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农民可以乘船嘛,库区水蓄到位了,坐船到那边,有的是路嘛,这样建桥,得不偿失啊。”
又一位专家发表高见。
“那怎么行,坐船是说话哩,船翻了要淹死人哩,再说,许多东西是船不好运的呀。”田局长马上反对这种想法。
“可不敢说不修这桥,要真不修这桥,咱金远这一带的移民马上闹事,要按兵不动,以不搬迁来反对这种决策。可不敢这样,想想,花点钱算啥,国家还在乎这几千万元,要是移民搬不动,拖了工程的后腿,那损失才叫大哩。”又是柳钱,他的话很有针对性,哪里要害他就往哪儿捅。
没人接柳钱的话茬儿,也没人再发表高见,场面暂时静下来。山里的风却比刚才那阵又猛了些,刮得人人都成透心凉了。用石块压住四角的图纸刮飞了,小谭赶紧追了上去。这时就有人建议,干脆到宾馆去吧,到宾馆里仔细看着图纸,认真听着汇报,不见得效果差,到这现场又能怎么样,人生地不熟的,还不是摸不着大头小尾巴,看不出个啥门道来。
对这种建议,没人附和,话题还是围绕着金银河大桥在周旋。
“这桥看来不建不中,能不能建个便桥,把投资狠狠地压下来。”
“没看这山势,建便桥哪成?再说,咱们虽然是移民项目,也不能不往远处看看,这山里还要发展,里边有许多宝物往外运,外边有许多东西往里进,没有足够的负荷量,能行?”
“是啊,现在的工程就怕桥出毛病,不要在桥上省钱嘛,桥万一出了事,要抓人哩。”
“说这么玄乎干啥?桥是要建的,不过,该优化还是要优化的。”麦根仁专家发表了看法,“这地方建个桥就投资1500多万,是太高了,欧教授,你看呢?”他面朝那个道桥专家,我方知晓那位专家姓欧。
“当然可以优化了,压下个三四百万,不会有问题的。”然后他与麦组长,还有设计院的那位高工一起说起行话,一般外行人听不懂的,只听得出是些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术语。
“快一点了,该吃午饭啦。”有人在提醒大家。
这一提醒,方觉得肚子饿了,早饭吃得太早,又匆忙,早消化光了。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今儿个就到咱夏愚乡政府就餐,都准备好了。”是史乡长在高声吆喝。
在这偏僻的山野,只有客随主便了,荒山里不要说找不到一家饭店,就是什么小摊点也是找不到的。
十多辆汽车拥进乡政府大院,大家下了车,有的到大院中的厕所去方便,有的用干毛巾抽打着身上的尘土。乡里的干部几乎倾巢出动了,端来一盆又一盆的清水,毛巾、香皂放在长条凳上,供客人洗手。这时候,我看见乡政府的办公室主任领着俩小伙正从大门口的三轮车上卸下一大堆礼品包,鬼鬼祟祟地往临街的一个房间搬。史乡长走过来对我说,这是给专家们准备的礼品。我说,应该,应该,专家们跑这么远,够辛苦的。现在到医院看个病、做个小手术,都还给大夫送红包呢。专家们来办这么大的事,送点小礼物,算个啥。不过,专家们大多是很规矩的、清高的,人家从不向下边索要财物的。乡里准备的是什么礼品,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开饭了,是在乡政府门口的营业餐厅。在这方土地,这饭店就相当于市里宾馆最豪华的宴会厅了。每张餐桌坐8位客人,桌上已摆上几道凉菜,其中有生调野木耳、野蘑菇、风干野兔肉、干炸金银河野生小鲫鱼、干炸野生河虾、凉拌豆腐。据说这个乡的豆腐是金远的一绝。只有夏愚乡夏愚村中的井水方能做出这种风味的豆腐,外地客人品尝过这豆腐,没有不叫绝的。
这时史乡长对我耳语,说热菜有清炖山鸡、糖醋黄河鲤鱼、野生甲鱼泡馍、山鸡蛋炒香椿、山蘑菇炖野鸽等等。我没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心想,别看这个乡偏远,接待客人还挺有特色的。实际上,现在是越偏远的地方,来休闲转悠的客人越多,他们早知道城里人喜欢什么。
史乡长正要致欢迎词开宴,只见麦根仁突然走过去,对他说:
“这是干什么,吃饭就吃饭嘛,喝什么酒。”他指着每个餐桌上摆放的酒水。
“无酒不成宴嘛,麦组长,这是俺乡的一点心意嘛。”史乡长笑呵呵地作着解释。
“不行——不行,我们从不搞这一套,撤下,把酒都撤下。”麦根仁的话语很僵硬,似乎没有回旋余地。
“这,不大合适吧。”乡长犹豫起来,且有点尴尬了。
这时设计院的小谭和省移民局的司明马上走过去,对乡长说,撤就撤吧,麦总就这个脾气。从不喝酒,特别是午饭,他也不许别人喝的。
果然是专家的气质,我心中的专家就应该是这样子。干什么都是从技术的角度看问题,以理智的头脑作决策,想一想,若午间喝酒,酒后一个下午能工作好吗?可乡长摆上酒水,并不错,有那客人,你不上酒,会惹恼他的,尽管那客人也会虚情假意地推让一番不要酒水,可那是做戏给人看的,那种人,我接触多了,人家麦根仁组长,是真不喝酒,一看就能看出来的。
酒终于撤下了。
午饭后,我问大家是否小憩一会儿,专家们说不用了,时间太紧,任务又重,哪敢午休。他们的回答也在我意料之中,我知道,出外考察这些专家,一天要得到600元人民币的报酬,国家当然要把工作安排得很紧凑的,专家也更自觉。说话间,大家很快上路了,开始下一阶段的考察。根据专家们建议,考察已是兵分几路了。我随考察工矿企业的专家踏进大山腹地一个叫三峡头的村子时,就有个村民悄然走至我的身边,小声说,俺村的王老虎报的矿井,是假的,他把个干涸的水井倒上点煤,哪里是矿井,就骗国家四五十万哩。我边听边有意慢下脚步来,与专家们保持点距离,大概是村干部也听到这人说的什么了,就立即走过来,瞪起两眼狠狠地瞄着这人,这人则像老鼠见猫一样地溜掉了。村干部对我说,这人患精神病了,甭理他……
按照拟定的检查项目,这里有个投资80万元的峡谷头焦化厂,是个私营企业,由三个人合股操办经营。可能是乡里事先没有及时把专家进村核查企业的消息传达下去,随专家组的乡政府移民办主任临时去找这家企业的头头陆光留,跑得满头大汗还是没能找到,倒是找来了企业参股之一的名字叫陆小九的汉子,只好叫他应酬了,总不能因为陆光留不在就停下专家的核查吧。
专家组长麦根仁好像对这厂房很感兴趣,他蹲下身子细细地端详厂房地基。厂房已停止了生产,院内及周围都长满了荒草,透过窗子,可以看见里边还有些破破烂烂的机器东倒西歪地卧在那里。
“怎么搞的,厂房被拆除过吗?”一个操东北口音的专家问道。
“噢,是拆过,1996年那回专家来调查验证,就确定这是个属国家赔偿的企业,这地方早晚要被水淹的,他们就把一部分机器卖了。”移民办主任边说边用手指了指站在身旁的陆小九。
专家们取出一摞材料,在一一核对,相互间不时地交换着意见。
突然,一个操江浙口音的老专家问道:
“这厂是哪一年建的?”
“是1993年10月1日动工开建的。”参股的陆小九以很浓重的金远方言流畅地回答道。
他的回答使我为之一震,站在他身边的移民办主任立即用脚悄悄地踢他的小腿。这个小九并没有意识过来,那个江浙口音的专家又单刀直入了:
“是哪一年哪一月动工的?再说一遍。”
“1993年10月1日嘛。”他回答得依然恳切。
“记得清楚吗?”
“咋记不清哩,那一天正是俺孩子出生,是国庆日嘛。”
“好的。”专家掏出个大本本,翻到峡谷头焦化厂那页,用碳素笔轻轻地又是果断地勾去了这个原计划赔偿80万元的企业。之后,他合上本子,脸上呈现出不易被人发觉的胜利微笑。
此刻,陆小九似从专家的神态上发现了点什么,他只是觉得不大对劲儿,怔怔地站在那,又像突然想起了什么。移民办主任走过去,又重重地给他的小腿一脚,边说:
“你个憨睤,连建厂的时间都不会说啦!”
这时的陆小九,蓦地醒悟过来,他小跑着撵上已走在前边的专家们。
“各位专家,刚才我说那建厂时间不对,俺的陆老板不在家,我不知道。”
“怎么可能呢,你入股10万元的,会把建厂时间记错,不可能的。”专家对他的解释不屑一顾。
移民办主任欲要帮陆小九说话,那位江浙口音的专家先发制人了:
“别再解释了,越解释越不行的,很明白的事嘛,有什么好说的,实事求是嘛。”
的确是很明白的事。国家在日月霞工程开工之前下过文件,凡是1993年元月1日以后在日月霞库区建设的企业,国家一律不予赔偿,在1993年元月1日前建设的企业,则照有关规定予以赔偿。这么大的事,他们事先就没学习学习政策。唉,没办法。80万元,就这样地流失了。
“下一站到孤边乡的1号矿井复核。”柳钱提醒在场的金远人,并小声对景远说,叫他马上给辛苦乡长打电话,做好准备,景远站在汽车尾部,掏出手机……
辛苦那里不应该出问题的,各种资料都该准备好的,早些天在京城获悉专家组要来检查的消息时,就让移民局长通报他们了。
专家们与陪同的乡和村的干部一一握别,就上了汽车,车徐徐地向前行驶。只见陆小九突然跑过来跪在中巴车前边,大声疾呼:
“专家老爷啊,可不能把俺的焦化厂勾了啊,俺可是借的钱入股的啊,俺给您磕头啦,专家老爷啊!”
只听见“砰——砰——”两声,陆小九抬起头又在呼叫,额头随这响声已渗出殷红的血迹来。有几个乡干部立即过来,把跪在地上的陆小九拉过去。
“别管我——我该死——我该死——”
汽车沿着弯弯的坎坷山道,艰难又吃力地向前面行驶。
千奇百怪想不到的事
12月26日 星期三
今天是我下访的日子,我要去看一个盲人移民,他叫路望田。路望田一家已从山疆乡硬疙瘩村搬到成官镇一个年头了,本来他是个虎背熊腰的很壮实的汉子,今年才三十有四,自搬到成官镇的曲弯村后,不到俩月,两眼就视力下降,停不久就双目失明了。这是个环境相当好的地方。移民新村的宅基可谓依山傍水,村子里180多户的住宅全是一排排的坐北朝南的向阳院。
村长路拾金陪着我们进入路望田家。院门敞开着,进了院村长大声喊着:“望田——望田。
”只见一个汉子从堂屋出来,显然,这是望田了。他的两眼像被什么蒙着,没一点光泽,只是木木地站在屋檐下等候发落。
村长把他拉到我跟前,说:“望田呀,这是俞市长,专管咱们移民的市长,来看你了。”
他一下子就伸出手来,我赶紧上前拉住他,他握住了我的手,握得很紧:“你就是俞市长啦!俞市长!”
“唔,我是——是——”
“扑通”一声,他突然跪下了,我急忙弯腰去扶他。
“市长大人,俺给您磕头了。”只听“咚咚”、“咚咚”,这时随我下乡的老阚和小东早已走过来,硬是把跪下的盲人架了起来。可是,此刻我的心灵像是受了重伤。显然,他刚才的头不只是磕在生硬的水泥地上,同时重重地砸伤了我的心。
“千恩万谢市长大人,能到俺寒舍啊——”
“噢——”我注视着面前的路望田,他的额头正中已出现一片青红的印痕,那是两次“响头”磕出的结果,也可谓他此刻心灵世界的悲哀色调吧。
“走,走,到屋去,坐着说。”村长拉着路望田,大家一道进了屋。这时候,我注意到这里的陈设,房子是两层小楼,房间相当宽敞,可是盖好的房舍没有进行后期加工,屋门和窗子还没顾得上油漆,都是原先的木头的本色,室内的墙壁涂抹了一层水泥。往几个内室看看,居室里仅有的家什就是床、农具、小板凳,还有几布袋麦子和玉米,几乎找不到别的什么东西了。
这时候,有人从田地里把路望田的妻子找来了。女主人进屋后寒暄了几句感激的话语,就声泪俱下了:
“俞市长,可得给俺做主呀,自他眼瞎以后,俺这家就像天塌一样,盖这房子,”她的手指了一下四围,“光材料款就欠人家万把元,这账咋个还法,俺这女人娃子的,没本事凑这笔钱啊。大孩鳖蛋才12岁,就叫他退学了,一大早就下地干活了。”女人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愈哭愈痛,一时间不知该咋劝她是好。
村长把小凳子往她身边挪挪,很是家常地劝说:
“鳖蛋他娘,俞市长专门来家看咱啦,有啥心里话给市长好好说说,甭哭嘛。”这一说不要紧,女人哭得更痛了,浑身哭得都抽搐起来。村长就板起面孔,口气也严肃起来:
“哭啥哩!哭哭他望田的眼就好了,咋的,哭哭你家的困难就没了,咋的。”
女人不再哭了,她用手背抹拉一下流泪的眼睛,说:
“俞市长,俺家望田现在啥也干不成了,啥钱也挣不来了。要是在山上,还好将就,做饭不用买煤,到山坡上随便搂些柴火,吃水是不方便,跑上几里地到有山泉那地方挑水,尽管费气力,可不用花钱。现在吃自来水吃一个字就是一个字的钱啊,还有用电,唉,光这都把俺难为死了。前天,俺拉个平车,拉着望田去找镇长。镇长叫来几个人议了议俺的事,就开始翻政策找条文,也是想找对口政策帮俺的,最后还是找不到。就有个镇干部说,你家的事不好办,政府也没法子啊。
“我说,总不能看着俺这一家饿死吧。有个年轻干部,说话可难听,说你男人眼瞎了,是政府叫瞎的,还是移民移得眼瞎了,就是不移民,该瞎也要瞎,这与移民没啥关系,甭说一移民,啥都得政府承包了。我说,俺不找政府找谁?政府不管谁管?他就说,你家这事,全是命,没听说吗?命苦不能怨政府嘛!政府也不是万能。俞市长,你听听,他说的这算啥理?”
移民中出现的许多预料之外的事,确实都没有现成的、对号的条文政策去解决。眼下遇上这种问题,该怎么办?我在思索。
老阚和小东把在路望田家的谈话记录下来。我觉得,这是一份很珍贵的调查报告,这不单只是一家盲人的故事。接着,又先后到了几个地方,遇到的问题可谓千奇百怪。
问题之一:清官难断家务事。
某移民村,兄弟俩原先住在山上老家的一孔窑洞里,哥哥已经结婚,弟弟尚是单身,移民之前有关部门来搞实物登记,院中的财产都登记在哥哥名下,理由是父亲下世时把财产继承权交给了长子,哥嫂成婚时花力气把旧窑重新修复。当实物赔偿款下来后,弟弟找到移民局和乡政府,要求财产的赔偿款中应有他的一份,理由是虽然自己借宿兄嫂家,在借宿期间,自己花力气把原来的窑洞拓深了三米,打出个新的内窑,这财产怎能都算在哥嫂名下呢?哥哥说,弟弟拓深了个三米长的内窑不假,可这些年弟弟借宿哥哥的窑洞,从没交过一分租金,怎么能叫他再分自己的一份财产呢?
就这么个事,弄得哪一级干部都拿不出处理办法,理由是“清官难断家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