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杰出中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培养细节
20754800000005

第5章 高效学习法(1)

如何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处在上小学、初中阶段,正是少年时期。这个时期的学习,除了打好知识基础外,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有直接关系。到了中学阶段,有些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你就应该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创造一个适宜发展的好环境。

1.要为自己选择创造一个充满积极学习气氛的学习环境。你一定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幼年时期的孟子,家住在一所公墓附近,经常看到人家哭哭啼啼地埋葬,他也常常学着玩埋葬的游戏。孟母觉着住在这里不合适,立刻迁居,搬到一个市场附近。孟子看到商人自吹自夸卖东西,就玩扮演商人角色的游戏。孟母觉着又不合适,于是再搬家。这次迁到一个学堂附近,从此孟子开始学习礼节并要求上学。孟母说:“这里才是适宜我的孩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孟子成了有学问的人。孟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他母亲为他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我们要想培养学习兴趣,首先也要选择一个有益于读书的环境。

2.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为你提供的适宜兴起发展的良好环境。初中学生的兴趣是非常广泛的,如有的学生喜欢体育运动:滑冰、打球等;有的对音乐发生兴趣:唱歌、吹笛、拉手风琴等;有的愿意拆装收音机、电灯等;有的喜欢动物:养鸟、养鱼等,但内容的深度广度已不同于小学生了。有上述兴趣的中学生朋友,你应该及早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外小组活动,在那里使你的兴趣有发展的机会,通过小组内老师的引导,使你们的爱好、兴趣得到充分发挥。要培养自己对多方面的事物、活动产生兴趣,这样能吸取多方面的知识,使我们在初中阶段打下扎实雄厚的知识基础,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去培养单项兴趣,使广泛兴趣与单项兴趣结合起来。有的家庭也能为你创造条件,如有的家长为你的兴趣和爱好请家庭教师辅导,买钢琴、手风琴,进行专门培养等,你千万要利用这个好机会挖掘你的潜力。有的家长本身就是家庭教师,如歌唱家、舞蹈家、曲艺家、杂技家的子女们,很小就受到家长的良好熏陶和教导,使他们继承父母的事业。如唱河南坠子的小常香玉,就是和奶奶学来的本事;还有世界花样滑冰冠军陈露,她父母都是运动员,在她5岁时就为她请教师专门培养花样滑冰技术,陈露从小对滑冰感兴趣,最后她终于成为世界花样滑冰冠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当今,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中学生的成长,建立少年宫、图书馆等,同学们课余之时,可以去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另外,在寒暑假期间,你可去参观,游览,深入社会搞调查,参加社会大型文体活动。这些都会给你新的启发,培养你的兴趣。

3.多读书激发学习兴趣。书有神奇的魅力,它会把你带入一个迷人的世界里。台湾小说家琼瑶,从小喜爱文学,特别对古代诗词有兴趣,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她兴趣入门的向导。诗的内容是这样的:“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这首诗把她带入了神秘的世界,诗的怨恨幽情却成了她一生创作的核心主题。她的40多部作品赢得了千万人的青睐。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很喜欢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的喜剧》,因为它揭露了意大利统治者的罪恶,而巴尔扎克要用《人间喜剧》去揭露法兰西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于是他一生写了90多篇小说,完成了《人间喜剧》的庞大创作。这部巨著被革命导师恩格斯称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是一部法国“上流社会”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在我国广为流传。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在回忆他的生活时说,有三本书在他的思想上影响特别大,建立起对马列主义的信仰,而已从此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一个美国人写的《社会主义史》。就是这三本书使青年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列主义者。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书的魅力。一篇好文章,一首小诗,对一个人的兴趣形成都有深深的启迪。兴趣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时它会打开你的灵感世界之门,有时它会给你对美的追求,有时它会焕发你为真理而斗争,有时会催你奋发向上。

初中学生所学的课程都是基础课,必须学好,因为这会给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有的同学有时可能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或产生不爱学的情绪,就要用自己的理智控制这种情绪的发生,要明白科学都是互相紧密联系的。有些同学因数理化成绩好而偏爱之,对语文、英语却感到头疼。这是由于这方面知识差造成的。数学家华罗庚的文章因为写得好,被戏称为“语言大师”。语言文学涉及形象思维多一些,而数理化好是逻辑思维好一些。这两种思维对人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缺一不可。语文和英语都有其规律,学得不好是因为没掌握好规律,更需我们去努力!如果一门学科不好,会造成学科之间互相脱节,只要控制好情绪,掌握规律,刻苦学习,也会逐渐产生兴趣的。

什么是自觉积极性的学习法自觉积极性原则是指学生利用良好的外部学习条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

自觉性是学生在认识学习客观必要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自主学习行为;积极性是学生在明确学习目的基础上,对学习持有认真顽强的精神。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个体大脑独立思考的活动,是一个学习与创造、接受教师指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教师的教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中,“教”决定着“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而学得好不好,又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向、态度和方法。因此,要搞好学习,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好学习的主人。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要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高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这是自觉积极地进行学习的重要保证。

2.要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具有探求知识的进取精神,这是自觉积极地学习的基本动因。

3.要培养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学习能力具有会学知识的本领,这是自觉积极地学习的重要条件。什么是学思结合学习法

学思结合原则是指学生发挥思维器官的作用,积极地进行思考,能动地进行学习。

孔子在2400多年前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光学习,不思考,则没有所得;只思考,不学习,也很危险,搞不好学习。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学中有思,思维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思中有学,学习的知识才能融会贯通。学与思,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促进的。学思结合,才能深刻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要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俗话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勤奋是学好功课的条件之一。

2.独立思考与求师问疑相结合。学习者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关键。独立思考就是要“开动机器”,机器开动了,才能出产品,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智能。学生还要主动求师问疑,学问学问,顾名思义,就是要有学有问。

3.要改变读死书、死读书的旧传统,培养读活书、活读书的新习惯。

什么是课内课外结合学习法课内课外学习相结合原则是指学生集中精力学好课内的书本知识,积极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并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发展兴趣爱好,增长聪明才智。

课内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1.学生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学习。

2.学生是在课堂生活里成长。

课外学习的主要特点是:

(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参加,便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2)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3)课外学习不受教材大纲和课本的限制,便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的能力,并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拓宽思路。

(4)课外活动冲出了课堂空间,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活动,有助于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缺点。

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都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能的途径。但课内学习是主要的,它是课外学习的基础;课外学习也是必要的,它是课内学习的延续和发展。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

(1)要学好规定的各门功课,牢固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积极参加课外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

(3)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和谐结合。

(4)要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探索精神,为使自己知识的渊博深打基础。

学生听课有哪些艺术

1.摒除各种杂念,注意力集中于讲话人。

2.环境清静,消除诸如噪音等影响听力的外界因素。

3.以听为主,辅之以视,注意讲话人的面部表情和手势等形体语言,它有助于听者深刻理解讲话内容,还能获得言外之意。

4.微笑表示爱听,点头表示听懂,时而答以“嗯嗯”“对对”,表示一直在注意倾听。

5.尽力理解讲话的中心内容,抓住要点,不要力图记住讲的每一句话,也不要在枝节上纠缠。

6.笔记有助于记忆,但不宜过于详细,否则跟不上讲话速度。

7.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但一定要掌握时机,不要随意打断讲话。

8.如果讲话暂时停止,不要妄加评论,更不要嬉皮笑脸,插科打诨。

9.必要时可复述一下讲话重点,以便得到指正,但一定要简短,态度要谦和。

10.讲话冗长时要从中找出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也可反躬自问:假如自己讲这个问题时怎么办?

最佳读书有哪些法则

很多同学很爱读书,也很勤奋,这种热情是很好的。要想读好书,必须首先爱读书,要有高尔基那种“我扑到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如饥似渴的劲头,因为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可是,读了许多书却“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恐怕有两个,一是“消化不良”———读得太快了,操之过急,犯了“贪多嚼不烂”的毛病;二是“营养不全”———只读教材,其他方面的阅读没有跟上去。这就是“读书无方”的症结所在。

那么,怎样读书效果好呢?

1.要循序渐进。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谆谆告诫初学者:“务必把科学的初步知识研究透彻。还没有充分领会前面的东西时,就决不要动手搞往后的事情。”读书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按照老师提出的进度和要求,仔细阅读前面的内容。等弄通弄懂了,再往下阅读。

2.要学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一定要边读边想,读完一章一节或一段,一定要掩卷深思,想想这一部分共讲了几个问题,要点是什么,和前一部分是什么关系,自己哪些地方懂了,哪些地方不懂;不能囫囵吞枣,“好读书不求甚解”。

3.要互相切磋。《学记》上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矣。”

一个人苦思冥想,体会往往有限。要善于在周围的同志中交学友、拜老师。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我看这是一种很好的自学方法。

4.要读写结合。徐特立有句名言,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时要随时在书上圈、点、勾、划,把要点、重点、难点、关键处标出来。读完一章一节,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有两种,一是提要式的,就是韩愈所说的“提玄勾要”,把这部分的要点提纲挚领地摘录下来,以加深印象、巩固记忆;二是感想式的,就是写一篇或一段读后感,把自己的收获、体会、感想和疑问记下来,以反复琢磨、加深理解。

5.要多读作品。读书要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教材是我们学习的主要材料,应该精读。但只是单打一地读教材不行,因为教材是讲理论、讲方法的,这些理论和方法是从大量的作品中,从大量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先有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尔后据此总结出了文学创作规律的文学理论;先有了各种文章,然后才据此总结归纳出了语法知识。只有大量阅读作品,才能从书面语言和文学现象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才能充分理解理论知识的深刻含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作品甚至比读教材还重要,因为作品是来自生活的,诉之于感官的,第一性的东西,是学习理论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打个比方来说,读作品就像吃饭,读教材或理论书籍就像学习吃饭的方法,光学吃法不吃饭,人能长大吗?所以,鲁迅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学中文的人读作品,可不能光看红火热闹,也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记。冰心说:“我常常在手边和枕边放些中外的文学名著……我们这样忙里偷闲,随随便便地零零星星地看,也可以积累许多材料。我们看到有很多好句子和好字眼,可以随手摘写下来,因为经过书写一遍,更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也可以帮助背诵。”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这样经常地、用心地读作品、作摘录,既有助于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能不断积累词语、丰富表达手段,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有效读书有哪些新技法

中学生70%到80%的学习时间要用在阅读课本和参考书上。

如何读书才有成效呢?

1.粗览。先概括地审阅一下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或后记、目录、大小标题,联系一下其中哪些知识似曾见过、学过、对全书有个大体的了解。这一步的目的是知道大致内容,发现其中的重点、难点。

2.发问。再次翻读全书,进一步审查大小标题及其他显要部分,参照标题进行自测,并试看解答。这样可以提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对今后理解、记忆、复习都有用。

3.精读。带着疑问进行认真、仔细的阅读,准备好笔记本、卡片,调动整体感官,做到眼到心到手到。这是五步中最重要的一步,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记读书笔记、用卡片认生字、生词、都可在精读中完成。有习题的书要做出详细答案并力求准确。

4.回忆。精读后可休息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这本书上来,对自己在“发问”中提出的问题再次试答,并会上书复述全书主要内容,列出一张回忆表,从中发现遗漏或未能理解、领会到的地方,再进行深复习。这样做的好处是花费时间少,记得牢,掌握知识全面。

5.复习。复习又分大复习和小复习,小复习不一定用专门时间,可利用剩余时间即“下脚料”,如入睡前,起床前,等车时等等,回忆某个章节,背诵书中的精彩片断。大复习则对全书做概括、总结。

如果你能按这五步去读书,就一定有收获。当然,一定要因书制宜,因人制宜,不必照搬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