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判中,正确的答复未必是最好的答复。应答的艺术,在于知道什么应该说,什么不应该说。
对有些问题不值得答复,可以表示无可奉告。或置之不理,或转移话题;对有些问题回答整个问题,倒不如只回答问题的一部分更有利,对有些问题不能作正面回答,可以采取答非所问的回避方法。
这类应答方式,称之为躲避式应答。
谈判中,回答对方的问题之前,要让自己获得充分思考的时间。为了争取充分的时间,可以请对方澄清他所提出的问题。如:
“请您把这个问题再说一次。”
“我不十分了解您的意思。”
也可以借“记不太清楚了”、“资料不够完备”、“我们对这个问题尚未做认真的考虑”等话来拖延答复的时间。
还可以往领导或权威人物那里推托,或者让自己的助手做一些无关紧要的、非实质性的答复。总之宁可装聋作哑,大智若愚,也不能自作聪明,给人抓住把柄。
一位哲人曾说过:“话说得太多,总会说出蠢话来。”谈判者应牢牢记住这句至理名言。
谈判中“装聋作哑”的基本方法是:顾左右而言他。即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不作正面回答,故意躲躲闪闪,答非所问。以此来争取时间,调整自己的思路;或以此来回避自己难于回复的问题。
运用“装聋作哑”谈判技巧的常用词语有这么一些:
“这个问题么,要看……而定。”
“对于这件事情,我没有直接经手,但我听说是这样的……”
“结论先不忙下,还是让我们谈谈事情的经过吧。”
“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必须先了解一下历史的渊源。那是开始于……”
“那不是‘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程度上的多少问题。”
“这是一个一般性的问题,通常的处理方法是……”
“你的问题太咬文嚼字了,好像一个玩弄文字游戏的教授。”
“你应当知道,事情绝非这一个原因,还有许多因素能导致这种后果,比方说……”
“我不想回避这个问题。但是……”
“我不想谈论这个问题,因为……”
“这是一个专门性的问题,让我们下次专门讨论一次吧!”
“请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说。”
对对方提出的问题佯装没有听见,当然就用不着回答了。
谈判中,讨价还价时,对方的目标越高,对我方越不利。
对方的目标很高。对方的要价往往居高不下,成交价格也就很难降低。因此,买方要降低对方的要价,首先要降低对方的目标。
给对方的商品挑剔毛病,就等于贬低商品的价值。如果商品的价值被贬低。商品价格在人们心目中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因此,谈判讨价还价时,如果能将对方的商品挑出一大堆毛病来,比如从商品的功能、质量到商品的款式、色泽等方面吹毛求疵,这样,就等于向对方声明:瞧你的商品多次。对方的要价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苹果熟了,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
一家果品公司的采购员来到果园。
“多少钱一斤?”
“8角。”
“6角行吗?”
“少一分也不卖。”
目前正是苹果上市的时候,这么多的买主,卖主显然不肯让步。
“商量商量怎么样?”
“没什么好商量的。”
“不卖拉倒!死了张屠夫,未必就吃混毛猪!”
几句话说呛了,买卖双方不欢而散。
不久,又一家公司的采购员走上前来,先递过一支香烟,问:“多少钱一斤?”
“8角。”
“整筐卖多少钱?”
“零买不卖,整筐8角。一斤。”
卖主仍然坚持不让。买主却不急于还价,而是不慌不忙地打开筐盖,拿起一个苹果在手里掂量着,端详着。不紧不慢地说:“个头还可以,但颜色不够红,这样上市卖不上价呀。”
接着伸手往筐里掏,摸了一会儿摸出一个个头小的苹果:
“老板,您这一筐,表面是大的。筐底可藏着不少小的,这怎么算呢?”
边说边继续在筐里摸着,一会儿,又摸出一个带伤的苹果:
“看!这里还有虫咬,也许是雹伤,您这苹果既不够红,又不够大,有的还有伤,无论如何算不上一级,勉强算二级就不错了。”
这时,卖主沉不住气了,说话也和气了:
“您真的想要,那么,您还个价吧。”
“农民一年到头也不容易,给您6角钱吧。”
“那可太低了……”卖主有点着急,“您再添点吧,我就指望这些苹果过日子哩。”
“好吧,看您也是个老实人,交个朋友吧,6角5分一斤。我全包了。”
双方终于成交了。
第一个买主遭到拒绝,而第二个买主却能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这里的关键在于,第二个买主在谈判中,采取了“吹毛求疵”的战术,说出他压价的道理。
再看下面这个例子:
卖主:“鸡蛋一斤2.2元。这是市场统一价格。”
买主:“是市场统一价格。但不合乎市场统一质量要求。”
卖主:“你凭什么这么说?”
买主:“你的鸡蛋不是鲜蛋而是陈蛋。你看,你的鸡蛋的空头比人家的大得多;你的鸡蛋颜色有些发乌,而人家的鸡蛋颜色鲜明;你的鸡蛋蛋壳光滑,而人家的鸡蛋蛋壳粗糙。这些,都说明你的鸡蛋是陈旧的,不但味道不新鲜,还难以贮存。你的鸡蛋同人家的怎能相比呢?1.6元怎么样?”
卖主:“1.6元太低了,1.8元一斤吧。”
谈判者要讨价还价,就要了解一些有关商品的技术知识,了解商品的类别、型号、规格、功用及商品构造原理,懂得商品鉴别和选择的方法与技巧。
只有掌握了商品的有关技术知识,才有助于给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避免在谈判中吃亏上当。而你对对方商品吹毛求疵,才能挑到点子上,使对方服气。
有时,谈判中为了虚张声势,也需要采取吹毛求疵的战术,使对方知道你是精明的,以防被人欺骗。
谈判中吹毛求疵,要击中对方的要害,要有突破的重点。抓住对方商品质量的某一方面,找出充分证据,进行深刻的分析。
如果你在吹毛求疵时,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击不中要害,不但不足以说明问题,而且会引起对方的怀疑,以为你在故意刁难他,这样,谈判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还有,谈判中不能对任何商品都采取吹毛求疵的方法。对一些优质产品、名牌商品。就不能一味贬低。对某些商品的贬低如果过火,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甚至会激怒对方。而出现这种结果,对谈判的顺利进行是不利的。
若从相反的立场来说,卖主如何对付这种吹毛求疵战术呢?
必须很有耐心。那虚张声势的问题及要求自然会渐渐露出马脚来。并且失去影响力。
遇到了实际问题。要能直攻腹地,开门见山地和买主私下商谈。
对于某些问题和要求,要能避重就轻或视若未睹地一笔带过。
当对方在节外生枝,或作无谓的挑剔或无理的要求时,必须及时提出抗议。
向买主建议一个具体且彻底的解决办法,而不去讨论那些没有关系的问题。
(四)婉言妙语
谈判中,往往会遇到面对对手,有时无法直接回驳其意见或建议的场面。这时你不妨用一些委婉的语言来回答对方。这样。往往易于被对方接受。
传说在明代,有个地方新开一家理发店,门前贴出一副对联:
磨利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副对联论文句妙则妙矣,但值得可怕——磨刀霍霍。杀气腾腾,令人毛骨悚然。这家理发店因而门庭冷落。
另有一家理发店,也贴出了一副对联:
相逢尽是弹冠客,
此去应无搔首人。
“弹冠”取自“弹冠相庆”,含准备做官之意,上联又正合理发人进门脱帽弹冠。“搔首”,愁也。“无搔首”,即心情舒畅,这里又指头发理得干净。人感舒适。吉祥之意与理发技艺巧妙结合,语意委婉含蓄。
这家理发店自然生意兴隆。
委婉,即在交谈中不直陈本意,而是用婉转之词来暗示。使人思而得之,而且越揣摩,含义越深,也越有味儿,因而也越是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委婉可以让对方感到发人深省,可以做到柔中有刚,刚柔共济,容易使对方入情入理。
谈判中,有些事情直述其意可能会伤害双方感情,这时,便应该采用婉转的说法。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在欢迎宴会上祝酒时说:
“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中美两国隔断了二十多年。”
这句话就十分婉转,既暗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美国,但又没有正面指出美国,因而没有伤害美方的感情。
语言的委婉,还可以体现某种灵活性。
尼克松访华签发《上海公报》时,用了这样一个词组:
“台湾海峡两岸的同胞”。
据说这是聪明的基辛格想了一夜,才想出来的,这是国共两党都能接受的词语,由此,公报才顺利发表。
这是谈判中灵活变通、婉言表达的范例。
谈判中,不要去评判对方的行为和动机。这是因为,世界上的情况很复杂。你的评判不一定正确,而判断失误最容易造成对方更大的不满。
此外,即使你的评判是对的,但由于直言的效果失去了余地,有时反而很被动。
试看下面几个例子:
——父亲走到孩子房间。说:“这地方看起来像个猪窝!”
——太太对丈夫说:“你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你不会学学把碟子放进水池之前,先把剩菜倒掉吗?”
——一位母亲向孩子吼道:“你放的音乐太响了,邻居都被吵昏了头!”
——一位谈判者对对方说:“你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特别是费用计算的方式全都错了!”
上述几例的说话者,都扮演了评判的角色。这种说话方式,因为不顾及对方的自尊心,即使内容正确,也会不知不觉影响说服力。
要消除这种问题也不复杂。就是把话中的“你”改成“我”,这样,把对对方的评判改为表达个人的情感、反应和需要,就委婉多了,对方就容易接受了。
就上面几例而言,经改变后可以成为下面的说法:
——每次看到这个房间没有收拾干净,我就替你难受。
——如果把碟子的剩菜先倒干净再洗,我可以省一半时间。
——声音太大打扰了我的安宁,我难以习惯。
——我的资料和你有所不同,我是这样计算的……
谈判中。应尽量使用委婉语言。
如称对手是“敌方”,就不如说为“对方”;说对方在“耍阴谋”或“耍心眼儿”,就不如说对方“不够明智”。
营业员与顾客谈交易,最好把“胖”(特别是女顾客)说成“富态”或“丰满”;把“瘦”说成“苗条”或“清秀”。
如此等等。
谈判中,尽量避免说:“我要证实你的错误”这样的话。这句话等于说:
“我比你聪明,我要使你明白。”
这种话等于是一种心理的挑战,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使人在你还没有开始说话时,就先有一种敌对的心理。
假如你要证实一件事情,使别人明白他的看法是错的,你就要巧妙地去做,使人心理接受。
谈判中,如果别人说了一句,你认为有错,即使他真的错了,你也应这样说比较妥当:
“好了,现在你看我有另一种看法,但我的不见得对,让我们看看事实如何。”
或者说:
“我也许不对,让我们看看事实如何。”
你自己要确定一个信念,即使自己的看法绝对正确,也要慢点说出自己的意见,尤其要避免用含有肯定意思的字眼。
例如:
“当然的。”“无疑的。”等等。要改用:“我想……”“我认为……”“可能如此……”“目前也许……”等等。
(五)声东击西
在形势复杂的谈判桌上,战术技巧的隐蔽性常常带来巨大的成功。
增强战术技巧的伪装。在对方不知不觉中实施你的转换策略,一方面明修栈道,另一方面暗渡陈仓。在你敏捷的思维攻击性面前,不给或尽量少给对方仔细斟酌、思考的时间,对方一方面要紧跟你的思维路向,另一方面又穷于应付,在迫使对方迅速作出反应时。自然能起到使对方不知不觉中否定自己的效果,从而取得谈判成果。
我国历史上有一则晏子以声东击西的方法说服齐景公,救烛邹的故事。
齐景公非常喜欢打猎,喂养了一些捉野兔的老鹰,这些老鹰由烛邹管理。
有一次,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逃走了。
齐景公知道了,大发雷霆,要将烛邹推出斩首。
晏子对齐晏公说:
“烛邹罪不可赦,不能就这么轻易杀了他,让我来宣布他的三条罪状。然后再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点头允许。于是晏子指着烛邹数落道:
“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大王重鸟轻士。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请将他处死吧!”
齐景公听出了晏子的话中之话,只好说:
“算啦!不用杀了。”
晏子的高明之处在于名义上指责烛邹的罪状。实际上却在批评齐景公。声东击西,终于使齐景公放弃了杀烛邹的念头。
有一位作妻子的对音乐很入迷,一心想当歌星,丈夫一再指出她的天赋不足,不可能成为歌星,但妻子似乎很难接受。
丈夫为了息事宁人,只好委婉的向她表示说以后要多多支持她成才。他们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
妻问夫:“既然你支持我,为什么我每次唱歌时,你总要跑出去站在家门口呢?”
丈夫答:“没有什么,亲爱的,我这样做是为了让邻居知道,我没有打你。”
这一段答非所问的对白,表面上似乎是在说些与唱歌完全两回事的话题,实际上是向妻子进行婉转的批评:你唱的那声音就像惨叫似的。
谈判中的声东击西。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把重点集中于造成对方的错觉。这种错觉一旦形成,对方很可能对此作出错误的或违反事实本来面目的判断。
然后,再突然发出一个意义不同的信息,使对方措手不及。
在谈判中,一般在以下情况使用声东击西这一策略:
——试探对方,以便了解更多的情况,为以后真正的谈判做一些准备。
——作为一种障眼法,迷惑对方,转移其注意力,延缓对方所要采取的行动。
——稳住对方,不让他手中的货物脱手或向另外的卖方购货。
——缠住对方,将其拖得精疲力尽,然后乘虚而入。
如果谈判对手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应该引起警惕。一些老练的谈判者往往在一开始就问自己:这次谈判对方是不是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如果看出了对方的伪装手段,那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