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期刊杂志华西语文学刊(第九辑)
2033700000039

第39章 “什么”和“nani”否定格式比较分析(2)

汉语和日语之间在功能上存在分布上的不同,首先我们看一下日语的情况。日语中“nani-oX!”只能出现于S2行为环境,而“nani-gaX!”既可以出现于S1-1发言真值环境,也可以出现于S1-2发言修辞环境,显然日语中的这些分工正如高见文所述,是由被触发语的性质而定的。汉语的情况有所不同,汉语“X什么(Y)!”既可以出现于S2行为环境,也可以出现于S1-1发言真值环境,而“什么X!”则只出现于S1-2发言修辞环境,汉语把S2行为和S1-1用同一个形式“X什么(Y)!”来进行否定,然后S1-2发言修辞用另外一个格式“什么X!”来进行否定,从触发语的角度看,这种跨过界限的分工很不合理。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中的分工并非由触发语所决定的,而是与其他因素有关。我们观察表1就能够发现,S2和S1-1出现的成分是动词和形容词,而S1-2部分的成分并无限制。“什么X!”出现于S1-2的情况下,其功能是修辞方面的否定,即名称上的问题。所以“什么X!”的X部分虽然是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等各种成分,但实际上进行发言修辞否定的时候它们不再表示动作或属性而表示的是一种代表“类”的名称。“什么X!”格式主要关注的是对方使用的表达X能否容纳住某一种事物或事件。这个功能来源于疑问格式“什么X?”的功能,说“什么X?”时说话人认为对象是属于“X”这个类的事物,比如说,说话人说“什么车?”一定认为所问的对象是一种车,而不是一种船。过去许多学者指出否定格式是从反问用法来的,反问用法可以把肯定变成否定,把否定变成肯定,在“什么X?”变成“什么X!”以后说话人的预设变得相反,说话人认为对象事物不属于“X”这个类中,进而可以表示对对方表达的否定态度。根据这一推断,我们可以解释汉语中为什么用“什么X!”格式来实现这一功能,“类”这个概念在语言中经常由名词性成分来表示,在“什么X!”中“跑”、“漂亮”等谓词性成分也临时性地成为名词性的成分,而此格式中“什么”相当于X的定语,形成了偏正结构。根据这些现象我们得知,从词类的角度看,汉语中“X什么(Y)!”承担动词和形容词的否定,“什么X!”承担名词的否定。我们知道,动词、形容词、名词三种词类是世界语言的三大词类,在不同语言中三者的亲疏关系是不相同的。汉语中通常被认为动词和形容词是比较接近的,赵元任(1979:300)中干脆不设定形容词这一词类,将形容词归类为动词(赵氏称为“不及物的性质动词”)。因此可以说汉语在“X什么(Y)!”和“什么X!”上的句法分布反映了词类之间的亲疏性,即动词和形容词归到同一个形式,把名词归到另外一个形式。

总而言之,汉语和日语中虽然存在形式上相同的“什么”否定格式,而两个语言中的各个格式在使用条件上存在不同的机制,即汉语中的否定格式的分工在于词类上,而日语中则按照功能来进行分工。

三、 汉日语的共性

第二章我们探讨了汉语和日语的个性,本章我们讨论汉语和日语的共性。根据Kurafuji(1996:87)的观点,日语“nani-oX!”格式中,X位置不能使用否定形式(*なにを騒いでいない!(*不闹什么!))。从这句的汉语翻译能够看出,汉语“X什么(Y)!”格式同样也不接受否定形式,如我们一般很少看到“*不吃什么!”、“*不跑什么!”等表达。

日语的这种制约,高見健一(2010:10)却认为如下否定表达可以成立:

19)a試験勉強をもう十分やったのに、何をそんなに落ち着かないの?

bあんなに眠いって言ってたのに、何をまだ寝てないの?

c全部話したのに、何を満足してないのよぉー。

d全部言ったのに、何を納得してないのよぉー。

eそんないい話なのに、何をまだ決断できないの?

高見健一(2010:11)把“nani-oX”的含义解释为如下:

「何を」=「なぜ/どうして/何で」+「そうであるべきではないのに」

换言之,“nani-oX!”除了询问原因以外,还包含说话人对某些事情的不满或不理解。据此,高見健一(2010:14)进一步认为“nani-oX!”格式存在以下功能制约:

話し手が、その文の主語がXをすべきでない、Xでないはずだと考えていたのに対し、Xである(一時的での)状況に接して驚いたり不審に思って、(聞き手に)「どうしてXなのか」と反語的に言い、疑念や叱責、苛立ち等の意味を表す場合に適格となる。(说话人认为句子的主语不应该是X,而说话人遇到主语是X的情况时感到惊讶或疑惑,向对方以反问的形式说“为什么X!”,表示说话人的疑惑或指责,焦虑等意思。)

根据此功能制约,高見健一文认为“*彼らは何を騒いでいない!”不成立是因为“不吵闹”是被认可的有益的事情,除非是特殊情况说话人通常不会觉得对方应该“闹”,然而在19a)中因为对方准备得很充分,所以说话人认为对方已经可以放松,但对方心理很忐忑,据此说话人足以认为对方心理不应该忐忑,符合此格式的功能要求,以此类推。

另外,我们需要分别考虑A)“疑问词+騒いでいない!”的低出现率和B)“nani-oX!”对否定形式的低接受度。高见文的解释实际上只解释了A),而对B)仍然没有解释。我们同意现象A)与高見健一所说的社会观念有很大关系,一种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应该的,而换一种情况有可能是应该的,比如“騒ぐ”,在需要安静的场合下是不应该的,但在派对或需要热闹的场合下是应该的,所以用“なぜ?どうして?何で”的话,我们可以说“なぜ?どうして?何で騒いでないの?もっと騒ごうよ!”,可见“騒がない”的出现确实受到语境的影响。但问题在于,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nani-oX!”的接受度仍然较低,如“何を騒いでないの?もっと騒ごうよ。”,或至少没有用“なぜ?どうして?何で”的句子自然。实际上,高見健一(2010:10)举出来的例19)中的5个句子用相应肯定形式的接受度明显高于否定形式,或者换成“なぜ?どうして?何で”更自然一些。如:

19’)a.試験勉強をもう十分やったのに、何をそんなに不安がっているの?

b.あんなに眠いって言ってたのに、何をまだ起きているの?

c.全部話したのに、何が不満なのよぉー。

d.全部言ったのに、何が不服なのよぉー。

e.そんないい話なのに、何をまだ迷っているの?

19’’)a.試験勉強をもう十分やったのに、何でそんなに落ち着かないの?

b.あんなに眠いって言ってたのに、何でまだ寝てないの?

c.全部話したのに、何で満足してないのよぉー。

d.全部言ったのに、何で納得してないのよぉー。

e.そんないい話なのに、何でまだ決断できないの?

19c’)和19d)’中把“満足してない”和“納得してない”分别换成相应的肯定形式“不満だ”和“不服だ”,两者都属于ナ形容词,所以句中要使用“nani-gaX!”格式。19’)和19’’)的各例都比 “nani-oX!”的例19)更为自然, 由此可见“nani-oX”格式对B)否定形式的低接受度另有原因。

我们试图从格式的来源寻找一些解释。学界中一致认为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这些否定格式源于疑问句。关于“什么”疑问句,吕叔湘(1985[2002]:575)指出此疑问句中很少出现“否定副词+动词”,比如我们通常说“你吃什么?”而通常不怎么说“你不吃什么?”,日语中我们同样也会说“あなたは何を食べる?”、而“あなたは何を食べない?”就很少用,除非是你想知道对方有什么忌口,另外,吕文特意标明询问原因的时候没有此限制。根据沈家煊(2005:7)的观点,语法化理论中有一条叫做“保持原则”的重要原则,根据这条原则实词虚化为语法成分以后,多少还保持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虚词往往就是在这些残留的特点的基础上考察得出的。因此我们认为“nani-oX!”和“X什么!”对否定形式的低接受度以及“なぜ?どうして?何で”等询问原因的无限制性都是疑问句特征的保留。

四、余论

以上我们对汉语和日语中“什么/nani”的否定格式进行了比较,探讨了两者的个性和共性。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看似相同的格式里有着不同的机制。该格式还有许多问题尚待讨论,比如,如果认可该格式很少使用否定形式动词是因为保留了疑问用法的特征,那么我们还需要考虑“什么/nani”在疑问用法以及否定用法中又为何很少使用否定形式呢?这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希望本研究能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Kurafuji,Takeo.“Unambiguous Checking.” [J].MI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29, 1996: pp. 81-96.

[2]蔡维天.从“这话从何说起”说起[J].语言学论丛,2011(43):pp. 194—208.

[3]郭锐.离合词和不完整词形成机制探讨[A].即将上刊.

[4]胡德明.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0.

[5]黄喜宏.“什么”的否定用法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6]姜炜、石毓智.“什么”的否定功用[J].语言科学,2008(3):pp. 270—277.

[7]李彦凤.“什么”的否定对象考察[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2):pp. 41—44.

[8]李一平.“什么”表否定和贬斥的用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3):pp. 102—108.

[9]刘睿研.“什么”的否定用法及其使用条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0]鹿钦佞.汉语疑问代词非疑问用法的历史考察[D].天津: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11]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2]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A].吕叔湘,吕叔湘选集[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2002]):pp. 574—590.

[13]沈家煊.“语用否定”考察[A].中国语文,1993(5);沈家煊.沈家煊自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pp. 124—145.

[14]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A].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pp. 1—18.

[15]寿永明.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pp. 113—111.

[16]吴丹华.“X什么X”的否定特性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10(2):pp. 56—60.

[17]徐盛桓.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中国语文,1999(1):pp. 3—11.

[18]殷树林.现代汉语反问句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

[19]张伯江.否定的强化[J].汉语学习,1996(1):pp. 15—18.

[20]张晓涛.疑问和否定的相同性及构式整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1]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2]郑雷.疑问代词的否定用法考察[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3]邹学慧.疑问表否定用法与反问句关系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pp. 131—133.

[24]天野みどり.日本語構文の意味と類推拡張[M].東京:笠間書院,2011.

[25][中]沈力.北京語における動詞の「コピー」と「分離」[A].峰岸真琴.言語基礎論の構築へ向けて[D].東京:東京外国語大学アジア?アフリカ言語文化研究所出版,2006:pp. 129—148.

[26][中]曹泰和.非疑問の「“什麼”+N」構文をめぐって[J].お茶の水女子大学中国文学会報,2004(23):pp. 47—61.

[27]高見健一.「何を文句を言ってるの」構文の適格性条件[M].日本語文法,2010:pp. 3—19.

[28]藤田保幸.国語引用構文の研究[M].東京:和泉書院,2000.

[29]山寺由起.wh付加詞構文-「何がこの本が面白いの[M].日本語文法,2010:pp. 160—176.

[30]李贞爱."什麼"による否定[J].山梨英和大学紀要第5号,2006:pp. 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