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考完一次试,我的内心就动摇一次,我这样的成绩很对不起含辛茹苦的母亲,也对不起躺在炕上的父亲。一次一次的失败几乎让我坚持不住了。”
“回家后,当我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以及她那坚毅的目光时,我已经到了嘴边想退学的想法便不敢说出来。我得坚持下去……”
天气逐渐转暧的时候,萧勤的母亲来得更早,常常是上第一节课,或者第一节课还没有上就来了,因为那时候,我一般是上第一节课。我有时只是从窗户里,看到她匆匆掠过的身影。那时候我也开始注意到王萧勤了,眼睛并不大,但很有神的一个女孩儿,规规矩矩地坐在那听课,很认真。
有好几次上课,我提问她,她的声音很轻,谨小慎微的样子,生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而引起别人的笑话。我常常鼓励她,尽管有时候她答非所问,我还是给予了极大的肯定。我知道,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孩子,此刻是多么需要别人尤其是师长的肯定。
六月的一个下午,我在办公室看作业,又看到了萧勤的文章:
“这一段时间感觉好多了,我终于敢昂着头出入教室了。而且最要紧的是,我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回去把我的成绩报告给父母后,母亲很高兴,一下子打开柜子,说是要为我淘米做一顿糕吃,父亲眼中好像也泪水汪汪的。”
“那一天,我看着母亲舒展的眉头,真想过去拥抱母亲一下,是的,这个家过了多少天阴云密布的日子了,该高兴高兴了,但是我没有动。母亲说:‘家里有我一人就行了,安心读你的书就是了。’我咬了咬嘴唇,差点哭了。”
“想想我以前的虚荣心,我就暗暗地恨自己。现在想来,我一定要找一个机会,在众多同学的面前把母亲介绍给大家。我告诉他们,这就是我的母亲,天底下最坚强最伟大的母亲,也是天底下最美的母亲……”
我知道,有许多像王萧勤一样的家庭,像王萧勤一样的孩子,更有数不清的像王萧勤母亲一样的母亲,一样平凡坚毅的母亲,她们在艰难的生活中苦苦挣扎,用牺牲自己的方式去支撑家庭,去供养孩子上学,不怕累,不言苦,把泪水一个人吞尽。
那默默奉献,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母爱。感动的词语,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辞……
母亲为孩子而活
◆文/[前苏联]尼古拉·马申科刘力
我的妈妈达尼娅还不到18岁就出嫁了。
我外公家有一位熟人,名叫马克西姆·卡尔马津,他住在离我外公家不远的诺沃尼科里斯克村。妻子病故后,留下3个小孩儿。星期天,他来到外公家找我妈妈,恳求妈妈嫁给他为妻,做3个没娘孩子的继母。
“达尼娅,你嫁给我吧!”马克西姆含着泪说,“到我家以后,我双手捧着你过日子。我恳求你嫁给我,不是为了我个人,而是为了3个可怜的孩子,没有母亲的关怀他们是活不了的……”我妈妈生在穷人家,排行第十,自己从没有尝到过母爱的滋味,她出生还不到两个月,我外婆就去世了。卡尔马津的求婚使妈妈感到突然,因为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做他的妻子,可是,现在……
“达涅奇卡(达尼娅的爱称),做孤儿的继母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外公沉默了一会儿首先开口,“可你要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拉扯他们长大成人。要三思而行。不过,这是你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吧。”
“这门亲事不能做!”哥哥姐姐们齐声反对说,“干吗让小妹跳这个火坑呢?她在咱们家吃的苦比谁都多!”
妈妈一声不吭,默默地穿上那件旧的连衣裙,和全家人一一告别后,吻了吻父亲,走到马克西姆跟前,微微一笑,低声说:“咱们走吧!”
这件事发生在我出生前十年。妈妈和马克西姆两个人徒步向诺沃尼科里斯克村走去——起初是又高又密的芦苇丛中结了冰的沼泽地上弯弯曲曲的小路,而后,是被白中透蓝的积雪所覆盖的、无边无际的草地。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雪地上一闪一闪,像是散落着无数颗刺眼的小星。他俩一路上又是回忆各自的伤心的往事,又是交流对今后美好生活的理想,因此,这10公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并不算远。傍晚时,他们走进了马克西姆的家门。
两个小姑娘目不转睛地盯着未来的妈妈,目光温柔,充满了希望和信赖。两个小家伙叫妈妈进屋里去,可是,妈妈站在门槛外边,无力向前移动脚步。这时,两个小孩儿手拉着手,打着赤脚,踩着手工编织的粗麻地毯,哆里哆嗦一步一步向门口走来。妈妈蹲下身子,亲呢地抱住她们,搂到自己怀里。年龄较小的娜斯佳,终于叫了一声“妈妈”,放声恸哭起来,泉水般洁净的泪水把妈妈那颗少女的心和两颗受到创伤的童心一下子就连接到一起了。
很多很多年以后,有一天妈妈对我说:“科里亚,不管谁生的孩子只要他在受苦,对我来说就和亲生的孩子一样。”
妈妈这句近似至理名言的话,迄今铭刻在我的心里。
妈妈一只手拉着一个小女孩儿,慢慢走到摇篮跟前,俯下身子,久久地望着酣睡在里边的婴儿……
从那天起,他们幸福、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了。孩子们敬爱自己的新妈妈,丈夫对她也夸不绝口。全村的人也都把妈妈亲孩子的事迹传为美谈。
可惜,他们的好日子没有过多久,达尼娅来到马克西姆家才一年,一场伤寒席卷了全村,近半数村民丧生,可怜的马克西姆在我妈妈的精心护理下闭上了眼睛,妈妈和3个孩子则逃脱了灾难,幸免一死。
3个孩子失去生母,又死了生父,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也正因为如此,妈妈就越发地亲他们、疼他们。现在抚养孩子的重担完全落到了她一个人的肩上。妈妈拿出了力所能及的全部力量,没黑没明地干活,为的是能让3个孩子在全村成为吃得最饱、穿得最干净的孩子……万万没有料到,亡夫同族的几个远房亲属跑了出来,提出接受孩子和全部财产,不让孩子跟着妈妈,并粗暴地把妈妈赶出了家门。
痛苦归痛苦,总还得活下去。无情的打击使妈妈大病了一场。她的身体好些后,穿上马克西姆在世时给她买的那件新衣服,在村里一家小商店买了一些糖果、甜饼干,径直向诺沃尼科里斯克村走去——她想念3个可怜的孩子,没有那3个孩子,她简直就活不下去。虽然他们仅仅共同生活了才一年多的时间,但他们已有了深厚的感情。妈妈边走边想,想了很多很多。不知不觉走到了马克西姆的家门口。她犹豫不决地在栅栏口站了一会儿,还是没有勇气走过去,妈妈转身来到隔壁一位大婶家,请她把孩子们叫过来见面,就这样,她被赶出门后第一次“秘密地”和孩子们见了面。不言而喻,母女见面后大哭了一场。她亲亲这个,吻吻那个,大人孩子哭泣得话也说不出来。妈妈要走了,和孩子们告别时,娜斯佳突然扑在妈妈怀里,双手搂着她的脖子——哭得死去活来,泣不成声地说:“妈……妈妈,亲爱的妈妈……你别走啦……不能留下我们……不管呀!”
这时亡夫的几个亲属又跑过来,拼死拼活从妈妈怀里夺走了娜斯佳,连推带搡地把她撵出了门。
任何危险也没能吓倒妈妈,她用实际行动再一次证实了众所周知的一条真理:世界上再没有比母爱更强大的力量。仅仅几个月后,孩子们那几个所谓的监护人在妈妈伟大的母爱面前就乖乖举手投降了。后来妈妈来看孩子时,他们不仅不往外撵她,相反,他们喜形于色,表示欢迎,甚至提出情愿分给她一些遗产。可是,妈妈考虑到孩子们的利益,坚决拒绝了。后来,那几个“监护人”又恳求妈妈回来带着孩子们一块儿生活。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它彻底改变了妈妈的生活,否则,她肯定要回来和孩子们一块儿生活的。
新年前夕,远近闻名的优秀火车司机巴维尔·安德列耶维奇登门向妈妈求婚。巴维尔也是个鳏夫,妻子死后留下了3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儿。为这门亲事他曾经托过不少人,今天亲自出马登门求婚了。巴维尔·安德列耶维奇心地善良、坦诚,为人老实、厚道,心灵手巧,什么活都会干:会开火车,会做衣服,会做木工活,会织渔网、会绣花……因此,村里人都称他是“万能手”,他走到妈妈跟前说:“我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实在没法过,达尼娅,我干的是连班活——开一天一夜火车,休息一天一夜。我一上班家里只留下几个孩子,没有人照管他们。这样的日子我再也过不下去了!达尼娅,到我家去,救救孩子们吧!”
妈妈这次倒干脆,二话没说——嫁给了巴维尔·安德列耶维奇。就这样,妈妈在20岁那年又一次做了四个孩子的继母。
妈妈经受了巨大的打击,忍受了非人的苦难,而且还要把这一切都深深埋藏在内心。仅仅是为了减轻别人的痛苦,她又一次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啊,真不知道她的心里有多少善和美! 4个孩子很快就和她建立起感情,把她看成世界上最亲的人。全家六口人和睦相处,愉快、幸福。
一年后,妈妈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取名萨沙,后来又生了瓦西里,几年后我又出世了,可她心里时刻还牵挂着前夫的3个孤儿。3个孩子小的时候,妈妈三天两头带着好吃的东西看他们;待他们稍稍长大些以后,他们自己几乎每天都来我们家,后来,干脆住下不走了。这是妈妈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间。至今我也不明白:什么力量使妈妈把3个母亲生的10个孩子抚养得和亲生的孩子一样?她是用什么方法把我们10个孩子培养得终生像同胞兄弟一样互尊互爱呢?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奇迹!我经常默默赞颂妈妈这一伟大的、高尚的功绩。可是,苦难却像影子一样寸步不离妈妈。在一个满天星斗的夏夜,灾难伴随着火车绝望的汽笛声又一次闯进了妈妈的生活。汽笛声震耳欲聋,好像世界上所有的声音顷刻间都汇集到了我家窗外。人们齐声喊道:“发生了车祸!安德列耶维奇牺牲了!”
刚刚诞生在我们家中的幸福生活顷刻间又中断了,留下妈妈一个人,带着10个孤儿,好不凄惨。她当时还不满30岁,可她比成百个母亲经受的打击、吃的苦头、遭受的磨难的总和还要多几倍!而且前面等着她的将是更严峻的考验。
她做妈妈的历险生活只能说是刚刚开始。一个妇女,要负责10个孩子的吃、穿、教育,而且还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的斗争,第一批集体农庄终于诞生了。妈妈首先站出来,坚决而勇敢地报名加入了集体农庄。她在农庄喂猪,一干就是35年。天一亮就上工,天黑了才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的双手整天和猪草打交道,手上磨出了厚厚的一层老茧,皮肤变粗糙了,到处裂着大口子,乍看上去,很像是春天刚翻过的土地。正是这双粗糙而神圣的手给我们吃、供我们穿,抚养我们长大成人。妈妈长期在四面透风的猪栏里从事着繁重的体力劳动,健康每况愈下,开始得病了。
无法计算,为了孩子们,妈妈用这双手一生中共剁过多少猪草,挖过多少泥土,洗过多少衣服,往集市上提过多少篮子苹果、李子、杜梨……她也曾对生活丧失过信心,陷入过绝望。她感到自己力不从心,坚持不下去了,实在没办法拉扯孩子们长大成人,因此,当孩子们入睡后,她一个人整夜整夜地流泪、哭泣,抱怨自己生来命太苦。
我记不清是在哪一年,魁梧、英俊的葛利高里在大门口碰见妈妈,对她说:“达尼娅,我再也不忍心看着你受罪。这样下去,你坚持不了多久……”
“能坚持!”妈妈打断他的话,“我能坚持,因为抚养十个孩子长大成人的重任还没有完成!” “让我到你家来吧!”葛利高里进一步明确表态说,“咱们俩合伙抚养这10个孩子。我早就爱上你了,想向你表白,可你这样的不幸……一生中老也顾不上谈情说爱。”
“葛利高里,现在来找我谈情说爱是不是有点晚了?”她用衣襟擦了擦眼睛继续说,“我觉得咱俩现在谈这些事都太晚了。”
可是妈妈并不知道,被现实生活里的种种不幸和磨难所压抑在内心深处的那种女性所固有的感情,突然像获得了自由,冲了出来,使她重新回到了充满惊怕和忐忑不安的青春年代。爱情使她判若两人——她对人更加关怀备至,更加殷勤周到,更加温存细腻。那时,我们破天荒第一次发现,我们的妈妈非常漂亮:白净的脸颊,乌黑发亮的两条大辫子,透亮的眼睛里似乎总在映射着蔚蓝的天空,苗条、挺直的身段,她全身都在散发着女性没有设防的迷人魅力。
她接受了葛利高里的求爱以后,立即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商量:今后怎么生活?母亲和孩子们谈这个话题是非常困难的。妈妈和我们谈了一夜,她千方百计想说服我们让葛利高里来我们家一块儿生活。可我们谁也不同意。妈妈又是哭泣,又是恳求,我们还是没有让步。不懂事的孩子们的利己主义思想多么可怕呀!就这样,我们永远永远地断送了妈妈的爱情。不久战争爆发了。临出发去前线打仗之前,葛利高里来和我妈妈告别:“达涅奇卡!我会回来的!你要顶住。打完仗,孩子们也就长大了,懂事了,他们会理解我们的。等着我吧,亲爱的,为了能和你再见面,我一定无情地、狠狠地打击敌人!”
葛利高里走到妈妈跟前,默不作声地站了一会儿。他突然像是感到今天是和亲人永别,紧紧抱住妈妈,边发狂地吻她边念咒语似的重复说:“我一定会回来的!我一定会回来的,达涅奇卡!一定会回来的!你对我笑一笑,让我带着你的笑上前线,永远把它记在心里。它能鼓励我勇敢杀敌。你一定能看到我们战后的幸福生活!”
他走了,上了前线,再也没有回来。妈妈终身感到遗憾的是,眼看到手的幸福未能变成现实。每想起这件事,她就激动、不安。
几十年过去了。有一天,妈妈毫无怨恨地对我说:“孩子,你看,那时候你们不让我嫁给葛利高里,现在你们结婚的结婚,出嫁的出嫁,都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整天坐在家里等呀,盼呀,盼着你们能回来看看我,哪怕只是回来和我坐一会儿,说几句话也好,我也就不感到孤独啦。可你们谁也不来信,也很少回来。我心里总在惦记着你们,整天坐立不安。我早就想让你们都回来,全家大团圆一次,看来,我最后这个美好的愿望永远也实现不了啦。你们工作忙,不可能同时从四面八方都回到妈妈这个家里来……”
我像童年时一样,搂住妈妈,羞愧得无地自容。我把脸紧紧贴在妈妈怀里,眼泪不禁夺眶而出。
“孩子,甭难受,不只咱一家是这样,现在大家都是这样。”这次妈妈倒竭力安慰起我来了。看来,还是俗话说得对:“孩子们只想着自己,而母亲是为孩子而活。”
母爱是人世间最伟大、最高尚、最纯洁的爱。她只愿付出,不求回报。人间正是因为有了这么无私的母爱,世界才变得鲜花般美好,阳光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