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20451600000008

第8章 神话传说(4)

在我国民间,几乎每个人都听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八仙传说故事。这八位神仙究竟是凭空杜撰出来的神话人物,还是历史上某些人物的参考原型呢?应该说,所有的神灵都是由人类创造出来的,那么所谓的“八仙”自然也是如此,许多都是根据历史人物为依据而产生的,不过在说法上也会有所不同。大家都知道,民间传说中的八仙分别是:铁拐李、钟离权(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那么,这八位神仙究竟都是些什么人?都拥有哪些不同寻常的本领呢?我们不妨先从一个小故事讲起:

八仙传说中的八仙,是指七男一女,他们都以不同的身份,手持不同宝器出现在人们的眼前。铁拐李是以乞丐面目出现的官吏,所使用的法宝是葫芦;汉钟离是一位将军,所使用的宝器是一把扇子;张果老是一位寿者,所使用的宝物是渔鼓;吕洞宾是一位温文尔雅的儒生,所使用的宝物是一把宝剑;何仙姑是一位民间女子,所使用的宝物是荷花;蓝采和是一名戏班,所使用的宝物是一个竹篮;韩湘子是一位年轻出家的富贵弟子,所使用的宝物是一根萧;曹国舅是皇亲国戚,所使用的宝物是云板。这八位身怀绝技的八位仙人共同演绎了有名的“八仙过海”的传说。

故事的内容主要叙述的是:八仙们前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归来,然后一起在蓬莱阁上下棋,铁拐李就提议说:“我们为什么不趁着酒兴一起漂洋过海去游玩一番呢?”这一提议很快得到了其他七位神仙的赞同。八仙为了显露出自己神仙的身份,过海的时候故意不乘坐船只,而是用各自的宝物作为渡海的工具。可没想到的是在渡海的过程中和龙王三太子发生了一场争斗,惊动了南海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出面进行劝和,于是就平息了这场争斗,八仙在拜别观世音菩萨以后,就带着各自的宝物,漂洋过海去了。

八仙传说之所以和蓬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是由于蓬莱这个来自大海中并且极富神秘色彩的仙境名字。我国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在蓬莱当官的时候就曾经写有“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的千古佳句。其次,八仙和蓬莱的联系,还要从吕洞宾说起。根据《白云观志》中的记载,吕洞宾属于蓬莱派,钟离权的《赠吕洞宾》诗中就曾经写道:“得道高僧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自言住处连沧海,别是蓬莱第一峰”。

吕洞宾在自己的诗中也写道:“独坐蓬莱观宇宙,抽剑眉间海上游”,明显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蓬莱人。既然吕洞宾是八仙中的一位核心人物,又和蓬莱联系如此紧密,那么其他几位仙人跟随前来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由此可见,蓬莱是因为八仙而备显神秘,八仙也是由于蓬莱而传奇至今。1960年,叶剑英委员长在登临蓬莱阁的时候,在听完八仙的传说以后,就即兴题写了“蓬莱仕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仙”的诗句。

不仅如此,八仙传说还具有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文化价值。八仙传说是我国民间一种民俗文化现象,和浓厚的世俗人情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另外,八仙的形象和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广大的人民群众,最终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仙文化”现象。

第二个方面,思想价值。八仙分别代表了男、女、老、幼、富、贵、贫、贱,是整个世俗社会不同阶层的代表,他们同情人民群众,藐视权贵,惩恶扬善,造福百姓,体现出一种和谐的精神所在。

第三个方面,艺术价值。八仙传说为民间文艺和工艺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八仙传说的故事虽然人尽皆知,可是能详细地说出发生在八仙每个人身上的故事的人却是越来越少,如果不尽快进行抢救、保护和传承,那么这个优秀的传说故事就有可能面临消失的危险。根据了解,如今蓬莱市正在积极做好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准备,同时还加大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投入大量资金去整理挖掘八仙传说的文化和实物载体。

截至目前,已经先后修复开发了蓬莱阁八仙祠、八仙渡海口、蓬莱八仙雕塑等景区10多处以及八仙桌、八仙葫芦、八仙剪纸、八仙鹅卵石画、蓬莱八仙刺绣、八仙宴等有关工艺品200多个种类。

济公传说

从古至今,涌现出的名人数不胜数,可是能够成为东西方世界雅俗共赏者,首先就要推中国的活佛济公了。

济公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缘,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天台永宁村,是南宋禅宗时期的得道高僧,法名道济。济公的高祖父李遵勖是宋太宗的驸马、镇国军节度使。李家更是世代信佛。父亲李茂春年近四旬,都膝下无子,终日虔诚拜佛终于求得一子。济公出生以后,国清寺的方丈给他取了一个俗家的名字叫修缘,济公也就至此和佛门结下了缘分。济公虽然出身于名门显贵,可是却没有染上任何不好的恶习。很小的时候就去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学习,并深受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双去世以后,济公先是进了国清寺当了一名和尚,并被取名道济,后来又来到了祗园寺道清、观音寺,最后投奔到杭州的灵隐寺。

有关济公传说的故事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飞来峰”的故事,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说:有一天济公算到中午的时候,那座奇异的山峰就要飞到灵隐寺的村庄上面来了。济公担心这座山峰落下来会压死很多人,所以五更天的时候就起床,跑进村庄,挨家挨户地敲门告诉人们说:“今天中午有座山峰会落到庄子上来,大家赶紧搬家吧,不然迟了就来不及了。”有一位老头听完之后直摇头,骂道:“你这个疯和尚,又来拿我们寻开心了,什么时候见过会飞的山了啊?”时间一点点过去,眼看着中午就要到了,济公非常着急。

这个时候,他忽然听到一阵“滴滴答,滴滴答”吹唢呐的声音,就赶忙顺着声音跑了过去,原来是有人家娶媳妇办喜事,新郎和新娘正在磕头拜天地,屋子里面喜气洋洋,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济公看到这个情景,心中有了主意。他赶忙推开众人,跑到了堂前,将新娘子往身上一背,向村外使劲地跑。

新娘子见自己忽然被一个和尚背着乱跑,不禁吓得大声哭喊。其余众人见济公抢走了新娘子也都十分气愤,分别拿起了各种工具,追赶着济公,一边追还一边高喊着:“大家都来抓济公啦,快来抓住济公啦!”经过这么一闹,整个村子里面的人都轰动了。这下子整个村庄里不管男女老幼全都跑了出来。只剩下村东一家财主家没有动静,反倒是站在自家门前看热闹,说风凉话。

济公背着新娘子,使劲地往前跑,大家跟在后面一直追出了十几里路,也没能追上。等到太阳当头,济公才停下了脚步。他从背上放下新娘子,自己也累得往地上一坐,摇着扇子使劲地扇风。当后面追来的人们跑到济公面前,正要打他的时候,却没想到忽然间天昏地暗,大风阵阵。只听一阵轰响,人们都被震得跌倒在地,等大家爬起来一看,已经风停云散,太阳又重新照在了头顶上面。却见一座山峰刚好落在他们的村庄上面。人们这个时候才明白过来,济公之所以抢新娘子,是为了救大家的性命。

可是,村庄被山峰压在底下,大家也就都没有家了,很多人都急得大声哭喊起来。济公见此却说:“你们哭什么,有什么好哭的,村里的财主如今已经被压死在山下面,从今以后你们每个人种自己的田地,还担心盖不起房子,没有房子可以住吗?”大家听济公这么一说,才纷纷高兴起来,正打算散去的时候,济公又说了:“大家都别走,你们听我说,这座山既然可以从别的地方飞过来,也就可以从这儿再飞走,那样的话不知道又要害死多少人。但是如果我们在山上凿出五百尊石罗汉,就可以把这座山镇住,它也就不会再飞到别的地方去害死人了。你们看怎么样?”大家听完,都一致说好,也就立刻动起手来。

就这样忙了一夜,终于把五百尊石罗汉给凿了出来,可是大家凿出来的都是罗汉的身躯,却来不及凿出罗汉们的眉毛和眼睛。济公见此不慌不忙地说:“我有办法,让我来好了。”只见济公用他那长长的手指甲在石罗汉的脸上划来划去,没多久,就帮五百尊石罗汉都画上了眉毛眼睛。

济公的一生非常的富有传奇色彩,他的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等等美德,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人们也因此更加怀念他。神化他。甚至从济公出生的时候就赋予了神化的色彩。根据《西域志》中的记载:“天台山石梁桥古方广寺,五百罗汉之所住持,其灵异事迹往往称著。”而济公出生的时候刚好碰上国清寺罗汉堂里面的第十七尊罗汉(即降龙罗汉)突然倾倒,于是人们就把济公说成是罗汉投胎转世,并且广泛传诵。

济公传说的故事是根据南宋禅宗时期的得道高僧道济的故事发展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口头文学,以天台为中心分布于浙江省境内,并由此辐射到全国各个地区,继而影响了整个世界。六朝隋唐时期,天台就开始流传很多罗汉和颠僧的传说故事。到了南宋早期,道济出生于天台,假装狂放救济百姓,人们也都亲切地称他为“济癫”。在道济的生前身后,天台也都出现了很多有关他的灵异传说,人们对此也是议论纷纷。明清时期以来,济公传说更是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成为了妇孺皆知的民间经典故事。根据调查,目前存在于天台有关济公的传说就有数百种。这些传说都是以济公生平经历为主,内容更是广泛涉及济公的身世、童年的生活以及惩恶扬善的行为等各个方面。其中《飞来峰》、《卖狗肉》、《斗蟋蟀》等故事更是成为经典的民间故事。

济公传说依存于真实的历史人物,具有地域的原生性;神秘的超自然能力,具有情节的神奇性;体现了历史上的禅宗思想和罗汉信仰,具有文化的传承性;广泛地涉及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具有内容的多样丰富性;表现民众的喜怒哀乐,具有鲜明突出的人民性。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的那样:“人民群众之所以如此喜欢济公,是因为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情打抱不平,所以才会在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济公的经典传说。”

八百多年来,济公传说已经成为文学艺术的生动素材,并且在小说、戏曲、书画和影视剧等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不仅如此,济公传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广大的人民群众心目中也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还对当下推进社会道德教育和增强海峡两岸的民族凝聚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