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贫富不在于赚钱多少
有些人想当百万富翁,于是拼命地工作,一人身兼数职。但最后,往往在赚到100万的时候累垮了。但是有些人每年都能轻松地赚上100万。他们只有一份薪水,却不断有新支票入账,使他们的财富不断增加。
这两种人的区别不在于他们赚了多少钱,而在于谁能够真正让自己口袋里的钱高效地运转起来,生出更多的钱。所以说,一个人的贫富不在于赚钱多少。
许多普通人终其一生都很贫困,这是因为他们很少去想如何赚大钱,他们总是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他们不相信自己的一生会有什么变化。而许多富人却恰恰相反,他们从生下来,就从骨子里深信自己不是做普通人的料,最终将成为富人。
富人往往有很强的赚钱意识,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各种途径帮自己赚钱。普通人在家看电视,一部乏味无比的肥皂剧能让他感动得痛哭流涕,看完之后还会模仿里面的时尚来武装自己;而富人却把看肥皂剧的时间用在了出外跑市场上。他们即使是去打高尔夫球娱乐时,也不会忘记随身携带项目合同。这就是观念的差别,也是最终使普通人成为普通人、富人成为富人的根本原因。
当然,对于那些立志成为富人的人,首先应该明确一点,不是做出这个选择你就会比别人开心、幸福或者荣耀。而是从你做出这个选择的那一刻起,就要做得比别人好,比别人付出更多,承受更多的准备。
曾经有人就财富与人的话题提出过这样一个假说:在一个地方,最开始有富人也有普通人。然后,我们将这些人的所有财富聚集到一起,再重新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那么结果是怎样呢?一个小时以后,这种平均就不复存在了。因为每个人使用钱财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拿着这笔钱去饭店吃饭了,而有的人却用这笔钱开了一个饭店。所以,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财富的分配就不平均了。等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许多原本富有的人再一次成为富人,而许多原本贫穷的人依旧是普通人,一切又和初始的状态一样。
如果你真的选择成为一个有钱人,就要从各个方面向有钱人靠拢。经常与成功人士打交道,从别人获取成功的经验中汲取教训,然后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优缺点找准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方向。
无论如何,富有投资精神是成为富人的最重要前提。你要敢于把自己的目标付诸实践,而不是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没有付出,没有勇于直面困难、风险的拼搏精神,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有钱人的。勇于拼搏,舍得投资的人才能用有限的钱生出更多的钱,获得丰厚的回报。
不得不承认,财富确实是一根富有神奇力量的魔棒,它可以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也可以引发可怕的毁灭性灾难。它能引领聪明人走上辉煌的顶峰,也能诱使糊涂人跌入谷底的深渊。
当今时代,财富英雄委实不少。放眼望去,他们有的是白手起家,靠自己的双手打天下;有的是继承家产,薪火相传致富。虽然根基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永不言败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独树一帜的个性。他们比别人善于把握财富,正因为如此,他们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和机遇,引领潮流,从而抓住了社会上的各种财富。事实上,其致富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敢于投资,善于理财。
刘永行、刘永好兄弟被称作是“大陆首富”,兄弟俩的资产累计起来达百亿美元。他们创造财富的方法值得很多人学习借鉴。刘永好说,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成功的秘诀,只是比别人“快半步”罢了,即在思想的解放上比别人“快半步”。如他们较早地进入了农业领域--当时多数人都不看好,认为那个领域赚不到钱;他们较早地进行了规模经营;他们较早地进入农村开拓市场;他们较早地组建了团队。
凡事比别人快半步,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值得我们深思。时代和机遇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别人富了、发财了,而自己却没富起来?为什么人家轻而易举地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而我们却总是觉得钱不好赚?
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快半步”的决策能力,同时对财富信息的追求不够执着。永远记住一件事,想赚钱就必须拓展新思路,想改变命运就得靠创新,想创新就得靠理财。但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快”字。无数的事实向我们证明,财富从来就只青睐于那些具有独特眼光而且有胆识的人。只要你敢于突破自我,敢于创新,敢于比别人“快半步”抓住理财机会,你就会发现,财富其实就在你的身边!
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而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可见,幸福就跟地球自转一样,是具有规律性的,那么赚钱是不是也一样具有规律性呢?
1998年,经历了巨人倒闭后的史玉柱,从一些信息中得知,欧美国家在几十年前曾经有一种叫褪黑素的物质流行一时。他很快从自己的成败经验中做出了判断:欧美市场的昨天,就是中国市场的明天。史玉柱的这个判断并非没有依据,因为欧美国家的发展速度本身就超过中国近50年。于是,史玉柱毅然把褪黑素的一些理论拿来,结合当年在欧美国家流行的现象,做出了一系列大胆的修改、加工和移植。随后,通过各种途径的广告宣传,再结合中国市场上对礼品的诉求,热销多年的“脑白金”就这样问世了。
2002年,史玉柱通过研究发现,维生素目前在欧美国家市场上很受欢迎,销量巨大,而反观中国市场,这一领域尚未有人开发。于是,史玉柱果断做出决策,投资开发了“黄金搭档”系列产品,一经问世,再次获得巨大的成功。
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想要投资,就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但是,并不是说,敢于承担风险的理财者就是一个成功的理财者。因为投资的最主要风险就在于项目选择上的盲目性。有些项目,看起来很赚钱,却未必会收到好的结果。因为即使是同样一件事,同样的操作手法,不同人去做,收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要想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对投资项目有足够的把握。要选择那些能经得起市场检验的项目,而不是异想天开,自己想搞什么项目就搞什么项目。
21世纪盛行自主创业,自主理财。但是难的不是创业,而是择业。所以在投资界,有一句话许多人都知道,不开创个人事业是在等死,而不加选择地胡乱开创个人事业等于是找死!
这句话看起来很像一句玩笑,但俗语说得好:“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意思就是说,选择的力量大于努力。付诸努力当然重要,可如果能在努力之前就对行业加以选择,那么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所以说,投资前的选择比投资行为本身更重要,我们首先要看的是谁在做,而不是做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做事观念,一种是凡事都往好处想,另一种则是凡事都往坏处想。后者只会让人泄气,让人患得患失,停步不前,是不可能带领任何人走向成功的。而前者却会让人进步,因为它主张主动去想、去思考、去实践,这样即使最后失败了,也可以从中得到教益。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失败了一万多次,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选择继续努力,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爱迪生的一万多次失败意味着什么?不是不行,而是他在不断地向成功靠近。所以说,这世上没有失败,有的只是暂时停止!赚钱也是一样道理,赚钱并没有那么难,不是你赚不到钱,只是你暂时没有赚到而已。
在各种理财投资中,经过时间的洗礼,有一些投资法则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公认,适用于各类投资人群。
1.正视小钱的威力。
很多人都觉得,要想进行投资,手里首先得有一大笔钱才行,没有足够的本钱是无法进行投资的。他们总是觉得自己手里的钱不宽裕,还不足以进行一项投资。投资嘛,一次下来怎么不得投个两三万,否则还有什么意义?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即使是一名百万富翁,他的百万财富也是从一元钱开始攒起来的。财富不是一天赚来的,小钱和大钱一样,都可以用来投资。而这些人之所以迟迟没有踏入成功的行列,正是被他们不重视小钱的错误想法给绊住了。
2.为变富做好准备。
想变富吗?那就从现在开始攒钱吧。你每节约下1元钱,都等于为将来的富有垫起了一块坚固的基石。攒钱和花钱的道理是一样的。也许你认为,一次花20元钱和花40元钱没什么分别,但时间长了,积少成多,所产生的贫富差异就十分悬殊了。
3.为你的将来做好打算。
总有人对投资抱着这样的想法,如果把钱投资在一个理财产品上,那至少得等上几年才过得上富人的生活,还不如抓紧享受眼前的生活。这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其实是很不现实的。如果你也抱有同样的想法,那你不妨想想,几年后,你的生命依然鲜活,而舍得先吃苦的人却比你过得好,并且会一直比你好。
既然当前的富足生活是由过去的投资带来的,那么,何不在此刻就为你的将来做好打算和准备呢?
4.买公司股票代替买产品。
有些人总是很困惑自己为什么存不下钱。他们常常抱怨自己花了不少的钱,却没有收到任何的回报。其实这个问题解释起来并不难。因为他们花钱购买的只是那些公司所销售的产品,而不是公司本身。所以,他们的付出除了换回等值的产品外,是不可能再有多余的回报的。美国经济学家曾对一些有钱人的致富经验做过调查统计,他们发现,多数富人会拿出他们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去投资。并不是说这就让他们致富了,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他们成为富人的原因之一。
理念--你可以成为富有的人
“理财改变生活!”这句普通的话对我们来讲并不陌生,但其中深刻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领会。当“股票”、“基金”等专业的理财术语充斥身边时,不少人却还处于睡梦朦胧中,只敢想,却迟迟不敢行动。而当别人靠成功理财赚了大钱时,才感叹这个社会的飞速发展,惆怅自己没跟上理财致富的节拍。
曾先生是一个靠成功理财跻身老板族的典型代表。他原本只是一名从事IT行业的小职员,经济拮据,买不起房也买不起车。后来,目光精准的他看上了“二房东”的光辉前途,毅然投资房产业。仅用了短短几年的时间,他就赚了几十万,房子和车都有了。从他的“翻身”经历中,我们不难看到,是理财改变了他穷困的命运。
2003年,曾先生从某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毕业后他直接应聘到了上海的一家网站做资讯管理。刚毕业的他没有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也没有过硬的技术,自然拿不到多高的收入。但是,这丝毫不能影响上海的高消费,曾先生每月赚得不多,花得却不少,入不敷出的他最后只好从出租屋里搬了出来,到一处老楼里与别人搭床群租,勉勉强强把房租讲到了每月500元。
住进去不久,曾先生发现,原来租给自己床位的并不是这间房的真正主人,而是一个“二房东”。“二房东”以每月2000元的租金租下了这间房,然后自己分割床位,再租出去一个月的总租金竟然达到了每月4000元。“二房东”是个安徽人,本来是卖水果的,做“二房东”只是他的副业,没想到的是,一来二去,副业的收入竟然超过了主业,几套房子倒腾下来,月收入过万。
发现了这一真相后,曾先生仿佛猛然看到了一道绿光照在了自己身上。他意识到,自己的专业、自己的技术都很难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取得优势,但是做个“二房东”却不需要什么技术,还能轻松赚钱。于是,他毅然拿出5万元钱作为本金租下了不同地段的几套毛坯房,租金平均都在两三千元一个月,租期是2年到5年不等。房子找好后,曾先生亲力亲为,找来工人对毛坯房进行了简单的装修和分割。然后,他就上网广撒招租帖,平均每张床一个月租金为600至1200元不等,最低的一个床位也要350元一个月。
就这样,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曾先生手里的几套房子统统租了出去。初尝胜利果实的曾先生看到了“二房东”的商机和利润,果断地从原单位辞职,做起了专职的二房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也总结出了一套做“二房东”的经验,那就是:越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就越有商机,像饭店、菜市场、浴池、发廊、洗脚屋、水果店等小生意,雇佣的员工多是外来务工者,这些人工资不高,单独租一个单位压力太大。但是,这些行业的下班时间通常又很晚,他们到租金相对便宜的郊区去租房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他们基本上都是群租,而且租期也很长。
于是,曾先生又租下了几间房,专门供这些外来务工者租住,和料想中的一样,房子很快就被租光了,收益不菲。成功挖到了“第一桶金”以后,曾先生就从群租房里搬了出来,自己独立租了个单间。短短两年里,他靠当“二房东”成功赚到了十几万元。
虽然仅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曾先生就初尝了成功的滋味。但是这种行为却总令他隐隐不安,觉得自己好像钻了国家税收的空子。于是,经过慎重地考虑,曾先生在第二年五月毅然注册成立了一家正规的房屋中介公司。他还全数补齐了自己之前做“二房东”赢利时该缴纳的所有税款,正式成为了一名合法的纳税人,生意也越做越大。
不久后,曾先生又获得了某区商铺办公楼生意的独家代理权。这可是一笔赚钱的好买卖。要知道,商铺办公楼只要客源稳定广泛,加价出租一点问题都没有,作为代理的曾先生既可以吃房租的差价,又可以拿到代理的佣金,可谓是一举两得。这一次,曾先生除了自己在网上广发招租帖之外,还发动了中介商的力量,双方联手合作,利润相当可观。
2009年,曾先生又拿到了一栋楼的裙房几十个门面的商铺,他以150万元租下这些门面,然后与某中介联手,最终以350万元的高价租了出去,仅在这一个项目上就净赚了200万元。随后,曾先生不断地招兵买马,雇佣了一批有中介经验的经纪人,由于待遇好,收入又高,着实吸引了不少眼光独特的专业经纪人帮他做事。现在,曾先生的公司生意十分红火,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买房买车的梦想,还成了一名实力雄厚的百万富翁。
现在,人人讲理财,家家讲理财。但是,理财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实际上,理财就是对于已有财产的经营,多是个人对于名下财产或是家庭共有财产的经营。一般情况下,理财行为就是指一个人或是一个机构根据自己当下的实际经济状况,设定出一个预想达到的经济目标,然后在限定的一段时间内,利用某一种或多种金融投资工具,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实现这个经济目标。这个过程就称为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