去望望宁静的星空,倾听心灵的细小声音。
欲望像越滚越大的雪球,蛊惑着他拼命向前,那个雪球通往幸福吗?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他不知道。心灵被欲望占据久了,有些麻木。
星空下,他突然想起以前在大学看过一位日本餐饮业巨擘总结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cm厚的汉堡与4℃的可乐,据他的研究人员发现,这是令客人感觉最佳的口感。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把汉堡做成20cm厚,把可乐加热到10℃——但它们并不意味着最佳口感。
对于幸福,其实也只需17cm和4℃就够了。这是最实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