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特殊才能型
这类孩子总体智力可能不高,智商达不到130,但他们在某一方面的能力有超常的表现,往往达到或超过成人的水平。如有的儿童在数学方面有超常的表现,能够快速计算甚至计算速度超过计算机;有的在计算机方面有超常表现,有的儿童在语言、体育等方面有超常表现。
4.智商型孩子的鉴别
下面介绍一套评定智商型孩子智力超常的行为表。家长、老师可以通过下面的个人行为表对儿童的智力水平有大致的认识和判定(当然准确地评定需进行专门的智商测验)。
(1)是个好学不倦的人。
(2)对科学有浓厚的兴趣。
(3)能非常机敏地回答问题。
(4)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看书或做智力游戏。
(5)喜欢算术,能快速进行心算。
(6)有广泛的兴趣。
(7)大脑急于做新的事情。
(8)能左右同龄人。
(9)有价值观念,能分清主次因素。
(10)喜欢自己一个人做事情。
(11)能发现并归纳出一些公理性的事物。
(12)对别人的感情很敏感。
(13)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14)有强烈的自信心。
(15)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16)会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17)善于洞察事物的细节。
(18)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19)面部或姿势富于表情、不呆板。
(20)急于完成一件事情。
(21)渴望胜过他人。
(22)有丰富多彩的语言。
(23)能讲富有想象力的故事。
(24)别人谈话时经常插嘴。
(25)坦率说出对成人的看法。
(26)好奇多问。
(27)急于把发现的东西告诉他人。
(28)遇到新发现会出声地表示高兴。
(29)有忘记时间的倾向。
本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培养那些已经是智力超常的儿童,更主要的是培养那些具有智力超常潜质的智力中等以上的儿童。以上行为表,家长、教师可以做为培养智商型孩子的一个方向或标准。
5.儿童的超常智力会延续一生吗?
也许人们会问:“智商型孩子的超常智力会延续一生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智力会不会下降呢?”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智力的发展常会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即人类的智力水平一般不会随着年龄的发展有太大的变化。尤其是儿童期以后,人类的智力除非遇到一些特殊的影响,否则不会有很大的变化。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智力超常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这些人的死亡,健康不良,精神病和犯罪发生率都低于同龄人,在成长过程中,尤其到青少年后期没有发现一个人有愚蠢行为。这些人进入中年后,特尔曼对他们中的800人进行了研究,他们的智力仍然是出类拔萃的。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任意选择的800名同龄人相比,几乎多了10~12倍,甚至30倍。
心理学家柯科斯对历史上智力超常人物的儿童时期品质进行了研究。他的结论是:“成就最大的超常人物,在他们的儿童时代,智力测验会肯定他们是超常儿童。”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所着的《唐宋以来34个历史人物心理特征的估价》一书中,通过大量的传记材料,对王勃、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司马光、苏轼、王恂、顾炎武、吴敬梓等历史名人的研究发现,在他们的儿童时代,智力都获得了突出的发展。
不难看出,只要不断努力,智商型孩子的超常智力是会延续终生的。
6.培养智商型孩子的原则
怎样把中等智力而具有超常智力潜能的孩子培养成具有超常智力的智商型孩子呢?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经过多年的实验,总结出以下几条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培养孩子的超常智力,不但要培养、训练他们的多种能力,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质。因为只有超常智力仍是不够的,一个人如果要想真正取得成功,就必须有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质,非智力心理品质尽管不是智力,但它决定了人的智力的发挥程度。
如果一个人不具备优秀的非智力心理品质,那么他的超常智力就可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因而也就无法取得超人的成就。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人有没有才能,不是看他有多高的智力,而是看他能发挥出多少智力。”
美国专门研究超常智力的心理学家特尔曼,30年追踪研究1500多名超常智力的人。最后,他把这些人中成就大的人分为一组,成就小的人分为另一组。
结果发现成就大的一组,智力超常者的非智力因素远远超过成就小的一组。尤其是在自信心、竞争性、持久性、独立性、忍耐性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在对科学、体育等事业上有所创建、有所建树的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个性心理特征绝大多数是一致的。
他们的气质,95%以上属于多血质、胆汁质或二者的混合型,只有极少数是黏液质,而忧郁质者成为人才的则是罕见的例外。
各种气质的表现如下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多变。
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
黏液质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内在,注意稳定、难于转移。
忧郁质孤僻,行为迟缓,体验深刻,善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细节。
全世界许多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要成为一个杰出的人才,不但要有超过常人的思维、记忆、创造等能力,还要有优秀的非智力心理特征。
智力超常的公式是:
智力超常=高强的智力+优秀的非智力心理特征。
(2)培养孩子尽早掌握自我设计能力的原则
培养孩子尽早掌握自我设计的能力,是培养超常智力孩子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培养超常智力的孩子不仅要培养他们具有高超的各种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自我设计、自我完善的能力。因为教育者不可能永远从外界施加影响,终生培养一个人,教育是有阶段性的。例如现在的教育一般到大学,当然也有少数人能读到研究生、博士生,但离开学校后,人的各种能力就完全需要自我教育了,其实,即使在学校里亦如此。研究表明那些有突出成就或者智力超常的高中生、大学生,多数都是他们自我教育的结果。他们很早便养成了自我设计的观念,逐步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方法。为自己确定了未来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并为之做各种准备。他们知道应该学习什么,并且知道应怎样学习。他们为自己建构了独特的智力结构和智力发展途径,也就为未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1984年在对几百名取得突出成就的青年科学家进行调查中发现,这些人多数在12~13岁之前几乎就确定了自己终生奋斗目标。他们回忆说在幼儿期和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对他们的影响终生难忘,许多观念就是在那些时候潜移默化形成的。
(3)突出表现原则
一个人对自己能力的自我认识对他的智力发展有极大的影响,心理学上常称为自信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智力没有自信心,他就不会去运用它,也不敢去运用它,更不会去自我发展训练它,久而久之,再好的智力也会因得不到发展而下降。因此,让孩子尽早对自己的智力产生自信是非常重要的。当然盲目地对孩子说“你的智力很好,很聪明”,一般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只有他们真正看到自己所展现出来的超人的一面,才可能真正达到强化儿童自信心的目的。例如,成人可以选择孩子最优秀的某方面的能力,或者用一段时间专门培养儿童某方面的能力,然后让他们与其他同龄的儿童“竞争”,这样孩子会因为成功而获得良好的“顶峰体验”,对自己的能力有一种“超人的感受”。重要的是对儿童来说这种自信的“超人感受”是通用的。例如,孩子可能在游戏中表现出“自己有超人的能力”的感受,他会把这种感受迁移到其他的活动和学习中,这对他们的智力发展是有极大的好处的。有这样的例子:一个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家长、教师运用各种方法也收不到理想效果。一次,教师发现他象棋下得不错,就在班上举行象棋比赛,结果他得了第一名。教师就抓住这个时机问他:“你的象棋为什么下得这样好?”“我常看别人下棋,最早姑夫教过我。”教师就因势利导,教育他:“只要你对待学习如同对待下棋一样就会取得好的成绩”。有了象棋比赛的“成就”,加上教师的及时指导,这个学生开始对自己的智力充满自信,学习兴趣高了,努力起来了,一个学期后成为班里的好学生,并且一直保持着优势。
(4)尽早掌握关键观念原则
孩子要进入人类社会,必须学会一些关键观念。这些关键观念包括生活和科学方面,它们是孩子处理一切事物的根据。关键观念能够帮助儿童组织、解决身边发生的事物的关系,掌握运用学到的知识。
那么,关键观念是什么又包括些什么内容呢?它一般是指自然公理,有实用性的自然现象和一些人类总结、创造出的对认识自然和社会起指导作用的观念。例如,力的概念和种类、生存的意义、能量的守恒、物质的转化、人类的需要、知识的作用,生物、历史、地理、天文等的观念。关键观念有两个特征:
①基础性
关键观念都是对人类学习其他知识、形成思维观有指导意义的概念,它如同大厦的地基。
②相对的稳定性
人类的各个阶段所遇到关键观念是不一样的,有一定的时间性或者说阶段性。儿童阶段所要掌握的关键观念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有帮助的,而青少年、成人的关键观念是与他们的学习、创造有关系的。
三、成就创造人才
人才的定义应该是:那些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人类社会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并且自己的能力也在创造活动中得到发展、完善的人这里有三个要点,一是要有能力,这个能力包括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二是要为人类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三是能够自我完善。
有人会问,照这么一说,诸葛亮如果不出茅庐,为刘备争得三分天下,他就不是人才了?如果韩信不挂帅,为刘邦创建汉室,他就不是人才了?回答是肯定的。如果诸葛亮不出茅庐, 争得三足鼎立之势,韩信不挂帅领兵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那么他们就不是人才,只能说他们是具有成为人才的能力的人(也有人认为广义上说这些人仍可认为是人才)。
人才该有怎样的素质呢?我们认为,人才应具有五个方面的素质:
(1)生理方面的素质:有比一般人稍优秀的遗传素质,或特殊的素质,如好的嗓子,好的体形等。
(2)心理要素的特殊性:有特殊的能力、气质、性格等,能从事超常人的活动。
(3)精神要素的特殊性:有特殊的技能,有比一般人强的心智技巧或运动技能。
(4)习惯要素的特殊性:有特殊的习惯,而这些习惯又与人才的成功有关。
(5)外界环境要素的特殊性:是指人才的成功,有外界的因素或机遇的一面。
我们培养孩子成为超常智力的人,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他们能成为国家的人才,为国家的建设、发展做出贡献。而一个人能否成为人才,一方面是看他的综合心理素质,一方面是看他的环境和机遇。我们现在培养孩子的超常智力,正是发展他们成才的内在因素,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当他们一旦走上工作岗位,这些训练有素的能力会使他们得心应手,很快做出成绩。
我们应该培养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的真正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义务感,培养他们为解决各种难题而努力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为事业的敬业精神。
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是最理想的。
四、天才的成长之路
上节谈到人才的定义,那么杰出人才就是天才吗?不言而喻他们是人才中的佼佼者,即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
古往今来,每个历史时期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类型的杰出人才,他们对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杰出人才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他们有着怎样的成长之路呢?
尽管每个杰出人才的成功都有其特殊性,有其与众不同的条件,但在他们身上都有着相似的地方。
在杰出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能够发现以下的特征:
(1)有超过常人的智力,这才使得他们能发现和解决其他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2)有超过常人的意志品质、动机、自信心等非智力心理品质,这保证了他们能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智。
(3)有超过常人的广泛知识,并不断学习最新的知识,从不间断学习。
(4)对于现代的杰出人才来说,良好的儿童期的家庭教育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便能有突出表现的最有利条件。
(5)他们有超常的成功渴望,因而不但能牢牢抓住偶遇的机会,而且能够自己创造机遇。
(6)他们能长年坚持自我训练(智力与非智力方面的),而且在做事业的时候忘我投入。
(7)他们的奋斗目标往往在青少年时期甚至在儿童时期就已确定。
我们要培养智力超常的孩子,可以认为是培养未来杰出人才的第一步,尽管我们不能说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杰出人才,但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成功的条件或创造一个可能也未尝不可。
大量的事实证明,99%的“神童”都是家长辛勤培养的结晶,不少孩子在入学时就远远跑到 其他孩子前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