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嘉诚商道全书
2033400000009

第9章 拥有正确的经商理念(2)

星期日早上,包玉刚抵达香港,吴光正已安排好一切,反收购的临时指挥总部就设在希尔顿酒店,下午3点召开紧急会议,之前包玉刚还在游泳池游泳减压。

在会上经过缜密研究,包玉刚当日晚7点召开了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以每股现金十元零五角,收购19%,即2000万股九龙仓。再加上原有的30%,便等于与大股东合持整个九龙仓了。

在女婿吴光正的配合下,包玉刚经过无数次惊险而激烈的战斗,终于“登陆”成功了。

接着,包玉刚在“预感”的全盘思路的导引下,又把大量资金果断地投入香港地下铁路和隧道,并担任了隧道公司主席,在陆地稳稳地扎下根来。

继后,包玉刚又以大量资本投入国本和港龙航空公司,并担任这两家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似乎又在向空中发展。

正因为包玉刚那建立在丰富经验上的神奇“预感”,以及由预感而产生的超前眼光,使他的财团由海而陆,由陆而空,事业获得了很大成功,终于成为香港十大财团之一。

包玉刚的成功是李嘉诚“抢学问”理念的最好诠释。

放眼国际偷师学艺

1957年春天,李嘉诚满怀着美好的希冀和强烈的求知欲,以最快速度办妥了赴意大利旅游签证,亲自前往考察塑胶花的生产流程和销售市场。他明白,自己好不容易发现了这次能使长江厂从众多的同行中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独领市场风骚的机遇,决不能错过。

意大利素以众多的文物古迹、浪漫的艺术氛围着称于世。但是,这些对李嘉诚没有吸引力,他无心观光游览,心里惟有争奇斗妍的塑胶花。他一下飞机,便找到一家小旅馆住下来,来不及休息,便急不可耐地去寻访杂志上那家公司的地址。经过两天的奔波,李嘉诚终于找到了这家工厂。

李嘉诚知道,一般的厂家对新产品技术素来视为机密,不肯轻泄于人。自己贸然前来,人家当然不会白给,也许应该名正言顺地向他们购买技术专利。但是要购买技术专利就要有足够的专利费,而这个专利费不是便宜的,长江厂只是小本经营,哪里有资金购买。况且,技术专利不是能轻易买到的,人家往往要在充分占领市场,赚得盘满钵满,直到准备淘汰这项技术之时,才肯出手。然而,李嘉诚已经铁定了心要得到人家的技术了。香港人太善于模仿跟风了,对急于打空当、填空白的李嘉诚来说,等塑胶花在香港大量面市后再去模仿,是他极不愿看到的结果。只有从技术上获得新的突破,他的塑胶花才能从香港熙熙攘攘的塑胶市场脱颖而出。如果没有此项技术,长江厂只能跟在别人后头亦步亦趋。李嘉诚思索很久,怎么样才能获得此项技术,寻求到突破呢?

那就先进去探探风。于是,李嘉诚以香港经销商的身份进入了这家公司,言称准备在香港推销该公司的塑胶花。公司职员彬彬有礼地带李嘉诚进入产品陈列室,那里琳琅满目的塑胶花使李嘉诚大开眼界,他恨不能多长几双眼睛。如果自己的长江厂能吸收到这里生产塑胶花的一部分产品的技术,那么自己离成功也就不远了。李嘉诚一面拿着花束在手中端详,一面向接待者仔细询问有关塑胶花的知识。这位满脑子都是问题的“港商”差不多在公司磨蹭了一整天,最后才购买了几种款式和颜色的塑胶花,声称准备先带回香港试销。现在样品有了,脑子里也装满了塑胶花的常识。然而,从这里得到的只能是皮毛的外在常识,至于具体的生产工艺和配方调色等方面的知识及技术,李嘉诚一无所知。

然而,这已经不错了。李嘉诚从工厂里出来之后,就开始想方设法去寻找接触这些知识和技术。他马不停蹄地立即一头扎进当地图书馆,查找这方面的资料。然而,李嘉诚很失望,这里能找到的资料,他在香港也已经看过。李嘉诚心急如焚。就这样回香港,无论如何难以开发出塑胶花的新产品。长江厂的塑胶花将有可能就此沉寂下去。

天无绝人之路。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头脑的人。李嘉诚的运气不是很差。这天,李嘉诚正一筹莫展在旅馆里翻着报纸,突然发现这家公司的下属工厂招聘工人的广告。他灵机一动,决定去应聘。进公司里打工,多接触一点人家的生产技术方面的实际东西,同时还能接触到许多有能力的技术工人,来个“偷师学艺”。虽然这样做很不道德,但是当时专利法还不是很健全,偷师学艺的现象还很普遍。

主意已定,他便按照报纸上的地址,前去报了名,凭着他已有的技术,应聘一个普通工人自然不在话下。但他是外国人,只有旅游签证,按规定,持有旅游签证的人是不能够打工的。但是这家公司的老板有些“贪心”,以很低的工薪让这样只有旅游签证的“亚裔劳工”打工,能够有额外的收入。老板让李嘉诚干最下等的工作,而且给他的工薪不及同类工人的一半,他知道这位“亚裔劳工”是非法打工,绝不敢控告他。当时欧美发达国家的企业主,常常采用压低工薪的做法,盘剥非法移民。于是,李嘉诚被派往车间做打杂的工人。这家工厂原来和别的公司同在市区,由于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才从市区迁到郊外。这样,李嘉诚就不必担心总公司的人发现他这位“香港经销商”了。这真是给他的“阴谋”创造了绝好的机会,他根本不在乎老板给他多低的工薪。而且更让李嘉诚感到高兴的是,老板给他的工作也为他的偷师学艺创造了条件。

在异国工厂里,李嘉诚打的是最苦最累的工,他负责清除废品废料。这样一来,他就能够整天推着小车在厂区里的各个工段里走来走去,他的双眼不停地四处搜寻,整个工厂的所有生产流程都逃不过他的双眼。从生产工艺到调色配色,李嘉诚均能看得到。他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偷偷收集各种有关塑胶花技术方面的情报。

李嘉诚一边卖力的干活,一边努力的搜集实践得来的真实资料。他每天一下班,就急急忙忙地赶回旅店里,把他这一天所观察到的一切全都一字不落地记下来。没过几天,这些资料就积累了厚厚的一大本了。尽管白天的工作已经让李嘉诚身体异常的疲惫,但是有了这么多的成果,李嘉诚的心里是兴奋满足的。

另外,李嘉诚想自己看到的毕竟还是感性的,或许还没有接触到技术的精华。于是,李嘉诚就想到了工厂里的技术工人,他要用自己的真诚和朴实刻意地去接近他们,跟他们做朋友。这朋友也是有选择的,他专门选那些在某一关键工序的熟练技术工人作为结交对象。每逢假日,他便邀请这些朋友到城里的中国餐馆吃饭。在吃饭游玩时,他趁机向他们请教有关他看不明白的技术问题,声称他也打算到其他厂里去应聘技术工人,而不打算像现在这样,永远做一个下等劳工。朋友们也大都乐意“帮助”他,并很自豪地向他炫耀一些好的技术窍门。就这样,李嘉诚通过眼观耳听,大致悟出了塑胶花制造和配色的要领。

李嘉诚的目的终于达到了,虽然有些不光彩,甚至还有违背商业道德的成分在内,但是李嘉诚是有着创大业的雄心的,他的那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怕吃苦受累的毅力以及他随机应变的精明也是值得肯定的。临行前,意大利的塑胶花已推向市场,李嘉诚跑了好些花店,了解了一下塑胶花的销售情况。他发现,塑胶花市场前景确实十分广阔,正如他预想的那样,因此感到十分欣慰,觉得此行确实不虚。最后他带着几大箱塑胶花样品和资料,满怀信心和希望,决定回国拓展事业。

可见,从商者必须主动出击,去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如果在别人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前途将会一片光明。

珍惜每一分钟

李嘉诚时常告诫自己的员工,要充分利用日常的每一分钟,即使一分一秒也不要白白地浪费掉。年轻时的李嘉诚,每天睡觉之前都要仔细地思考一下,自己一天到底做过哪些事情,是否有虚度时光的时刻。有时候,为了偶尔一次的中午小憩,他就觉得非常内疚,认为自己是在浪费大好时光。因此,现在的李嘉诚养成中午不睡午觉的习惯,如果实在是困得受不了,就猛喝咖啡提神。

李嘉诚珍惜时间还表现在他说话从来不会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切入主题。他非常讨厌说话婆婆妈妈、啰里啰唆的人。那种不紧不慢,讲半天仍然不知所云的商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他所有的时间都浪费在说话上。在李嘉诚看来,一名合格的商人就应该具有视时间如生命的精神。

在现代社会里,经商更讲究效率。只有直接进入主题,干净利落地解决业务上的事情,才能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思考时间。

高尔基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时间。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抓住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才不会让自己感到后悔。

一个商人要赚钱,首先就要考虑好如何合理地安排好时间,这样才能集中精力经商。时间是吝啬的,也是慷慨的。勤奋的人是时间的主人,懒惰的人是时间的奴隶。成功的商人都把时间看得十分重要,在工作中往往以秒来计算时间,分秒必争。伟大的思想家鲁迅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赢得了时间,就赢得了财富。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作为生意人必须学会善于利用和把握时间,在李嘉诚看来,时间和商品一样,是赚钱的资本,可以产生利润,因此盗窃时间,就等于盗窃商品,也就是盗窃了金钱。

俗话说,时间是组成生命的要素,时间等于生命,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商人都不懂得如何珍惜时间,如何高效利用时间。一个商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为社会贡献企业最大的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因此,作为商人,要充分利用日常的每一分钟,即使一分一秒也不要白白地浪费掉。

对于时间,人们经常会自己原谅自己。其实,在大千世界的所有批评家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而“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人忽视而又最容易令人懊悔的也是时间”。

商人做生意,要有时间的观念,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财富。在时间这一点上,犹太人做得很好,他们的人生观就是,人生就像我们从救火场里抢东西,我们从里面能够抢出的东西越多,我们的人生才越有价值。而且他们做生意所奉行的原则就是:要在两列火车对面错过时做交易。用金钱买时间,用智慧换效率。这便是犹太商业经营高手在商海中引领风骚的基本所在。

“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在有生之年生活得更有意义,作出应有的贡献呢?这就是应该珍惜属于自己短暂的时间。古人有诗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诗句都是告诫人们:人生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的光阴虚度,而要趁青春有为之时多学一点,多做几番事业。

最后,我们一定要记住:时间待人是平等的,而时间在每个人手里的价值却不同;谁对时间越吝啬,时间对谁就越慷慨。

善于用势

长江公司的塑胶花牢牢占领了欧洲市场,营业额及利润成倍增长。1958年,长江公司的营业额达一千多万港元,纯利一百多万港元。李嘉诚因此赢得了“塑胶花大王”的称号。

而这一年,刚好度过了李嘉诚三十岁生日,真可谓是三十而立。李嘉诚也正是在这一年里开始涉足房地产。长江工业有限公司下设地产部和塑胶部,他非常看好香港地产业的前景,但却并没有因为要涉足地产业就放弃了塑胶业。相反,在塑胶业,他要大力发展,他给公司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进军北美。

美国和加拿大,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消费水平极高,占世界消费总额的1/4强。李嘉诚陆续承接过香港洋行销往北美的塑胶花订单,这纯属小打小闹,远不是他所期望的。

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中,“守株待兔”是纯粹的机会主义,最终只能使工厂走向没落;“酒香不怕巷子深”,是陈旧过时的经营理念,根本就不符合发展快速的信息时代。

李嘉诚决定要主动出击,设计印刷了精美的产品广告画册,并通过港府有关机构和商会了解到北美各贸易公司的地址,然后分别寄了出去,静候佳音。

没过多久,果然就有了反馈。北美一家大贸易公司,在收到李嘉诚寄去的画册之后,对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彩照样品及其报价都特别满意,并且决定了派购货部经理亲自来香港一趟,以便“选择样品,考察工人,洽谈入货”。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然而,伯乐脚力有限、眼力有限、听力也有限,如何能识尽天下千里马?现代观念的千里马应该引颈长啸,输出信息,呼唤伯乐。李嘉诚在此处的作为正同此理。李嘉诚的主动出击,为他赢来了一个大好商机。

李嘉诚接到了来函之后,立即通过人工转接的越洋电话,与美方取得了联系,表示“欢迎贵公司派员来港”。交谈之中,对方简单询问香港塑胶业的大厂家,提出: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想请李先生陪同他们的人走访一下其余的几户大厂家。

这家公司是北美最大的生活用品贸易公司,销售网遍布美国加拿大。机会千载难逢,但还不敢说机会非长江一家莫属。对方的意思很明显,他们将会考察香港整个塑胶行业,或从中选一家作为合作伙伴,或同时与几家合作。

李嘉诚面临的又是一场激烈的竞争,这次要比信誉、比质量、比规模、斗智斗力,方能确定鹿死谁手。李嘉诚的目标,是使长江成为北美公司在港的独家供应商。他自信产品质量是全港一流的,但论资金实力、生产规模,却不敢在本港同业中称老大。

在香港有十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塑胶公司,不用说别的,就只看工厂的外貌,就足以让人肃然起敬了。长江公司的工厂格局,还未摆脱山寨式的窠穴,更不用说生产规模了,就这点给来自先进工业国的外商们看了,最起码的第一印象就不够,而往往第一印象又是很重要的。

与欧洲批发商做交易,既是李嘉诚的胜利,也同时给他带来了教训,有限的生产规模,差一点就让李嘉诚的美好希望终成泡影。

时间给予李嘉诚只有短暂的一周。李嘉诚召开公司高层会议,宣布了令人惊愕而振奋的计划:必须在一周之内,将塑胶花生产规模扩大。

正是在这一年里,李嘉诚正在北角筹建一座工业大厦,原计划是等建成之后,留下两套标准厂房自己用。而现在呢?他却必须另外租别人的厂房应急了,为了抢时间,李嘉诚委托房产经纪商代租下了一套房之外,绝大部分是银行的大额贷款——他以筹建工业大厦的地产做了抵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