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从借款10万元注册企业到如今“身价过亿”,今天的张学阳和精伦电子给很多正在辛苦创业的科技精英证实了一个梦想。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面哪怕是狂涛骇浪的海也要跳下去,要为做一点激动人心的事业。
故事:
1988年张学阳和他的妻子女儿还住在华师附近一间低矮的平房里。房内是卧室,房外的屋檐下就是厨房,妻子要带小孩,生炉子做饭自然就成了张学阳的任务。面对生活的窘境,他想1984年从华师物理系毕业时被分配到武汉市68中,还不如先去了。到如今带着一腔理想,也放弃了分配,但还是没有做成激动人心的事业。
1989年,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的张学阳还是选择了武汉大学下属的一个研究所,开始了每月90多块固定工资的稳定生活。那时他和同事很羡慕深圳人,“每月三四百元可真幸福,我们要是也能拿这么多,就能吃上青椒肉丝加蛋汤的中饭了。”
1992年,被理想占据上风的张学阳毅然辞职,临走时还拉上了当时在武大物理系做老师的曹若欣和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蔡远宏。
三个技术骨干,再加上几位朋友四处借来的10万元就诞生了精伦电子的前身。公司刚成立,最穷的时候整个公司账上只剩下500多块,张学阳就到处去借钱给大家发工资。很长时间里,他自己是没有工资可领的。公司那一段时间很苦,但大家都没有离开,就张学阳说的话很能振奋人心。每个阶段他都会给大家描绘一幅蓝图,都是很实际又充满诱惑力的。大家虽然苦一点,但有一点总能达成共识:苦日子不会太久。为了让公司早日突破困境。张学阳经常带着员工没日没夜地攻关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精伦电子的所有员工在张学阳的带领下,克服困难,凭借技术优势,1992年底他们就还清了10万元外债。
随后,张学阳和他伙伴用10年的时间将精伦神话一步步演绎成为现实。精伦电子从名不见经传,发展成全国公用通信设备生产的龙头企业,其主要产品公用电话计费器和IC卡电话机市场占有率均为全国第一。精伦走过了做产品和市场的阶段,目前达到了科技产业界一流企业的特征—真正在做技术。
对于公司的飞跃性突破,张学阳描述起来很平淡,甚至有些轻描淡写:“1996年公司产值只有6000多万,1997年才上亿,1998年由于业务比较平稳,公司产值也没有太大的变化,1999年我们推出了新产品,产值也随之冲上两亿。”
公司上市之后,很多人按照市值为张学阳算出了7亿多的身价,张学阳一再强调,那只是纸上符号而已。张学阳完全没有体会到一夜暴富的感觉,他还讲了一个笑话,“有一个彩民突然发现自己中了彩票,当时就激动得晕倒了,醒来却发现号码看错了。我可没有这种感觉。第一我没有这么多钱,二来公司上市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这样一贯的低调才让人大吃一惊。”
张学阳一直回避“亿万富豪”的称号,除了他习惯保持低调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目前的政策环境,张学阳等5位自然持股人并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可以坐拥亿万财富,而且早在去年6月20日,张学阳和曹若欣、罗剑峰、蔡远宏、刘起滔已经分别声明:自公司设立之日起三年内及担任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期间不转让所持有的本公司股份。因此,张学阳一再强调,自己只是纸上富贵。
同事评价张学阳有点像家长,他总是能把公司的气氛搞活,并非常注重知识和人才的应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作为我国第一家获准发行A股的全自然人持股公司的大股东,他还是保持着理想主义的性格。在他平淡、缄默的外表下,涌动着对事业不懈追求的激情,一直以来,张学阳始终想在企业上做出更大的文章来,他对企业发展方向、人才及产品和市场战略有着非常独特的把握;对认定的事情总是充满着热情,而且他身边的人也很容易被这种情绪感染。
穿着简单、走在街上别人也不知道他是富豪的张学阳对财富的欲望并不强。他说,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爱好的人,也吃热干面坐大排档。但他的生活很有规律,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跟上流社会流行的活动没什么缘分。”他早上一般就在住所附近的小摊子吃一碗热干面,然后开车上班,中午和精伦的所有员工一样排队吃食堂,晚上大部分的时间则被下属左右了。如果大家都有空,则会约着出去吃饭,谁高兴谁请客,没有人会感觉张学阳“身价过亿”。他们有时去一些西餐厅,或者一些大排档。如果公司没事,张学阳就能被解放了,“当然,能回家吃晚饭是最高兴的。”
2004年,精伦电子作为市值配售发行方式恢复以来“第一股”备受市场瞩目。同时,作为我国第一家获准发行A股的全自然人持股公司,张学阳、曹若欣等五位公司发起人一夜暴富的神话被广为流传。
→金手指:
这是一个什么都可能发生的经济时代,在你可能还在为某些人的张狂而认定其一定会为自身的无知买单时,可能你的脚步已经落在了时代发展脚步的后面。新的时代,允许你对的一切梦想的憧憬和实现,你有权利和理由让那些落伍者的思想得到彻底的解放甚至你更能做出让自己都大为吃惊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