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投赠哥舒开府翰》诗中,提及的麒麟阁就是西汉宣帝时放置十一名功臣画像的地方。在这十一名功臣中,居于首位的便是霍光。那么,霍光究竟有何功绩?他和权臣上官桀是如何从合作走向纷争的呢?他又是怎么击倒政敌、权倾朝野的呢?
原来是亲家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临终前颁布了一道遗诏,这道诏书让两个人从幕后走向了政治舞台的最前沿,这两个人就是大将军霍光与左将军上官桀。此后,霍光的长女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两人的关系因此愈加密切。
1.霍光辅政
其实,到了汉武帝末年,各方势力围绕由谁继承皇位的问题已经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出现动荡混乱的局面,汉武帝将幼子刘弗陵立为太子,随即又将其母钩弋夫人处死,目的就是为了防止钩弋夫人日后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另外,汉武帝命画工画了幅周公背负周成王的画,并将其赐给霍光,嘱托他要像当年周公辅助年幼的周成王一样尽心辅佐刘弗陵。
霍光是西汉著名将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他的父亲霍仲孺起先在平阳侯曹襄府中做小官,与平阳侯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了霍去病,后又归家娶妻生了霍光。霍去病直到在京城长安担任大将后,才知道霍仲孺是他的亲生父亲。
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二十一岁的霍去病以骠骑将军之职率兵出击匈奴,途中路过河东,才与其父相认,还为霍仲孺购买了大片田地房产及奴婢。当时,霍光只有十多岁。霍去病得胜还京之时,顺便将霍光带到京都长安,把他安置在自己帐下,霍光最初担任郎官,后来升为诸曹侍中,参谋军事。
两年后,霍去病因病去世,霍光担任奉车都尉,享受光禄大夫的待遇,负责汉武帝的安全保卫工作,即所谓“出则奉车,入侍左右”。
霍光在跟随汉武帝期间,十分小心谨慎,因而受到了汉武帝极大的信任。同时,他也在错综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得到锻炼,这些都为他以后主持政务奠定了基础。
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春,汉武帝驾崩。霍光接受汉武帝的遗诏,正式成为了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和车骑将军金日、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一起辅佐朝政。自此以后,霍光拥有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史载“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
2.成为一家人
上官桀,字少叔,是汉朝陇西上郯(今甘肃天水)人。他年少的时候为羽林期门郎,由于深受武帝的信任及赏识,先被封为太仆,后又升迁至左将军。汉武帝驾崩之前,诏令上官桀为左将军,受遗诏与霍光、金日磾、桑弘羊共同辅佐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后,上官桀被封为安阳侯。开始的时候,上官桀和霍光相处得十分融洽。
霍光把他的长女嫁给了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霍光与上官桀因此成为亲家。后来,因为上官安的女儿和昭帝年龄相差不大,上官桀就请求昭帝的姐姐长公主纳自己的孙女为昭帝的婕妤。
倚仗上官家族与霍光的关系以及家族本身的势力,上官氏顺利进入宫中,成为了昭帝的婕妤。没过多久,昭帝就把她册立为皇后。随之,上官安也被封为桑乐侯。
这个时期,上官桀与霍光的合作是愉快的。有时霍光休息不在宫内理政,上官桀就替霍光处理政务。
总之,此时的上官父子是贵盛一时,荣耀无比。
上官桀的算计
帝位虽然确定下来,但这并不等于争夺帝位的斗争就此结束。相反,这引起了更加激烈的政治斗争。而促使这场斗争日趋白热化的,正是大将军霍光辅政大臣上官桀,汉武帝之子、以及燕王刘旦等人的矛盾斗争。
1.依附盖长公主
上官父子虽然显赫一时,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霍光以皇后外祖父的身份把持朝政,使得双方的矛盾逐渐紧张起来。上官桀为了获得汉朝的最高权力,把目光对准了他最大的绊脚石——霍光。然而,他自知以自身的力量难以扳倒霍光,于是便依附于昭帝之姊盖长公主,想要借助盖长公主之力除掉霍光。
盖长公主(亦称盖邑长公主),汉武帝之女,母亲可能是地位较低的妃子或者宫女。由于她嫁给了盖侯为妻,所以又称盖主或鄂盖主。汉昭帝继承皇位后,年幼,由于她是昭帝的姐姐,且常供养帝于宫中,故而昭帝曾多次益封她的爵邑。
盖长公主内行不修,曾有一个叫丁外人的情人,骄纵不法。于是上官桀与丁外人走到了一起,并极力地巴结他,同时竭尽全力为其求封益禄,却没有得到昭帝的允许,实际上是霍光不同意此事。如此经过了几次,盖长公主开始怨恨霍光,上官父子也加速了与霍光争夺权力的进程。
而且,盖长公主在武帝末年卫太子的巫蛊之乱时犯有很多过失,现在虽然还是昭帝的姐姐,但是实际上也做了弟弟的臣子,因此她心里很不高兴。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上官父子在内与丁外人、盖长公主等结成了死党,在外勾结燕王刘旦,准备伺机扳倒霍光、推翻汉昭帝的统治。
2.勾结桑弘羊
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出名的财政部长,他就是桑弘羊。
桑弘羊(公元前152年—公元前80年),汉武帝时大臣。一说生于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因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起,即武帝在位期间,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的职务,和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的宠信。元狩年间,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武帝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另外,桑弘羊还组织了六十万人屯田戍边,防备匈奴的进扰。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汉朝的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因为这些功绩而被武帝赐爵左庶长。
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为御史大夫,与霍光、金日、上官桀等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刘弗陵。但是,桑弘羊认为自己在汉武帝时期制定过盐铁专营的政策,使国家富强起来,功劳无人能比,不甘居于霍光之下。另外,他想替自己的子弟谋取官职,却遭到了霍光的拒绝,因此越来越敌视霍光。
而且,桑弘羊在盐铁官营等事务方面和霍光的意见背道而驰。汉昭帝“始元六年,诏郡国举贤良文学士,问以民所疾苦,于是盐铁之议起焉。”这就是所谓的盐铁会议。参加会议的人除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还有丞相车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的属官丞相史、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等。丞相车千秋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以桑弘羊、丞相史、御史为一方,贤良文学为一方。贤良文学一方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主张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辩论,唇枪舌战,彼此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双方对民间疾苦的根源、同匈奴的和战政策、治国的方针和理论等重大问题分别阐述了不同的观点。
会议后,朝廷“罢榷酤官”,部分地区停止铁器官营,其他的政策不变。召集郡国贤良文学到京师,这虽然是谏大夫杜延年提出的,但显然得到霍光的支持,故而这次会议也反映了两位辅政大臣对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巨大分歧。
桑弘羊因与霍光在诸多方面存在矛盾,使他产生了推翻现政权,由他与上官桀来主政的欲念。
勾结藩王
虽然上官桀得到了盖长公主的大力支持,但是他并没有必胜的把握与信心。此时,野心勃勃的燕王也处心积虑地要夺取皇位。于是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他们与燕王集团暂时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
1.野心家燕王
刘旦即燕剌王,汉武帝六子之一,其母为李姬,在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被立为燕王。燕王为人辩略,博学经书杂说,好星历、数术、倡优、射猎,招致游士。
汉武帝有六个儿子,太子刘据因“巫蛊事件”最后被迫自杀,齐王刘闳早死。而在剩下的四个儿子中,燕王刘旦年纪最大,按理应立他为太子,然而汉武帝不喜欢他。
在齐王刘闳和太子刘据死后,燕王刘旦曾经上疏汉武帝,要求回到京城,到汉武帝身边辅助他,并以太子的身份入宫宿卫,这引起了汉武帝的不悦,汉武帝一怒之下把刘旦派来的使者都杀了。
后来,因为刘旦窝藏逃犯,武帝将他的封国削去了三县。因此,汉武帝在驾崩之前,没有选他作为继承人,而是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昭帝。
燕王刘旦这个人很有政治野心和谋略,他到处招罗人才,决心与昭帝争夺皇位。首先他向外散布谣言,说昭帝不是汉武帝的儿子,汉武帝也不想立昭帝为太子,是汉武帝死后几个大臣违背他的意愿拥立昭帝为皇帝的,所以昭帝继承帝位是不合法的,号召大家一起反对他。
另外,他知道维护昭帝地位的人主要是霍光,于是千方百计搬弄是非,挑拨霍光与昭帝之间的君臣关系。此时的刘旦恨不得能立即当上皇帝,他与上官桀等人联合,暗中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霍光往里钻了。
2.清君侧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0年),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燕王刘旦将夺取皇帝宝座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多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贿赂盖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达到让这些人支持他夺取帝位的目的。
有一天,霍光出长安城去检阅御林军(皇帝的近卫队)的日常操练,并且调了一个校尉(仅次于将军的军职)到大将军府里来工作。上官桀等人认为这是整垮霍光的良机。于是,他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以燕王旦的名义上疏昭帝,诬告霍光。
他们在奏章上诬陷说:霍光在出城视察御林军的操练时,一路上耀武扬威,坐着像皇帝巡行时一样的车马,这违反礼仪规定,根本就不是为臣的样子;霍光自作主张,擅自调用校尉与所属兵力,而且将京师附近的道路戒严,有图谋不轨的阴谋;霍光还把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召回京城,任他为典属国,这实际是想借取匈奴兵力谋反。霍光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推翻昭帝,而后自立为帝。
他们还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叛乱,愿意将燕王大印交还,回到宫里来保护皇上,查处奸佞作乱的阴谋等等。
上官桀原计划是等霍光不在皇宫里的时候,把这封奏章送到昭帝的手中,之后再由昭帝依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行”,接着再让桑弘羊组织朝臣一起逼迫霍光交出所有权利,最终再将汉昭帝废掉。
但是,他们失算了。
霍光的反击
面对当前急迫的局势,老谋深算的霍光自然是早有觉察。他之所以没有展开行动、反击上官桀等人的进逼,是因为他在等待良机,然后再发起致命的一击,将那些反对自己的人一网打尽。
1.聪明善断的昭帝
当汉昭帝看到这封举报霍光谋反的上书时,非但没有即刻下旨查办,反而把它扣押在了自己那里,就像没有发生这回事似的。昭帝的这些举动令上官桀等人始料未及,一时没有了办法。
第二天,霍光一上朝,就得知了上官桀等人的举动。他没有去觐见昭帝,而是站在张贴汉武帝时所绘的“周公负成王图”的画室之中,目的就是昭示自己的忠心,也是要昭帝表态。
汉昭帝在朝廷中没有看见霍光,就向大臣打听:“大将军怎么没来上朝?”
上官桀于是乘机说:“恐怕是燕王告发了他的谋反大罪,他害怕,不敢来上朝了。”
昭帝听后显得十分平静,随即召霍光入朝。霍光来到朝堂上,脱下帽子叩头请罪道:“臣罪该万死!请皇上发落。”
昭帝在满朝文武面前,果断地说:“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大将军你是没有罪的……你出京城去视察军队,是最近几天的事,选调校尉也不过十天,然而燕王远在北方,他如何就知道了这件事呢?就算知道了,他立即写信派人往京师送,现在也是到不了的。假如大将军果真要谋反,也不必调一个校尉。这件事显然是有人想诬陷于你。我虽然年纪轻,但这种当是不会上的。”
昭帝如此聪明善断,令满朝文武无比惊讶与佩服。霍光的辅政地位因此愈加稳固。
上官桀等人的奸计被昭帝揭穿后,开始变得焦急不安,生怕昭帝会查下去,进而暴露自己的阴谋,就劝昭帝不要再深究此事了。
他们诬陷霍光的目的没有达到,也没就此罢休,还是常常在昭帝面前说霍光的坏话。昭帝不仅没有听他们的,反而对上官桀等人更加怀疑。
2.先发制人
上官桀等人企图借助皇帝之手铲除霍光的阴谋失败之后,又另生奸计,准备以武力杀掉霍光,然后再夺取皇位。他们的计划是,由盖长公主出面宴请霍光在家中饮酒,他们预先在宴会周围埋伏下武士,等到盖长公主向霍光敬酒时,就命令伏兵将霍光杀掉,再进宫废掉汉昭帝。
就在这紧急的关头,一名在盖长公主门下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获悉了上官桀等人的阴谋,于是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之婿)告发了此事,杨敞又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马上将此事密报给了霍光。
于是昭帝、霍光提前知道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在这一变乱还没有发动之前,他们就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参与政变的主谋都逮捕起来,并诛灭了他们的家族。盖长公主、燕王刘旦得知自己的阴谋败露,知道自己定然得不到昭帝的赦免,难逃一死,为了免受别人的侮辱,便先后自杀身亡了。
而此时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只有九岁,加之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故而没有被废黜,此后又成为太后、太皇太后,最后病逝于长乐宫。
上官桀等人发动政变未遂,最后被霍光粉碎了。霍光因此威名日重,也愈加得到昭帝的信任。霍光主政一直到昭帝成年以后,长达十三年。昭帝在霍光的辅助下,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四夷宾服。
汉宣帝晚年时,在麒麟阁上设置功臣画像,霍光仍然被列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