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地减少饮食,尤其是减少糖类的摄取,是有效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然而,这种限制应该建立在保证基本能量需求的基础上。糖尿病是由于体内糖代谢过程出现异常,但并不意味着体内的糖真正过量。如果不能提供获得基本热量的膳食,必然会导致营养不良,会出现头昏、眼花、无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因肝脏、胰腺功能障碍而加重病情。那么,糖尿病人如何正确地控制自己的饮食呢?
一般来说,每天所需总热量中的50%~55%应由糖类提供,即主要由粮食来提供,15%~20%的热量应来自蛋白质和脂肪。病情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以参照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主食根据自己的劳动强度确定:休息者200~250克;轻体力劳动者250~300克;中等体力劳动者300~400克;重体力劳动者大于400克。上述各类患者中,肥胖者应严格一些,而瘦弱者可适当放宽。
副食一般为:鸡蛋一枚,瘦肉15~25克,烹调油15~25克,牛奶250毫升,盐6~8克,豆制品80~120克,新鲜蔬菜和水果500克。为了避免饮食单调,患者可以运用食物交换法,如:一枚鸡蛋等于豆腐100克,或等于瘦肉100克,或等于虾80~120克,或等于鱼80~120克。
有些患者听说南瓜、苦瓜可治疗糖尿病,因而大量进食以替代主食。尽管我国民间确有用南瓜治疗糖尿病的做法,但若长期以南瓜为主食,由于食物的单一,反而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健康问题。
由上可见,糖尿病患者只要合理调配好自己的饮食,并且治疗得法,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不必像苦行僧似的有意缩减饮食。
4.治骨质疏松症忌只补钙
骨质疏松症是因为缺钙引起的,需要补充钙剂。可是有的老年人连服了好几年的钙剂,检查后还是骨质疏松,这是为什么呢?
(1)补钙剂量太小
药店售的钙制剂,大多按照钙盐量标明剂量,而钙盐量与含钙量相差很大。例如,乳酸钙每8克只含钙量1毫克。补钙的剂量必须按钙含量多少来补,一般每天为600毫克。如量小则收不到补钙效果。
(2)钙磷比例失调
在正常情况下,磷与钙在骨中的比例为1∶0.6。钙磷比例不合,就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磷的缺乏,会导致骨量减少。老年人对摄入鱼、肝、肉、蛋等含磷丰富的食物有恐惧心理,怕血脂升高,因此磷摄入不足,尽管补充了足够的钙剂,但由于没有足够的磷,钙沉积并未明显增加。
(3)食物成分不当
如果在补钙的同时,摄入过多含植酸、草酸、鞣酸的食物(如菠菜等)和含脂肪酸的食物(主要是猪油和肥肉),这些食物会和钙相结合而减少钙的吸收。此外,一些优质蛋白质,在肠道释放出来的氨基酸,可使肠道酸度降低,并与钙形成不易消化的钙盐,这也会减少钙的吸收。
(4)激素缺乏
有多种激素可促进钙的吸收,最主要的是活性维生素D3。老年人体内该种维生素普遍较低,所以补钙的同时需予补充。其他可促进钙吸收的激素有:雌激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
(5)运动少
在补钙的同时坚持运动才能获得和维持较多的骨组织量。老年人如果运动少,可加快骨的退行性改变。
(6)疾病的影响
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肺结核、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可影响骨代谢,加速骨质疏松。因此,在补钙的同时,应积极治疗这些疾病,补钙才会理想。
5.高血压忌单靠吃药降压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肾衰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有“人类第一无声杀手”之称。我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已达1.3亿,较10年前的调查患病人数上升近30%。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具有遗传性。得了高血压后如果不治疗、不吃药,任其发展,3~5年就会出现部分心、脑、肾的损害。因此,得了原发性高血压后一定要治疗、服药,且须终身服药。
高血压的病因较多,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治疗。有些病人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单纯依赖降压药,是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的。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保证充足睡眠,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其他还应注意的有:
(1)忽视食疗是某些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通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不宜太咸,禁烟酒。由于钠盐和高血压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好朋友”,多吃咸菜、成鱼、咸肉等食物,会使高血压难以下降。
(2)有些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体胖发懒,或者有顾虑,怕运动会使血压升高,其实适度运动可使血压下降,如散步、慢跑、打拳等,都可除脂减肥,刺激副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协助药物发挥降压疗效。
(3)一些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胸不够开阔,多愁善感,遇到困难与挫折便忧伤、愤怒、过度紧张,从而使血压升高。此时,降压药也会失灵。因此高血压病人应特别讲究心理健康。心胸开阔,遇事不急不躁不怒,再加上降压药物合理治疗,便可使血压下降,维持在一个理想水平。
6.孩子体弱忌补人参
现在的孩子可说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但即使如此,有些孩子身体素质还是很差,隔三差五的不是感冒就是发热。医生说孩子体质差,抵抗力低,有些家长着急了,就想到给孩子服用人参,不是说人参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吗?殊不知,这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
人参可大补元气、强心固脱、安神生津,适宜于某些身体衰弱的人和老年人,但用量要适宜,不可过量,否则会出现人参中毒。孩子本身对人参就特别敏感,即使是常规人参也是不适合的,非但不受补,还会产生一系列全身症状。如果服用过量,会增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使血压下降,呼吸异常兴奋,甚至有致命危险。所以,小儿千万不可乱补人参。适当服用一些“太子参”倒是可以的,因为此“参”非那“参”,人参属于五加科植物,太子参属于石竹科植物,两者的功用不同。太子参药性平和,对小儿体虚多汗、消瘦无力较为适合,可以每日10~15克煎服,这样的剂量是不会中毒的。但即便是小儿需要服中药滋补,家长也不要自行配制,应请中医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孩子体质不好,不要指望靠一种灵丹妙药可以“药到病除”,要增强抵抗力,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并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效果。
在所有的措施中,首要的是“食补”。我国自古就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对体质不好的孩子来说,日常的食补更为重要。就是从营养入手,平衡膳食,尤其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肉类(禽)、蛋、鱼、牛奶、豆制品等,应多吃深色的蔬菜(含有胡萝卜素,吸收人体内后转化为维生素A,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不挑食。
其次,要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不要把孩子当成暖室里的花朵,否则更加弱不禁风。从夏天开始每天早晨让孩子洗冷水脸,一直持续到冬天,一年四季天天如此,使呼吸道逐渐适应冷刺激。此外,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晒晒太阳,吹吹风,让孩子做做体操等,都有助于使孩子提高身体素质。
再次,平时不要让孩子穿得太多,家庭中如果与祖辈同住,孙辈衣服穿着多数是跟着祖辈,而不是跟着气温。孩子活泼好动,一动就出汗,穿得多,出汗就多,如果不及时更换湿透的内衣,必然伤风感冒。因此千万不要以为穿得多才能避免着凉。
7.药物忌用饮料服
有些病人在服药时比较随便,手边正好有什么饮料就用什么饮料服药。这种服药方法是会影响药效的,一些饮料对某些药物还会产生影响,导致不良反应,危及人体健康。
(1)茶
茶叶中含鞣质10%左右,鞣质分解成鞣酸,鞣酸与铁盐易生成鞣酸铁沉淀。这样不但会使体内铁质减少,而且鞣酸铁沉淀还会导致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副作用。所以茶不宜与硫酸亚铁、枸橼酸铁和葡萄糖酸亚铁等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铁剂同服。此外,许多含生物碱的药品,如阿托品、麻黄碱、可待因、利血平、胃舒平及黄连素等,也忌与茶同服,因为其中生物碱可使鞣酸产生沉淀,使药效大大降低。
(2)果汁
果汁(尤其是新鲜果汁)富含果酸,果酸主要成分为维生素C和枸橼酸等,它们可导致许多药物提前分解和溶化,不利于药物在小肠内的吸收,以致药效下降。红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抗菌药,遇到酸性液体容易迅速分解,不仅降低药效,而且也会产生有害中间体,从而增加毒性。更有甚者,一些胃肠道副作用较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和氯灭酸等),本身对胃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果酸则可加剧其对胃壁的刺激,严重的甚至可导致胃黏膜出血乃至胃壁穿孔。
(3)可乐和咖啡
可乐中含古柯碱(即可卡因),咖啡中含咖啡因,两者都有兴奋神经中枢和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故可乐和咖啡不宜与镇静药、抗组胺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同服,否则会加剧上述这些药物对胃肠道的毒副作用,诱发胃出血。
(4)酒类
酒类不宜与安眠药同服,否则会昏睡不醒,甚至昏睡数天而死亡。这是因为酒中的乙醇会提高细胞的通透性,使安眠药的吸收量大大增加;酒精本身在量大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也会由兴奋性转为抑制性,这样双方“协同”作用,使大脑皮质细胞受到强烈抑制,使人长时间昏睡不醒。此外,酒也不可与痢特灵、头孢菌素、阿司匹林等药同服。
以上只是列举了一部分不宜与各种饮料同服的药物,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总而言之,服药的正确途径应是用新鲜温开水送服。新鲜开水不但不会与药物发生任何副作用,且因其极易透过细胞膜,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去疲劳、增免疫、补体液和利排泄等作用。
8.药酒忌乱喝
药酒是老年人乐于选择的主要进补形式之一,不少人认为它可以“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但所谓药酒,其实就是含有药效成分的酒,不能把它作为补品而不分情况地服用。
药酒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治疗筋骨酸痛的,如五加皮酒、木瓜酒、国公酒等;另一类是滋补酒,用于滋补健身的,如人参酒、蛤蚧酒、参杞酒等。将药物浸泡于酒中制成药酒,是因为酒本身也是一种药物,有畅通血脉、散淤活血、祛风散寒、健脾胃、提精神等功效,并利用酒的辛温行散之性,以活络通经。
选用药酒前,必须明确是治疗还是滋补,先请教中医,按中医辨证用药。用于治疗的,先辨清饮用者寒、热、虚、实的不同体质,选购时寒者宜温,热者宜清,虚者宜补,实者宜泻;用于滋补的,则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区别。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可服用药酒,患肝炎、肝硬化、食管炎、胃炎、胃溃疡、胰腺炎的人,均不宜服用药酒。
另外,药酒的饮用方法也颇有讲究。不习惯饮酒者,饮用应从小剂量开始;酒量大的人,也不可过量,因超量不但可以醉酒,且药酒中所含药量严重超标,会引起毒性反应。药酒还需注意季节时令。温阳的药酒,适用于冬季,而清热的药酒,应于炎夏使用。否则适得其反,不但达不到进补强身的目的,反而有损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