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不可思议的流行风尚(青少年探索发现丛书)
20280100000012

第12章 特别的帽子:17、18世纪欧洲流行戴假发(1)

对于头发稀少或者秃顶的人们而言,戴上一顶假发无疑是不错的选择。至于演艺圈的男男女女们,选择各式怪异的假发也不过是为了增强演出效果。但是如果正常人也热衷于戴假发,并不惜为此花费巨资,就显得有些不可理喻了。而在法国的路易十四时代,还真兴起了这样一股怪异的风尚。人们宁可忍受闷热、皮肤瘙痒、异味刺鼻等痛苦,也要在正式场合戴上假发,甚至还要往假发上洒大把大把的粉末。想象一下吧,那是什么滋味?

不可思议指数:★★★★☆

1、路易十四时代的风尚

无论是古今中外,对于人类而言,头发绝对是体现外表美的重要标志。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些人头发浓密,有些人头发稀少甚至秃顶,有些人头发黑,有些人则长着金色的头发……凡此种种,都造成了一种虚荣心的存在。于是为了弥补自己脑袋上面的遗憾和不足,假发便应运而生了。

据考证,早在四千余年前,古埃及上层人士就有了盛行戴假发的习俗。有趣的是,考古学家居然从古埃及木乃伊身上发现了编织得异常精致的假发套!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古代埃及,假发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真发。因为据记载,当时的埃及贵族女性竟不惜把自己的头发彻底剃光,然后在公共场合戴上华丽的假发。对于古埃及统治阶级的男子而言,对假发的青睐倒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威严,所以国王和贵族死后也要戴上假发。

受古埃及人的影响,古代希腊和罗马也曾盛行戴假发。与古埃及仅盛行于上层社会不同,古希腊人无论男女老少、高低贵贱都喜欢戴假发,而其目的也很单纯——美观。由于非常重视头发的美化,古希腊人甚至认为秃头者定是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因此在当时,在希腊主流文化中,秃子往往被视为罪人,备受歧视。即便在军队中,假如一名军官不幸天生头发稀疏或秃顶,那他甚至连自己的饭碗都会保不住的。有资料显示,古代希腊人似乎最偏爱红色的卷发,结果一度造成了各城邦染发业的兴旺发达。

与古希腊人类似,古罗马人也流行戴假发,并对头发稀少者极为厌恶。这种观念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当时竟有人提出一项名为“秃子法令”的议案,即禁止秃顶男子竞选议员。而在古罗马的奴隶市场上,秃顶的奴隶只能卖到半价。于是秃子们为了免受歧视,便纷纷戴上假发遮丑。随着罗马帝国境内戴假发风气的普及,有些皇帝也饶有兴致地戴上假发。如此之大的需求自然催生了庞大的假发市场。为了获得一顶好看的假发,一些贵族自家把奴隶的头发剃下作为材料,而很多贫穷的农夫和已婚妇女也常去市场卖掉自己的头发换钱。

不过由于历史久远,加上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古代的假发风尚并没有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罗马帝国灭亡后,随着基督教在欧洲主导地位的确立,戴假发这样的浮华行为就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一直到16世纪之前,中世纪欧洲都很难看到假发的影子。因为在教会看来,假发就如同魔鬼的假面具,它会阻碍上帝的祝福进入人们的心灵,因此严禁教徒戴假发,否则将被革除教籍。

出人意料的是,在销声匿迹了一千年多后,随着教会权威的下降,假发重新在欧洲盛行起来,并且达到了极为疯狂的地步。

话说在16世纪,由于当时欧洲的卫生状况极为恶劣,人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头上长满虱子。为了摆脱这种小动物的骚扰,一些人干脆咬牙把头发彻底剃掉。而为了保持形象,他们又纷纷戴上假发,从而使这一古老的时尚再度复活。例如当时著名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便喜欢头戴红色的假发。不过真正将这一时尚推向高潮的,当属向来喜欢吸引眼球的法国国王们。

据说,假发的大流行要归功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而在当时,一些社会精英也在为戴假发提供论依据。例如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狄德罗就在其编纂的《百科全书》中写道:“长发在古代高卢是荣耀和自由的象征,王朝时期它是皇家血统的象征,其他人根据等级次序依次剪短。”这就意味着,王公贵族如果要体现自己的地位,头发就得足够长,否则就有失身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身为法国国王的路易十三偏偏“聪明绝顶”。虽然他从小就可以留长发,可是在长大后,心爱的头发却无情地抛弃了主人。于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秃顶,路易十三就经常戴假发。又因为听说头发越长则雄性气质越强,他的假发也特别长,甚至一直垂到臀部。在国王的引领下,一股假发风尚迅速在法国宫廷蔓延,接着又进一步传播到整个欧洲。受其影响,原本不缺头发的妇女们也开始盛行头戴假发露面了。到17、18世纪时,假发已成为了欧洲贵族阶层的主要象征。

17世纪后期统治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更将戴假发的风气推向了高潮。有趣的是,这位以时尚著称的国王之所以热衷于戴假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头发十分稀疏。有了尊贵的国王作表率,法国的臣民们也纷纷仿效。结果在这股风尚的影响下,就连原本满头浓发的人也来赶这个时髦,而据说当时假发套的类型竟有45种之多,假发也被后世视为欧洲君主政体时代的象征。另据记载,当路易十四1655年即位时,他一次就雇佣了48名假发师傅为他制造效劳。随着社会需求的迅速扩大,次年法国便成立了假发制造行会。

由于当时社会上假发风尚的过分流行,就连一些中下层的人士也戴假发了,一些贵族显然颇有微词。例如著名的米拉波侯爵就发牢骚说:“巴黎现在满大街都是爵爷了。星期天,一个穿着黑色丝绸服装、戴着精致假发的男子来看我,搞得我低三下四地赞扬他,结果他说,他是我家铁匠还是马鞍匠的儿子!难道假发是用来随便戴着在街上跳舞的吗?”而另一位社会名流、著名作家梅西耶,则以讽刺性的口吻罗列出了最爱戴假发的几种人:巴黎郊区的校长们、唱诗班指挥、法庭上跑腿的、仆人、厨子、厨房打杂的。显然,这些人没有一类属于贵族。

当时假发在法国的泛滥程度,还可以通过假发师傅的数量得到证明。据记载,在巴黎,1673年只有200名假发师傅,可到1771年就猛增到945个,即使是小城鲁昂的假发师傅在1680年到1781年的百年间也从20个达到了83个,假发学徒就更无法计数了。另据估计,当时仅小城鲁昂一年就可以做8300顶假发,至于整个法国一年的假发产量自然不难想象了。

到路易十四时代后期,假发风尚也发展到了最疯狂的地步。1751年,当大思想家卢梭决定过隐居生活时,居然仍舍不得抛弃假发。为了争夺客户,假发师傅们不断推陈出新,设计出各种新奇的样式来互相竞争。例如一位假发师傅做出了用松紧皮带扎住的假发,他的广告词这样写道:“皮带柔软如天鹅绒一般,可使假发随头自由移动”;另一位师傅则发明了“运动式假发”,可使它在风雨交加中保持发型,广告词中特意说明:“本假发适合猎户、骑手、旅行者、信使、水手,还有所有愿意在糟糕天气戴假发的人们。”

路易十四驾崩后,假发风尚病没有也退出历史舞台,只不过这时假发的长度开始逐渐缩短。路易十五国王因为出水痘而掉光了头发,他偏爱戴白色短假发,于是短假发又变成了新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