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躲过骗子(经济篇)
2025800000025

第25章 贸易诈骗篇(1)

岳阳县企业的骗买骗卖

导读:岳阳,就是宋代大家范仲淹吟诵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千古名句的地方,可就在这洞庭湖边岳阳县城荣家湾,却盛传着其“先天下之骗而骗”的恶名,人们感叹。

荣家湾各式骗子多如牛毛,五花八门,而“上当”前来追讨债务的也不计其数。

来自浙江德清的叶立玄,1994年9月与岳阳县某工矿公司签订了一份货款为176万元的花岗石、大理石销售合同,合同规定“贷到3天后付款”。可货到岳阳后,对方说没钱,并声称1995年1月15日才能将货款结清。

1月13日,叶立玄再次来到岳阳,一住20多天,结果还是分文未获。3月初,叶又来岳阳(据叶讲,当时他住的岳阳县教委招待所住了将近60位追债人),因为还是拿不到钱,只好起诉公堂。11月,叶拿着判决书(法院判给叶14万元)又一次来到岳阳,结果只收到19万元,法院让叶等到12月。12月叶立玄又来岳阳法院执行庭,结果只得到这么一句回答:因为经济庭与执行庭的费用问题未能解决,所以不能执行。法院要求他1996年1月10日左右再去“了解情况”。这位无可奈何而不厌其烦7次到岳阳讨债的叶立玄悲愤交加地向执法人员“诉苦”:“真是不可思议,他们竟冠冕堂地是国营企业,不然我是不会上当的。”据叶立玄讲,答合同之前他曾来过岳阳考察,那时一位自称是外贸局的某局长曾接待过他,并保证此工矿公司是外贸局属下的公司。

与另一位来自浙江富阳的戚卫平相比,叶立玄已经算是不错了,至少法院还判给他14万元。

戚卫平与一朋友合股开了一家小本的私营企业,生产洗涤机械设备。1994年9月,他们与岳阳县打着“国营”旗号的某物资经贸公司签订了一份价值1549万元的合同,合同规定“货到3天内付款”。结果直到1995年底,戚卫平只拿到2万元,还有4台用以抵款的向换气机。由于未拿到货款,资金周转困难,戚卫平小本经营的企业也因此倒闭。1995年10月,戚卫平在另一些讨债人的鼓动下,终于走进法院。

法院受理后对方曾来找过戚,说:你的官司还是别打的好,到时什么都拿不到。并威胁说:要起诉,就把上次的钱还回来,要不,就找派出所的人把你关起来。

鼓动戚卫平向法院起诉的人叫张凤清,张凤清是青岛钢瓶厂的经办人。1995年初,青岛钢瓶厂与岳阳县3家公司签订了20来万元的液化石油汽钢瓶合同,然而,发货就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张凤清气炸了肺,而这批钢瓶就在他的眼皮底下出售,他也无计可施。

张凤清在岳阳追款一住就是7个月。1995年10月,张凤清联合在岳阳县讨债的近70家受骗单位,写了一份《涉及全国各省市企事业单位被岳阳县诈骗重大求援书》,并向中央各有关单位送发。其中涉及被骗金额700多万元,涉及到岳阳县各类公司30多家。张凤清鼓励各受骗单位上法院、打官司。张说:“打官司有损失,但不打官司更受损失。”

1996年元旦期间,仍然有20来位来自浙江、广东、山东、河南等地的追债人。他们义愤慎膺地说:“如今已届春节,因此一帮难兄难弟已回家过年,我们四十五个人结成统一联盟,决定征呀到底!”

据在岳阳县住得时间最长的追债人说,最多的时候可看到100来位追债人,而在一些招待所的墙上、桌子上、门背后,到处可看到以前追债人留下的一些要求严惩骗子的标语。

岳阳县委、县政府对骗买骗卖现象也是深恶艰绝的。

1993年,成立了由政法委书记彭友池为组长,由公检法、工商、物价、审计、财政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整顿经济秩序领导小组”,整顿工作也卓有成效。彭友池书记说:“原来岳阳县的一些招待所挤满了讨债的人,现在相比之下已经冷清多了。”政法委副书记孙捍东说:“以前经常有成群结队的人到县委、县府以及法院讨债,多时达到100多人,但在1995年,基本上没有出现集体上访的情况。”

那么,这几年荣家湾诈骗行为猖獗不止,泛滥成灾是什么缘故呢?而几次严打也竟不见效呢?

岳阳县城所在地荣家湾以前是一个乡所在地,1984年建县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县城人口由原来的1万人猛增到7万人,大量的居民处于待业状态。由于社会崇富心理与畸形消费观念的冲击,许多人走上了妄想一夜暴富骗买骗卖的道路。

岳阳县的骗买骗卖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的,期间几起几落。到了1992年,各党政部门刮起一股办经济实体搞创收之风,这在一定程度上再一次使骗买骗卖现象出现回潮。

由于一些机关人员不懂经济,便聘请了一些素质本来就不高的人员搞创收。比如岳阳县城关镇某物资供销公司交由一些无业游民承包,仅在1995年,这些人就骗货5笔、金额60余万元。

岳阳县骗买骗卖现象的蔓延,一些职能部门也应负一定责任。1995年11月1日该县的一份严打报告上有这么一段话:“有些职能部门把关不严,你填多少注册资金,他就批多少注册资金。明明是不能办证的,领导一出面,朋友熟人一打招呼,骗子们意思意思,证照发不误。”

1995年10月,岳阳县整顿经济秩序领导小组进行了一次公司的清理整顿工作,结果发现,年审前全县各公司共有注册资金5.1亿元,其中1.3亿元是不实资金。报告中还说:“以臭名昭著的羽绒被、电焊条、护套线、劣质茶叶抵债,不仅仅是骗子们惯用的伎俩,也是我们某些办案人员处理经济纠纷的一种长期使用的方法。

“有的主管部门领导,对骗子行骗一清二楚,却装聋作哑,推卸责任。一旦被执法机关追究,则托关系说情,亲自出马找领导告状,甚至倒打一耙,振振有词地说政法机关干扰了他们的正常经营活动,发不出工资、奖金要找政法部门。政法机关在查处一单位骗买骗卖活动时,他们的一个干部竟然敢说:我们的领导是副处级干部,你们一个科级干部,管不着。”

“还有些部门,工作拖拉,办事效率低,受案后不及时结案,而是找种种借口拖,拖得客户精疲力竭,最后被迫接受以货抵款的条件。

报告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作骗活动之火越烧越旺的症结所在,“荣家湾”变成了人听人骂的“骗子湾”。

“骗子事业”的兴旺发达,使一些不法之徒一夜间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大款,而这些不义之财就成为其走向腐败堕落的催化剂。“吃要高档,住要豪华,玩要新鲜,赌要气派,破单车换成小轿车,旧房子换成洋房子,老婆子换成娇娘子,在外面寻花问柳、嫖娼吸毒寻求刺激,最终堕落。”在一次整顿经济工作的大会上,一位县委领导拍案而起:“试看荣家湾的大小骗子,没有换老婆的还有几个?”

“骗子事业”繁荣的结果,也使那些持“不骗吃亏论”、“骗子有功论”、“骗买骗卖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论调的人不仅没有看到本县经济的发展。正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原本红火的企业也因为骗买骗卖的恶性影响而信誉扫地,经济效益迅速下滑,怨声载道。

骗子猖獗不仅使岳阳县的经济流通秩序受到破坏,而且也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岳阳县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原达海商留公司经理刘仲胡,骗取河北宣化县推土机一台,价值31万元。宣化法院宣判后,两次派人去岳阳县强制执行,并要求冻结县财政、县政府、县委机关账户。

因为抓不到骗子本人,有些外地执法单位就主管部门,岳阳县曾经有几位局长被外执法单位带走。就在1995年,还有几位局长吓得不敢在家里住,不敢到单位上班,主持工作只能通过电话遥控。

岳阳县城荣家湾的骗子多,骗术概括起来有以下7种:

骗术一:骗取公证费。

据一些受骗者说,这是1995年出现的新招。其手法是:先将客户拉来岳阳签订合同,然后又假假惺惺地表示要办公证,骗取客户几百元或几千元的公证。为了躲避追债人,一些惯骗们经常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法,今天是这个公司的经理,明天可能是另一个公司的经理,行踪飘忽,让人捉摸不透。此外,骗子们狼狈为奸,串通一气,用连环骗的方式进行敲诈,外地客商苦不堪言。

骗术二:利用国营公司的执照。

荣家湾的一些党政单位,置国家有关“党政机关不许办公司”的政策于不顾,在没有办公场地的情况下,四处找关系、办公司:还有的单位主要领导,逼着工商部门发执照、办皮包公司。执照拿到后,竟又将公司承包给一些骗子,自己则坐收渔人之利。例如县经委的商业物资公司,明知刘辉是荣家湾有名的骗子,却将公司承包给他,结果该公司1995年以来骗货数笔,金额达50万元。

骗术三:鸡蛋里挑骨头。

荣家湾的骗子有一个惯伎:什么样的合同都敢签,什么样的条件都敢答应。目的只有一个:先把货搞到手再说。等到客户把货交给了他后,他什么花招都可以使出来。比如他会千方百计地找产品质量的差错,找交货日期的差错,找交货数量的差错。有时甚至玩文字游戏,比如在签合同时有意把“货到付款”写成“贷到付款”,收货后,他突然说:因为贷不到款,所以不能付款。有的合同规定:货到验收付款。货一到,他就把卫生防疫站或技术监督局找来,鸡蛋里挑骨头,造成验收不合格不能付款的事实。一些客商说,他们的货到哪里都合格,就是到了岳阳县不合格,再好的货也过了不了卫生防疫站或技术监督局的要检验关。于是,有的公司就以质量不符为由,大杀客户的价,无限期拖延付款;有的甚至倒把一把,既不付款,又不退货,还要求赔偿损失。

骗术四:化整为零,分头出击。

荣家湾的一些骗子公司,下面设若干个分公司,分公与下又设若干个科室,每个科室聘请几名业务员,这样,一个公司下面有几十名乃至上百名业务员。他们化整为零,分头出击,闹得一些厂家客户防不胜防。比如岳阳县商业总公司就有8个分公司,每个分公司均有几个营业执照副本,他们的业务员就拿着副本四处行骗。1995年,外地投诉该公司的案件就有30多起。

骗术五:足不出户发函骗。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之外”,用这句来形容荣家湾的许多业务员竟不为过,他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利用一本全国工厂企业名录大发函件。公函发出以后,第二步便是约客户考察。考察期间,租借场地,热情款待,骗取客户信任,签订合同。岳阳县统战部工商联经贸公司在1995年所进的8批货、60多万货款,都是采用发公函的形式,引诱客户与其签订合同行骗。

骗术六:以色相诱骗。

岳相县某公司骗到安徽某客商一笔货,价值32万元,货到后不付款,却将两个讨债人拉到色情场所,同时又通知公安机关,结果此客商被公安人员当场抓获,要罚款8000元。骗子以客户嫖娼的事实逼迫他们,客户是乖乖任由骗子宰割,因为他们恐惧身败名裂,妻离子散的下场。

骗术七:低进高出用货骗。

这是被使用得最频繁的一种骗术。一般是在货到后,先支付一部分现金,然后就采取一躲(不与货主见面)、二拖(拖延付款时间)、三贿(贿赂对方人员)、四逼(威胁)的办法,迫使对方接受以货延款的条件,然后以高出原价几十倍价格的电焊条、劣质茶叶等物品抵款。

岳阳县城关某粮油饲料公司从北大荒某饲料厂购进46万元的饲料,骗子在贿赂对方有关人员以后,用价值不到8万元的羽绒被、电焊条等抵了46万元的账。

电焊条、护套线、羽绒被、劣质茶叶就成了荣家湾臭名昭著的“四大骗宝”。

点评:岳阳骗子手段之多端,胆大妄为的确是令人发指,但有1988年以来,岳阳县年年打骗,却年年骗子盛行,陷入“屡打屡骗,屡骗屡打”怪圈的现象,是否也应值得我们深思呢?“连环计”

导读:骗子先树立良好的形象,吊足发行公司的胃口,尔后一网打尽,年取暴利逃之夭夭,从此消声匿迹。

1993年秋季,北国某大城市数十家图书发行公司横遭诈骗,损失金额高达1800万元。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此案发生前一年,即1992年秋季时有一位名叫张×的人来到了该图书批发市场。张×自称是图书批发商,分别与30多家图书发行公司晤谈,说自己想从他们那里进货。既然加紧人愿意进货,各图书发行公司就没有不卖货的道理,况且,张×无论从哪一家公司进货都是一手交钱,一手拿货,没有丝毫犹豫不决。

第一次进货,张×共从30多家公司中购买了价值23万元的图书。此后,每隔两、三个月张×就要来这里进一次货。由于他购买的都是一些畅销类的书籍,所以卖得很快,几乎所有的图书批发公司都作如此想法。如此这般经过多次交易之后,张×在该图书批发市场上的名声越来越大,所有与他打交道的公司都一致认为他是一个重信誉、守诚诺的君子。张×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人赞颂,与其打过交道的人窃窃私语,而没有机会的人是盼星星,盼月亮,期待与这位“财神爷”合作。

终于在1993年秋季,那些没有与张×合作过的图书发行公司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一次,张×提出要购买大批图书,而且交易的范围迅速扩大,已经不止于那些曾经有过合作关系的公司,而且又加上了未曾合作过的那公司。此次与张×发生合作关系的公司,共计63家之多,几乎超过了过去的一倍还要多。

但是,张×此次进书与往日不同:他和各家图书发行公司商议说,由于此次翰纲数量非常大,需要的资金多,但是自己手头上可供周转的钱有限,因此,只能先给每家公司二万元的订金,请大家能够通融一下,垫款发货。

为了消除各家公司的顾虑,张×信誓旦旦,所欠货款保证在一个月内付清。

由于张×在该图书批发市场已经进货一年之久,且每次都能货款两清,在很多公司中都享有良好的声誉,所以,当大家闻听他的话之后,都毫不迟疑地应允了他的要求。

当时,根本没有一家公司对张×持怀疑态度,大家反而认为,这样的合作伙伴实在太难找了,因而生怕把这位“财神爷”给得罪了,致使其“飞”走就不妙了。

张×顺利地把价值1800万元的图书全部运走了,而他留给63家图书发行公司的货款,总共才只有100余万元。

尽管数额相差如此之大,却仍然没有人对张×表示怀疑,因为他在该图书批发市场上的“信誉”实在太好了。

孰料,“黄鹤”归去永不复返。

一个月过去了,张×没有来付清余款;

两个月过去了,张×仍然没有来付清余款;

三个月过去了,张×还是没有来付清余款;

……

点评:俗话说“放长线钓大鱼”,张×正是靠着小钱换来的“信誉”钓走了人们的大钱,就是轻信二字害了众人而成全了骗了啊!

“低价钢材”诈骗案

导读:已近花甲之年的汪宝琴却不安分守己她只能在高墙内“安度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