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20977000000014

第14章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4)

化学致癌物。在农业环境呼吸肿瘤的研究方面,较为注重的毒物为黄曲霉毒素,它是黄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常见于花生、谷类及其他食品中。因此,在这些食品储藏、加工处的空气、粉尘、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的黄曲霉菌及毒素。

总之,随着农业(特别是畜禽饲养业)的迅速发展,农业环境有害因素的数量及污染水平必然日趋增加,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确保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

中国是荒漠化大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3327万km2,陆地总面积的34%,将近4亿人生活在荒漠化和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据《经济日报》2000年6月18日报道,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20世纪70年代,我国荒漠化面积以1.560km2/a递增,80年代,我国荒漠化面积以2.100km2/a递增,进入90年代,荒漠化面积以2.400km2/a的速度递增。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西南和其他地区也有分布。据最新资料,素有“绿色明珠”美誉的海南岛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亦已日益突出。据悉,海南岛荒漠化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东方、昌江、乐东、儋州、三亚等市县,以东方县境内最为严重。据卫星遥感监测,1990年4月东方县沿海地区和昌江、乐东的部分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为30.1799hm2,而近几年以年均20505hm2的速度在递增,相当于一年一个海口市的面积被荒漠化。导致土地荒漠化加速的主要原因有3条:一是乱砍滥伐;二是过度放牧;三是农业复种率低。

宁夏地处西北地区东部,东、西两侧受到沙漠的威胁,南部受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是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遍布于全自治区,仅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面积就达437万km2,占自治区国土总面积的85%。全自治区490万人中,有近90%的人受到荒漠化的影响。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水系的发源地,素有“江河源”之称。长江在青海省境内长1.200km,出省径流量占径流总量的25%。黄河在青海省境内长达1.694km,其平均出省径流量2852亿m3,占黄河总径流量的492%。但是,近几年来,长江在青海径流减少,众多湖泊干枯;草场退化,灌丛毁坏;水土流失面积达到10多万km2。黄河在青海的生态问题更为严重:水土大面积严重流失;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水源涵养功能降低,出境水量减少。据《中国地质矿产报》1998年5月2日报道,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正遭受着人类和自然界的严重威胁:水位下降且矿化度增高;草场退化;流动沙逼近。目前,青海湖由于受气候干旱影响,湖水的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加之农业开发截流补给河水,致使湖水水位逐年下降,导致湖底裸露面积增加,在干旱、大风等气候作用下变成沙地。30年间,沙漠面积由450km2增加到700km2以上。因流动沙丘的影响,鸟类的食物和巢穴受到破坏,一些动物因失去栖息和生活场所而死亡。植被的破坏,造成了气候失调、干旱加剧的恶果,进而使青海湖邻近的高寒草甸和干旱草原地区风暴成灾,沙漠蔓延,逼近湖区,日益威胁着鸟的天堂。湖面的退缩,反过来又加剧着环湖四周的草场沙化,气候旱化。这是一种难以终止的恶性循环。

按理说,我们全民动员,年年种树,荒漠化现象应该得到有效的扼制,但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扩大呢?据说有位来到四川九寨沟观光的外国人在赞叹九寨沟旖旎的自然风光后,叹息道:可惜这里的人不懂得爱惜树木。因为一路上他看到到处都有砍倒的树木。他说,这在国外绝对不会出现。实际上,这位外国人看到的现象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不是吗?海南4.000亩红树林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东北某地一植树专业户的承包合同被乡干部私自变更后,他的一大片林子便被乡民盗伐殆尽……滥砍滥伐、护林工作滞后、盲目侵占林业用地。可概括成一句话:国民“绿色意识”淡薄,是导致我国荒漠化不断增大的原因。不久前有报道说,有位日本人自费来到中国沙漠地区植树、护林。这位日本人实际上给我们上了一堂“绿色意识”的启蒙课。

我国有一半国土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土地。西北一些地区经常处于风沙侵袭之中。近数十年来,由于土地开发利用不当,现代沙漠化土地不断增加。中国的沙漠面积本来就不小(包括沙漠、沙漠化土地面积约1533万km2),而过度的垦荒、毁林和过量开采地下水又导致沙漠化的加剧。

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北方形成的5万km2的沙漠,主要原因就是由于人为的不合理经济活动造成的。滥垦、滥牧、滥伐的结果,使植被大量减少,土地失去保护,风蚀日益加剧,沙化加速进行。准噶尔盆地内原有梭梭林750万hm2,郁郁葱葱,林间黄羊成群,野驴、羚羊、野兔出没,狐狸和狼时有所见。但20多年来,由于垦荒和樵采,梭梭林面积只剩下100多万hm2,植被疏落,沙化严重,羚羊和野驴大量减少,狐狸罕见,对梭梭危害极大的沙鼠横行。全新疆五六千万亩红柳林,现已大半被砍。植被破坏还使这里的沙漠迅速发展,流沙移动。从敦煌至柳园的公路,流沙如瀑,常阻塞公路。流沙移动还不断地吞噬农田和村庄,形成可悲的沙进人退局面。

宁夏是我国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地区之一,土地沙漠化面积为168万km2,占宁夏总面积的323%,占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5%。土地沙漠化严重破坏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直接影响农牧业生产,风蚀将地表细粒物质吹走,有机质和养分损失,地力下降、农作物减产,草场植被退化、草质变差、覆盖度降低。风沙打死、打伤禾苗,造成重播、减产、绝收。如盐池县高沙窝乡20世纪60年代初可种小麦,由于风沙的危害,目前已无法种植小麦。造成宁夏土地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多风的气候;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地表沙质物质组成和沙性土壤;稀疏的植被。人为因素主要为:大量开垦草原;过度放牧;过度樵采,滥挖药材,以及人口大量增加。

石漠化(裸岩)是一种新的环境地质灾害。它是指地表土层在长期侵蚀、溶蚀作用下,表层受到风化剥落,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后形成石质山或石质地。在石漠化地区,一无土壤,二无植被,泱泱大地,裸岩遍布。广西桂中、桂西北一些地区,裸露着大面积岩溶石山,且以惊人的速度向裸岩--石漠化演进,严重地威胁着上述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近10年来的裸岩--石漠化面积以年均2%~3%的递增速度逐步扩大。若按此速度,100年后,从贵州高原到广西桂西北一带岩溶石山地区,其裸岩面积将增加到70%以上,最终将溶化成为典型的亚热带岩溶荒漠。

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森林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流失。国内外的专家一致认为,形成水土流失的决定因素有3个:雨滴冲击;流水冲刷;土壤渗透性差。而森林可以有效地克服这些因素。森林林冠可以减弱雨滴对表土的直接冲击和侵蚀;枯枝落叶层也可避免流水冲刷,林地良好的渗透性,则有助于减少径流及其速度。大量的研究都证实了森林防治水土流失的功效。还有研究表明,覆盖率30%的林地较无林地减少土壤流失60%。

唐守正在研究“中国森林资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后指出,我国长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森林覆盖率分别为22%、85%、267%,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512、3.700、190t/km2,从中可以看出森林对防止水土流失的宏观作用。对于小地域来讲,森林的作用更明显。森林的“自然化”程度越高,保土能力就越强。以长江中上游为例,植被覆盖度为09时,土壤流失量几乎不受坡度影响,约60t/km2;覆盖度为06时,在22度坡地上土壤流失量增加5倍以上,覆盖度为03时,在33度坡地上土壤流失量增加50倍以上。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形复杂,坡陡山高,森林的破坏会急剧增加河流的泥沙含量。

长江上游森林过量砍伐的情况,直到拟稿前仍未停止。目前森林企业下放给地方,其庞大的职工队伍还不得不靠大量采伐来维持。非主要林区的情况更为可怕,福建每年生长木材1.800万m3。但砍伐量达2.500万m3,民间烧掉近1.000万m3。目前福建用材林已所剩无几,这使各河流输沙量剧增。1967~1977年,闽江下游年均输沙量比1951~1966年高16倍,11年间流失的泥沙约8.976万t,相当于流失64万亩土地的全部表土。自1970年以来,秦岭等地森林面积已减少159%,天然森林线又普遍后退了一二十里。整个陕西宝鸡地区1954年以来造林240万亩,实际保存者仅31万亩,保存率只有128%。按此,要250年才能把该地宜林荒山绿化起来。

据统计,我国因植被破坏,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t,目前仍有增无减。目前,黄河下游的河床已高出地面3~10m,成为一条空中“悬河”,一旦遭到特大洪水的冲击,估计在流量超过223万m3/s的情况下,随时有决堤危险。黄淮平原的各种建设有可能因此被毁于一旦,几千万人正在受到严重威胁。太湖流域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03%,耕地亦只占13%,工农总产值却占10%以上(达千亿元),财政收入占全国1/5,人口3.400多万,城镇上百个。但1983年因洪水淹浸农田500多万亩(占耕地1/5),其中219万亩成灾,损失8亿元以上。黄河年输沙量高达16亿t,(377kg/m3,尼罗河为1kg/m3)早被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的“主动脉出血”。1957年动工的三门峡工程更加重水库区泥沙淤积,回水淹浸,危及关中八百里秦川乃至西安市,成了一次重大的决策失误,致使工程改向,到1980年还未完全收尾。目前,长江支流湘、资、沅、澧水系,含沙量大增,每年输入洞庭湖的泥沙达12亿t,湖底年年增高,容积正日渐减少。

造成土壤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缺乏。在有较好植被保护的处女地上,受雨水侵蚀每年每公顷土地流失的泥沙不过025~148t,这样的侵蚀速度尚能够由岩石风化所补偿。但在农业土地上,为了消灭杂草和虫害,并使土壤疏松以保持水分,通常都要进行翻耕。翻耕的结果是彻底破坏了地面植被,使土壤完全裸露。当雨水降落时,雨滴的冲击能够击碎土壤团粒,使土壤粒子分裂,并被抛离地面。由雨滴溅起的土壤细粒可在土壤表面迁移或渗透到深土中,从而堵塞了土壤疏松的孔隙,导致板结或淤积,压盖其他表土,或者随地面径流而干脆流失掉。在低强度侵蚀下,首先使最表层细小的土壤颗粒流失。这部分土壤所含有机质最多,肥力最高。它的侵蚀导致土壤结构和组分的改变,使土壤变得粗糙,贮水能力下降。在高强度侵蚀下,表土受地表径流冲刷而大量流失,不仅冲走土壤表层最肥沃的成分,而且殃及深层土壤。由于土壤的团粒被破坏或冲走,土壤渗透性下降,在雨水的进一步侵蚀下,土壤的流失会不断加剧。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土壤有机质大量损失,破坏了作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土流失还使林地植被向下演替,造成亚热带地区的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逐渐被强阳性的马尾松和禾本科草类代替,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水土流失还造成泥沙淤积湖泊、河道、水库以及灌溉渠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潜在威胁。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使湖底每年平均抬高3~4cm,湖床比江北平原高出5~7m。至于水库淤积,良田淤塞,造成的损失更无可数计。

厚度为30cm的表土,每亩只有30t土壤,如果每年流失1t,那么二三十年就可流失殆尽。山东省不少山丘地区,土壤厚度少于30cm,水土流失已使一些地方出现大片大片的石板区,寸草不生。四川一些县,每年剥蚀表土厚度05~06cm,使许多地方岩石裸露,变成光山秃岭。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已是光山秃岭,沟壑纵横。分布在松嫩平原的108万km2的东北黑土地,是世界着名的高产土壤。然而,这片黑土地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掠夺式经营方式,土壤生产力正呈下降趋势。专家指出,东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占1/3以上,成为我国商品粮基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古代的黄河流域曾经是林木茂盛、富庶繁荣的地区,到商代时其森林覆盖率还达到50%以上。但如今,曾经孕育了灿烂文明的黄土高原却是满目荒凉,成为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宁夏属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水土流失面积279万m2,占宁夏土地总面积的538%,年侵蚀量达1亿t。水土流失破坏水利设施,使水库淤积、灌溉面积下降,干旱加剧。1959年以来,宁夏黄土地区修建230余座中小型水库,到1989年由于淤积、洪水冲垮降为塘坝有49座,其余181座水库淤积相当严重,减少库容设计44%,灌溉面积减少46%,平均每年因泥沙淤积损失有效库容1.500万~2.000万m3,相当于损失一座中型水库。土地资源和水利设施破坏导致土地贫瘠、农林牧业全面衰退,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大量泥沙进入黄河,给下游造成威胁。水利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的长江流域,长期来由于土地利用不合理,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土壤侵蚀现象呈增长趋势。1949年以来长江流域的土壤总侵蚀量达24亿t以上,相当于每年毁土地720万亩。长江上游每年输入长江的泥沙总量达54亿~9亿t。这不仅毁坏土壤土地资源,破坏农林业生产,严重的泥沙淤积还直接危害水利、航运事业。目前,流域内因土壤侵蚀已出现“红色沙漠”、“白沙岗”“光石山”等侵蚀劣地和“地上河”,有些地方因“土壤危机”村民们不得不迁移他乡!..自从中华民族开垦这片美丽的国土以来,水土流失以及风沙灾害已使我们损失了大约1/3的耕地。在今天人口剧增、粮食需求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水土流失却仍在剥蚀着仅存的宝贵土地,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大事!“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黄河平均每年泥沙流量高达16亿t,这也不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这番尖锐而又生动的话,是《2000年地球》主编,美国未来学家巴尔尼博士访华时,在看到黄河泥沙时说的。是的,东流入海的,正是“中华民族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