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学生和老师正在讨论七情六欲的问题。
学生问:“老师,我们中医讲七情是影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可是人们又常把七情和六欲连在一起说,请问您是怎么看待七情六欲和养生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老师说:“人有感情、有七情六欲,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类似本能的东西,它是不能被禁止和杜绝的。懂得养生的人既明白正常的(合理、适度)七情六欲活动会创造出积极和绚丽多彩的人生,又很清楚不正常的七情六欲(情感、欲望过度)还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和悲惨痛苦的精神磨难、身体损伤,对人的养生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七情六欲是否有利于养生,主要还是看如何正确掌握一个‘度’的问题”。
学生接着问:“老师,既然七情六欲有它积极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该及时享乐,把它发挥到极致,而不要限制它,您说对吗?”老师说:“合理、适度的七情六欲有利于养生,而不是不加限制任其发挥。从另一个侧面看,也耍注意不能矫枉过正。我不主张过度压抑情绪、不主张通过高压手段绝情和禁欲。我欣赏李冰治水的方法,对待情、欲要采取顺其自然并加以疏导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会养生、善待人生。”学生又问:“老师,既然您觉得七情六欲是人的本能,禁欲不利于身体健康。那么,您觉得和尚们的禁欲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吗?”老师说:“从健全的生理观上讲,我认为禁欲对身心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但是,事事都有规矩,和尚有自己的清规戒律,要求禁色欲是他们入门修炼的规则之一,这样要求恐怕也和他们注重养精强体的理念有关。不过,有一点有趣的事情需要说明一下,日本的和尚没有禁色要求,他们可以合理合法地娶妻生子,许多和尚就是带着老婆孩子生活,开着寺院赚大钱。”(成语出处)
《礼记·礼运》:“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成语释义)
七情六欲,泛指人的喜、怒、哀、乐和嗜欲等。
(养生道理)
人都有七情六欲,是人的某些心理活动、生理需求,或对物质及精神的追求。通常说的七情,是指怒、喜、思、忧、悲、恐、惊七种不同的情志。
六欲是指见欲(视觉)、听欲(听觉)、香欲(嗅觉)、味欲(味觉)、触欲(触觉)、意欲。但是,中医学中的“七情”概念,并不是单指上述七种字面上的含义,而是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生理反应,涵盖了包括情绪、情感等重要心理活动在内的人的全部情志活动。一般情况下,七情六欲不会直接使人生病。但是,倘若情志活动剧烈、过度,欲望过于强烈,超越人体能够承受的限度,或持续时间太久,造成七情过度偏激,从而影响脏腑气血功能,导致全身气血紊乱,脏腑受损。或因暴怒引起“周瑜吐血身亡”,或因狂喜导致“范进中举发狂”,而长期抑郁,气机失调则又造成《红楼梦》中的黛玉之死,“百病生于气也”,这些记载于古典小说中家喻户晓的事例,都说明七情变化太过对健康的危害。另外,贪欲(六欲)太过同样造成恶劣后果:
历史上无数皇帝为追求长生不老,服用种种“仙丹胜果”而以身殉道;还有多少王公大臣、名人志士为淫逸之乐而殒命折腰。
七情中的“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但是高兴过度就会伤“心”,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是情志思维活动的中枢,异乎寻常的“喜”,常导致异乎寻常的忧,“乐极生悲”、“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恒久不变的规律。所以,过喜会促使心神不安,甚至语无伦次,举止失常。过度喜悦还能引起心跳加快,头目眩晕而不能自控,酿成重病。某些冠心病人由于过度兴奋而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屡见不鲜。因此,为了健康,要调节情志,喜乐适度。
“怒”,指人一旦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或因事未遂,而出现的气愤不平、怒气勃发的现象。中医讲,肝气宜条达舒畅,肝柔则血和,肝郁则气逆。当人生气发怒时,破坏了正常舒畅的心理环境,肝失条达,肝气横逆至胁肋、胃脘就会感到胁痛或两肋下胀闷不舒;或不想吃饭、腹痛;甚至出现吐血等危症。这是中医理论中“肝木克脾土”的表现。现代医学也认为:人处在极度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或形成消化性溃疡;亦有因血压升高而诱发冠心病导致猝死的。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最好的办法是尽量戒怒。
“忧”,指忧愁而沉郁。表现为忧心忡忡,愁眉苦脸而整日长吁短叹,垂头丧气。若过度忧愁,则不仅损伤肺气,还会波及脾气而影响食欲。谚语说:“愁一愁,少白头”。传说伍子胥过文昭关,一夜之间须发全白,就是因为心中有事,过分忧愁所致的。所以,为了身心健康,千万不要忧伤。
“思”,就是集中精力考虑问题。思虑完全是依靠人的主观意志来加以支配的。如果思虑过度,精神受到一定影响,思维也就更加紊乱了。诸如失眠多梦、神经衰弱等病,大多与过分思虑有关。中医认为:过思则伤脾,脾伤则吃饭不香,睡眠不佳,日久则气结不畅,导致多种疾病。因此,对待社会上或生活中的某些事情,倘若“百思不得其解”的话,最好就不要去“解”,免得越“解”越烦。
“悲”,是由于哀伤、痛苦而产生的一种情态。表现为面色惨淡,神气不足,偶有所触及,即泪涌欲哭或悲痛欲绝。中医认为悲是忧的进一步发展,两者损害的均是肺脏(指肺气),故有“过悲则伤肺,肺伤则气消”之说。
说明悲哀太过会伤及内脏。因此,假如遇到一些不幸的事情,一定要节哀,以保重身体为要。
“恐”,是惧怕的意思,因精神极度紧张而造成的胆怯。“惊”,是突发非常事变,导致精神上的突然紧张。诸如骤遇险恶,突临危难,目击异物,耳听巨响等,都可发生惊吓。大都因心气逆乱,心血受损,导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的缘故。因此,治恐当补肾,治惊应安神。
总之,人的情志活动若要保持相对的平静,平时就要重视思想修养及精神调摄,情志养生,客观对待周围事情的变化,使自己的精神面貌经常处在乐观、愉快、安静、平和之中,保证身心健康。
另外,六欲中的见欲太过,会损伤视力。长期(时间)使用电脑、在昏暗的地方看书等多种见欲太过原因,必然造成视力的损害。
听欲太过,会损伤听力。长期用耳机大声地听音乐,易造成听力、听觉的损害。
香欲太过,会损伤嗅觉。某种气味长期刺激鼻腔黏膜,会造成嗅觉的不灵敏。
味欲太过,会损伤味觉,使味觉变得迟钝而失去对味道的敏感度。
触欲太过,会损伤感觉。使触摸的感觉迟钝,如触摸过热、过凉的物体会影响人对触觉的感知力下降。
意欲太过,过度妄想会产生不切实际的妄想症,影响正常的思维活动。
总之,七情六欲,是人正常的生理、心理、情感的活动。如果太过,势必损伤人的身心健康。只要注意调节心理状况,进行情志养生,改善人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就不会因此而生病。此外,还可以通过“以情胜情”,有目的激发某种性质的情志变化,可选择性地矫正太过情志所造成的气机紊乱,使即将被破坏的机体平衡得以恢复,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