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侂胄与赵汝愚,一个是名臣的后代,一个是皇族和宗族的弟子。他们原本都是拥立新君的功臣,后来却反目成仇。这其中有什么缘由?赵汝愚是如何安定朝廷政局的?韩侂胄又是怎么陷害赵汝愚的呢?
定策安邦
宋孝宗因病去世之后,他的儿子光宗竟然拒绝出面主持丧礼。宗室赵汝愚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联合韩侂胄请太皇太后出面,另立新君。
1.不孝的皇帝
宋高宗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因此他只好从皇室宗族中选择皇位继承人。最终,高宗看中了宋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赵昚。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他就是宋孝宗。
总体来说,孝宗皇帝在位期间还是比较有作为的。他崇尚节俭,整饬内政,安定民心,改革财政,增加纸币,出售官田。同时,孝宗还整顿吏治,重用主战派,积极备战,企图收复失地。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南宋一时间出现“乾淳之治”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宋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与政事。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孝宗又禅位给太子,太子即位,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居住在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
宋光宗十分惧内,对皇后李凤娘总是言听计从,而李凤娘是一个妒悍专权的女人。几年下来,光宗被李后弄得精神恍惚,甚至都不能正常处理朝政。孝宗见此情景就劝戒李后,没想到李后记恨于心,开始挑唆孝宗和光宗之间的父子关系。
后来,宋孝宗病重,李后不允许光宗前往重华宫探视,直到孝宗驾崩,光宗仍然拒绝亲自出面主持其父的丧礼。大丧无主,这在别人看来是前所未有的人伦道德的丧失。
面对无人主丧的局面,百官把希望寄托在了威望颇高的赵汝愚身上。
赵汝愚,字子直,上饶余干人,皇族宗室弟子。他年少时就立下大志,希望能够青史留名。赵汝愚刻苦读书,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年仅26岁的他,考宗室进士第一。
赵汝愚虽为皇室成员,但却没有纨绔习气。他深知民间百姓的疾苦,为官时勇于为民请命、兴利除弊、直言进谏,历任江西转运判官、吏部郎兼太子恃讲、吏部尚书等职。绍熙四年(公元1193年),赵汝愚升任知枢密院事。
2.联合韩侂胄
在孝宗驾崩、大丧无主的混乱局面下,赵汝愚率领众位大臣觐见光宗,拉住皇帝哭泣直谏,恳求光宗主持国丧,然而光宗居然甩袖而去,连衣袍都被拉破了。
一时之间,朝野公卿百官议论纷纷,义愤难平,政局开始动荡。当时担任左宰相的留正看到形势太过紧张,竟然怕得乘坐一领小轿逃出了京城。
赵汝愚认为这种混乱的局面不能长久持续,否则必生变乱,必须当机立断,于是他决定去见太皇太后吴氏,让她垂帘听政,出面代行祭奠大礼。工部尚书赵彦逾向赵汝愚提议:直接让光宗下台,传位给皇子赵扩。
在说服太皇太后之前,赵汝愚想到了韩侂胄。
韩侂胄,字节夫,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是韩琦的五世孙。他的父亲娶了宋高宗皇后之妹,韩侂胄得以依靠恩荫入仕。
赵汝愚考虑到要想改朝换代,必须名正言顺,要想名正言顺,只有请还健在的太皇太后吴氏出面宣布才合适。韩侂胄是名臣韩琦的曾孙,他的母亲是太皇太后吴氏的亲妹妹,他的妻子又是太皇太后的亲侄女,他就是最亲近的皇亲国戚。由他出面去说服太皇太后,这样会更有效果。
在他的劝说下,韩侂胄表示同意。韩侂胄去见太皇太后,不久传来了太皇太后的口谕“要耐烦”,意思是要大家都沉住气。然而,时不我待,局势一刻也不能耽误。赵汝愚催促韩侂胄再去宫中说明当前局势的严重性和内禅的重要性。吴氏经过再三考虑,最终传谕赵汝愚,决策内禅,让光宗皇帝让位给皇子嘉王。
次日,正是孝宗大丧服除的日子。嘉王赵扩在军兵的护卫下,赶到了内宫。赵汝愚请来了传国玉玺,自己和众大臣跪在孝宗皇帝的灵柩之前,恳请太皇太后吴氏立储传位。吴氏于是命令赵汝愚宣布皇子赵扩即皇帝位,尊光宗为太上皇。实际上这是宣布光宗退位,赵扩继位。
赵扩一听,吓得绕着柱子逃避不止,连说“做不得,恐负不孝之名”。赵汝愚严肃地对他说:“天子当以安社稷、定国家为孝。”随即,赵汝愚率领众位大臣跪拜在地,恳请赵扩即位。吴氏厉声让赵扩站住,然后亲自取过黄袍给他穿上,又命令赵扩开始主持宋孝宗的丧礼。第二天,吴氏撤帘还政,赵扩执政,他就是宋宁宗。
在赵汝愚的精心安排和策划下,宋朝江山又度过了一场危机,实现了政权的稳定交接,政局暂时得到了安定。
渐生嫌隙
虽然南宋朝廷度过了此次危机,但韩侂胄与赵汝愚,这两个拥立宋宁宗的功臣,却围绕权力彼此心生怨恨,展开了争权夺利。
1.侂胄要官
宋宁宗即位以后,命令赵汝愚兼代参知政事,任右丞相枢密使,执掌朝政。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曾经立下了一个家法并记载于太庙之中,规定同姓可封王不拜相。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宋太祖接受了历史的教训,认为皇室后裔会对皇位产生兴趣与野心,假如再给他们宰相的重权,那么当他们既有皇家贵族的地位,又有宰相的大权时,就会对皇位构成威胁。
在赵汝愚以前,宋朝还没有出现过同姓为相的先例。照理来说,赵汝愚若是替自己考虑,就不应该担任宰相。然而当前百废待兴,赵汝愚又是一个很有抱负和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因此他没有多做考虑,就走马上任了。
赵汝愚为相以后,努力改革朝政弊端,起用并团结了一些有见解、有节操的士大夫,用以安定朝政。没多久,丞相留正返回朝廷,赵汝愚自请免兼职,宋宁宗改任赵汝愚为光禄大夫、右丞相。赵汝愚多次推辞,宁宗不允许,于是赵汝愚和留正一同辅政。
韩侂胄是皇亲国戚,是宋宁宗韩皇后的叔祖。当皇位平稳过渡之后,宁宗要进行推恩,韩侂胄是十分渴望坐上高位的,然而,赵汝愚却对他说:“你是外戚之臣,怎么可以再论功求赏呢?”
于是,赵汝愚进郭果为节钺,而韩侂胄只是升迁为宜州观察使兼枢密都承旨。事前,赵汝愚曾经答应让赵彦逾执政,授韩侂胄节钺,最后竟然都没兑现。
韩侂胄对这样的结果感到非常失望,怏怏不乐。从此以后,赵汝愚和韩侂胄的矛盾冲突越来越激烈。
2.经筵侍讲
赵汝愚认为帝王的品德非常重要,因此他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当时著名的大理学家朱熹来担任焕章阁待制兼侍讲,为宁宗皇帝讲学,希望通过讲学来提高宋宁宗的道德素质与执政能力。
朱熹在潭州接到朝廷的诏命,当天立即启程上路,奔赴京城。开始的时候,宋宁宗还能够老实地听朱熹讲学,赵汝愚也相信宁宗可以成为一代明君,便建议改年号为庆元,这表现出了他对宋朝庆元之治的向往。
韩侂胄十分忌恨赵汝愚,赴任时更是满腔怨气。接着,他利用自己经常能见到皇帝的便利条件,逐渐掌握了台谏和御笔。凭借着传导皇帝的诏旨,韩侂胄渐渐得到了宁宗的信任。
韩侂胄此时很是得意,便开始搬弄是非,逞逞威风。朱熹看出了一些苗头,他建议赵汝愚应该以重赏酬其劳慢慢疏远韩侂胄这种人,否则将会受到他的迫害。赵汝愚听了却微微一笑,并没有把朱熹的话放在心上。
这个时候,右正言黄度想要上疏弹劾韩侂胄,结果消息被提前泄露,韩侂胄将他斥退。
同时,做了皇帝侍讲的朱熹,抓住一切机会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研究的理学观念灌输给宋宁宗,希望宁宗斥退近幸、重用正士,同时他对宁宗的一些不良行为也进行了规劝。
朱熹还上疏给宁宗,说韩侂胄奸猾,不可重用。然而,宋宁宗根本听不进去。
排斥贤良
赵汝愚与朱熹相互结纳,想要排斥权势日盛的韩侂胄。没想到,韩侂胄技高一筹,设计排除了赵汝愚的一个个同盟者。
1.罢退朱熹
朱熹不断在皇帝面前进言,韩侂胄恼怒之余,便开始设计除去这个眼中钉。
韩侂胄得知宋宁宗对朱熹反感,就让宫中的优伶做了一个峨冠大袖的木偶,借着给宁宗演木偶戏的机会,模仿朱熹的动作和声音来讲解怎么修身,怎么治国,在宁宗面前刻意贬低、讽刺朱熹。
这一招果然很有效,宁宗皇帝原本就对朱熹耿直的批评十分反感,这样一来,对他更为厌恶了。于是,韩侂胄乘机向宁宗进献谗言:“朱熹太迂阔,其实没有任何用处。”宁宗听了,下定决心要将朱熹赶走。
过了一段时间,宋宁宗借口说冬天到了,朱熹讲学过于辛苦,要让朱熹担任一个提举宫观的闲职,实际要把朱熹赶出京城。
赵汝愚并未执行宁宗的旨意,他将宁宗的御批搁在自己的袖中,觐见宁宗,请求宁宗收回成命。宁宗见赵汝愚为了帮助朱熹,竟然不执行自己的命令,因此更加生气。
同时,陈傅良、刘光祖、邓驿等人纷纷上疏请求将朱熹留在朝廷,都被宁宗拒绝了。吏部侍郎彭龟年也上疏宋宁宗,希望他明鉴忠奸,罢黜韩侂胄以留住朱熹。韩侂胄知道后将碰龟年陷害谪贬于外地。
过了几天,韩侂胄又从宁宗那里得到御批,用函密封了,命令宫中的亲信内侍直接交给朱熹。朱熹一看是皇帝的亲笔御批,知道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只好离开了京师临安。
不久,韩侂胄又升为保宁军承宣使,提举佑神观。自此以后,他更加独断专行,排斥异己。
2.削弱政敌的势力
一个叫刘强的人,和韩侂胄一同担任知阁门事。这个人经常以诗文自负,什么事情都想要参与。当年赵汝愚要拥立嘉王时,只和韩侂胄单独商议,没搭理刘强,这让刘强一直气愤难平。
刘强一看韩侂胄对赵汝愚非常怨愤,便从中挑拨离间,说:“赵相想要独自领拥策大功,您不仅做不了节度使,恐怕将来免不了岭海之行啊!”
韩侂胄十分惊诧,忙问有什么计策可以避免其行,刘强慢悠悠地说:“那就只有用合谏了。”
接着,韩侂胄急不可耐地问刘强:“那怎么办呢?”
刘强神秘地说:“由御笔批出不就完了吗?”
韩侂胄顿时茅塞顿开,随后他马上以“内批”让刘德秀担任监察御史,杨大法担任殿中侍御史,罢黜监察御史吴猎,让刘三杰代任。
从此,韩侂胄的亲信党羽遍布朝廷,赵汝愚的势力逐步被削弱殆尽了。
一夕暴死
赵汝愚在朝廷上没有势力,自然难以抵挡韩侂胄的联防进攻,最终失去相位,病死在了永州。韩侂胄一时得势,却免不了被杀的命运。
1.诬陷赵汝愚
韩侂胄对于取得的权势并不满足,他希望能将赵汝愚驱逐出朝廷,自己独揽大权。
当时韩侂胄有一个死党,名叫京镗。他几次升官都是韩侂胄从中提拔的,因此对韩侂胄忠心耿耿。京镗知道韩侂胄想要驱逐赵汝愚,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于是他就帮忙出谋划策。
他对韩侂胄说:“赵汝愚是楚王元佐的七世孙,太宗皇帝的嫡派子孙,我们向皇帝告发他图谋不轨,想谋取皇位,这不就击中要害了吗?”
韩侂胄一听,惊喜万分,连声称好,称赞京镗是个智多星。
于是,韩侂胄依照京镗的计策,命令右正言李沐上疏宋宁宗,诬陷赵汝愚以同姓居相位,企图对宗庙社稷不利。这个李沐以前曾经有求于赵汝愚,结果被拒绝,于是心生怨恨,韩侂胄趁机收买了他,现在把他当作一支箭射了出去。
次日,李沐就给宁宗上了奏章,说“汝愚以同姓为相,本非祖宗常制”,并且仰仗声望,暗自培植私党,因此“亟宜罢斥,以安天位而塞奸萌”。宋宁宗愚昧,糊涂至极,竟然下旨罢免了赵汝愚的右宰相职位,授观文殿学士,命他离开京城,出知福州。
当时,国子祭酒李祥、博士杨简、太府丞吕祖俭等人认为赵汝愚功劳卓著,忠诚正直,所以先后上疏皇帝请求挽留,太学生多人伏阙上疏宁宗,宁宗没有听从,还将他们全都贬斥。
2.病死永州
赵汝愚从任相到罢相,其实只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赵汝愚还没有到福州赴任,韩侂胄又捏造赵汝愚“倡引伪徒,图为不轨”,宁宗不分是非曲直,竟然听信了韩侂胄的一面之词,将赵汝愚贬官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远放永州(今湖南零陵)。
赵汝愚临行前对送行者说:“看韩侂胄的用意,一定要致我于死地。我死,你们才可无事。”
在去永州的路上,赵汝愚在疲惫与愤怒中病倒了。时值寒冬,赵汝愚坐船抵达湖南的潇湘后,就不能饮食了。于是,他便住在当地的郡守钱鍪府中。
没想到,钱鍪和赵汝愚以往有过节,他对落难之中的赵汝愚百般刁难和凌辱,赵汝愚忧愤成疾,不久后就暴死。
噩耗传到临安,人们不顾韩侂胄的显赫权势,争相吊哭。
赵汝愚死后,韩侂胄拜少傅,被封为豫国公。同年,他被擢升为少师,封平原郡,进为太傅。官运亨通的韩侂胄更加为所欲为。
宋宁宗开僖年间,韩侂胄北伐金国兵败,后来被政敌暗杀。至此,赵汝愚才被官复原职,赐谥号为忠定,赠太师,追封沂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