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重点】
1.掌握完全竞争厂商和垄断厂商面临的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的特征,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供给曲线的推导方法;掌握垄断市场结构中总收益、边际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掌握垄断所导致的效率和福利损失;掌握价格歧视的含义、分类及实施价格歧视的前提条件,垄断竞争导致的资本容量过剩,寡头市场的各种竞争模型。
2.熟练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计算方法;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垄断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以及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的计算方法;掌握垄断竞争厂商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熟练掌握纳什均衡的概念及其含义。
市场结构、行业与厂商利润极大化
(一)市场及市场结构类型
1.划分市场结构类型的标准
市场可以按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程度及厂商进入市场的难易程度等特点,将市场和市场中厂商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
(二)厂商的收益与利润
1.厂商的收益
厂商收益是指厂商销售其产品所取得的货币收入。它包括以下概念:
(1)总收益(TR),指厂商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后所取得的全部货币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P)乘以销售数量(Q),即:TR=P·Q。
(2)平均收益(AR),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即:AR=TR/Q=P·Q/Q=P。
(3)边际收益(MR),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数额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可用公式表示为:MR=TR/Q,或MR=dTR/dQ。
2.厂商的利润
利润是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即π=TR-TC,当TR>TC时,此超过额为厂商的利润;当TC>TR时,此超过额为厂商的亏损。
(1)会计利润:指销售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额。会计利润=收益-会计成本(会计成本仅计显性成本,不包含隐性成本)。
(2)经济利润:指销售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差额。经济利润=收益-经济成本(经济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通常又被称为超额利润。
(3)正常利润:指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即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额。正常利润=经济成本-会计成本(即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正常利润是隐性成本的一部分,在经济利润中不包括正常利润。
3.利润函数及利润极大化条件
利润是产量的函数,利润极大化指经济利润极大化。MR=MC为利润极大化的基本条件,它适用任何类型的厂商行为。在任何市场结构中求厂商获得利润最大时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就是求MR与MC相等时的产量和价格。当MR不等于MC时,厂商会通过调整产量以获得自身利益最大化,例如当MR>MC时,厂商发现每增加一单位产出的收益大于每增加一单位产出的成本,因此增加产出是有利可图的,而产出增加将会导致MR减少,直到MR等于MC为止。反之,厂商亦会通过改变产量以获得自身利润最大化。
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概述
1.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即市场中的任何一个当事人都不具备影响市场的能力,它需要有以下四个特征,缺一不可。
(1)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买主和卖主,任何一个买主或卖主都无法影响市场价格,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2)信息充分。所有买卖者都具有充分的知识,全掌握现在和将来的价格信息。
(3)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生产要素都能在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并且不存在任何法律的、社会的或资金的障碍,以阻止厂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
(4)产品同质。所有产品无差异,并且可以完全替代。
(二)完全竞争的短期均衡
1.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
在厂商的短期生产中,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厂商就会增加生产,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厂商就会缩减生产,直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时为止。此时厂商的利润达到最大,或者亏损达到最小,于是厂商的产量就确定在MR=MC的产量点上,即厂商达到短期均衡。它适用任何类型的厂商行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即必要条件为dπ/dq=0=MR-M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二阶条件即充分条件为d2π/dq2<0,则dMR/dq-dMC/dq<0,表明边际收益的增加率小于边际成本的增加率。
2.短期均衡的几种情况
(1)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
当市场价格为P1时,P1>AC,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π=Q1·(P1-AC),此时为经济利润大于零的短期均衡,理性的厂商会增加产量,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因而导致整个市场的供给增加,使得产品的价格下降。
(2)经济利润等于零(即仅获得正常利润)的短期均衡当市场价格为P2时,MR与MC交于AC的最低点C,此时,厂商收支相抵,既无盈余也无亏损。AC的最低点C称为利润零点或短期收支相抵点,或扯平点。
(3)亏损但继续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当价格为P3时,MR与MC交于D点,这时AC>P3>AVC,厂商亏损,但厂商仍可生产。因为价格大于平均可变成本,说明厂商在补偿全部的可变成本外,尚可收回部分固定成本,使亏损总额减少一些。
(4)亏损并停止生产经营的短期均衡(停止营业点)当价格为P4时,此时生产与不生产一个样,厂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只能获得可变成本的补偿。
(三)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
1.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1)外部经济与内部经济
外部经济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得到补偿。此时,此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当整个产业的产量(因企业数量的增加)扩大时(企业外部的因素),该产业各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下降,因而有时也称为外部规模经济(External Economy of Scale)或范围经济(Economy of Scope)。还有一种情况,是当一个国家某个产业的累积产量扩大时,该产业各企业的平均成本下降,通常被称为动态的外部经济(Dynamic External Economy),该产业随累积产量增加而呈下降趋势的平均成本曲线,通常被称为学习曲线(Learning Curve)。
内部经济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自身或组织内部所带来的好处大于此项经济活动发生的成本。
(2)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呈现为一条水平线,其供给的价格弹性为无穷大。它表示:
成本不变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下提供产量,该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厂商的不变的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
(3)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但是只有价格高到可以弥补增加的投入成本时,行业才能生产更多的产出。市场需求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变动,还同时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动。
(4)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成本递减行业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长期供给曲线,成本递减行业与成本递增行业正好相反,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要素成本的下降,使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动,由于长期均衡中厂商的利润为零,所以当行业达到新的均衡时,产量上升,价格反而下降了,因此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向下倾斜。
完全垄断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概述
1.完全垄断市场结构的特征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只有唯一一个供应商的市场组织。它具有以下特征:
(1)在该市场中,只有一个产品,且该产品的全部销售量只由一家企业供给,企业就是行业。市场上没有任何可与之替代的产品存在。
(2)垄断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它可自行决定自己的产量和销售价格,以使自己利润最大化。
(3)垄断企业可根据获取利润的需要在不同销售条件下实行不同的价格,即实行歧视价格。
2.垄断的成因
(1)法律壁垒
政府对某些领域向厂商授予具有法律保护的经营特许证或服务专营证件(如某些特殊产品的进出口许可证、烟草等),有些独家经营的特权是由法律所规定并受到法律保护的,专利权和版权便是法律特许的垄断。
(2)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
特定产业大规模生产可以使成本大大降低,那么,一个大厂商就可能慢慢打败其他竞争对手而成为该行业的唯一生产者。自然垄断是当产品由一个大厂商供给全部市场需求时平均成本最低,两个或两个以上厂商在该市场上经营就难以获得利润,如自来水供应,一个厂商供给平均成本是最低的。
(3)技术性与策略性垄断
由于技术的专有性而导致的垄断,该市场自然形成技术性垄断,如独家专利技术。策略性垄断是在既无技术壁垒又无法律壁垒的情况下,厂商通过提高进入条件,从而阻碍其他厂商进入该领域,以确立或巩固其垄断地位。
(4)其他壁垒
其他壁垒如文化壁垒、环境壁垒、标准壁垒和资源壁垒等。
3.总收益曲线、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关系
价格变动时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实际上是边际收益大于0还是小于0的问题,边际收益与需求弹性存在以下关系:
MR=dR
dq=p(1-1/|ε|)
可知:当需求弹性大于1时,总收益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此时边际收益大于0。当需求弹性小于1时,总收益随着价格下降而下降,此时边际收益小于0。
(二)垄断厂商的均衡
1.短期均衡
(1)短期均衡条件:MR=MC
垄断厂商与竞争厂商一样,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或短期均衡条件都是MR=MC。所不同的是,完全竞争厂商只是通过调整产量来实现在既定价格下的利润最大化,而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两种手段调节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一是通过调整产量,二是通过调整价格。
(2)短期均衡的两种情况:盈利或亏损
虽然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价格和产量,使利润达到最大化,但短期内由于厂商不能及时调整所有的生产要素,所以不一定能获得利润。在均衡条件MR=MC情况下,如果P>AC,价格高于平均成本,则垄断厂商盈利;但如果P<AC,平均成本高于价格,导致总收益低于总成本,即垄断厂商亏损。
2.垄断权的度量
垄断权事实上是垄断企业控制市场的一种能力,其控制市场的能力越大,垄断权就越大。
垄断权可用P-MC=P/∣E∣或P/MC=∣E∣/(∣E∣-1)来测量,可见对于垄断厂商而言,(P-MC)/P越大,垄断权越大,同时需求弹性∣E∣越大,垄断权越小。
3.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比较
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垄断市场的比较可以从资源利用、价格与产量、垄断造成的净损失、合并福利效应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1)资源利用不同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每个厂商都在长期和短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运营。而在垄断条件下,可能不是在平均成本最低的工厂进行生产。一般说来,当垄断厂商扩张其长期均衡产量时,它能够利用平均成本更低的工厂。
(2)价格和产量不同
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垄断市场在均衡时产品的均衡价格最高,且大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低。
(3)垄断造成的净损失效应
垄断厂商产量低于竞争市场情况,因此价格一般高于竞争市场价格,此时对消费者而言,消费者剩余减少,而生产者剩余增加。
(4)合并的福利效应
垄断市场下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剩余进行加总,社会福利依然损失一个三角形,可见垄断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如果考虑寻租,那么造成社会的损失将更大,而完全竞争则不会出现此种损失。
(三)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1.价格歧视的种类
(1)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指垄断厂商以每一单位产品索要价格等于消费者对该单位产品的最大支付意愿的方式,对每一单位产品索要不同的价格,这被称为完全价格歧视。
(2)二级价格歧视
二级价格歧视发生在价格的不同依赖于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即当消费者购买的数量大时可以获得较小的单位价格。二级价格歧视是分批定价、分批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