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同人盗墓笔记9之大漠苍原
20483500000048

第48章 第四十八夜 守门人(上)

那黑狗突然立了起来,朝水泥房子不断地吐着舌头还欢快地摇尾巴。我之前就觉得这狗像二哈,现在这么一看,更像了。

水泥房子的门突然打开了,从里面走出来一个身材魁梧的年轻男人,手上还端着一个九十年代的大搪瓷盆,里面放着满满的生肉。见到我们,他就热情地上来打招呼:“你就是吴邪吧,伤好点了么?”

我点点头。这个男人身上穿着藏袍,头上还像羌族一样缠着厚重的彩布,看起来有些不伦不类。他把肉盆放下,就把我带进了屋子里。马帮的人对他似乎很放心,走到院子里就不再跟进来。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桌子,几个凳子,旁边有个专门炖茶的小炉子。男人一边给我装茶一边向我热情地介绍:“我叫尼玛,父母都是正宗的藏族人。”

尼玛……不用我猜,胖子要是在场肯定又要调侃人家的名字了。这两个字在中原是骂人的话,但在西藏这可是非常好的词,意为太阳。不过出乎我的意料,他竟然是个纯血的藏族人。

如我之前所说的那样,藏族是个非常排外的民族,同时也是个非常团结的民族。他们对于自身文化、信仰的保护,虽然不能说是世界第一,但也到了非常厉害的地步。就拿他们这里的天葬来说,我们这里的一个汉人为了知道神秘的天葬究竟是什么样子,就在藏区里潜伏了三年。也算是命中注定吧,第三年当地刚好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逝世要举行天葬。那里的藏民因为与他都熟悉了,就没有拒绝他一起来参加天葬仪式,只是告诫不要外传。哪想到这人居然把整个过程都偷偷录了下来,回到内地之后立即就放到了网上。正所谓是可忍孰不可忍,藏区啥也不说了,直接下二级追杀令,至死方休的那种,整整追杀了这个人两年,公安都快被弄疯了。最后,还是党中央和佛教协会联合出手,才把这件事压了下来,保那人一命。虽说我们身上有丹增仁波切的委托,但干得终究是盗墓取宝的活计,地方还是藏族圣地香巴拉,这事情可比曝光天葬仪式严重多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是我多想,选择一个纯血藏族当引路人,实在有些不太明智。

看我面色有异,他立刻补充道:“不过我对藏族没什么归属感,你不要担心,不然我也不会站在这里和你说话了。”

我点点头,接过他递过来的茶。我端过一看,那茶水清澈见底、栗中带黑,没了奶味的遮掩,独特的香气从杯中袅袅升起。在西藏很少有人这么喝的,大都是加了牛羊乳的奶茶,除非是林芝出品的西藏苦茶,又名“叶白霜”。我喝了一口,就察出不对来。这茶入口浓醇,滋味绵长,绝对不是什么红茶,而是黑茶,还是那种几十年的藏茶,喝起来比三十年的普洱还要好。我心道,这该不会是八十年代国家援藏的那批雅安茶吧。当年中央驻守西藏时,就在雅安特别定制了一批茶饼,专门犒劳边疆的干部将领。

我有些踌躇:“这茶……”

“这茶是父辈传下来的,有什么问题吗?”尼玛想了想,随即有些不好意思道:“是我考虑不周了,你是南方人,不喜欢茶味那么重的。只是不巧,家里的紧阳茶已经被我喝完了。要不,我给你倒一杯牛奶?”

我摆摆手,哪用这么麻烦。如果真是那批茶,我这一口下去就是十块钱。想起他之前还没有说姓氏,我随口问道:“敢问家父的姓氏是?”

“古格拉达克。”

我点点头,没往心里去,还以为是一般姓氏。不过紧阳茶这名字倒是让我很熟悉,好像在哪里看过。我仔细回想了半天,才猛然想起来这茶曾在陆羽的《茶经》里提过一句。

唐代五十茗,陕西紧阳绿。不过现在已经不叫这个说法了,而是取了产地名改叫名秦紫阳茶。我顿时有些惊奇:“你还看陆羽的《茶经》?”话一出口,我就发现自己问得很失礼。不过能涉猎那么深的藏人我还是头一次见,难免有些控制不住。

尼玛爽朗一笑:“我很喜欢中原文化,总想着可以回去看一看。说起来,我喝的紧阳茶就是你三叔送的,在这里很难喝到正宗的绿茶。”

我一愣,三叔这么早就和尼玛勾搭上了?

那么他图谋西藏……已经多久了?

那封来自西藏的信,是三叔联合其他人给我下的一个局,还是他人的别有用心?

我仍然镇定道:“你和三叔很早就认识了?”

“嗯。”

尼玛停顿了一下,忽然收敛了笑容,目光有些飘忽:“其实,我和你们吴家在很久很久之前就认识了。说起来,我和你们祖上还有一段非常特别的渊源……”

这个尼玛,真是越说越奇怪了。看他的年纪,也就二十多岁,顶多不超过三十五,怎么还会和我们祖上有渊源?除非他是和陈文锦、闷油瓶一样的人——

不会老,也不会死。

但是这个说法显然经不起推敲。如果真是这样,不用我问,婷婷、三叔他们也会告诉我,没道理替尼玛瞒着。

“吴邪,你真的没事?”尼玛看着我,脸上担忧的神色不像是装的。我点头说真的没事,尼玛松了一口气:“那就好,这下你三叔不用担心了。说真的,你能从扎布耶活着回来简直就是奇迹,从来没有人能从它们的手里逃脱。”

“它们?你是说阎王尸兵?”我问他道:“这究竟是什么东西,怎么会这么厉害?”

尼玛道:“就是你说的,阎王尸兵。不过不是‘阎王尸兵’,而是‘盐王氏兵’。”

盐王氏?

我摇摇头,盐城我倒是知道,可这盐王氏还是头一次听说,着实有些新鲜。尼玛又问道:“那你知不知道‘夙沙’?”他在桌子上一笔一划写下,字体很是工整。我看了继续摇头,这个词不太好说。

“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神农。夙沙,大庭之世末世也。出自《吕氏春秋》的用民篇。”

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有些悻然。《吕氏春秋》我是看过,不过早就忘到姥姥家了。尼玛不是汉人还能记得书上这么细枝末节的东西,惭愧的同时我也真心佩服起这个藏族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