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补气化痰汤
(主要成分)黄芪45~60g,桔梗9g,沙参24g,杏仁9g,紫菀9g,云苓10g,百合12g,半夏12g,甘草9g。
(功能主治)补气平喘、止咳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病属于肺肾亏损、缠绵不愈者。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具有平喘作用的中草药验方有哪些
1.定喘汤
(主要成分)麻黄6g,杏仁10g,黄芩10g,川芎10g,地龙10g,全蝎3g,全瓜蒌15g,莱菔子10g,生薏苡仁12g。
(功能主治)宣肺定喘、通腑化痰。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症见喘促气急、喉中痰鸣、痰黄而黏、呛咳不利、胸闷、大便不通者有效。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2.补肾定喘汤
(主要成分)熟地黄10g,麦门冬10g,五味子6g,山茱萸肉10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10g,沉香3g,肉桂3g,紫石英15g(先煎)。
(功能主治)补肾纳气、润肺平喘。对久病哮喘症见喘促气短、呼多吸少、气不得接续、精神疲惫者等有效。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3.龙百三拗汤
(主要成分)生麻黄10~15g,杏仁12g,甘草10g,广地龙15g,紫菀10g,佛耳草30g,百部15g,北细辛3~6g,枳壳6壳,石苇15~30g,五味子5g。
(功能主治)宣降肺气、化痰平喘。对哮喘持续症见呼吸气粗、气急、持续发作数日不解者有效。若伴有感染,加银花15~30g,鱼腥草30g。
(用法用量)水煎,早、晚服2次,每日1剂。
4.固本平喘汤
(主要成分)党参10g,五味子6g,熟地黄15g,山药15g,生赭石3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
(功能主治)补肾益肺、降气平喘。对哮喘病日久不愈、肺肾俱虚、虚证哮喘者有效。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
5.参蛤定喘散
(主要成分)红参、紫河车、川贝母、麦门冬、北沙参、钟乳石、炙款冬各20g,蛤蚧1对,化橘红10g,五味子15g。
(功能主治)扶阳益阴、健脾补肾。对支气管哮喘病久不愈,症见喘息气促、精神疲惫、晚上足肿者有效。
(用法用量)将上药研为极细的末,每服3g,每日2次(或装入胶囊,每服6粒)。
6.二麻四仁汤
(主要成分)炙麻黄4.5g,麻黄根4.5g,苦杏仁9g,桃仁9g,郁李仁9g,白果仁9g(打碎),百部9g,款冬花9g,车前草24g,生甘草4.5g,陈辛夷9g,苍耳子9g。
(功能主治)调整肺气、排痰止咳、散风脱敏。对支气管哮喘发作,症见喘促气急、喉中痰鸣、痰白而黏、胸闷者比较适宜。
(用法用量)水煎,分2次温服,每日1剂。小儿可以酌量分多次服。
具有止咳作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1.杏仁
(成分)种子含脂肪油约5%,苦杏仁苷2%,后者水解后可生成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等。此外,尚含有苦杏仁酶、苦杏仁苷酶及樱苷酶。
(性味归经)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作用)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治疗剂量的本品经口服后,其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在体内缓慢水解,逐渐生成微量氢氰酸,后者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呈现镇咳和平喘的作用。为常用的止咳、平喘中药。
(不良反应)多服易中毒,轻则头晕、呕吐,重则昏迷、惊厥、呼吸障碍、瞳孔散大。
2.枇杷叶
(成分)含皂苷、苦杏仁苷、齐墩果酸等。
(性味归经)苦,平。归肺、胃经。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因含苦杏仁苷,故作用与苦杏仁相似,口服后分解出微量氢氰酸,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所含油质有轻度的祛痰作用,本品的水煎剂,经动物实验有抑菌、平喘和祛痰作用。
3.百部
(成分)含有百部碱、原百部碱等多种生物碱。
(性味归经)甘、苦,平。归肺经。
(作用)润肺止咳,灭虱杀虫。药理实验证明,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抑制咳嗽反射,从而产生镇咳作用,为中枢性镇咳药。抑菌试验表明,百部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动物试验尚表明,本品对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有防治作用。
4.半夏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作用)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药理实验有镇咳、止吐和催吐(生半夏)作用。镇咳作用略次于磷酸可待因。作用机制可能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止吐作用则可能是由于抑制呕吐中枢所致。
5.胆汁
(成分)主要为胆酸盐。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肝、胆经。
(作用)清肺化痰,清热解毒。实验表明,胆酸钠有中枢镇咳作用,且对支气管平滑肌有舒张作用。胆汁对呼吸道常见的甲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临床用于百日咳、慢性气管炎等症,疗效确实,且不良反应少见。
(不良反应)口服胆荚片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胃部不适、恶心、大便转溏。
6.渐贝母
(成分)主要含有浙贝碱、浙贝次碱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经。
(作用)止咳化痰,清热散结。药理实验证明,浙贝碱有较明显镇咳作用及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作用。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有关。浙贝母临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气管炎、肺炎之咳嗽,与川贝母比较,浙贝母适用于急性风热咳嗽,川贝母适用于慢性虚劳咳嗽。
7.川贝母
(成分)主要含有川贝碱、炉贝碱、白炉贝母碱等生物碱。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作用)清热润肺,止咳化痰。作为镇咳祛痰的药物,主要用于无痰或少痰的咳嗽,但川贝既能祛痰,又有抑制痰涎分泌之效,故痰多者也适用。临床多用来治疗肺结核、慢性气管炎等的咳嗽症状。对寒湿而致的痰饮咳嗽,川贝效果不佳。
具有平喘作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1.麻黄
(成分)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其次为伪麻黄碱和微量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基麻黄碱,尚含挥发性的苄甲胺、儿茶酚鞣质及少量挥发油,油中含α—萜品醇。
(性味归经)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作用)发汗,平喘,利水。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甲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对平滑肌的解痉作用与麻黄碱相似,但对血压影响较小。麻黄碱可兴奋心肌和收缩血管,对心脏与血管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可使心跳加快、加强,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但作用较弱而持久,且舒张血管作用极微。因此,用于滴鼻时,无继发性血管扩张的作用。较大治疗量的麻黄碱能兴奋大脑皮质和皮质下中枢,引起精神兴奋、失眠、不安、震颤等。也能兴奋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当延脑受抑制时,麻黄碱具有苏醒作用。短时间内连续反复应用麻黄碱,可使作用迅速减弱,最后可完全无效,停用数小时后可以恢复。麻黄挥发油在体外对流感病毒具有强大抑制作用,并证明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PRg株的小鼠有一定疗效。
(不良反应)麻黄常用于发汗平喘,服用过量时,常发生烦躁、失眠等中枢兴奋症状,以及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有高血压、冠脉功能不全、动脉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失眠者慎用或忌用。
2.樟叶油
(成分)主要含有桉油素、芳樟醇及樟脑,其次为β—蒎烯和松油醇等。其中桉油素、芳樟醇及松油醇均有平喘作用。
(性味归经)温,辛、气香,无毒。归肺经。
(作用)祛风散寒、平喘、理气活血,止痛止痒。民间用樟根、樟木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及克山病;用樟子治慢性支气管炎等。经研究发现,樟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平喘作用,临床平喘效果显著,但樟子来源不如樟叶丰富,且加工较繁。樟叶油经药理研究证明,其药理作用与樟子油基本相同,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显著的平喘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作用。临床平喘疗效较好,祛痰、镇咳效果较差,对并发肺气肿和病情严重者则疗效较低。适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起效,作用维持3~10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