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20278400000003

第3章 被爱包围的童年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托尔斯泰

(一)

在1828年8月28日,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列夫·托尔斯泰出生在俄国莫斯科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的一幢白色圆顶的楼房中。

亚斯纳亚·波良纳位于莫斯科以南200公里处的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丘陵地带。在庄园的入口处,有两座白色的岗楼,据说当年曾有农奴在这里守卫。从岗楼中,可以看到庄园外面的那条白桦夹道的宽阔通衢大道,路上终日都有过往的马车、赶路的农民和跋涉的朝圣者等。

在庄园里面,到处都是树木掩映的林荫道和绿草地,还有清澈的池塘、美丽的花坛和气派的宅邸。毗邻庄园的是绵延不断的扎谢卡森林、蜿蜒曲折的奥朗卡河以及开阔的田野、草原和散落其间的农民村舍。

在这座庄园当中,托尔斯泰度过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光。

托尔斯泰的家族是当地的贵族世家。他的先祖父彼得·安德烈耶维奇·托尔斯泰在彼得大帝时代身居要职,曾出任俄国驻土耳其大使、国务大臣和枢密院首脑,并被沙皇封为世袭伯爵。

彼得大帝死后,彼得·安德烈耶维奇·托尔斯泰因宫廷内部的争斗而失宠。在82岁那年,他被放逐到偏僻的索洛维茨修道院。两年后,彼得·安德烈耶维奇·托尔斯泰在修道院中去世。

托尔斯泰的祖父伊利亚·安德烈耶维奇·托尔斯泰早年曾在部队中供职,后来退居乡间,是个典型的俄国上层贵族。他生活奢侈,常常挥霍无度,但又乐善好施,不谙经济事务,以致入不敷出,负债累累。晚年时,他在喀山省省长任上因下属贪赃枉法而受到牵连,被免职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后来,托尔斯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曾以祖父为原型,塑造了罗斯托夫伯爵这样一个出色的艺术形象,表达了对祖父的怀念。

托尔斯泰的父亲尼古拉·伊里奇·托尔斯泰早年也曾从军入伍,还参加过1812年抵抗拿破仑入侵的卫国战争。7年后,他回到故乡。

在父亲去世后,尼古拉放弃了资不抵债的遗产继承权,只保留了一处庄园。为摆脱经济困境,在28岁那年,尼古拉向一位年长他4岁的富有的公爵小姐玛莉亚·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康斯卡娅求婚,并被对方所接受。

玛莉亚公爵小姐同样出身名门,与普希金家族具有血缘关系。着名诗人普希金的曾祖母与玛莉亚的曾祖母是亲姐妹,而姐妹两人的父亲则是彼得大帝的战友加洛文。

玛莉亚的父亲尼古拉·谢尔盖耶维奇·沃尔康斯基公爵是俄国历史上第一位统治者留里克的后裔。他曾担任过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侍从武官、俄国驻柏林大使和阿尔汉格尔斯克总督,获上将军衔。

此后,他辞去职务,隐居到亚斯纳亚·波良纳,致力于庄园的扩建和对独生女玛莉亚的培养。

托尔斯泰十分敬重他这位外祖父。他曾这样谈到外祖父:

“人家都将他看做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主人,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他残暴,或者施用当时很普通的严厉的刑罚之事。我相信,这种事在他的庄园中一定有过,可是仆人和农民对他都是极其尊敬,以致我常常向他们问起他时,他们虽然有时说我父亲的坏话,但对我的外祖父,他们全都一致颂扬,说他聪明,又会办事,对农民的福利,正如对他那庞大的家庭的福利一样关心。”

(二)

1822年,尼古拉·伊里奇·托尔斯泰与玛莉亚·尼古拉耶夫娜·沃尔康斯卡娅结婚了。而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就是女方的陪嫁。

虽然玛莉亚比尼古拉大4岁,但婚后两人十分恩爱,生活也很和谐。他们一生共生育了5个孩子,前面4个都是男孩,分别是尼古拉、谢尔盖、德里特里和列夫。其中,1828年出生的列夫是最小的儿子,他的全名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在出生时,他有网膜——这在俄罗斯联邦是被看做好远的征兆。

玛莉亚在生下4个男孩后,一直想要个女孩。1830年3月7日,她终于如愿以偿,女儿玛莎诞生了。但是,由于产后身体过度虚弱,玛莉亚在健康状况迅速恶化。在女儿出世5个月后,玛莉亚便与世长辞了。这一年,托尔斯泰只有1岁零8个月。

在托尔斯泰的记忆中,父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等身材,性格温和,颇具幽默感;他还酷爱读书,涉猎广泛,平时除了经营家业、教育孩子和外出打猎外,总是手不释卷。因此,托尔斯泰认为他的父亲“是那个时代中一个有教养的人”。

对于母亲,托尔斯泰是怀着最真挚的感情的。虽然因母亲过早离世,托尔斯泰根本记不清母亲的样子,但留在他心目中的却永远都是母亲美好的形象。后来他在回忆母亲时说:

“我所知道的关于她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一切向我谈到我母亲的人都只说她的好话,而是因为她实在是很好。”

由于出身名门,又是独生女,玛莉亚自幼就受过良好的教育,会说法、德、英、意等多种语言,还能弹琴、绘画和写诗,口才也非常好。她经常编各种各样有趣的故事给孩子们听,努力在孩子们身上培养良好的品质,还细心地记下他们的成长日记。

有人说,托尔斯泰最像他的母亲,但托尔斯泰认为还是大哥尼古拉最像母亲。在玛莉亚去世时,尼古拉只有6岁。但从玛莉亚留下的信件看来,尼古拉似乎继承了母亲的许多天性。

尼古拉与玛莉亚在个性上最相像的地方,就是善于将自己所具有的智慧、学识和道德等优越感都隐藏起来。简单地说,他们都是非常谦逊的人。当然,这些都是托尔斯泰的幻想。

托尔斯泰一生都在幻想着他的母亲。在他的小说《童年》中,他曾这样描述过他的母亲:

当我幻想我母亲的容貌时,浮现在我心头的,常常是她那永久不变、温柔的脸庞,漂亮的褐色眼睛,短短卷发下的一颗痣,还有那漂亮刺绣的白领子,洁净、纤细、小巧的手。我常会去亲吻、抚摸它们。

对于托尔斯泰来说,母亲并没有死去,她就活在他的身旁,并帮助他。他是如此地相信,永久地相信。

1906年,78岁的托尔斯泰在他6月10日的日记中还这样写道:

今天早上,我在花园中像往常一样走动着,想念母亲了,想我那一点印象也没有的“好妈妈”了。在我的心中,她是圣洁的偶像,我从来没听见有谁讲她的坏话。

我沿着白桦林的路走着,走近榛树丛中,看到一个女人在泥泞中的脚印,我又想起了她,想起她的血肉之躯。想象一下她的血肉之躯都令我感到不舒服。任何血肉之躯的想象都会玷污她的形象。我对她,抱有怎样圣洁的感情啊!

(三)

与俄国许多作家,如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灰色童年相比,托尔斯泰的童年生活环境是充满温馨与和谐的。虽然母亲过早离世,但他从塔基亚娜·阿列克山德罗夫娜·叶戈尔斯卡娅姑妈和其他关心他、爱护他的人那里得到了母爱的补偿。

塔基亚娜姑妈是托尔斯泰家的远亲。她幼年时便失去父母,此后一直寄养在托尔斯泰家中,并由托尔斯泰的祖父母将其养大成人。

少女时代的塔基亚娜不仅长得美丽,还心地善良,而那双像玛瑙一般又黑又亮的眼睛里更是透出机灵和智慧。她深深地爱着与自己同龄的尼古拉·伊里奇。

但是,塔基亚娜又很清楚,像自己这样寄人篱下、没有任何家产的孤女是不可能与尼古拉发展成为婚姻关系的。这让她感到很痛苦。

后来,塔基亚娜终生未嫁。当托尔斯泰的母亲玛莉亚去世后,她就负担起照顾孩子们的重任。在玛莉亚去世6年后,尼古拉伯爵曾向她求婚,并请求她做孩子们的母亲,但她不愿破坏自己与尼古拉及孩子们之间长期形成的那种纯洁、富有诗意的关心。因此,她拒绝了尼古拉的求婚。

但是,在以后的岁月中,塔基亚娜一直留在波良纳,将自己对尼古拉的爱全部倾注到他的孩子们身上,尤其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身上,对他们充满了慈母一般的关怀。

后来,托尔斯泰曾一再满怀深情地谈到自己这位远房的姑妈,称她是一位“坚定、果敢、精力充沛而又富有自我牺牲精神”,“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而且他还认为:

“姑妈对我一生的影响最大。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教会我从精神上领略爱的滋味。她不是用言语教会我这种快乐,而是用她的实际行动,用爱来感染我。我看到,我感觉到,知道她能以爱别人而感到幸福,于是我也懂得了爱的幸福。”

托尔斯泰还记得,在他5岁的时候,有一次在客厅的沙发上,他受到姑妈亲切的抚爱时,他是怎样“抓起她的手亲吻她,并且因为爱她而开始哭泣”。

他还记得,在童年时,在那漫长的冬夜,他如何依偎在姑妈的身边,听着她和侍女杜涅奇卡等人的谈话,感受那充满温暖和爱的、令人愉悦的气氛,而他那些“好的思想和心灵的良好活动,是受益于这些夜晚谈话的”。

在托尔斯泰的处女作、中篇小说《童年》中,有这样一段抒情插曲,写的是他对自己童年生活由衷的赞美:

幸福!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代啊!一个人怎能不爱惜、不珍视那些日子的回忆呢?这些回忆让我的灵魂苏醒、崇高,并且是我最大的快乐源泉……

在童年时代,我们生存的唯一动机只包括两种最优美的德行——天真的快乐和对于爱的无边的需求——还有什么能比童年更好呢?

对于童年的生活,托尔斯泰是充满了“天真的喜悦”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庄园及其周围的优美自然环境是孩子们的乐园。每到夏日里,托尔斯泰就与他的哥哥和妹妹一起在树林中做游戏,到池塘边钓鱼,或者在草地上骑马。

扎谢卡森林也是托尔斯泰经常去的地方。这座树林一直伸展到卡卢加省,林子中有许多水路,还有许多曲径通幽的小路,遍地都是蘑菇和蕨菜。

距离亚斯纳亚·波良纳不远地格鲁蒙特也是孩子们爱去的地方,因为那里有山谷、有牧场,还有清澈的泉水。

到了冬天,孩子们会到外面打雪仗,或者坐着雪橇上到树林中捕鸟、打猎。当然,孩子们最盼望的还是圣诞节的到来。每逢圣诞节,托尔斯泰家中总是热闹非凡。这一天,除了可以尽情玩耍外,还能观看或参加化装舞会。后来,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罗斯托夫伯爵家中孩子们夜驾雪橇、尽情玩耍的场景,就是托尔斯泰儿时的写照。

(四)

与那个大多数贵族家庭一样,托尔斯泰家中也请了家庭教师给孩子们授课。最早聘来的教师名叫菲德尔·伊万诺维奇·廖谢尔。他主要教授孩子们学习德语,也兼授算术、历史、地理等课程。

这是个心地善良但却有些迂执的老人。托尔斯泰的《童年》中的卡尔·伊万内奇,就是以他为原型的。虽然在小说中着墨不多,但却栩栩如生:

“高高的个子,穿着棉袍,戴着一顶红色的小帽,帽子下面还露出稀疏的白发,神情端庄而安详。”

托尔斯泰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在5岁时,他就已经学会了法语字母,后来又很快掌握了这种语言。从7岁开始,他就能在家庭记事本上记下哥哥和妹妹每天的活动了。

刚刚学会文字后,托尔斯泰就被克雷洛夫的寓言、普希金的诗歌和《一千零一夜》等故事所吸引。家中的大量藏书,如普希金、卡拉姆津、如可夫斯基等作家所写的文学作品便成为托尔斯泰的文学启蒙老师。

同时,托尔斯泰对艺术美的感受能力也早早就显现出来。有一次,父亲让他朗读普希金的诗《致大海》和《拿破仑》,他立刻就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和语调朗诵了这两首诗,让父亲大为吃惊。父亲非常高兴,随即又将正在家中的他的教父亚茨科夫请过来,让托尔斯泰再读一遍。

后来,托尔斯泰回忆说:

“父亲显然是被我朗诵的这两首诗时所用的感情感动了,他和亚茨科夫教父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色。我知道,他看出我读得不错,这让我非常快乐。”

在5个孩子中,大哥尼古拉秉承了母亲的天赋,富于幻想,善于讲故事。他讲的“蚂蚁兄弟”和“吹牛山”这两个故事,给托尔斯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一年,托尔斯泰5岁。有一天,大哥尼古拉对弟弟们说,他有个秘诀,如果有一天将这个秘密公开,利用这个秘密,所有的人都将成为幸福的人,不再会有什么疾病,也不会再有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大家都能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成为“蚂蚁兄弟”。

于是,兄弟四人便玩起了“蚂蚁兄弟”的游戏:大家都坐在椅子底下,用一些箱子把椅子围住,再用围巾和手帕蒙上,大家摸黑坐在那里,彼此紧紧地偎依在一起。

托尔斯泰后来回忆说:

“这是一种异常亲热的游戏。我记得,那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一种特殊的爱,感到特别激动,因此我十分喜欢这种游戏。”

游戏做完了,但大哥并没有说出那个秘密。他说,他将这个秘密写在了一根小绿棒上,并这根小绿棒埋在老扎卡斯峡谷的路旁。

除了这个游戏之外,大哥尼古拉还对弟弟们说,有一座吹牛山,只要大家做好一切准备,他就可以带大家一起到山里去。而要做的准备就是:第一,要站到角落里,而且不能想到白熊。托尔斯泰后来说,“我站到角落里的情景:尽管我尽力不去想白熊,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掉有关白熊的念头”:第二,要沿着地板之间的一道缝隙走过去,不准踏空;第三,一年之内不能看到一只兔子;最后还必须发誓,对任何人都不能公开这个秘密!

关于“蚂蚁兄弟”和“吹牛山”的故事,让童年时期的托尔斯泰为之神往,终生铭记。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要像‘蚂蚁兄弟’那样相亲相爱,紧紧偎依在一起,不过不单是在蒙着围巾和手帕的圈椅底下,而是要普天下所有的人全都如此,这至今仍是我的理想。那时我真的相信:那根小绿棒是存在的,上面写的是:消灭人间一切罪恶,赐与人们伟大的幸福。如今,我依然相信这一真理是永存的,它将为人们所知道,并将赐与人们它所允诺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