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财商老师
20947100000027

第27章 相应的管教方法(8)

(2)缩短线索出现后行为起动的时间。我们所要反应的线索往往来自其他人或 周围的事件。 举例而言,一个空的咖啡壶提醒秘书准备更多的咖啡;一阵突然的风,使得我们去关闭门窗 ;泼渍的咖啡,使得我们去清拭它。我们可教导孩子更有能力去辨识这些讯息并尽快采取因 应措施。请写出孩子反应的线索及适当的反应。

线索

反应

(3)增加行为频率。如增加问安、阅读、写信、捡纸屑的次数等。有时某些行 为的出现频率既低又无绩效。

(4)改变原来的反应形式。举例而言,一个孤僻的学龄前儿童首先被增强的, 可能是和其他小 朋友在同一个院子玩的行为。接下来,是在小朋友旁边自己玩,最后是和小朋友分享玩具与 游戏。逐步养成往往属于这种类型的行为改变。亦即,教师或训练者以渐进的方式,从不太 类似于终点目标的行为开始一步步朝期望的目标迈进。这个过程就像一堆黏土,在未经陶工 捏、搓之前,我们无法知道它会变成花瓶或茶壶。同样地,一个动作笨拙、不优雅、但胸怀 大志的芭蕾舞者也可能成为舞台上耀眼的明星。现在请试举一个可经由改变形式或状态而塑 造的行为。

旧型式

新型式

(5)增强反应的力量或强度。

在杰克森及华雷士(Jackson and Wallace)的报告中,有一个15岁大的重度障碍女孩 。她几 乎不开口说话。开始训练时,只要她发出微弱的声音就可得到她要的东西,接下来,她必须 发稍微大一点的声音才能得到东西。经由这样不同的增强标准,她从一开始的耳语声进步到 清晰可闻的程度。

下列反应中,哪些可以经由改变反应力量或强度而加以塑造?请选出两项。

关车库门。

答好数学题目。

关动剪草机。

如果你选择的是关车库门及开动剪草机,那你就答对了。

例一:

何太太每周的购物时间是在星期五接回就读托儿所的三岁女儿之后。何太 太是一家管理公司的顾问。在忙了一周之后,她实在没有力气再去处理她女儿小沙在店里的 捣蛋行为。在过去几个月中,小沙爬到算钱的柜台上,乱拿东西、拉扯妈妈的裙子,吵着买 这买那。何太太有时候会大叫她几声,有时候则不理她。小沙也学会只要持续烦她母亲就可 以得到糖果或饼干。终于在一次盛怒之后,何太太尝试一种更言行一致的做法,她仍然希望 小沙跟她一起去买东西,但是她希望那是小沙一个愉快的学习经验,而非让她既紧张又生气 的经验。

林太太决定逐渐延长在店里的时间,并且在小沙帮忙挑选不同食物的时候奖赏她。此外,林 太太也打算,若小沙在店中没有要求买任何东西,那么在她们回到车上时,她将给她一个奖 赏。第一天晚上,林太太把这个新办法再提醒小沙一遍,并鼓励她做妈妈的好帮手。林太太 和小沙一起挑选了新鲜的水果、肉、马铃薯、牛奶。很幸运地他们在出口结账时并没等多久 ,整个购物就在10分钟内就完成了。结果,小沙获得了一个吹泡泡的玩具。接下来的一周,购物花了15分钟。其后,购物花了22、30、40、50分钟。小沙不再哭闹,变成妈妈的小帮手了。

小沙的哪一个行为层面被塑造成功了?

延长反应的行为。

缩短做出反应的时间。

改变原来反应的形式。

如果你的回答是延长反应的行为,那么你是对的。因为林太太主要是希望延长小沙和她在店 铺购物的时间,而且不乱拿东西,能帮妈妈挑选食品给家人吃。

例二:

当小华的球队以24∶2败给对方时,十岁的小华悻悻地急速的走离球场,教 练要孩子们向对方球队挥手致意,小华却不愿是其中之一。

小华在运动员精神的哪一方面需加强塑造?

①延长反应。

②改变原有反应形式。

③增加反应次数。

以渐进的方式改变原来的反应形式对小华而言是最好的,下列方式可引导小华具有运动员的风度:

①走向对方球队。

②和对方一、二个球员握手。

③和所有球员握手。

④不但和对方球员握手并且能向对方每一位球员道贺。

5.订定逐步养成方案的目标

在可能情况下,训练者与被训练者应共同建立目标。一个志愿参加网球或美术班的人,往往 较被迫参加者更易从中获益。同样地,如果在指派工作给一个人前,先让他决定自己的喜好,则这种职业技能将更容易被塑造。对一个无法表达自己需要的人,例如,还不会说话的孩子,在确定目标时,应建立基本的沟通技巧,以让他尽早参与目标的选择过程。

目标陈述要明确,在陈述目标时,要使用行为动词。举例而言,明珠会分开白色和有色的衣服,维泽会丢球,子宣会加法,会把五以内的一排数字加起来。目标行为在何种情况下会产生,这也是目标陈述中重要的一个部分。举例说,给明珠一堆脏衣服,明珠会将白衣服和有色衣服分开;给维泽一个球,维泽会丢球;给子宣一张算术练习纸,子宣会算5以内的加法。

最后,目标陈述中尚须包括成就标准。例如,给明珠一堆脏衣服,明珠会毫无错误地将白衣 服和有色衣服分开;给维泽一个球,维泽会丢十尺远,给子宣一张算述练习纸,子宣会在道 题个位数加法中做对百分之八十。成就标准主要是告诉我们在训练结束时要做到多好或多正确。若一个目标能包含行为动作、情况、标准,则训练者就很容易达到训练效果。而且由 目前状况进到下一个状况也较易有稳定而较快速的进展。

选择目标时重要的考虑点是,所选择的行为以在正式塑造计划结束后仍能持续获得增强者为宜。教一个社会性退缩的孩子参与合作性活动,可以有来自同侪、玩具或游 戏设备的增强。同样地,基本技能如走路、阅读、说话等,也易由不同来源变得增强。个人 和社会性的技巧可由来自他人的回馈,以及邀往愉快的情境而获得增强。

另一个有关的考虑是选择目标时,应以教后即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者为主。这些行为可包括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准备餐点、使用电话或打扫房间……等。经常的练习机会、偶而的增强 ,往往就足以维持经由逐步养成而建立的行为。

练习:选择目标

①请指出目标行为:

②此目标是否反映了计划的共同参与?是否

③此目标是否包含行为动词?是,否。

④此目标是否包含行为出现的情况?是,否。

⑤此目标是否包含行为的成就标准?,否。

如果上列有任一项为否,请重写第一项的“目标行为”以包括缺少的项目。

⑥重写之目标:。

当你找出了要塑造的行为并且在行为目标上达成共识之后,便可开始设计执行的计划。首先 描述终点目标,其中必须包含情况、成就、标准等。

(第七节)“隔离”策略

运用隔离的基本步聚

1.选择隔离的对象

隔离策略的运用,在家庭中,常有效地用在2~12岁的孩子。在养护机构中,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类型的发展障碍或行为问题的孩 子 。在运动场或商场上,则能有效地用于队员。

隔离常被误用于青少年的情形。家长经常在采取“限制活动范围”时违反隔离的一些基本 原则。这也是父母经常对青少年子女使用“限制活动范围”而不曾奏效的原因之一。所犯的错误包括以下两点:

①父母未曾事先指出或告诉青少年子女,什么行为出现时会被限制活动范围。

②父母没有把限制活动范围的处罚期间缩短。如此一来,每次不适当行为出现时,就难以 采行这种处罚方法。尤其是当父母限制子女整个周末的活动,甚至限制活动达数周之久时, 更是如此。这不仅降低了处罚的有效性,并且阻碍了子女学习 期望行为的机会。另外,父母常犯的错误是在愤怒时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这使得孩子以 为他们之所以被处罚是由于父母生气,而非由于他们有不适当行为。

对孩子而言,和他们约法三章往往较隔离更为有效。但偶而将他们自电话、音响、电视隔 离开来,较有效果。

另外一个常见的误用隔离的现象,是对青少年的停学处分。对缺课、抽烟或有其他不当行为 的学生予以停学,不啻是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和所喜欢的外面世界接触。要减少青少年的非期 望行为,与其停学,不如将他们放在学校某间完全无趣的房间内一段时间,要来得更为有效。

隔离对有自我刺激行为的孩子是不是适当的。有些孩子花很多时间做晃手、摇头等类似自闭的的行为。他们会认为隔离是一种增强,因为在隔离时,他们更可以在无人打扰下专心做自 我刺激的行为。

现在,请将你打算运用隔离技巧去改变行为的对象名字、年龄、以及与你的关系写在下面。

姓名

年龄

与你的关系

现在你已选出拟用隔离改变行为的对象,接下来就是指出行为了。

2.界定明确指出拟改变的行为

第二个步骤是,明确决定拟改变的行为是什么。由于隔离是为了减少行为的出现,必须明白 指出你不希望看到的行为。这通常不会太难,因为我们大都易于忽略好的行为而留意那些令 人不悦或烦恼的行为。在采用隔离策略时,明确指出那些是拟减少或维持的行为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

对于一个我们想运用隔离去改变的行为,所下的定义必须包含四个要素:

谁?什么?何时?以及何地?也就是说,要明确指出谁的什么行为?需要在什么时候以及什么地点隔离?

林太太担心她和五岁女儿小莉的关系。林太太经常叱责或打小莉,尤其是在痛打小 莉 后往往因为自责及沮丧而暗自流泪。可是小莉并不因为经常受罚而有改进,反而越来越 不合作。妈妈要她做东,她偏做西,并常拿走三岁弟弟正在玩的玩具,或推他、碰他、踢 他,以致于弟弟常哭着去找妈妈。林太太和她先生常为小莉的事起争执。林先生怪罪林 太太对小莉不是太严就是太松,即使他自己不见得比较会管教孩子。

当林太太被询及她最想改变的行为是什么时,她的回答是小莉的反抗性及敌对行为。经过简 单说明,林太太进一步界定,反抗性行为是:在她下指令的五秒内,小莉表现出不理睬、或 说“不”、“我不要”或其他负向的回答。林太太并决定记录小莉起床后,对她所发出的前 十个指令的反应情形。

这是个好的界定,因为它包含了上述的四个要素。小莉是谁,在五秒钟内没 有或拒绝对妈妈的指令作出反应是什么,每天早上起床后的十个指令是 何时及何地。

练习明确指出拟改变的行为

请就下面例子,明确指出隔离的目标行为。

陈老师是某教养机构的老师。机构中有一位九岁的智能不足男孩--凯凯。他没有 语 言,也不会反应他人的指令。虽然陈老师认为凯凯可以学语言,但每当带凯凯到语言治疗室 时,凯凯就趴到椅子上或跑到陈老师的座位旁,以致于陈老师无法进行教学。凯凯常常笑或挥他的手,陈老师若不理他,凯凯就抱住陈老师的腰部,笑着或发出些喉音。陈老师发现凯凯这种行为是为了吸引人注意,而且他也知道这种行为持续下去对他的教学妨碍很大 。

请写出陈老师可以明确指出以及改变的行为。

谁?

什么行为?

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你是否明确指出了陈老师想消弱的行为?是,否 。

如果你回答“是”,很好!你是否回答了谁、什么行为、什么时候及在那里?是 ,否

请记着,在界定行为时尽量避免使用标记名词,诸如敌意,不合作、固执、攻击…等。因为这些标记对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

现在请你描述一下,你拟利用隔离改变的行为(请选择一个 单纯而重要的行为,而且最好是你有把握成功的行为,因为这是你的第一次练习。请记住, 只选一个,也许你想改变的行为有很多种,但先选一个就好)。

谁?

什么行为?

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

请与你的伙伴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如果你们都同意这个界定是好的,请在这里的内打√ 。若否,请继续努力直至你可在内打√为止。

3.评量所选择的行为

现在是你了解拟改变的行为出现率的时候了。它之所以重要主要基于下面两个理由:

(1)有时候你会发现你想改变的行为不若想像中那般严重。这时你必须重新界定一个行为, 做为隔离消弱的对象。

(2)评量行为可帮助你知道这一行为是否真的有所改变。如果你在开始时就评量,你就可以 知道行为从什么时候开始减少,这将鼓舞你继续采用隔离直至成功为止。

计算行为的次数

评量行为有几种方式。常用的方式是每当行为出现时就加以计算,如打架、回嘴、不服从、 生气、吵架等行为,可在每次出现时,用笔在纸上划记,然后再计算总次数。

有位老师计算某个学生未经许可擅自离座的行为。他在手腕上贴一布条,在上面划记后再转记于日历上。

计算行为的百分比

有时我们感兴趣的是行为的出现率。在前面例子中(林太太和小莉),林太太评量小莉在她每 天最初发出的十个指令中表现多少适当的反应。她的计算方式很简单,10次中有4次即为40% ,10次中有3次即为30%,10次中有6次即为60%。如果有一天妈妈只对小莉发出6个指令而小 莉表现适当行为有3次,则出现率为3÷6=50%。

计算行为的时间

有时候了解行为持续的时间比了解出现的次数更为重要。如父母想知道孩子吵架的时间有多长而不是有多少次,这时候就必需记录他的时间。记时时可用马表,但手表或其他定时表也 都可以用来记录行为持续的时间。

下面的例子,是妈妈记录女儿每天晚餐后洗碗盘所花的时间。

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 五

37∶01

7∶55=54 6∶35

7∶40=65 6∶20

7∶40=80 6∶45

7∶25=54 6∶50

8∶20=90

54分65分80分40分90分

大部分的行为都可利用上述三种方式加以评量。

现在,请写出你拟用何种方式评量拟改变行为之水准,以便了解隔离对此 行为是否有效(请记住,在改变行为之前确知行为水准是极重要的事)。

如果你的伙伴(或指导者)同意你所选择的评量方法是适当的,请在这里的内打√。若否, 请继续努力直到可在内打√为止。

记录行为

为了便于你的伙伴(或指导者)了解记录,请把你记在纸上、日历上或其他地方的资料转 记在下表中。

日期或训练次数行为水准

1*2,2*2,2*2。8,2*2

1 2 3 4 5 6 7 8 9 10

记录需持续一段时间以获得行为的平均值。在你有足够的资料后,请说明行为的平均水准。

把行为画成图表

以图表显示行为的变化情形更易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