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体育百科知识博览
20275100000023

第23章 户外运动(2)

(4)“8”字环下降器:最普遍使用的下降器,通过绳子在8字环中穿梭形成的8个点来增大摩擦,控制下降速度。在收放“8”字环时,一定要轻拿轻放,如果环体出现裂纹,哪怕再细小也应立即停止使用。

(5)手套:由于速降的距离长,速度快,“8”字环很容易摩擦发热,甚至会烫手,加上手握静力绳放松、抓紧控制下降速度,所以一副手套是必不可少的。下降时切记双手握绳时要远离“8”字环,以防手套卷进“8”字环发生危险。

(6)静力绳:绳子主要有动力绳和静力绳两大类,其中静力绳的延展性近似0,不能伸缩吸收冲力,一般被用作路线绳,常用于探洞、溯溪等,基本不用于攀登,尤其不能作下方保护绳。动力绳能够伸缩吸收脱落所产生的冲力,为下方保护特别制作,在有动力冲坠可能性的项目中,一定要用动力绳,如攀岩、登山、蹦极等。静力绳多为白色,即使是彩色,也都是单色;动力绳多为花绳,色彩鲜艳。在速降运动使用的就是静力绳。

潜水

潜水的原指为了进行水下查勘、打捞、修理和水下工程等作业而在携带或不携带专业工具的情况下进入水面以下的活动,之后潜水逐渐发展成为一项以在水下活动为主要内容,以锻炼身体、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休闲运动,广受大众喜爱。

早在2800年前米索不达文明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距今1700年前的中国史书《魏志倭人传》中,就已经有关于海边渔夫在海里潜水捕鱼的场面描写。到了1720年,一个英国人利用一只定做的木桶潜到水下12米深的地方成功地进行海底打捞。

而今天职业潜水的前身,则要算160年前英国的郭蒙贝西发明的从水上接帮浦运送空气的机械潜水,也就是头盔式潜水。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发了一种特殊军事用的“空气罩潜水器”,采用密闭循环式,并有空气瓶装置。二战末期,法国开发了开放式“空气潜水器”,1945年前后这种潜水器在欧美非常流行。近几年来由于潜水器材的进步,带动了潜水运动蓬勃发展,投身于潜水和喜欢潜水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

潜水装具:潜水员下水时穿戴和佩挂的全部装具,有重装式和轻装式两种。重装式有头盔、输气管、通信电缆、电话、潜水衣、压铅和铅底潜水鞋等;轻装式有面罩(也有用轻便头盔)、输气管、通信电缆、电话、应急气瓶、潜水衣、腰铅、靴和脚蹼等。

使用重装潜水装具在水中工作时必须脚踏水底或实物,或手抓缆索,不能悬浮工作,并且放漂(即在水底因潜水服中气体过多,失去控制而突然急速上升)的危险性大,所以重装潜水装具已逐渐被轻装式取代。

潜水的种类:

由潜水器分为硬式潜水、软式潜水、半闭锁回路送气式、应需送气式、自给气式;由潜水方式分非饱和潜水、饱和潜水;由呼吸气体种类分空气潜水,氮气、氧气混合气体(人工空气潜水),氦气、氧气混合气体(人工空气潜水),氢气、氧气混合气体(人工空气潜水)、其他混合气体。

冲浪

冲浪是一种冲浪者利用冲浪板,乘着海浪,并在浪壁上做出优美或摇滚动作的水上运动,主要使用的设备有冲浪板和系在脚上的安全绳。

冲浪运动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的夏威夷群岛海滩。1878年,一位名叫科克的美国轮船船长在其轮船驶近夏威夷港时,发现四个印第安人骑在一个约5米长的树干上,海浪时而把树干冲到峰顶,时而又将它落入浪谷。科克起初以为他们是落难者,后来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在冲浪。这便是最早关于冲浪运动的记载。

在科克发现这种冲浪游戏几十年之后,在获得1912年奥运会游泳冠军的美国夏威夷人哈哈摩库的大力提倡下,冲浪运动才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推广开来,现在流行于夏威夷、北美、秘鲁、澳大利亚和南非,并且已经有了世界级别的冲浪锦标赛。

冲浪的器具和方法:最初使用的冲浪板长5米左右,重50~60千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泡沫塑料板,板的形状也有改进。

现在用的冲浪板长1.5~2.7米、宽约60厘米、厚7~10厘米,板轻而平,前后两端稍窄小,后下方有一起稳定作用的尾鳍。为了增加摩擦力,在板面上还涂有一种蜡质的外膜。全部冲浪板的重量只有11~26千克。

冲浪运动是运动员先俯卧或跪在冲浪板上,用手划到有适宜海浪的地方当作冲浪的起点。当海浪推动冲浪板滑动时,运动员将冲浪板保持在浪峰的前面,站起身体,两腿前后自然开立(通常是平衡腿在前,控制腿在后),两膝微屈,随波逐浪,快速滑行。

冲浪运动曾创造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1986年初,两名法国运动员庇隆和皮夏凡脚踩冲浪板,从非洲西部的塞内加尔出发,横渡大西洋,2月下旬到达中美洲的法属德罗普岛,历时24天12小时。

野外定向

野外定向又名定向越野,是一种在野外利用地图和指南针,以不同形式完成一段路程,并在检查点为控制卡(记录卡)打上印记的活动。1918年,瑞典童军领袖侨兰特发明了一种“寻宝活动”,训练童军在野外辨别方向及体能,这种活动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的野外定向。

野外定向的分类:按照比赛目标的不同,定向可以分为越野式(争取用最短的时间按顺序访问一系列点标)、夺分式(在限定时间内访问最多的点标,以累计更多的分数)和接力(通常为三棒,以越野式进行比赛)三种。

近年来,定向越野发展出多种分支,如自行车定向、滑雪定向、沿径定向等,这几种乃国际野外定向联盟(IOF)所认可之国际性比赛项目。另外还有城市定向、独木舟定向等。

野外定向的器材:野外定向的检查点是一个正立方体的支架,除了上下空心之外,四面都贴上野外定向的标记:左上为白色直角三角型,右下为橙红色直角三角型。支架上还挂有打孔器,以点数表示检查点的编号。近年来越来越多比赛使用电子打孔器,如emit等,运动员只需把电子控制卡放在电子打孔器中即可。

定向的地图:内容比普通的远足地图更详细,如很细小的地形特征,不明显的小径、河流等,都会在定向地图中显示出来,以提供给运动员更多得资料。由于参加者可能需要越野,所以地图上会显示该区的植物状况,即该区通行的难易程度。而定向的地图比例较大,等高线间距也较密。一般使用的比例是1:10000,长距离赛事使用的比例是1:15000或1:10000,等高线间距为5米;短距离赛事使用的比例是1:5000或更大,等高线间距亦较少。地名、等高线高值等资料大多都不会在地图上显示。

生存游戏

生存游戏是一种主要通过发射BB弹的气枪、瓦斯枪或是电枪模拟实际战争,并进行竞技的一种户外活动。

生存游戏其实就是模拟战斗,其事前的战略规划与游戏中的战术行动,都和真实的军事行动十分贴近。简而言之,除了没有立即且明显的生命威胁外,生存游戏就是一场小型步兵战斗。

生存游资的规则:生存游戏对参加人数没有限制,玩法规则也十分多样。然而一般来说,参加者通常会分成两个阵营进行对抗游戏。顾名思义,参与者的最主要目的是在游戏战场上设法生存,并尽可能歼灭敌方人员。由于BB枪不含漆弹,因此不能明显辨别中弹与否,阵亡判定依赖玩家个人的荣誉感与诚信,自行承认。

枪支:各个枪队对枪支的限速均不同,最常见的限速为100米每秒(原厂初速)或120米每秒(大陆枪的原厂初速)。通常对狙击枪有特别的要求,较高的射速能有较远的射程,使用加重弹提高准度。

游戏方式:

殊死战:双方在场上互相射击,目标就是消灭对方,最后存留下来的一方为胜利者。

攻守战:通常以多数玩家对上少数玩家防守的据点,攻方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夺下据点,否则守方获胜。

夺旗战:双方于据点各拥有一面旗子,夺得对方旗帜者为胜方,或是场上只有一面旗子,先夺得者为胜。

猎山猪:由一位或少数玩家担任目标,预先进入设定好范围的场地藏匿,再由大部分玩家进行搜索的“猎杀行动”。通常担任山猪的玩家不会直接阵亡,或是享有较多的阵亡次数。

重演活动:进行此模式时,通常会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越战、一战等),参加重演活动的玩家们也会带着符合该场战役的装备上场,重点并不是为了进行生存游戏,而是为了重现真实战役时的气氛,有些重演活动甚至禁止开枪。

小知识

生存游戏阵亡规制种类

一发阵亡:只要身体的任何一部分被击中,即算阵亡,更严格的枪队会连跳弹也视同阵亡。

大部阵亡:又称“明显阵亡”。身体躯干以外的部分(即手脚)被击中不算阵亡,躯干被击中时为阵亡。

主动阵亡:又称“抠抠乐”,在此游戏模式下,只有玩家自行喊阵亡时才阵亡,其他方式不会造成阵亡。

漂流

漂流是指利用橡皮艇或者竹筏,在时而湍急时而平缓的水流中顺流而下的一种户外运动。为安全起见,漂流者需要头戴安全帽、身穿救生衣。

漂流曾是一种人类的原始涉水方式。漂流最初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但那时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存需要。漂流在二战之后逐渐成为一项真正的户外运动。一些喜欢户外活动的人尝试着把退役的充气橡皮艇作为漂流工具,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水上漂流运动。

漂流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开展,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女子四人皮划艇,曾在世运会上获得第四名。中国漂流运动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

漂流工具:漂流的河段不同,可选择的工具也不同。一般来说,橡皮筏的适用范围最广,也最普遍、常用;小木船适用于河道较直、少弯道礁石的河段;竹排则适用于风平浪静的河段。

漂流的技巧:漂流过程中,由于全程跌水区及大落差区很多,不能携带怕沾水的东西,以避免掉落或损坏;戴眼镜的朋友事先用皮筋系上。必须全程穿救生衣,防止意外翻艇。在漂流的过程中需注意沿途的箭头及标语,可以提早警觉跌水区。在下急流时,要抓住艇身内侧的扶手带,坐在后面的人身子略向后倾,双人保证艇身平衡并与河道平行,顺流而下。当艇受卡时不能着急站起,应稳住艇身,找好落脚点后才能站起。

皮划艇

皮划艇,又称为轻艇,是一项历史悠久而刺激的水上体育运动。皮划艇和赛艇是两个不同的比赛项目。

皮划艇的前身是早期人类的生存和交通工具独木舟。皮划艇是一种前后方向均是尖头的船,它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兽皮船。

皮划艇比赛中共分为两类,一类是皮艇,另一类是划艇。两者都是前后尖的,而皮艇是用双叶桨推动的爱斯基摩式艇;划艇为加拿大式艇,用单叶桨推动。男子的皮艇和划艇于1936年的奥运中被列入正式项目之一;而女子皮艇则在1948年才被正式加入比赛项目。直到现在,皮划艇从未被中止过。

皮划艇的规则:皮划艇赛事是运动员乘坐皮艇或划艇前进,最快达终点的为优胜者。现在,不少皮划艇赛事中所用的比赛场地都是人工的。

另外,常见的K-2艇、C-1艇等是指该项目的类别和人数。如K-2艇就是指双人皮艇;C-1艇是单人划艇。皮划艇的静水竞速中的人数是一人或两人,ICF承认的正式比赛距离为200、500、1000和5000米。

激流竞速赛中同样使用皮艇和划艇。在赛事中,选手要在300米的激流中以最短时间依次序穿过25个旗门。激流竞速赛包含了逆流赛道和顺流赛道。最快且依次序穿过所有旗门则为冠军。另外,如出现选手的救生衣中在比赛过程中掉了、未按次序穿过所有旗门、重穿旗门、未穿过所有旗门等犯规都会被增加时间。

蹦极

蹦极,又称高空弹跳、笨豬跳、绑紧跳,是一种人们利用有弹性的绳索,一边系在身体或足踝上,另一边系在高处平台(通常是数十至过百米),然后从高台一跃跳下的活动。玩者跃下时,绳索会伸展并吸收坠下的能量,继而收缩把身体拉高。能量经过数次摆动而消失时,玩者的摆动就会静止。

公元500年前后,在西太平洋瓦努阿图群岛的BUNLAP部落,一位土著妇女为逃避丈夫的虐待,爬上了高高的可可树,用一种当地具有弹性的蔓藤牢牢绑住脚踝。她威胁其丈夫要从树上跳下来,没想到笨丈夫随后也爬上了树,跟着跳了下去,结果自然是柔嫩的蔓藤救了女人的命,暴虐的丈夫却命丧黄泉。此后,将蔓藤绑住脚踝从高处跳下成了当地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

将蹦极跳真正发扬光大的是新西兰。1988年,A·J·贺克特和克里斯·奥拉姆在新西兰成立了第一家商业性蹦极组织反弹跳跃协会。贺克特更是从埃菲尔铁塔上跳下,这更加引起了世人对蹦极跳的兴趣。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很多国家都已建立了蹦极跳运动基地,如新加坡、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一些欧洲国家。1997年5月1日,蹦极跳首次传入中国。

蹦极的玩法:蹦极按跳法可分为绑腰后跃式、绑腰前扑式、绑脚高空跳水式、绑脚后空翻式、绑背弹跳和双人跳。

(1)绑腰后跃式

此跳法为弹跳者绑腰站于跳台上采用后跃的方式跳下,弹跳时仿佛掉入无底洞,仿佛整个心脏皆跳出,约3秒钟时突然往上反弹。反弹持续4~5次,定神一看,自己已安全悬挂于半空中,整个过程约5秒钟,紧张又刺激。

(2)绑腰前扑式

此跳法为弹跳者绑腰站在跳台上面,以前扑的方式跃下。此种跳法类似于绑腰后跃式,但弹跳者面朝下跳下,能够真正感受到视觉上的恐怖与无助,当弹跳绳停止反弹时则能享受重生的欣喜。

(3)绑脚高空跳水式

此跳法为弹跳者最能表现英姿的跳法,此种跳法是将装备绑于弹跳者绑踝上,站在跳台上面朝下。如奥运选手跳水时的神气风情,弹跳者于倒数5、4、3、2、1后即展开双臂,向下俯冲,仿若雄鹰展翅,气概非凡。

(4)绑脚后空翻式

此种跳法是弹跳跳法中难度最高但也最神气的跳法。此种跳法为将装备绑于脚踝上,弹跳者站于跳台上背朝后,弹跳者倒数5、4、3、2、1后即展开双臂,向后空翻。此种跳法需要强壮的腰力及十足的勇气。

(5)绑背弹跳

此种跳法被弹跳教练喻为最接近死亡的感受,弹跳者将装备绑于背上,倒数5、4、3、2、1后双手抱胸双脚往下悬空一踩,仿佛由高空坠落,顿时感觉大地悬转,地面事物由小变大,整个过程仿佛与死神打交道,刺激到了极点。

(6)双人跳

双人于空中反弹时,弹跳绳会将两人紧紧地扣在一起,既惊险又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