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烹饪美食食色
2083800000014

第14章 传统 佳肴(2)

但是,标准还是有的。标准是要老土,愈土愈好,一加新派菜肴,都失真了。老土菜有它的好处,那就是真,不花巧,不做作。

怎么一个老土法?像第一道菜的“五福拼盘”,书中介绍的已经是改良过的,有炸腰果桂圆、红糟五花肉、炒鱿鱼丝、炸虾卷和烤乌鱼子。

真正的老土闽南拼盘,也有乌鱼子,和五花肉,不过是卤的,并非客家的红糟;炸虾卷也有,但不是以豆腐皮来包,用的是猪网油;另有一样龙虾沙拉,一共四种。在中间,非摆螺肉不可。台湾什么海产都有,唯缺螺肉,认为是最珍贵,也只能买到进口罐头的。为了要证明是真材实料,把罐头盖一开,整罐摆在中间,以示无假。有时,办桌的人也以车轮牌鲍鱼罐头代替螺肉。这种上菜的方式,你说老土不老土?但是一将这方式抛弃,办桌菜的精神即刻丧失,再美观也不感觉到好吃。

一定出现的还有佛跳墙,这道菜由福州传来,真正的做法要花上好几天准备,内容有鱼翅、海参、鱼唇、鱼肚、鲍鱼、干贝、猪蹄筋、猪肚、火腿、鸡、鸭、鸽蛋、冬笋、冬菇、萝卜等,配上鸡汤、肉骨汤、绍酒、酱油、冰糖、姜以及八角,以荷叶密封于酒坛中,用文火煨个一整天才能上桌。

办桌的佛跳墙已是大众化,保留了海参和猪蹄筋,萝卜上面又加了芋头和蚬等较为便宜的食材,偶尔添些江瑶柱,鱼翅更是少得可怜,像在汤上游泳,不过做法没偷工,照样以慢火熬足几个小时,煲出的汤都能挂碗。

土鸡也是不能缺少的,用的多是母鸡,几斤重者,做法有如广东人的白斩鸡。但台湾人不论是闽南或客家后裔,都把鸡煮熟,取少许盐,趁热抹在鸡上,摊冻后切块铺盘,客家人蘸桔酱,闽南人则蘸蒜泥酱油,用的是浓郁的西螺豉油膏。走地鸡在台湾叫放山鸡,很有鸡味,这一道菜很受吃惯农场鸡的人爱戴。

鲳鱼在广东人不受重视,但在福建和潮州则是上桌菜。有些师傅做的是盐酥白鲳,用面粉轻轻喂过,再油炸,上桌前加盐,但是正宗的是用蒸的,加了很多汤水。

汤汁多,似乎是办桌菜的特色之一,有些用个深底锅,最下面放大蚬,上一层芋头,再上一层炸猪肉,又一层萝卜,再有江瑶柱,又再是蚬。最后客人多数是喝汤罢了,肉再也咽不下去,反正你我拼命灌酒,也只有喝汤来消除醉意。

但是办桌菜还是照样上个不停,吃不完,是它的精神。红蟳米糕非吃不可,所谓蟳就是蟹,米糕即是糯米饭,优秀的师傅会将膏蟹的肉拆出,混在糯米中,上面再铺充满膏的活蟹,慢火炊成。一般的只用糯米,不混蟹肉。

炒米粉家家都会做,但是办桌的弄出不同的风味。炒福建面,更是一流。炒粉丝,家庭主妇没有把握,只有办桌师傅炒得不会焦掉。当然,用的是猪油。

台湾渔产丰富,靠海的人家办桌,就地取材,多为九孔小鲍鱼、鲜瑶柱、西施舌、生蚝、海瓜子、皇帝鱼、活虾、鳊鱼、沙肠、柴鱼、鲈鱼,还有一种雪白柔软的鲨鱼叫豆腐鲨,都能入肴。

最后的甜品,多为季节性的莲雾、菠萝和芒果、西瓜等等,也煲些汤水,像甜花生汤、绿豆沙等等,各家不同,各自精采。

这数十年来,办桌菜被视为落伍,只有老人家肯吃,沦落了许久。拜赐于怀旧当时尚,当今办桌菜已有复苏的现象,但是师傅一个个死去,剩下的高手不多。不过已不是流浪的厨艺家,而是搬进餐厅营业,有几间是打正招牌做办桌菜的,一桌桌卖,如果客人人数不够,可以叫“半桌”,这也是传统。

也可以请最后的那数字大师到会,或者在他们的小店外面搭个帐棚,办个十来桌,吃时请一队叫“Nagashi”的流浪乐师来伴奏,跟着来的是几位裙子短得不能再短的年轻歌手,大嘶大叫,才有正宗吃办桌菜的气氛,非常好的享受;没试过,是人生的憾事。向没吃过这办桌菜的友人说了,他们无动于衷,已有成见,认为台湾菜没什么好吃。我也不怪他们,他们没有对台湾人产生过感情。我早说过:食物,个人喜恶,是很强烈的。

赞烧猪

第一次看到人家烧猪,是新加坡“发记”李老板的父亲,来我们家到会。

在花园里摆了一大片盖屋顶的铁皮,生了红红的炭,铺在铁皮上。用一根大铁叉,插住了一只乳猪,就那么将猪烤起来,油一滴滴滴在炭上,发出滋滋的声音和一阵浓烟,香味扑鼻。

烧出的皮亮光光,这是潮州人做法,传到南洋去,都是同一个做法。广东人烧的不同,先上酱,有蜜糖和淮盐,以及酱油等,待干之后,再用刺针,把皮插成一个个小洞,烧出来的皮叫芝麻皮,因为小洞变成了一个个的小泡,像一粒粒的芝麻。

在香港的婚宴上,曾几何时,在烧猪头上那双眼加了两个发着红光的小灯泡。灯一熄,全队侍者各捧着一大盘烧全猪,分配到每一张桌子上。

猪皮一冷,不脆了,一桌十二个人每位也只分到两小片,相当地寒酸。那两粒眼球,扮相也极为恶劣,所以后来我组织的旅行团,到了泰国,吃的乳猪虽不大,但一人一只,烧后即食,这才过足了瘾。

去葡萄牙,早已听说那儿的烧乳猪出名,非试不可。其中一家在乡下开了,生意一好,每一家人都卖乳猪,变成了乳猪镇。

为什么那么出色?到厨房参观,才知秘诀,原来除了在皮上擦香料,还在猪肚中涂满了猪油,猪油加在少油的乳猪肚里,更香。回来后把这个方法告诉了“镛记”的甘健成老板,他在烤乳猪时依样画葫芦,果然比从前做的好吃得多。

葡萄牙再传到澳门,演变为澳式葡国料理,乳猪烤至半熟,铺在一盘用乳猪肉炒的炒饭上,再放进焗炉中一焗,猪油渗透饭中,更是一绝,不过吃这道菜时已觉得饭比烧猪好吃了。

乳猪再怎么香,也比不上大猪,大猪的味道更有猪味,才够香够浓。烧猪,还是要吃大的。

各地都有吃烧大猪的习惯,除了伊斯兰教国家。原始的做法是把大猪放在地上,用木头就那么烧起来。再进一步,在地上挖一个浅坑,先放烧红的石头,把猪摆进去,再次放热石在大猪上面,最后用椰叶盖起来,炆个几小时,大功告成。夏威夷还是照样用这方法去炮制,在猪肚中塞满各色各样的水果,也非常特别。

我们的烧大猪,比较有文化,最初是在地上用砖一块块搭成一个大炉,燃木烧热了砖,再挂那头大猪进去。这么一来,整头猪才烧得均匀。

后来的烧猪,是在小山坡中,把半座削平,像一个罗马字的L形。另外在山坡旁挖一个深洞,成为U形,二个字加起来变为LU,最后在L字挖开一小小的通风孔,里面烧柴,把大猪放进U字洞去烤出来。这个方法我在珠海看过,但相信再过不久,也会被现代科技取代。

当今在香港吃到的烤金猪,到我们口中,已觉得那块皮很硬,牙齿再好,也咬不动了。

这都是所谓“现代化”的坏结果。用一个椭圆形的不锈钢大炉,下面用电线发热,样子像火箭上的太空舱,行家就叫它为“太空炉”。

太空炉烧出来的猪,会缩小,因为火是下面传来,四壁并不烧红,有些部位烧得太焦,有些部分不熟透。这还不打紧,烧出来的皮,脆度只能维持三至四个小时。试想由工厂运到茶餐厅去,等到你光顾时,皮已软绵绵。

但从前的烧猪不是这样的,我为了追索美味,拍摄以往的烧猪做法,特地要求在元朗的“金记烧腊餐厅”的谭汉华老板为我重现一下。

从元朗市中心出发,经过弯弯曲曲的小路,到了无人之处,在大树旁边,看到荒废着的烧猪厂。五年前还在运作,政府禁止用柴火烧猪之后,这行业的人都改用太空炉了。

“为了环保呀!”谭先生无奈地。“这种地方四周空旷,怎么影响也影响不到别人吧?环保个屁!”我说。

之前,谭先生和伙记们来打扫过,地方还算干净。走进去后看见地上有两大个洞,洞口旁边另有一个小洞,那是透空气用的,地上推满了木条。上了年纪的师傅熟练地把木材一根根扔进洞里,生了火。

洞一亮,就能看到有多深,有两个人那么高吧。四周整齐地用红砖砌着。直径很大,可以同时放八只大猪进去。

这时,洞底木柴烧的火已熄,但洞壁已被烧得通红,用一根铁的担杆,师傅把猪抬了进去。先烧个半小时,取出,涂上盐、蜜糖和香料。

用排得密密麻麻的针块往猪皮插去,这么一来,皮才会起泡,烧得更脆。猪是从炉壁发出来的热力均匀地烧出来的。约一小时后完成,我急不及待地撕下一块来吃,啊,那种香味,那种脆法,已很久未尝到。

“十多个钟头后吃,还是脆啪啪的。”老师傅说。从他眼中可以看到昔日的光辉,满足之中带着悲哀。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举起拇指,赞一声:“好!”

十大省宴

什么是中国的八大菜系?当今已有很多人搞不清楚。记忆中的是:粤菜,当然应该入选,南方是一个物产富庶的地方,从最贵的鲍、参、翅、肚到最便宜的云吞面、叉烧包,粤菜影响到全国和海外的饮食。经济起飞,更令从来不用贵材料的省份做起粤菜来。到底,海鲜类才能卖得起价钱呀。

在没有海鲜的内陆,新鲜的鱼总是吸引和迷惑着人民,所谓“欲食海中鲜,莫问腰间钱”这句老话,海鲜总是被大众所向往。

再下来的是苏菜和浙菜了。前者位于江苏省,长江下游,黄海之滨,向来以“江南鱼米之乡”见称。由淮阴、扬州组合成淮扬菜,再有南京、苏州和无锡,总称为苏菜了。

浙江省的美食叫浙菜,主要是指杭州菜、绍兴菜和宁波菜,佳肴无数,不胜枚举。

徽菜,又称皖菜,省会是合肥,皖菜包括徽州、沿江、沿淮三种口味,但香港人也许只记得有祁门红茶,和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其菜有“一大三重”之称,就是芡大、重油、重色、重火了。其实它的名菜“清炖马蹄鳖”,一点也不符合一大三重,可见菜式变化多端。

川菜不必说,味道流行于中外,但并不一定以辣迷人。在省会成都的一间菜馆,可以做一筵席,十二道菜,没有一样是辣的。

湘菜是指湖南菜,省会长沙,也别以为都是毛泽东嗜吃的红烧肉和辣菜,它的名菜有三百多种,洞庭湖的淡水鱼又丰富,加入古代八大菜系之中,是有它的道理。

山东的鲁菜,影响到北京菜,省会在济南。这里很奇怪地,鱼的内脏一概不吃,但是猪的,从头吃到尾。最具代表性的“九转大肠”,各家做法不同,但都有水平。小吃更以山东大包和炸酱面见称,地位摆在八大菜系之尾。

“什么?”友人问,“福建的闽菜也是八大菜之一?”是的,很多人不知道,福建菜还排在第二位呢。福建省会福州,福建古名“八闽”,故福建菜以闽菜为名。当今香港人只知道厦门,其实厦门、漳州和泉州等地叫为闽南;而福州、武夷山等地叫为闽西。福建人吃的多以海鲜为主,内陆人最为珍重。故闽菜不但列入八大菜系,而且是继粤菜之后,排名第二位的。

重复一次,从前的中国八大名菜,是广东省的粤菜、福建省的闽菜、江苏省的苏菜、浙江省的浙菜、安徽省的徽菜、四川省的川菜、湖南省的湘菜和山东省的鲁菜。

但这八大名菜是在清朝定下的,距离当今时间甚久,也应该重新估计。像一个广东省,已占地甚广,可以分出三大菜系来,那就是广州、潮州和东江,东江菜指的是客家菜,而且珠江三角洲各地的菜已各有名堂,再分就更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