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风中的祈诉
2074400000002

第2章 序言(二)

王萌鲜

文学青年长海,捧着他自编的一本厚厚的作品集让我读一读。这是他近年来写的小说,其中有两个中篇,和若干件短篇。尽管我已年老眼花,字太小的东西,看起来总是显得很吃力,但长海的作品写得很吸引人,特别是《风中的祈诉》,尤其精彩,我不能不受到感染,所以将它们很快读完了。

掩卷深思,颇多感慨。既然作者是一位青年,作品因而表现出了青年的特点。语言有棱有角,极具立体感,铿锵有力;叙述中激情四射,富有朝气,充满青春气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昂扬之气与火热之情扑面而来,打动人们的心弦。但更为可贵的是作者对于道德在人们心中复苏的希冀和对于良知的呼唤。当我们拨开语言的浪花而俯首审视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种更为沉甸甸的东西,那就是作品对于高尚道德的拥抱和对弱者的深刻同情。

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社会各阶层中差别的存在。但在金钱和权力的驱动下,特别是在权力和金钱勾结、权力和金钱互相转化的情况下,势必出现一大批被贫困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弱者。这些弱者,本已难撑,再遇变故,就陷绝境。因此,长海的这些作品呼吁良知,呼吁真诚,呼吁大仁、大爱、大勇,希望能够使这些弱者得到同情,得到关爱,得到扶持。作者同时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体现大仁、大爱、大勇的人物形象。他们没有在浑浑噩噩中麻木不仁,也没有在艰难困顿下苟且偷生,于是在天崩地裂中,在寒光袭人的白刃前,在前面呼救声即将消逝的时刻,在一个生命眼看要消亡的瞬间,他们奋不顾身,挺身而出,万死不辞,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他人生命的鲜活,以自己的伤残保障他人肢体的健全,以自己的不幸挣得他人的幸福。他们这样做了,有时连姓名也无人知晓,甚至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他们身上焕发出的,喷洒出的,却是人间正气。

话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长海在这类作品的写作中,还需要开阔视野。众所周知,在任何社会现象中,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对立而现形,是矛盾的统一体。不管我们的高文宏论说得如何地动听和诱人,但在现实中,有的人身缠亿万,在红灯绿酒纸醉金迷中,躺在人肉铺成的锦毯上肆无忌惮地纵情取乐,还时而对楼下行走的衣衫褴褛者骂几句“刁民”以作行乐中之点缀。而另有的人不得不在繁华的大街上寻捡破烂以苟延残喘。而我们却每因为看见夜茶馆的明灯在面前辉煌而无视雪地上的赤脚印。

长海作品中主人公的英雄行为,多发生在自然灾害面前,或因为水,或因为火,或因为塌方,或因为事故,如此就不可能把作品开掘得更加深刻和感人。这些人和事都是显而易见的,有目共睹的,不可能提供文学所需要的更深层次的金矿石。因此,长海应该怀着极大的真诚去仔细观察和研究周围的大世界。文学就是人学,而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去仔细观察研究形形色色的人,观察研究人的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观察研究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进而揭开光彩夺目的伪装,去发现那些笑脸下的阴谋、美酒前的算计,那些拉大旗做虎皮的狼和装成佛的豺,那些认贼作父的麻木和走投没门的无奈,如此等等。当然,这纯不是无视那些使人敬仰的顶天立地的英雄汉,但假若笔触离开了这些,也就绝不可能写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正如一首名诗说的:“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

长海能出这本书,我为他感到高兴,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高兴的是,长海毕竟在河西走廊的文学土地上,开垦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块处女地,通过耕耘,获取了第一枚果实。为他庆幸的是,他遇上了重视文艺具有远见卓识的好领导,独具慧眼,看上了一个值得扶持的文学青年,为其出书慷慨地给予了资金上的支持,使能开的花终于得以开放。现在的问题倒是在长海这一方面,长海必须格外珍惜这一切,从零做起,一步一步坚实地走下去。只有不断辛勤耕耘着,探索着,前进着,这块处女地才不致于荒芜。同时,要始终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夹着尾巴做人,才能百尺竿头,更上层楼。

2010年3月于永昌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甘肃省作协理事,金昌市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