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时遇到父母喜爱的物品,如磁带、光盘、画册、书报或父母急需之物,精心购买,这会使父母多方面感到满足欣慰。体会父母辛劳,父母累了细心照顾,如倒水递茶、递热毛巾等,并以个人的勤快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关心父母健康,遇父母生病,陪着去看医生,端水送药,问候照料。
对家中祖辈亲人,须依以上礼仪要求,尽心孝敬。还要特别注意满足他们随着年寿增高而更加强烈的自尊、依存、文娱、求助需求。他们应得到我们更多的关心、肯定和尊重。对待兄弟姐妹"手足情",注重理解帮助,多一些体谅谦让,在日常行为上,要做他们的榜样。
三、邻里礼仪
邻里礼仪就是指我们对邻里所应遵循的文明规范,其核心是互敬、互信、互助、互谅。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注意营造一种和睦的环境、融洽的氛围。
1注意了解邻里
了解是尊重的前提。每个家庭都有悠长岁月的积淀,又体现出时代气息。要对邻里的家庭状况、邻人的性格禀性、习俗信仰以及生活的变化,有个大致的了解。有的家庭比较宽裕,有的可能有些拮据;有人爱热闹,有人愿独处;有人可能阅历丰富,有人或许更多朝气血性;邻居家有喜悦,我们与之共分享;或许有难处,我们应帮助、宽慰,注意他人的心理和生活需要。
不同家庭有多样的生活习惯、民族习惯、宗教信仰,融入了他们的思想意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要理解这种多样性、差异性,这也是生活多彩的体现:
要注意了解、尊重邻人的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这是社会文明进步、个人修养的体现对其不应妄加议论、评判,不说禁忌的话,不做禁忌的事,更不能把自己的民族习惯强加于人,注重生活细节,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尊重别人宗教信仰自由。要对有关宗教的教义内容、礼节仪式,有个大致的了解。不能指责、嘲笑,更不能以此为标准来评价别人。邻人以民族的方式与我们交往,我们要热情接受,真诚回报,和睦相处。
2保持环境的安静、整洁
无论是平房院落,还是在楼房居住,都应充分考虑到邻居的利益,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免影响别人。荀子说:"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仪者为小人。"
进进出出动作要轻,不要高声谈笑。文明国度里,大声说话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尽量不做噪音大的重体力活,如必须做,需选择适当的时间,实在避不开,可事先告知邻居,并致歉意。
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串门、聊天应该选择和掌握适当的时间。
保持整洁的居住环境。主动打扫胡同、楼道、院落卫生,特别是大风、下雪过后,更要及时打扫。不能从楼上乱扔污物,也不能从院内向院外扔东西。在平房居住,垃圾污水要倒到适当位置;在楼上居住,倒垃圾时,最好用塑料袋装好。垃圾要分类投放,以减少污染。
注意保护公用设施,如绿地、树木,服务、休闲、宣传设施。
3培养急人所急、救人之困、悦人乐己的公德意识
讲求礼貌,尊老爱幼。对邻人亲切随和,见面主动打招呼。和多位邻居相遇,注意长幼差异,有礼有序,称谓得体。
当邻居向我们提出意见或建议时,要和颜悦色地诚挚地倾听,并致谢意,尤其是对长辈、老人的意见更要特别重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工种百样,志趣各异,多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背后议论,不猜疑,谈笑逗趣要讲分寸。
互帮互助,知人之急,解人之困,给人以更多关爱。主动关心自己的邻居,邻居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帮助应尽己所能,给予热情帮助。多做些诸如推车搬物、为邻人看管物品、照顾老人、照看或辅导孩子等事情。
注意关照。邻居家有客来访而主人不在时,我们有义务代为接待;发现邻居有安全隐患,及时提醒;天气不好时,看到邻居忘了收捡晾晒的衣被,没关好窗户,提醒并帮助解决。
对邻人提出的要求,尽量予以满足,对拿不准的事情,可向对方解释,向父母汇报后请父母协助解决。当然我们向对方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可能。借用东西要勤借勤还,不能如期归还及时说明。
主动参加一些联系情感的活动。利用元旦、春节等节日及对方喜庆等时机,表达我们的祝愿。还要创造机会和邻居交往,如邀小伙伴一同出游,一同欣赏音乐,品尝新鲜果品等。
只要我们以诚相见,甘于付出,就会在一个其乐融融的氛围中生活成长。请谨记:幸福常常不是别人的给予,更多的是在给予别人时的一种切实的感受。
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计]
家庭舞台中扮演好你的角色
一、活动理念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更是一个集本,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能遵从一定的礼仪规范才能维护好家庭拘和睦。家庭的和睦和温暖,对于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环境因素,是他们得以安慰、盼望、鼓励的"保护所"和"避难港"。长辈的关怀、父母的慈爱对孩子们是无微不至的。这种慈爱之心之所以博大,是因为它是一种纯粹无私的爱,可以说,依偎在父母的怀抱中是最幸福的。
然而,近些年来,在一片爱的海洋中,一种呼声似乎愈来愈高,家长与子女间的"代沟"问题成了热门话题。面对这一切,家长困惑,孩子苦闷。
其实,只一味地强调家长是不公平的。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除了家长对新事物、新观念等在理解和认识上与年轻人有一定的差距,而年轻人又缺乏阅历,对一切往往好幻想,甚至会偏激、冲动之外,另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彼此在家庭中缺少相互的尊重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今家庭结构的变化,使一些应当保持的传统观念和礼仪受到了冲击。父母的关爱,使一些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成为家庭中最为关注的中心人物,因而逐渐滋生"特殊"的思想和心理。认为自己所想的都是对的,我所要求的都应满足,且不愿受任何的约束,养成任性、执拗等不良习惯,无形中又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尽管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尊老爱幼等传统的礼仪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应当提倡和遵守的。有了它才会使我们用血缘与情感构筑起来的家庭更加牢固;有了它才会让孩子们在爱的暖巢中成长,让父母在爱的港湾中歇息。
二、活动目的:
l、让同学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良的礼仪行为。
2、帮助同学以恰当的沟通方式融洽与父母的关系。
三、活动过程:
(一)调查:
(1)当有人给你打来电话,父母会。
你的反应。
(2)当发现一封寄给你的来信,父母会。
你的反应。
(3)当你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会。
你的反应。
(4)当家长会结束回到家,父母会。
你的反应。
(5)当你坐在电视机前正看得起劲,父母会。
你的反应。
(书面完成、口头发言、典型的事例重点剖析:①父母为什么会这样?②你为什么会如此表现?)
(二)请阅读:孩子的信所带给我的……
午睡后,我发现在枕边放着一封未封口的信。我怀着疑惑不解的心情将信打开,竟是女儿给我写的。
亲爱的妈妈:
关于这次考试,我真的没有勇气与您当面交谈,所以我想用写信的方式与您沟通。我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状态不好,整天松松垮垮的,您也许正想以这次考试来教训我,那么,我告诉您,我的成绩会很不理想,也许会出乎您的意料。当然您不会大发雷霆,但"教训"一番。是免不了的。其实我也知道您是出于对我的关心。但您知道吗,您这样会给我带来不小的压力,而且您也很清楚,我不是一个能将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动力的人。妈,这次成绩公布后,请您暂时保持沉默,让我自己慢慢调整,重新审视自己,认真分析原因,行吗?我可以向您保证,决不再这样下去,我也是有自尊心和好胜心的人,我也不愿落后于别人。这些是我的心里话,我真心地希望您能如我所想的那样,那将是对我目前最大的帮助。
谢谢妈妈!
您的女儿
看完信后,我想了许久,最后我如女儿所希望的那样以平常心静静地等待着她亲自告诉我一切。事后我知道她这次考试排名第六,并不像她想像得那样糟。从这点上看得出她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令我感到欣慰。在学期末的考试中她成功了,以排名第二的成绩印证了自己。
(1)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哪几方面可以借鉴)。
(2)讨论: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礼仪行为、关怀)的首要条件。
①相互尊重:
②相互体贴:
③相互理解:
④相互支持: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理想中的父母是怎样的?
请与父母关系好的同学谈谈与父母相处的体会,谈谈你敬爱父母和父母爱你理解你的原因?
(三)训练:给父母的一封信
要求:(1)用真情(诚恳、虚心、戒怨气、戒任性)
(2)讲真话(真实事件和感受)
赢得父母理解的前提是尊敬父母,理解父母,理智地看待自我。就像一首歌中唱道:"刚学会叫妈,就以为会说话;刚学会走路,就以为已经长大;刚走进校门,就知道潇洒;刚读过几本书,就以为可以走遍天涯。当知道想家,才把眼泪挥洒;当我们跌倒,才知道路很滑;当遭遇磨难,才知友情真假;当走进茫茫人海,才知道我还没长大。"
我们还没长大,我们仍需要父母的关怀和抚慰。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我们与父母共同缔造。从我们做起,在家庭舞台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