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财商老师
20947100000017

第17章 五大才能与训练(财商型孩子的才能训练与启蒙)(7)

对于这个大问题的探究,各人看法不一,因为自我具有多重面貌,我们无法做精确的描述。对某些人而言,自我像是纽约市的火车总站,负责调度我们一生当中所做的各式各样复杂的事情--计划、希望、渴望、立意做某事、实际采取行动,以及承担无数的重责大任等等。对另一些人而言,自我好似心智的“杜威十进位制”,我们所有的经验都储藏在自我里面,当我们面临各种压力需要救援时,自我便召唤这些经验来帮助我们。而对那些信靠神灵的人而言,自我犹如一块“纯意识的镶金宝石”,它已超越了为俗务奔忙的、较低层次的自我。

不过,无论人们如何界定它,当我们在研究人类的智慧时,“自我”都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面对“自我”时典型的财商型孩子比成年人的意识还清晰。并可以从中看到作为伟人 具有的品质。

1.概念性的自我

如果我们叫一个3岁的幼儿指指自己,他可能会把手指放在自己的肚脐上。若以同样的问题,问一个较大的孩子或一个成人,他们的手也许就会指向胸口或头脑。三千五百年以来,关于自我究竟何在的争论,各家之说莫衷一是,有的认为心或肝是“我”的本源,也有人认为松果腺或其他某个与头脑有关耳的器官,才是意识的发源地。更甚的是,确定自我的特质,要比找出自我在人体中的位置更为困难。

也许,我们不易为自我下一明确定义的原因,是由于我们所找寻的目标也正就是那从事寻找 的主体。换言之,如果自我简单到一种我们能够了解的程度,那么,我们也就简单到一种我 们无法了解自我的程度了。早在公元前五百年,佛教大师就已将自我视为一种概念,他们认 为在意识的核心部份,并无任何有形的自我,而只有与空幻的自我附着在一起的思想、情绪 、感觉和意念。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家也认为自我是无形的,他们的观点与佛家的说法大 体一致,认为自我只不过是一张非常复杂的心理地图或是一系列的背景知识与经验,而借助 这样的地图或以往的知识、经验,使我们认知周边环境的心理活动,能运行得更有条理。

对财商型孩子而言事实上确有“真实自我”;这一真实自我,是在个人与周边 的环境,以及与自己亲密的人相互作用时形成的。这一真实自我,是一个人的创造生命自发 性,以及心理健康的源头,威廉·詹姆士对这一自我概念,做了最好的综括说明:“我常觉 得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出这个人自认为,当持有那样的态度或观点时 ,自己最有作为、最有精神的那种心态或道德观。在此刻,内心中会有一个声音说:‘这是 真正的我!’”根据《找寻真实自我》一收的作者,心理学家詹姆斯为斯特森的研究,真实 自我包含下列各成分:

能够在充满活力、激昂兴奋,和自动自发的情况下,去深刻地体验各种 不同情绪的能力。

有自信、能坚持己见。

有自尊。

能够了解自己痛苦的情绪。

做事为人肯担当、重承诺。

有创意、能与人深交。

有独处的能力。

斯特森强调,这一真实自我并不因时空而改变。他说:“无论得意或失意,心情好或心情 差,是成或是败,一个拥有真实自我的人,他的本性永不改变,即使在他成长时,也仍旧一 样。”

影响这一自我发展的关键时刻,似乎是在一个人的幼年时期。一个婴儿,若能在生活中得到 关爱、鼓励,并有足资表率的对象供他学习模仿,以及能从他人眼神中见到适当的“反映” (母亲眼中的光芒在说:“你来到世上了,我可爱的小宝贝!”)那么这个婴儿对于自我就会 产生正面的印象,并且他的真实自我也不断地得到肯定。反之,一个幼儿若生长在一个充满 恐怖、沮丧、憎恨、冷漠的家庭中,就会形成反面的自我形象。此一反形象并将尾随进入他 的成年生活中,带给他许多痛苦,这种情形会造成一种“虚假自我”:这是一层僵或是凡事 都要求其完美的面罩,他戴上这面罩,作为他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缓冲,或是使他不会受到无 价值感,或无力感这些情绪的干扰。

再以一个极端的情况为例,一个幼儿若遭遇非常严重的身体或心理伤害,就会造成自我的 断裂,而导致深度的自我分裂,形成多重人格的精神异常症状。

但是,即使是正常人,在幼年时期形成几个“次自我”以应付成长中不可避免的压力,也是 很普遍的现象。不同的心理学派,以不同的方式表明这些自我的特质;完形心理治疗学派称 之为“优胜者”和“失败者”;沟通交流分析学派将这些不同的自我,区分为孩子型、父母 型和成人型;而心理分析学派则认为,人格基本是由本我、自我、超我,及完美的我四部份 所构成的。

精神合成学派是由意大利的精神病学家阿隆及欧里发展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法,接受治疗的病 人可为各式各样的次人格自由命名,诸如“被宠坏的孩子”、“巫师先生”、“性变态者” 、“神经兮兮的东西”、“思想警察”等等。这些“小自我”与我们通常所谓的自我同进并 存 ,在未因挑战而突然爆发为行动之前,这些“小自我”经常待在我们的无意识中。下面的练 习就在帮助儿童找出这些次自我,并且使他更了解自己的真实自我。

(1)自我拼贴画

请先找出一些做拼贴画的材料,像是胶水、剪刀、颜料、腊笔、铅笔、旧杂志、 旧报纸,和一大张白纸。然后画出自己各个不同层面的面貌、写下自己所见到的自我,并 将这些自我的画像粘贴到纸上。(你也可影印一些自己在不同年龄所拍摄的相片,一并贴到 纸上。)将描述你真实自我的文字与图像--也就是当他觉得自己最有精神、最有活力时的 那个自我,放在这张纸的正中央。然后找出他的次人格,或是所谓的“小自我”,并将描述 这些次人格的文字和图像,放在他真实自我图像的四周。

这一练习可帮助一个人认清自我,并可在他培养自我感的过程中,提供一张蓝图。大多数研 究自尊的心理学专家都认为,若要培养一个正面的自我形象,通常都要经过一段使自己从小 自我的束缚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如“坏孩子”、“事事都要求完美的人”、“赖惰的女孩 ”等等小自我)而后逐渐认同自己真实的自我。下面的这几点建议,可帮助他迈向正面的自 我形象:

·请勿以反面的自语贬抑自己。

·每日做一件能促进自己人格成长的事。

·写下二十句有关他自己的正面话语,并且固定每隔一阵子便念给自己听 一遍。

·在脑中想像真实自我。

·使自己与一些具有良好自我形象的人生活在一起,并以他们为学习的对 象。

·阅读一些自我开拓的书籍,以巩固你那已经暴露的正面自我。

如果财商型孩子的眼神只注意那最有精神、最有 活力,和最有创意的自我,那么他就能逃离反面自我形象的樊龙,而得以在一个更宽广的自 我中自由遨翔。

向目标迈进

培养一种能够驾驭并且胜任的感觉,是迈向一个正面自我的重要关键。这种感觉 也就是心理学家罗勃怀特所说的,我们能影响周围环境的一种感觉。当我们从事特殊教育的 工作时,我们发觉,那些有关培养自尊的练习,若不与学生们在连到自我设定的目标 时所产生的成就感相结合,就不能发挥太大的作用。

培养一种自我驾驭感,似乎十分有助于建立一个稳固的自我感。耶鲁大学研究人类智慧的学 者罗勃斯登伯格,将这种大家都默认其存在的驾驭能力,称为“管理自我”的智。根据斯登 伯格的研究,这种能力包含:“知道每天应该如何管理自己,以使自己全力发挥。例如,对 于自己所面临的各项工作,能够分辨缓急轻重;知道能以何种大体有效的方法去完成任务; 知道如何推动自己,以赢得最高的成就。”

但似乎很少有人能够做到100%的自我管理。在过新年时,他们往往会立志,要在新的一 年中学这学那,但结果真正完成的事,却寥寥无几。由此可知,一般人都未能完成发挥自 我管理的能力。研究行为动机的专家丹尼斯衡特里说:“很显然地,大多数的人花许多时间 计划如何过圣诞节,如何度假,却不太花时间规划自己的一生。因为他们不作规划,因此, 他们等于以不作规划使自己有计划地走向失败。”

我们只要观察许多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就可看出,他们都拥有这种自我驱策的能力,并能 借助这能力,使自己达到人生的目标。例如富兰克林年方二十,便已为自己一生的行事为人 ,设定了一个主要计划。他所规划的人生准则是:节俭、诚实、勤劳和廉正。他在晚年回 想起自己所定的人生计划时说道,他对这些准则“到老都信守不渝”。另一位在当代受人崇 拜的人物,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厂的总裁艾柯卡在他的自传中,当述及设定短程目标及有效运 用时间的重要性时,他写道:“自从上大学之后,我就一直奉行周一至周五努力工作,而尽 量将周末匀出与家人相处或做些休间活动。到了星期日晚上,我就又要振作精神,为下周要 做的事情,拟出一份大纲。”

当然,仅仅列出目标,并不保证就能做到。在设定目标的过程中,还得另外加入几项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那些我们可能达得到的目标。如果你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做为他的 人生大目标,那保证你是会失望的。了解他的优点与缺点,是培养他成才的重要一环(当你 在阅读本书,并让孩子做书内的练习时,你就是在培孩子自知的能力)。如果他所选的目标 ,正在他力所能及的边缘那么这些目标就既具挑战性,又是他能达成的目标。

因此,这就涉及设定目标时的第二项重要准则:你所订的目标,的确是他想要做的事。《登 峰造极》一书的作者查理葛费德说:“一个人可以列出99项目标,但是唯一可以使你将 ‘何必多此一举?’的心态抛到一边的,却是你的满怀兴奋之情,因为你知道这些目标对你 关系重大。”你要弄清楚,是他的真实自我促使他定出这些目标的,而并非由于另外有某个 人决定要做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