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真实的故事说明,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得相信自己,并用积极的暗示开发自己的潜能,不要因为自身的某些弱点就轻易放弃,只有这样,你才能获得成功。
一个人要想成功只能靠自己。当然并不是靠出身显贵、条件优越、智能超常、机遇幸运、环境如意等等所谓有利因素,这些是靠不住的,甚至连身强力壮、时间充裕、被人理解和支持这些十分必要的条件也是靠不住的。那么,靠自己究竟靠什么?只能靠意志,靠积极的自我暗示,发展自己积极的心理态度,挖掘自己的潜能。唯有以高度的自觉和顽强的意志坚持心理上积极的自我暗示,才会突破难关,开创新局面,从而显示出积极的自我暗示具有重塑新我的魔力。
当你有了问题,特别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让你烦恼万分,这时候,有一个基本原则可用,而且永远适用。这个原则非常简单——永远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
放弃必然导致彻底的失败。而且不只是手头的问题没有解决,还导致人格的最后失败,因为放弃会使人产生一种失败的心理。
如果你使用的方法不能奏效,那就改用另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如果新的方法仍然行不通,那么再换另外一种方法,直到你找到解决眼前问题的钥匙为止。任何问题总有一个解决的方法,只要连续不断地、用心地循着正道去寻找,你终会找到这个方法。
很多有目标、有理想的人,他们工作,他们奋斗,他们用心去想,他们祈祷,但是由于过多困难,他们愈来愈倦怠、泄气,终于半途而废。
怎样才能培养一种不放弃、打不败的态度,办法之一是永远不要说失败,因为如果你一再说失败,你很可能会说服自己去接受失败。
自己打败自己才是失败
有些人遭受了多次的打击和挫折,就会丧失奋发向上的激情,就会自我压制拼搏的欲望,同时封杀自己的信心和勇气,于是挫败的心理就由此产生了。
有人曾经用两种鱼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者用玻璃板把一个水池隔成两半,把一条鲮鱼和一条鲦鱼分别放在玻璃隔板的两侧。开始时,鲮鱼要吃鲦鱼,飞快地向鲦鱼游去,可第一次撞在玻璃隔板上,游不过去。于是鲮鱼又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十几次的攻击,可是结果还是一样,它永远也吃不到鲦鱼。于是,最终鲮鱼放弃了努力,不再向鲦鱼那边游去。而让人吃惊的是,当实验者将玻璃板抽出来之后,鲮鱼也不再尝试去吃鲦鱼!鲮鱼失去了吃掉鲦鱼的信心,放弃了已经可以达到目的的努力。
其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在犯着和鲮鱼一样的错误呢?希腊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自古希腊以来,人们一直试图达到4分钟跑完1英里的目标。
人们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曾让狮子追赶奔跑者,但是也没能4分钟跑完1英里。于是,许许多多的医生、教练员和运动员断言:要人在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路程,那是绝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肺活量不够,风的阻力又太大。
而当所有人都相信这已经成为一个铁的规则时,罗杰·班尼斯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击碎了所有医生、教练和运动员的断言,他开创了4分钟跑完1英里的记录。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在此之后的一年中,又有300名运动员在4分钟内跑完了1英里的路程。
由此可见,人的潜能和拼搏的欲望完全可以被一次次的挫折扼杀。回到鲮鱼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最可悲的是,玻璃板隔开的不只是一次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而是把心灵的行动欲望和进取精神抹杀了,而这种抹杀的元凶却是自己。生活中的挫折随时会有,随处可见,关键看你怎样对待。
一个对生活,对自己失去期望的人,永远不会成功。而一个懂得改变,顺势而生,笑对挫折的人,才会最终把成功拥在怀中。
曾有一次,著名的小提琴家欧利·布尔在巴黎举行一场音乐会,他小提琴上的A弦突然断了,可是欧利就用另外的那三根弦演奏完那支曲子。“这就是生活,”爱默生说,“如果你的A弦突然断了,就在其他三根弦上把曲子演奏完。”
人最怕的就是胡思乱想自我设置障碍,因为这会让你失去理智,往往会误入歧途。如果你常在心中对自己说:这样做可能不对,万一失败了怎么办。结果还没去做,就失去信心了,而结局肯定会比你想像的还要糟。
在这样的心理的支撑下,许多人常走进一种“自我失败”的思维模式中。在我们现时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会对自己做出一系列不利的推想,结果就真的把自己置于不利的境地。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苦乐成败,不在于外物的左右,而在于自己的心态和看待世界的角度,如果你用悲伤的眼光看待生活,那么你的生活就会暗无天日;如果你用乐观的眼光看待世界,那么你就会发现,生活到处充满成功的喜悦。
曾经有一个心理学教授面见过这样一个姑娘。她衣衫不整、蓬头垢面,但长得很美,而她的美却被邋遢的外表掩盖了。姑娘生理上成熟了,而心理却很幼稚。
教授跟她聊天,她似听非听。教授沉默了一会,突然问她:
“孩子,你难道不知道你是个非常漂亮、非常好的姑娘吗?”
这句问话,使姑娘美丽的大眼睛里放射出一缕亮光。她慢慢抬起头来,久久盯着老教授那布满皱纹的善良面孔,一丝深沉的笑容浮现在她的脸上,如同沉梦方醒,看到了新的天地。
“您说什么?”姑娘惊喜地问。
“我说你很漂亮、很好,可你自己却不知道自己是个漂亮的好孩子。”
姑娘那秀丽的脸上呈现出了舒心的微笑。这样的话她从未听到过,平时充塞她耳际的除了同学们的数落、嘲弄,就是母亲的谩骂。因而,她自己也就破罐破摔了。
教授拉着姑娘的手说:“孩子,今晚我和我的夫人要去剧院看芭蕾舞剧《天鹅湖》,特请你陪我们一块去。现在还有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你愿意,请你回去换换衣服。我们在这儿等你。”
快到时间了,教授听到一阵文雅的、轻轻的敲门声。打开门,他惊呆了:
一身晚会的盛装衬托出一位出水芙蓉般的少女,两道如月股般细眉下是一双动人的眼睛,抬起来亮闪闪,低下去静幽幽;那富有表情的面庞,使她显得那么聪明伶俐,体态那么苗条健美。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那么文雅、自持、适度。教授简直认不出她就是刚才那位邋里邋遢的少女了。从此,姑娘变了,变得自爱而奋发,后来成了一位著名的舞蹈艺术家。
是教授的一句话改变了姑娘吗?不完全是,最根本还是姑娘来自于内心的改变。心灵黯淡的人,往往容易养成不自知的心态,而要保持一颗活跃的开放之心,就必须在富有自信心的同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阴霾。改变我们思考的重点,从我们所没有的想到我们所拥有的,不要在心灵上被自己打败。
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
古人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而人生失意时也不能停下脚步,也应该积极进取。历史上许多伟人,许多有成就者,都有过失意的时候,但他们都能失意不失志,都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司马迁因李陵一案而官场失意,被施宫刑,但他没有被打垮,反而成就了他“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传世之作。
蒲松龄一生梦想为官,可最终也没能如意,但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及时反省,能及时调转人生的航向。如果他不能及时省悟,便不会有流芳后世的《聊斋志异》问世,他的大名也不会永载史册。
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林肯曾有过两次经商失败、两次竞选议员失利的经历,但他最终还是得到了成功女神的垂青,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齐名的伟人。试想,如果他在经商失意时不能及时省悟,不能及时易辙,那他可能连成功的门都摸不着。
人生的失意并不可怕,失意时只要能及时省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你就会从此踏上另外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住在英国南特郡的凯恩斯,给他的朋友写了一封信,后来这封信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
“很小的时候,考入剑桥就是我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我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我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使我坚信在剑桥一定有我的一席之地,根本不可能发生意外。然而巨大的失望出现了。得知没有被剑桥录取的消息后,我觉得整个世界都粉碎了,觉得再没有什么值得我活下去。我开始忽视我的朋友,我的前程,我抛弃了一切,既冷淡又怨恨。我决定远离家乡,把自己永远藏在眼泪和悔恨中。
“就在我清理自己物品的时候,我突然看到一封早已被遗忘的信——一封已故的父亲给我的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论活在哪里,不论境况如何,都要永远笑对生活,要像一个男子汉,承受一切可能的失败和打击。’
“我将这段话看了一遍又一遍,觉得父亲就在我身边,正在和我说话。
他好像在对我说:‘撑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向它们淡淡地一笑,继续过下去。’
“于是,我决定从头再来。我坦然面对失败,并从中汲取营养。我一再对我自己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不过只要心存希望,我就会有美好的生活。’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尽管没有进入剑桥,尽管后来我又遇到了若干次的失败。我已经明白:笑对失败才是对失败最大的报复,而一味的哭泣只能让失败愈加嚣张。今天,这种积极的心态已经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厄运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看待厄运,那就是——厄运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大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在分解钾、钠等碱金属的时候,经过几个月紧张危险的实验,在最后一次实验中,发生了意外爆炸,他的脸被炸伤,左眼也失明了,但却获得了最后的成功。后来他说:“感谢上帝没有把我造成一个灵巧的工匠,我的最重要的发现来自失败给我的启发。”戴维是从失败之树上摘取了胜利之果,伴随着不断的失败,他得到了成功。
富兰克林当年的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刊物也拒绝刊登;第二篇论文又遭到皇家学会的一阵嘲笑。他的论文被朋友们设法出版后,因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锋相对,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但富兰克林没有被挫折所吓倒,没有放弃自己的科学信念,而是更积极地投入实验,以实践来证实自己的立论。他冒着生命危险进行了风筝攫电的有名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于是,他的著作被译成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得到了全欧洲的公认。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厄运的另一面其实就是幸运。试想,如果没有那些失败和挫折,没有那些曲折和苦涩,我们也许还不会取得我们已经取得的那些成功。
不妨利用改不掉的怯懦
避免或逃脱责罚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在“有利”与“不利”两种形势的抉择中,多数人都会选择趋吉避凶。通过各种“免罪”行为,人们可以暂时逃脱责罚,保持良好的自身形象。但是逃脱并不是一种正当的行为,它本身就代表一种怯懦。在成功的道路上,怯懦心理是一块绊脚石。
美国心理学家麦迪逊在他的名著《心理疾病》中说:“病态心理中,最隐秘而又最严重的是怯懦心理。”然后他又用科学的语言描述说:“怯懦有许多层次,自下至上,越来越严重。它的层次依次是:失惊、恐怖、震骇等活跃情态,到惶恐、不安等沉静情态。”
有时一个人表面装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实则是因为骨子里的懦弱,没有面对挑战的勇气,没有承担责任的真诚。一个人的成功,需要具备的要素中有一条很重要,就是勇敢无畏。如果一个人整天活在担忧惊恐中,一天到晚愁眉不展,一天到晚惊声尖叫,看见这个心虚,看见那个害怕,那他的生活就会很累,也可能导致一辈子不成功。
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说:“软弱甚至比恶行更有害于德性。”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身上有这种心理缺陷,就要设法克服它,或者合理地利用它,使自己变成一个勇敢的人。
事实上,一个人如果患上了怯懦这种心理疾病,首先要做的是不要由此而自怨自艾。即使明知这种怯懦是使自己在生活、工作中失败的“罪魁祸首”,也不要因此自卑。
在驱除了自怨自艾这种不良心理之后,接下去你要做的,是找出生活、工作中能适合自己去进攻的突破口。
怯懦是一种很难祛除的心理宿疾,然而,怯懦也是可以被利用的。一个具有怯懦心理的人,务必要记住你的突破口就是:清楚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气质偏向,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怯懦。做到这一点,你身上的缺点,就有可能随机应变,转化为优点。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中年男子郝毅是怎样利用他的怯懦心理走向成功的。
郝毅唯唯诺诺地走到中年,在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挫折后,他终于认识到:自己的怯懦是无法改变的,也没有必要再改变。自己所要做的,是合理地利用这种怯懦心理。
有了这种认识,他开始采取主动了。郝毅首先从自己家里做起。
他老婆骂他时,他不再惧怕,也不再反抗,而只是淡淡一笑,说:“我虽然无能,但我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老婆被他这种自信的微笑惊呆了。之后他又说:“我会很快找到工作的。”他老婆跟了他这么多年,很清楚他怯懦的性格。所以,他这么说的时候,她很高兴。于是,他们的家庭,很快地恢复了和平。
然后,郝毅开始找工作了。在一个个老板面前,他显得很镇定。
郝毅仍是怯懦的,但他的怯懦中,已没有了胆怯,只有谨慎。在谨慎的心理支配下,他不莽撞,也不畏缩,而是不急不躁、不卑不亢。他不会盲目去找一个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也不会在遇到一个自己合适的工作以后仍畏缩不前。
经过充分的准备,郝毅到一家私营公司应聘出纳一职。他仔细地准备了自己的简历,准备了面试的答辩词。然后,他鼓起勇气走向那个公司。他迎着老板的目光,流畅地说出自己的准备词。在老板不客气的盘问中,他很小心,很得体,绝不浮躁。老板被他的从容打动了。不久,郝毅有了新工作。
郝毅的成功在于他的一次心灵的革命,这场革命是利用怯懦的革命。
为此,我们要告诫所有具有怯懦心理的人,一定要珍视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要轻看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情和自己的事业,而最重要的是不要轻视自己的潜能。只有这样,你才能达到改善这种怯懦心理的目的。尽管改善怯懦心理之后,怯懦仍是怯懦,但却去掉了其中的惧怕,增加了其中的谨慎。这就像改善自己的形象之后,外貌仍是这副外貌,但谈吐、举止却不一样了。
改善之后,你仍然是你,但此刻的你,已非以前的你所能比的了。记住:你比以前强了。
战胜自己心中的冰点
约瑟夫是一个工作相当认真,做事也很尽职负责的铁路公司调车员。
不过他有一个弱点,就是对人生很悲观,常以否定的眼光去看世界。
一日,约瑟夫不小心把自己关在了一辆冰柜车里。他在冰柜里拼命地敲打着、叫喊着,可全公司的职员早已下班给老板过生日去了,根本没有人在。约瑟夫的手掌敲得红肿,喉咙叫得沙哑,也没人理睬,最后只得绝望地坐在地上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