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地球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20977000000018

第18章 索取的同时,学会善待(2)

国家环保总局等单位于1998年12月31日曾发布了“聚焦太湖”的零点行动,但污水还在排入太湖,大港公司附近大片农田被印染水严重污染。为此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曲格平说,太湖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1998年的“零点行动”仅仅是一个从“零”的开始,我们一定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和奋斗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太湖水重新得到恢复并永远保持它的清澈。

在珠江流域,在海河流域,在辽河流域,乡镇企业环境污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蔓延着,我国广袤的田野上,净土越来越小,净水越来越少。

据《中国环境报》1999年6月1日报道,近一个多月,安徽巢湖市自来水水源遭到严重污染,巢城区域14万居民饮用水质量已难以保证。5月28日记者赶到巢湖市环城乡贾塘圩中沟入湖口处,看到大量污水正向巢湖流淌,并看到污浊的河面、湖面上黑波荡漾,还闻到一股熏人、浓烈的腥臭味道。距此不到400m远的巢湖市供水有限公司第一水厂取水水源已被向下流淌的这股污水所包围,第二水厂取水水源也难逃厄运。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1999年春节前后,尤其是从4月20日起,这股污水开始骤增。据附近群众反映,这股污水是从上游双桥河和西圣工业区通过贾塘圩排灌站排过来的。一位生活在圩堤附近的郑姓居民对记者说,想起来真害怕,这些连牙齿都不能刷,甚至不能浇地的污水,竟成了老百姓的饮用水源。据《经济日报》2000年4月1日报道,治污“零点行动”结束不久,安徽巢湖、云南滇池废水排放又出现反弹。据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表明,一些企业仍在超标排放,入湖污废水和主要污染物仍居高不下;滇池流域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的《全国环境质量变化分析》表明,滇池所有监测点水质均劣于5类,氮、磷污染依然严重。据国家环保总局污染控制司负责人介绍,巢湖等流域在实现工业企业废水达标排放之后,当地一些企业受利益驱动,无视国家法规,超标排放污水,这是必须予以制止的。

湖泊,能蓄水泄洪,航运灌溉,又能调节地区气候,还能用来进行水产养殖。它是水禽水鸟的栖息地,也是污物的净化者。它为人类带来的巨大利益,同围湖垦殖增收一些粮食的眼前小利是根本无法比拟的。湖泊是人类宝贵的财富,但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常常把某些有害物质排入湖体中。例如造纸工业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会使水体呈现黑褐色。湖泊对排入水中的有害物质,有一定的容纳限度和自净作用。但超过了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便引起危害、使水体受到污染。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和污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有机物质污染、油污染、农药污染,以及一些金属污染物等。

在造纸工厂、食品加工厂以及城市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蛋白质、脂肪、木质素等,如果将它们排入水中,正是水中微生物和藻类等浮游生物的好“食料”,从而促进了它们的大量繁殖。越来越多的水生生物生长繁殖、死亡和腐败的出现,从而引起水中氧气的大量消耗和减少,使水质恶化。

乡镇企业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不仅给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而且给整个社会发展埋下了无穷的后患。由于求富心切,在选择发展项目时,乡镇干部不管什么工厂,只要赚钱,能上就上,不能上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办乡镇工业,确实可以用几年时间得到几十年办农业所不可能得到的经济效益。这样,一批又一批污染严重的小工厂,就在田园和山乡“安家落户”了。自80年代中期以来,淮河流域的小造纸、小化工、小印染、小制革等厂纷纷上马,盲目发展。安徽省阜阳地区有一个小镇,仅仅几年时间,小皮革厂就发展到500多家。河南省某地方圆不过百余平方公里,竟密布着1.000多家小皮革厂。这类小工厂,工艺简单,技术落后,而且没有治理污染的设施,其工业废水无疑成了淮河流域严重的污染源。沿淮两岸,这类小厂成千上万,星罗棋布,每日排入淮河的废水、污水将近700万t。

乡镇企业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却给下游造成了连锁污染,危害深重。1994年七八月间,淮河上游连降暴雨,河南、安徽境内许多地方相继开闸放水,积蓄了一年左右的2亿m3污水倾泻到江苏境内,造成一起特大污染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7亿元。国务院曾明文规定,乡镇、街道不准从事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坚决制止污染转移,严禁将有毒、有害产品委托或转移给没有污染防范能力的乡镇企业。但是,一些大中城市明知故犯,有的企业因污染严重被迫关闭,为了东山再起,就另起炉灶,向乡下转移。外商也乘机而入,把大批污染密集产业向我国乡镇转移,农药、油漆、染料、电镀、电池、石棉、塑料薄膜、泡沫塑料、发泡剂、灭火剂、制冷剂等高污染的外资企业,在广大乡村见缝插针,遍地开花。据有关部门统计,1991年,外商在中国设立的生产企业11.515家,协议投资额为8771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产业中的企业高达3.353家,占总数的2912%,协议投资额为3227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3680%。有人为此惊呼,外商到中国是投资,还是投毒?

国家环保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573万个乡镇企业中,属主要污染产业的工厂达366万个,10年间发生污染事故1.983起。目前,全国纸张产量的40%,硫磺产量的60%来自乡镇企业。

发展乡镇企业,是为了脱贫致富,实现小康,如果这个小康给农村带来的是后患无穷的污染,这无疑是比贫穷更可怕的一种灾难。乡镇企业确实把千千万万的农民推上了富裕的道路,许许多多的农民甚至成了令城里人羡慕的“大款”,据说,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生存问题已不存在。实际上恰恰相反,在许多地区,正是乡镇企业给富裕以后的农民带来了新的更严峻的生存危机。专家认定,在中国,40%的乡镇企业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农村环境污染由点到面向全国蔓延,净水资源污染危害加剧。

淮河沿岸居民针对河水污染严重问题,编了一首顺口溜,形象而生动地反映了他们的生存现状:“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流域内有一个小镇,乡镇工业成就显着,人均收入居全县之首。可是,这个镇周围的饮用水均受到严重污染,癌症发病率高得惊人,镇上青年人应征入伍,体检时竟无一人合格。时值2000年淮河污水仍不断向下游排泄。据2000年6月8日《扬子晚报》报道,地处淮河下游的盱眙县多年遭受淮河污染之苦,造成经济损失数亿元。2000年6月初淮河流域普降大雨,因长期干旱,积蓄在淮河上游河道中的超标污水伴着雨水向下游排泄。且这次污水有明显的混浊并带有异味。岸边出现大量死鱼。

长江两岸是我国重点开放带,近年来,沿江许多地区因饮用污水引起的癌症和各种疾病与日俱增。一些乡镇企业这边向长江索取水资源,那边却把长江当做天然排污沟,不顾一切地排放污水。沿江170多个自来水厂,有一半水厂生产出来的水不符合饮用标准。自己排污自己吃,自食其果。

矿产资源不合理开采造成的损失及灾害

由于人们对矿产资源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对宏观的社会效益重视不够,加之某些政策、法规的滞后性和管理上的疏漏,致使一些企业,特别是集体、个体的乡镇企业不仅在煤矿、金矿资源的开采利用上只顾眼前的、局部的经济效益,而且在其他一些矿产资源上亦滥采乱挖、采易弃难、采富弃贫、采主脉弃细小余脉等不合理的破坏性开采的同时,将环境的保护置之一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生态平衡,酿成了一系列的灾害性后果。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能源基地,乡镇企业中小煤矿和土法炼焦占很大比例。由于开采方式落后,有的地方丢失的煤炭比采出量还要多。陕西省有1.000多处小煤矿,只有极少数矿井符合国家规定的正规采煤方法,资源的回收率只有40%。江西省先后4次治理整顿小煤窑,但每次整顿后均不同程度死灰复燃。急功近利的小煤窑往往低水平建设,煤炭回采率平均只有10%。

云贵川3省土法炼硫在局部地区已造成毁灭性社会公害。土法炼硫磺,生产方式十分落后,大量的硫和铁以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形式流入环境,造成炼硫区黄烟笼罩,毒气熏人,废渣堆积如山。有的炼硫区方圆几平方公里内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国家标准5~50倍。三省炼硫区堆积的硫渣近2.000万t。整个炼硫区山光岭秃,寸草不生,大片耕地变成了“死土”,上万农民丧失了维持生存和养育后代的基本农业生产环境,有的停产20年还不能恢复正常农业生产。

云南金顶铅锌矿附近众多的机关、工厂和个人纷纷上山采矿,1985年以来挖了600多个矿洞。他们为采得1t可以出售的矿石便扔掉7~10t工业矿石,被丢弃的铅锌矿石漫山遍野,含锌量高达31%;仅5年间,便消耗、浪费了宝贵的工业储量矿石800万t,潜在价值95亿元!所含锌、铅金属储量135万t,相当于国家同期进口的锌、铅金属的3倍以上。

由于黄金生产的可观的暴利和管理上的种种困难,大量的含有汞及其他金属的废水、废渣随意排放,造成大面积水源污染和土壤污染。这些污染源均分布在大小河流的发源地附近,大量含有汞、化学添加剂和其他金属的废水流入或渗入山区小河,并随水流向下游地区扩散。一个100t的选矿厂一年排放的尾矿即达3万多吨,不几年便可填平一个小山沟。这些数量巨大的尾矿大量堆积在上游山川,一遇暴雨便随洪流滚滚而下,使河流含沙量成倍增加,浊流滚滚,同时也将各种污染物带到广阔的下游地区,人们用这些污染了的河水灌溉农田,在这些深受金属毒害的泥沙沉积成的冲积扇上种植各种蔬菜、庄稼,长年累月地饮用这些污染了的河水,势必对人体造成各种危害,甚至会使20世纪50年代发生于日本的“水俣病”现象在我国重新上演。

大部分脉金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山区,矿山未开发前植被丰富,山林茂密,草甸遍布。随着矿山的开发,一些林地、草地变为简易公路,大量的乔木被砍伐,用做矿柱、搭工棚材料,取暖或做饭用燃料,还有大面积的未利用的林木、草地被废石覆盖或在火灾中毁灭。

含氰废液处处流,含氰废渣处处倒。1887年,人们第一次从氰化溶液中提炼出金后,氰化提金法便在世界各地逐步推广、应用。氰化提金中常用的溶剂是氰化钠(NaCN)、氰化钾(KCN),它们都是极毒的物质,对人的致死量仅为200mg左右,易溶于水,水解时常形成剧毒的氰化氢(HCN)气体。由于氰化区和生活区交叉使用,一些氰化中毒事件在矿区屡见不鲜。

在氰化过程中,除了使用氰化物作溶剂外,还普遍使用其他化学药剂,例如:过氧化氢、过氧化钠、醛氟酐等催化剂;各种矿石溶洗剂;石灰、苛性钾等保护碱;硫化钠、氯化钡、三氯化铁、氨水、苯酚等除硫、砷、钼、铜及其他杂质的除杂剂。这些化学剂的使用,除了本身存在的污染外,又生成许多新的污染物,使污染成分复杂化。由于各种化学剂的使用与污染,下游的人们照常在河中捕鱼、捉蟹、捞虾,严重污染环境及影响人体健康。氰化氢、汞蒸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有毒气体使局部地区空气严重污染。

目前,矿区各种污染的恶果已在许多方面明显地显露出来,正逐步引起人们的警觉,但许许多多潜在的危机还没有被意识到。矿区环境亟须治理,不然我们将愧对祖先,有罪于子孙。

长年大规模无组织的疯狂采金活动,已使阿尔泰山中脆弱的植被惨遭破坏。山为乱石,河是泥浆。每到山洪暴发季节,到处是一片泥泞坑和泥石流。昔日的草被、树木全变成今日狼藉的灰石堆,上游沟涧中淌来的清清溪流竟漫溢成青灰色和土黄色变幻不定的浊流。失去植被的河岸不断在浸蚀中崩塌,整齐的白桦树时有歪倒或漂流而下。这里树木被砍伐和被弃毁情况十分严重。

山东某县的土法淘金遍布全县16个乡镇的280个村庄,从业户达1.665家。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用土机磨生产1g黄金,就有1g黄金同时白白流掉。仅此1项,全县1年损失黄金1.000kg以上。黄金生产排放的污水还使全县9条河流、6座水库、50多座塘坝、1.000多眼水井受到污染而不能饮用。

甘肃河西走廊黄羊河上游的双龙沟至黄花滩一带长17km的河床里,有来自本省10多个市县和青海、宁夏、陕西、新疆、西藏等省区的4万多人大规模开矿淘金,是西北最大的淘金场。由于管理混乱,技术落后,不仅丢失大量金矿资源,而且使植被惨遭破坏。数万采金者砍伐林木当柴烧,或用林木来编笆支护井壁。据有关部门实地测算,河床两岸和上游水源涵养植被毁灭性破坏面积有78万m2,原有绿茵草场也变成了七高八低的沙砾石料场。与此同时,水源遭到严重破坏,黄羊灌区设计灌溉面积24万亩,已有1/3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