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要说
官场小说在中国文坛的流行绝不是偶然的,这源于中国人官本位思想本来就根深蒂固,加上社会转型期,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问题,更加引发了人们窥探官场内幕的兴趣。官场小说作家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窥探欲,于是就引发了图书市场一轮接一轮的官场热。
但这不是根本,官场小说真正的流行,原因远比这深刻,也比这复杂。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在写作过程中,不断有记者追问我,要我对当下官场小说的盛行与风靡给出一个解答,我无力。我说,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阅读的理由,有人看热闹,有人图新鲜,有人想学权谋,有人想窥探官术。总之,不能将它笼统地归结为哪一条。这话其实是在搪塞记者,也在搪塞我自己。写作久了,我才发现,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去搪塞,去应付,不是我们不能讲真话,关键是,有多少真话能被别人读懂?又有多少真话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这部集子是我这些年零零星星写的一些中篇,这次结集出版,本不想写序言这种啰唆的话,但编辑王传丽是个热心的女士,负责到了极点,一再邀我为这部集子写点题外话。我推了很久,一来要说的话都在小说里,再说就显得多余。二来我很少写序这种东西,面对电脑,找不到写这种东西的语感。突然这天,传丽女士给我发来一篇东西,是她编这本集子时的一点感想或体会。这刺激了我,编辑尚能如此,作为原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多写几句,又有什么?
我原本不是写官场小说的,阴差阳错,最终走到了这条路上,也算是偶然中的必然吧。我对百姓眼里的官场算是有一定的了解,更因为身边有不少朋友、同学以及亲属为官,对他们的认识还有解读、观望与打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何况这么多年,这么多官场中人官场中事包围着我,浸淫着我,我感觉,自己虽然早已离开官场,但心,仍然在那个磁场里,一刻也没离开过……
小说来源于生活,这话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官场小说作家似乎只有生活还不够,还需要一颗没被污染的良心,需要追问精神,需要敢于言真话敢于撕破某些东西的勇气和信心。更需要草根立场、民间立场。这些,我自信都有,而且事实表明,这些年我跟我的读者们是站在一起的,是心连着心的。不少素材,甚至就是读者直接给我的,是他们的遭遇,是他们的苦难。
抒写苦难,这是作家的使命。
作家不能逃离开现世,更不能躲在象牙塔里玩文字游戏,那样,文学会灭绝,会遭到读者彻底的唾弃。作家必须直面当下社会现实,而且像钉子一样钉进这杂象丛生的社会现实,毫无畏惧地摸到那根最痛也最深的神经。然后用自己的文字告诉读者,现实是这样的,真相在这一隅。
对真相的追寻不只是记者的责任,更是作家的责任。有人说这样的作家是浅薄的。我说,如果文学硬要在浅薄与厚重里选择一样,我宁可选择浅薄。因为我玩不起所谓的厚重,我不想让自己的文字一出世便包裹上一层厚厚的尘土。关注当下,关注民生,是我写作的永恒目标。为此,我愿意承受一切责难或诟骂。
《实习书记》这部集子收入的作品,是我对自由、真诚、清洁精神的追求。官场小说虽说有它的规律和特点,但并不一定就是专写腐败,我把笔墨更多地集中在官场哲学、官场文化和官场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官员心灵的异化、扭曲、挣扎。我一向认为,文学应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助缘,应该为人类提供优秀的灵魂给养。文学不只是关怀底层,关怀劳苦大众,同样也可以关怀人类中的每一个阶层。中国官员的内心世界,其实是很斑杂很繁复的,百姓有的痛,他们也有,百姓有的苦,他们也有。在心灵层面,他们跟百姓一样在经受着煎熬,经受着炼狱。
话到最后,还是回到文学这个大命题上。有人说现在的文学生态已经恶化,文学早已边缘化。但我认为当下的文学生态并不是在恶化,也不是文学已经边缘化,问题还是出在作家身上,作家们对当下复杂多变的世界万象没有反应,埋首故纸堆,一味地强调过去,使得小说离现实越来越远。要想重振文学的大旗,首先强调文学要回到现实当中,其次要去除文学种类的歧视化,抛开所谓主流文学、官场文学或科幻文学的标签,只以作品实力说话。只有回到读者视野里,在读者面前弹唱,才能感动读者。毕竟他们明辨美丑的双眼,才是作品要去的最终方向。
许开祯
2011年9月,甘肃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