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让你释放情感的心灵故事
20858700000034

第34章

点弃心烛

◆文/高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多云黯淡的午后。

英国小说家西雪尔·罗伯斯照例来到郊外的一个墓地,拜祭一位英年早逝的文友。就在他转身准备离去时,竟意外地看到墓碑旁有一块新立的墓碑,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

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能使一只小蜡烛失去光辉!

炭火般的语言,立刻温暖了罗伯斯阴暗的心,令他既激动又兴奋。罗伯斯迅速地从衣兜里掏出钢笔,记下了这句话。他以为这句话一定是引用了哪位名家的“名言”。为了尽早查到这句话的出处,他匆匆地赶回公寓,认真地逐册逐页翻阅书籍。可是,找了很久,也未找到这句“名言”的来源。

于是,第二天一早他又重回到墓地。从墓地管理员那里得知,长眠于那个墓碑下的是一位年仅10岁的少年,前几天,德军空袭伦敦时,不幸被炸弹炸死。少年的母亲怀着悲痛,为自己的儿子做了一个墓,并立下了那个墓碑。

这个感人的故事令罗伯斯提笔疾书。很快,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几天后,文章发表了。故事转瞬便流传开来,如希望的火种,鼓舞着人们为胜利而执著前行的脚步。

许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在读大学的布鲁克也读到了这篇文章,并从中读出了那句话的隽永与深刻。布鲁克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几家企业的高薪聘请,毅然决定随一个科技普及小组去非洲扶贫。

“到那里,万一你觉得天气炎热受不了,怎么办?”

“非洲那里闹传染病,怎么办?”

“那里一旦发生战争,怎么办?”

面对亲友们异口同声的劝说,布鲁克很坚定地回答:“如果黑暗笼罩了我,我决不害怕,我会点亮自己的蜡烛!”

一周后,布鲁克怀揣着希望去了非洲。在那里,经过布鲁克和同伴们的不懈努力,用他们那点点蜡烛,终于照亮了一片天空,他们也因此被联合国授予“扶贫大使”的称号。

蜡烛虽纤弱,却有熠熠的光芒围绕着它。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这样的蜡烛。当一个人在气馁失败,甚至感到有些绝望时,不妨激活自己点亮心烛。黑暗消失了,留下来的却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点亮心烛时,就不要轻易让它熄灭,应让它常亮,因为它是希望,它是寄托,它是奇迹!

最简单的语言

◆文/叶倾城

其实,也没有多远吧?只是说起来,已仿佛天宝旧事般尘雾茫茫了。

那时的电脑是单板机,那时的输入输出设备是磁带机,那时学的语言是机器码,那时他与她在同一台电脑前坐了3个月,他始终没有对她说出那一句话。

机器码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因它只用“一”和“零”两个数字,便组合出世上所有的运算、推理与答案。就好像在每一个瞬间念念不忘的她,用“是”或者“不是”演绎出冗长的算式,如万里长城般不断延伸,想推知这一段感情的未来。

他是每天早上给她带来早点的人;那一双傲岸自信的眼睛,却在看到她的刹那,如坚冰在阳光下绽裂,进溅出春水初融的澄澈与温柔;盛夏时日,他汗湿衬衫,却固执地,一定要把正对风扇的座位让给她……然而这所有的“是”总是被一个简单的“不是”全盘推翻——如果是真的,他为什么从来不肯说呢?

电脑结业的日子一天天走近了,她的程序却无论如何也收不了尾。最后一次调试,她眼看着一条早该拐弯的线条无休止地延长下去,仿佛看见自己缠绵难言、无穷无尽的心事,竟只能呆坐。一直默不出声的他伸出手:“给我吧。”

结业前一天,他才把磁带还给她,淡淡地:“调好了,你自己试一下。”匆匆而去。人走屋空,一地破败的桌椅里,她紧紧握着磁带,看着他逃一样远去的背影,只觉得自己的心像一间积满灰尘的屋子,满天尘埃轰然飞腾,却终究缓缓落定——他到底还是没有说。

那门课的结业证她始终没拿到,因为她没有交程序。

10年后在讲台上,她讲到电脑的发展史,纸带机与打孔机,机器码和二进制,台下竟是一片哗然一片笑,她想起自己未完成的结业设计。

几经周折借来了磁带机,在给学生做演示之前,她先在家里对着从床底翻出的印码表,一字字译着:“I Lov——”

她的手自键盘上滑落。不用再译了。窗外,蝉叫得如此急切,她眼前清晰浮现的,是那男孩儿焦灼而又含糊地、不敢面对她的眼睛,当年的猜想终于得到了解答,只是所有的场景与剧情都已更换,大幕重开时,是另一番人间的故事。

最简单的语言也就是最复杂的语言,对于机器码而言,任何符号与数字,都必须转化为长串迂回的数码,仿佛设置天机,不肯轻易示人。而一旦破译,所有的人都会恍然大悟,原来,不过是这么简单。

而本来,就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如果,他肯亲口对她说出那3个字。

爱,除了需要行动来证明,也需要言语来表达。

火红的枫叶

◆文/许行

他扛着行李卷儿送她,只觉得脚步很沉很沉。他原来很穷,农忙时跑到她家里去帮工。她父母喜欢他,她更喜欢他。

一天,她家里来了客人,她烙酥饼,他见了口水都流了出来。她偷偷给了他两个,他觉得好吃极了,以后他做梦都梦到吃她烙的酥饼。

她嫁给了他,没要他一分钱彩礼,她说只要待她好,就什么都有了。她家也不富,没有嫁妆陪送她。他把她的行李卷儿从山那边扛到他家里来,他们就成了亲。

她不俊,不丑,性情温和,心眼好。村里人都说他走运,白捡了这么个好媳妇。他俩非常恩爱,日子很快就过起来了,他爱吃酥饼,她就常常给他烙酥饼吃。

村里有的青年到广州发了财,他很眼热,也要去闯闯。她把家里的钱都给了他,又给他烙了半兜子酥饼,他就上路了。

开始他往家寄信、寄钱,说想她。她一个人过着便也觉得挺甜。

后来信越来越少了,她日子也就越过越苦了,但她还是一股肠子等他。

再后来,他回来了,说要和她离婚,他在那边又找了个女人。她惊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她先是痛彻心肺地哭了起来,可哭完了之后,她很温和地说:既然不要我了,那就离呗!

他要给她几千元钱,她说过去没要他的钱,现在也不稀罕他的钱,只请他把她原来那个行李卷儿给扛回去就行了。她说得很伤心,他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临走时她烙了一锅酥饼,他以为她要带着呢,便包好了给她。她说那是给他烙的,以后她再不能给他烙酥饼了。

他心里一热,眼泪差点流了出来。

她来时是秋天,现在她回去也是秋天。

那时他们从老林子边上绕道走过,田野一片金黄,山林五彩缤纷。他们迎着丽日、蓝天,翻过一座大山也一点不觉得累。现在一样的田野、山林、丽日、蓝天,他俩却只觉得脚下发软,行路艰难。

他看看横在眼前的老林子说,这回咱们抄个近路,穿这老林子过山吧!

她知道穿老林子近得多,只是不易走。但怕路远累着他,就在后边默默地跟着。

老林子没有路,树木阴森,蒿草丛生,他俩就对准前方探着往前走。忽然碰到了一株枫树,经霜的枫叶火红火红。她眼睛一亮,跑过去摘了很多很多枫叶。她望着那如血似火的枫叶,不知在想什么。

他很奇怪,她这时竟然还有欣赏枫叶的情致。

他俩仍然默默地朝前走,谁也不说话。没有一丝风,老林子也跟他俩一样沉默。她却像个孩子,每走一段路,便有意扔下几片枫叶,好似游玩一般。奇怪!

他闹糊涂了,问她这是做啥呀?

她望了他一眼,那柔情似水的目光像在反问。他不解,但浑身还是一颤。

她说,她怕他一个人回去时迷路,要他沿着这火红的枫叶走便丢不了……

他心中不由猛地一震,那行李卷就从肩上滑落了下来……

现实常常给我们带来疑问,金钱与良知是否总是成反比?是否只有远离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的爱情才能保持新鲜和原味?

释放心灵,轻松上路献给警察爸爸的诗

◆文/佚名

芝加哥市警察杰伊·布隆基拉在逮捕毒贩时中枪殉职。事后不久,他的同行、服务警界已20年的肯恩·纳普席克下班回家时,发现自己15岁的女儿在餐桌上留了一个条子。

爸爸:这首诗是我的肺腑之言。我很爱你,因此,每天你为了供养我们而出去冒各种危险时,我都提心吊胆。我写这首诗,是要表达我对你的深爱,并且让你知道,如果没有你,我会多么失落。——劳拉

劳拉那首诗题为“最好的警察”,是献给“世界上所有值得女儿全心去爱的警察,特别是我爸爸”的,内容讲一个警察的女儿看电视夜间新闻,

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与安全,总有一些孩子的父亲、母亲的儿子在从事一些较为危险的行业。我们在警匪片、战斗片中见过许多流血场面,可否想到过那血泊中的每一个人对他们的亲人意味着什么?看到她父亲遭受枪击。诗里面有几句说:“爸爸,我的爸爸,你听得到我哭吗?啊,老天爷,我需要我爸爸,请别让他死!”

纳普席克独自站在那里读诗。“我花了几分钟才读完,”他说,“我总是读几句便停下来,我努力控制我的情绪,然后继续读下去,但我还是忍不住,一面哭泣,一面读完了它。她以前从未告诉我她害怕。”第二天,他把诗带回警察局给同事们看。“我从没有见过那么多大汉落泪,有些人甚至无法把诗读完。”纳普席克一直把女儿的诗放在制服的口袋里,每天离家去上班时,都把它带在身上。“我不想值勤时身上没带着它,”他说,“我大概永远都会带着它。”

早产的女婴

◆文/佚名

在这一刻出生显得意义非凡。很多双眼睛注视着分娩室的门,相识或不相识的面孔神情肃穆。一刻钟,又一刻钟,当婴儿响亮的哭声传来,很多人流下了激动的眼泪。原来婴儿的父亲身患癌症,命在旦夕,为了能让他活着时抱一抱亲生孩子,婴儿的母亲决定让孩子提前两周出生。

那个不幸而又幸运的父亲终于在生命尽头拥抱了自己的女儿:“你真美丽,我是你爸爸,不要忘记我。”这是他生命中惟一的一次拥抱女儿,也是留给女儿惟一的一句话。女儿出生三天后父亲去世。提前两周出生的早产儿,是否健康?会不会因为不足月而孱弱多病?闭上眼睛,

物以稀为贵,难道爱也如此吗?当父母每天面对孩子,孩子每天面对父母时,有几个人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生活在“爱”中?珍惜我们所拥有的,在我们这里有的,别人可能认为是很难实现的理想。我甚至能猜想出她发烧的样子。寒冷的冬夜里,她的母亲紧紧抱着她,赶末班汽车去医院。雪下得正紧,北风像刀一样割着脸颊。僵硬的手指抹过去,不知是雪水还是泪水。

刚出生便面对父亲的去世,一切苦难可能接踵而至。但当她懂事的那一天,我肯定她没有怨言。她以超前两周的诞生,跨越了生死门槛,被父亲紧紧拥抱。她享受到了深沉的父爱,她是个被父亲抱过、祝福过、叮咛过的女孩儿,尽管一生仅有一次。父爱将永远在她心中,她永远无憾。

不得不提到那位勇敢的母亲,她教会我们懂得了,有些爱,宁可稀少,不可缺少,那是我们情感的源头。

空白磁带

◆文/佚名

大学时代同寝室有一个很奇怪的同学,从没看见他给家里打过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装,写信也行。我们有些纳闷: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并不差,怎么可能不装电话呢?

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天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到声音。我们很是纳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

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也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

我为这对聋哑人的儿子而欣慰,因为他拥有了世界上最博大无私的父母之爱。我更为这对聋哑夫妇而欣慰,因为他们真正拥有了一个理解、体谅他们,让他们引以为豪的儿子。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在他身上,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从不让他受一点儿委屈。后来日子好了,他要离开父母去远方上大学。他说:“我时常想念家中的爸爸妈妈,是他们用无言的爱塑造了我的今天。那次暑假回家,我录下了他们呼吸的声音,每天晚上听着,感觉父母好像在身边一样。”

我们的心灵被深深震撼了。亲情是世界上最温暖的阳光。无论我们走出多远翅膀飞得多高,父母的目光都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他们心中最最牵挂的孩寻。大爱无言,而那份无言的爱,就是人世间最美的声音。爱的位置

◆文/佚名

那是我大学时代的一件事。

那天下午,公共课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国王有3个儿子,他很疼爱他们,但不知传位给谁。最后他让3个儿子回答如何表达对父亲的爱。大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帽子,让全国的百姓天天把您供在头上。”二儿子说:“我要把父亲的功德制成鞋子,让普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是您在支撑着他们。”三儿子说:“我只想把您当做一位平凡的父亲,永远放在我的心里。”最后国王把王位传给了三儿子。

教授讲完,问道:“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举手者寥寥无几。

“在寒假给父母洗过脚的同学请举手。”这是他放假前布置的作业,没有做到的同学要扣德育分。

一百多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只有坐在最后的一位同学没举手。教授问是何故,该同学哑口无言。

“你是不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了?”

“我很想给父母亲洗一回脚,可是……”

“可是什么,不要给自己找借口。”教授严厉地说。

记住,爱的位置不在嘴里,不在头上,亦不在脚下,而在心中,在我们时刻关爱他人的细小行动中。

爱,不在形式,不重标榜,重要的是它来自何处,它来自于自然的流露。

“我的父母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了双腿,我只能给他们洗头……”

空气在那一刻凝固了,教室里静得能听到心跳声。

牢固的纽带

◆文/佚名

小时候,我觉得爸妈跟别人家的父母都很不一样,相互没有什么亲呢的话语,我也未曾见过他们接吻,这让我感到又害臊又担忧。万一某一天他俩离婚了,我可咋办?10岁那年夏天,雨水特别多。一天,大雨滂沱,电闪雷鸣。河坝坍塌了,小村庄立即变成水乡泽国。我被抱到阁楼上,四周黑咕隆咚,我又冷又怕,鼓起勇气往窗外望,闪电劈开夜幕,爹和妈正趟水挣扎着走进院子,浑浊的洪水打着漩涡,直没到膝盖处,他俩肩并肩,低着头,顶着风雨往前走,看不见他们的脸庞。妈妈一手揪住爹的衣服,一手抱着从倒塌的鸡棚里救出来的一窝鸡雏,爹一手搂着妈的肩,一手抱着一只刚生下的羊羔。一道闪电亮了不到一秒钟,但这幅两个人的图画已定格在我一生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