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20612000000026

第26章 利息与利率(1)

【本章重点】

1.掌握利息和利率的基本内涵。

2.能够进行单利和复利的计算。

利息和利率

(一)利息本质的理论

1.古典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威廉·配第与约翰·洛克先后提出“利息报酬说”,但他们两人论述的重点不同。配第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因为借贷货币会给贷出方带来诸多不便,所以贷出方“对使自己不方便而索取补偿……这种补偿我们通常叫做利息”;洛克也认为利息是对贷款人的回报,但他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承担风险而得到的报酬,并认为报酬的多少应与所承担风险的大小相适应。

(2)达德利·诺斯提出了“资本租金论”,把贷出货币所收取的利息看成地主收取的租金。

诺斯已经把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区别开来,因而成了“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3)约瑟夫·马西提出了“利息源于利润说”,认为贷款人贷出的是货币或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贷款人因此得到的利息直接来源于生产利润,是利润的一部分。

(4)亚当·斯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说”,他认为利息具有双重来源:其一,当借贷的资本用于生产时,利息来源于利润;其二,当借贷的资本用于消费时,利息来源于别的收入,如地租等。

(5)坎蒂隆提出了利息货币价格论,认为货币同商品一样,在买卖或借贷中,利息是货币或货币资本的交易价格。

2.近代西方经济学的利息本质理论

(1)英国经济学家纳索·希尼尔提出了“节欲论”,认为价值取决于生产费用,生产费用由工资和利润组成的。工资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报酬。借贷资本只是总资本的一部分,利息也只是总利润的一部分,所以利息是借贷资本家节欲的结果。

(2)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约翰·克拉克提出了“边际生产力说”,认为当劳动量不变而资本相继增加时,每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所带来的产量依次递减,最后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增加的产量就是决定利息高低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所以,利息取决于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大小。

(3)美国着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从纯心理因素来解释利息现象,提出了“人性不耐说”,认为人性具有偏好现在就可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而不耐心地等待将来提供收入的资本财富的心理。在存在借贷市场的情况下,不耐程度低的人具有较低的时间偏好,倾向于放款;而不耐程度较高的人具有较高的时间偏好,倾向于借款,这些活动会一直进行到大家在共同的利率下都达到了某一中间地带为止。因此,“利率是不耐的指标”。

(4)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说”,认为“利息是一定时期以内,放弃周转流动性的报酬”。

研究利息不能不注意个人心理上的时间偏好,而这种时间偏好成立与否必须有两组不同的决定。第一组是消费倾向,即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多少用于消费、多少用于储蓄;第二组是储蓄结构,即在既定的储蓄额中,多少为生息债券,多少是现金。生息债券可以给持有者带来利息,但持有者要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现金虽不能带来收入,但具有高度的流动性。人们偏好流动性主要产生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二是谨慎动机,三是投机动机。如果一个人有现金在手,就可以随时应付这三种动机的需求。企业和商人想取得一定的货币,就必须以支付一定的报酬来诱惑公众让渡出一部分货币,而利息就成为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放弃这种流动性偏好的报酬。

(5)熊彼特的购买力使用论,认为利息来源于购买力的使用。货币购买力的使用在创新过程中能产生利润,利息随着货币购买力从一个商品的利润流到另一个商品的利润。

(6)利息时差论,也叫时间偏好论。该理论认为,利息的产生和水平高低都取决于人们对同一等量商品在现在和将来的两个不同时间内主观评价的差异,代表人物为奥地利着名经济学家庞巴维克。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将这一理论发展为时间偏好论,他把利息看成是期待将来幸福和延期消费而获得的公正报酬。

此外还有可贷资金论(罗伯逊)及不完全货币论(希克斯)等等。

3.马克思关于利息本质的理论

马克思揭示了利息的本质,指出利息不是产生于货币的自行增值,而是产生于它作为资本的使用。利息和利润一样,都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体现的是资本家全体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所以,马克思的利息来源论又被称为“剥削论”。

(二)利率的计算

1.单利

(1)定义:单利是只计算本金所产生的利息,而不考虑利息产生的利息。

(2)单利终值:是指一定时期以后的本利和。其计算公式为:

Vn=V0×(1+i×n)

其中,V0表示现值;Vn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是计息期数。

(3)单利现值:是指未来的一笔资金其现在的价值。

2.复利

(1)定义:复利即本能生利,利息在下期也转作本金并与原来的本金一起再计算利息,如此随计息期数不断延续,即通常所说的“利滚利”。

(2)复利终值,是在“利滚利”的基础上计算的现在的一笔收付款项未来的本利和。其计算公式为:

V0=Vn×(1+i)n

其中,V0表示现值;Vn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是计息期数;(1+i)n表示复利终值系数。

(3)复利现值,是指未来发生的一笔收付款项其现在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V0=Vn×1/(1+i)n

其中,V0表示现值;Vn表示终值;i表示利率;n是计息期数;1/(1+i)n表示复利现值系数。

3.连续复利

(1)概念。假设L为本金,r为利率,n为投资期,如果利息按每年记一次复利,则终值是L(1+r)n;如果每年记m次复利,终值就是L(1+rm)mn。

当m趋向于无穷大时,就称为连续复利。

利率r的意义就变成,当时间可以无限分割时的复利利率,即连续复利。从使用目的来看,通常可以认为连续复利与每天计算复利等价。

(2)连续复利与一般复利的关系。令rm为每年计m次数复利的年利率,r为连续复利。

(三)利率的分类

1.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名义利率就是一定时点上对物价变动率因素未作剔除的利率。放开物价水平不变的假设,如果考虑通货膨胀对投资收益的影响,那么名义利率并不能反映投资者所获得的实际收益率水平的变化,将这种变化反映出来要用真实利率。

(2)实际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根据物价水平实际变化进行调整的利率称为事后真实利率;根据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化进行调整的利率称为事前真实利率。经济学家使用的真实利率概念通常是指事前真实利率。

(3)费雪方程式:真实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2.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1)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它是传统采用的,适用于短期借贷。

(2)浮动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或按规定调整的利率,它适用于借贷时期较长或市场利率多变的借贷关系。

3.市场利率、公定利率与官定利率

(1)市场利率是指随供求规律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2)官定利率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者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它是国家为实现宏观调节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手段。

(3)由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所确定的利率是行业公定利率。

(四)利率的作用

1.利率的经济效应

(1)成本效应:主要指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映。通常情况下,市场利率上升,投资成本趋于增加;市场利率下降,投资成本趋于减少。投资与利率之间是一种反相关的关系。

(2)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利率的变化会使得人们的资产组合的相对收益率发生变化,原有的均衡会被打破从而产生新的均衡。

(3)财富效应。由利率的变化导致的资产价格变化所引起的人们财富的变化。

(4)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汇率的变化。如人民币加息,往往会引起人民币汇率的升值。

(5)利率的预期效应。对利率水平未来趋势的预测是投资决策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投资决策依未来利率的预期而定。如果利率面临下跌,则可通过购买长期储蓄存单将利率锁定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或是将现金转购股票或债券,以待利率下跌、证券行市上涨。相反,当利率即将上升时,则可将购买长期储蓄存单的计划暂停延后,或者在利率上涨前,将手中证券抛售出去,以防利率上涨时证券行市下跌。

2.利率对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杠杆作用

(1)从宏观角度看,主要表现在:积累资金、调整信用规模、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抑制通货膨胀以及平衡国际收支。

(2)从微观角度看,主要表现在:激励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影响家庭和个人的金融资产投资的功能以及作为租金计算基础的功能。

3.利率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1)限制利率发挥作用的因素:利率管制、授信限量、市场开发程度、利率弹性。

(2)利率发挥作用的条件: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适当的利率水平、合理的利率结构。

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的理论

1.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为起点的。马克思认为,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因此,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具有长期下降的趋势,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平均利息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2.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

(1)庞巴维克的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利息就是这种时间间隔的差价。

(2)马歇尔的等待说。马歇尔的等待说又称资本收益说。他认为利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是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而抑制现在的消费、等待未来的报酬,则是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这两种力量的均衡就决定了利率水平,利息就是人们等待的报酬。

(3)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维克塞尔认为资本供给和需求相等,储蓄和投资相等时的利率就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是对物价完全保持中立,既不使物价上涨,也不使物价下落的利率;它与不用货币交易而以自然形态的实物资本来进行借贷时为其需求与供给所决定的利率恰恰相等。也就是说,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或投资)的预期收益率,也是保持适度投资规模的利率。维克塞尔进一步指出,若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一致,投资就既不会使物价上升,也不会使物价下跌,货币就是中性的。但是货币利率常常与自然利率背离,要保持经济均衡,就必须实现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

(4)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费雪认为,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资本的供给,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的选择决定了资本的需求,即利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时间偏好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选择的一致。在利率理论的发展历史上,费雪首先开展了对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研究。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模型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利率水平的决定,该理论认为均衡的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作用决定。该理论假设大多数公众持有财富的方式有两种:货币和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