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金融学基础联考重点、难点及模拟考场
20612000000056

第56章 国际资本流动(2)

传统的危机预期指标一般包括以下几项:一是经济项目赤字。经常项目赤字维持在GDP的5%或以上常被视为长期不可维持的一个标志,并且可说是危机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二是债务指标。包括外债总额/GDP;短期债务/GDP;(经济项目赤字-外国直接投资)/GDP;短期债务/国际储备;到期债务/国际储备;到期债务/出口收入;一国国际储备能够支付进口的月数等等。

亚洲金融危机后,人们将金融部门的问题也列入基本面因素中,认为金融脆弱性是引起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金融脆弱性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涵盖了金融体系的全部经营风险,最典型的表现是在贷款总额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贷款质量也同时恶化,而且在经济形势恶化时,其中很大一部分将转变成不良贷款。

第三,基本面因素不能准确地预测出一国何时爆发金融危机,但能标明危机的趋势。

第四,在许多条件下,投机攻击、政治危机或政治问题是促发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金融恐慌论

金融恐慌论对资本流动恶化危机的作用进行了比较完整的描述。该理论认为,亚洲各国在危机前夕大多经历了一个资金迅速流入的过程,但是外资的流入是很脆弱的,极易受到“金融恐慌”的影响而发生逆转,一旦发生大规模逆转,危机就会发生。

早在1983年,戴孟得等经济学家就指出“金融恐慌”会导致并恶化危机。所谓“金融恐慌”(Financial Panic),是指由于某种外在的因素,短期资金的债权人突然大规模地从尚具有清偿能力的债务人那里撤回资金,这是一种集体行为。1998年美国经济学家瑞得立克和萨克斯对金融恐慌论进行了论述和修正,新一代金融恐慌论的观点概括如下:

第一,在危机之前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突然流入的外资潜伏着巨大的风险。

第二,危机爆发前后,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系列导致“金融恐慌”的触发事件。这些事件包括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破产、政府违背自己的承诺或金融市场上投机者的恶意炒作。

第三,危机爆发后,一系列因素使“金融恐慌”不断放大,恶化了危机。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这些因素包括:政府和国际社会的政策失误;亚洲各国政局出现动荡;信用评级机构对亚洲各国的国家信用实行了降级处理;资本外逃本身加剧了“金融恐慌”的严重性,形成恶性循环;危机在亚洲地区的蔓延等等,都使市场参与者的恐慌与日俱增,资金不断外逃,最终恶化了危机。

金融恐慌论认为恐慌源于一国的基本面恶化,由一系列突发性金融和经济事件引发,并由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危机处理不当而不断膨胀,导致大规模的资金外流,并最终导致并恶化了危机。这一观点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它结合了基本因素论和道德风险论等理论的诸多优点,引进了市场情绪这一新变量,突出了国际资金逆转性流动的触发作用,对危机的恶化作出了新的解释。

(3)货币危机的传播

在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的今天,一国发生货币危机极易传播到其他国家,这种因其他国家爆发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被称为“蔓延型货币危机”。

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

①货币危机发生国的贸易伙伴国,或在贸易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国家。

②具有与货币危机发生国相似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的国家。

③过分依赖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4)货币危机的影响

货币危机无论对危机发生国还是对整个世界经济都会施加重大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货币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例如,为了抵御货币危机引起的资金外流,政府会采取提高利率的措施,而且其对外汇市场的管制可能会维持很长时间,这将对经济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同时,危机期间大量资金会在国内外频繁流动,从而扰乱该国的金融市场。此外,货币危机期间的不稳定局势会对公众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很大干扰,一国的经济秩序也往往陷入混乱状态。

②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首先,货币危机容易诱发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乃至于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其次,外国资金往往在货币危机发生后大举撤出该国,给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再次,货币危机导致以本币衡量的对外债务大量增加。最后,货币危机发生后被迫采取的浮动汇率制度,往往因为政府无力有效管理而波动过大,给正常的生产、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③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的影响来看,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最普遍的。但若货币危机并不是由扩张性的宏观政策因素导致时,一国政府将被迫实施这些援助所附加的种种条件,例如开放本国商品金融市场等,给本国经济运行带来较大风险。

当然,货币危机能够暴露一国经济隐藏着的诸多问题,同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也将纠正货币高估现象,有利于改善国民收支。但是,这些有利因素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总的来看,货币危机的危害性远远大于积极性。

(5)货币危机的防范与控制

①加强金融监管。

②建立预警和减震系统。

③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④提高经济政策的搭配水平。

⑤加强国际合作。

在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中,主张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防止货币危机发生;而对于第二代货币危机的防范,主要是提高政府政策的可信性,即提高政府放弃固定汇率制的成本。防范道德风险引发的危机关键在于尽可能减少政府与金融机构间的“裙带关系”和过于密切的往来,同时加强对金融体系和资本市场的监管和管制。

跨国财务管理

(一)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1.跨国公司财务管理的基本内涵

财务管理是对公司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财务活动进行预测、组织、协调、分析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公司经营过程中财务活动的核心是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它涉及财务管理的两个基本功能: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

由于跨国公司比一般企业面临的风险更复杂,因此,风险管理尤其显得更为重要,在进行财务管理决策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国内财务管理延伸到国际金融管理领域的主要内容有:国际融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国际企业营运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和国家风险管理)等。

2.国际融资

跨国公司的国际融资活动主要分为公司外部资金筹措与公司内部资金融通两大部分。外部资金筹措主要是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向银行申请借款、发行股票债券以及向国际经济组织借款融资等方式筹措经营所需的资本。而跨国公司集团内部融资主要是公司内部母公司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资金融通。内部资金融通主要利用跨国公司内部未分配利润和折旧基金所构成的资金,以及从母公司或其他附属公司中筹措资金。

从总体上看,跨国公司在更大程度上还是依赖外部资金来源。

(1)股权融资(Equity Financing)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股权融资不仅包括母国市场和国外子公司在东道国市场发行股票,还包括直接在第三国发行股票,有时甚至同时在两个或更多的国家股票市场上发行股票,后者被称为欧洲股权发行。

(2)债券融资(Bond Financing)

发行国际债券是信誉卓着的大公司筹措长期资金的另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国际债券包括外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由于欧洲债券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优点,使其发行额增长十分迅速,目前欧洲债券在国际债券发行总额中已远远超过了外国债券而占统治地位,其市场规模已超过银行长期贷款的规模。

跨国公司选择债券融资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①外汇风险。②税收因素。税收通常在对方收入中预先予以扣除,从而减少了外国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所得。③发行规模。一般来说,在国际金融中心发行金额巨大的债券比较容易。

(3)银行融资(Bank Financing)

除了股票和债券这些直接融资的手段外,跨国公司也常常利用间接融资手段,即通过申请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得资金来源。在许多情况下,银行的融资作用首先表现在国际贸易融资中,目前较受欢迎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应收账款融资,即商业信用融资;②福费廷业务;③信用证;④银行承兑汇票;⑤保付代理;⑥短期银行贷款;⑦对等贸易。

(4)公司内部贷款

跨国公司除利用外部资金进行融资外,跨国公司也可以在母公司与各子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间进行资金融通。公司内部贷款就是其中一种,公司内部贷款分为直接贷款、平行贷款和信贷互换等。

①直接贷款。跨国经营企业内部资金流动常采取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的内部融资简便易行,有利于各经营单位的独立核算。但采取这种方式会使跨国经营企业的不同经营单位在法律上形成一种债权债务关系,往往会在贷款的数量和期限上受到相关国家的外汇管制。

②平行贷款。通常是由两家跨国公司达成的向对方子公司提供当地货币贷款的一种安排,这种贷款最终仍要按事先规定的期限以当地货币偿还。贷款双方虽然参考即期汇率来确定贷款的相应价值,但是,平行贷款交易并不发生外汇市场上的货币兑换行为,它由相关但相互独立的两部分(即平行)借款组成,一般包括至少两个不同国家的四个经营实体。利用平行贷款进行公司内部融资具有降低融资成本和外汇风险,利用国外被冻结的资金等优势。

③信贷互换。信贷互换是利用银行渠道进行的一种跨国公司内部贷款形式。通过这种形式跨国公司母公司可以在不将资金转移到国外的情况下,使国外子公司获得资金融通。一般来说,当国外子公司所在国贷款利息高且资本市场有限,特别是存在外汇管制风险时,跨国公司经常利用信贷互换进行内部融资。因为信贷互换可以绕过外汇管制,且母、子公司都避免了外汇风险。

3.国际资金管理

(1)跨国公司投资的资本预算

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时,进行资本预算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①回收期(PP)法:指根据回收原始投资额所需时间的长短来进行投资决策的方法。优点是简单易算、使用方便;缺点是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属于静态方法。

②内部收益率(IRR)法:指投资方案的内在报酬率,它是一个能使投资方案的预期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优点是不需要事先确定标准折现率,用百分比表示,直观现象;缺点是计算比较复杂;未来收入流量于某阶段为负数时,内部收益率的解可能不是唯一的。

③净现值(NPV)法:将企业投资项目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作为贴现率,折合成现金的价值,并将其与项目投资成本作比较,如果净现值为正,即投资收益大于投资成本,说明项目是盈利的。内部收益率法和净现值法属于动态方法。

(2)跨国营运资本管理

所谓营运资本,是企业投资于流动资产方面的资金。营运资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资金不必要地滞留在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与存货这四种流动资产上,以降低资金占用成本。概括地讲,就是要实现对上述每一种流动资产的投资最优化。

跨国公司与国内企业在营运资本管理方面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相似,两者的差别主要在于各自所处的经济环境中的货币流动、外汇管制和税收制度的影响不同,以及可供选择的短期融资与投资的范围不同。跨国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由于涉及众多限制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比国内企业的营运资本管理更复杂。

现金管理是跨国公司流动资产管理的最重要内容,下面以现金管理为重点说明跨国公司营运资本的管理。跨国公司现金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①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控制公司全部的现金;②使这些现金的保存和运用达到最佳状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跨国公司现金管理要达到上述目标会面临许多困难。其中最突出的是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限制资金自由流出流入本国的法律措施,如实行严格的外汇及信贷管制、要求本国的出口商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销售收益汇回本国。但是,国际金融市场上也存在许多通过改善国际现金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收益的机会,如提高海外短期投资收益和减轻纳税负担。因此,国际现金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运用现金管理的一般原理,适应和克服国际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机会,以达到上述的预期目标。

(二)跨国风险管理

1.外汇风险管理

(1)外汇风险的概念

外汇风险(Foreign Exchange Risk)又称汇率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的资产价值或负债价值因汇率的波动而可能蒙受的损失。

(2)外汇风险的类型

目前,人们通常将外汇风险分为三类: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折算风险(translation risk)和经济风险(economic risk)。

①交易风险(transaction risk):指在以外币作为计价货币达成的经济交易中,由于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预期的现金流量而使参与交易的经济主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交易风险是一种流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