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
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继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大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踱步,却拿不定主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谒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成语出处《后汉书·伏皇后纪》:“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成语释义汗流浃背,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养生道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是说出汗与心的功能活动相关。心主神志,心神不宁、心情波动容易影响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出现出汗这一现象。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都对心与汗的关系有亲身体会,心情紧张时会出汗,不光手心出汗,还可能感到后背冒汗,并有发冷的感觉,也就是所说的出冷汗,这是心气虚、精神紧张的一种表现,因为紧张的心情影响了交感神经系统,使其主管汗腺的功能失去正常,造成汗流浃背,这种情况多见于身体比较虚弱、神经衰弱的人。这种人平时就病病歪歪,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出现汗流浃背的现象。这种人大多容易感冒,稍微活动就气喘心慌。所以老中医在看病时,常照顾到病人的全身状况,补气、养心、安神等三种方法并用,用补气的方法扶助正气,给人增加一些抵抗外敌的兵力;用养心安神的办法保护心脏,安抚主帅,使中枢神经系统健全,中军统帅有能力统管士兵,约束士兵不能自乱方寸,四处走散。汗不得外泄(心在液为汗)。临床有补气固表止汗的治疗方法,常用处方如玉屏风散,实际上是很有医学道理的。因为补气固表的中药能够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调整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状态,从而约束汗液不得随意外泄而止汗。
汗出,可以是生理性汗出,也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根据汗出的部位、特点等,有不同的名称,如头汗、手足汗、胸背汗出、半身汗、自汗、盗汗等。
小孩因为发育不全、肾气不足等原因容易气血虚弱,出现自汗或盗汗等病症,可以选用钱氏六味地黄丸;而更年期综合征的病人也因为肾阴亏损,累及阴阳,导致阴阳平衡紊乱,出现大汗淋漓的现象,但是这些病人的出汗特点是,先感觉头面或周身烘热,然后立刻出现汗出,而且多见于50岁左右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偏于阴虚内热,好比烧水的壶中无水干烧,所以先要加水滋阴,可以选用知柏地黄丸;偏于怕冷阳虚者,要温阳穿衣盖被,温暖肢体,因此要补火温阳,使阳光普照才能融化冰冻的土地,可以选用金匮肾气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