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史上最牛公务员面试攻略
21221200000023

第23章 练到极致就是绝招(3)

5. 过春节时,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因为婚姻和经济问题,导致压力大,不愿意回家。你怎么看?(2013年辽宁省国税系统面试真题)

【参考答案】

(1)传统佳节,家人团聚,亲情胜过压力,这种情况有,却毕竟是少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量流入的大背景下,生活压力与回家团聚的纠结,是我国高速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应当引起关注。

(2)竞争和生活压力大造成耽误恋爱和经济困难,耽误恋爱和经济困难又反过来造成生活压力大,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年轻人为回避矛盾,选择了不回家过春节。

(3)建议最好还是回家团聚,满足亲人的期盼。回家的话,家长要给年轻人一定的空间,不过度关心婚事,减轻年轻人的心理压力;移风易俗,不铺张浪费,不用送礼来作为表达亲情的唯一方式,减轻年轻人的经济压力。如果不回家的话,可以通过电话、贺卡、短信、视频聊天等多种形式表达对家人的节日问候。

6. 香港对出境人士限购婴幼儿配方奶粉。你有何看法?(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具有地方保护性的特点。政府对市场有宏观调控的职能。宏观调控可以使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香港对出境人士限购奶粉,首先是对本地区市场经济的保护,是一种法律手段的宏观调控行为。

(2)香港是国际贸易自由港,对婴幼儿配方奶粉实施零关税,造成内地与香港之间奶粉价格差距较大。内地赴香港游客数量巨大,购买大量幼儿配方奶粉携带出境,造成香港本地居民出现购买奶粉难的情况。香港政府从本地市民需求出发采取该措施是在履行本地政府职能,符合《基本法》要求。

(3)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途径:一是香港政府应加大奶粉进口,尽量通过市场手段来调控经济,减少法律手段;二是内地应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按照WTO要求,逐步降低奶粉关税,增加相关产品的进口配额;三是消费者应当树立正确消费理念,不能盲目追求洋奶粉;四是内地制奶企业应当加强创新和管理,通过企业诚信树立消费者信心,打造幼儿配方奶粉的民族品牌。

7. 农民工秦小亮带着四万块工资去存钱,途中不慎掉落,路人哄抢,报道后部分归还,还有人给他捐钱。你怎么看?(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这件事折射出了我国公民的法制观念和公民道德的问题。

(2)哄抢他人财物不仅是不道德的行为,还是一种违法行为,可以构成非法侵占罪。及时归还,未造成严重后果,情节轻微可以不追求当事人责任。拒绝归还占为己有的,应当受到法律追究。

(3)为他捐款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民道德风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如果捐款数额超出损失部分,农民工秦小亮应当将多出的部分捐献给国家或慈善事业。不因此事获得额外收益,以保护捐款人的善心。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立健全法制,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公民法制观念,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观念,实现社会和谐。

8. 湖南耒阳矿征办窝案、重庆校长集体贪腐案、广东棠溪村18名村官集体受贿、河南许昌东城区征地办、动迁中心60余名工作人员的腐败窝案……近年来,团伙腐败的案例不时见诸报端。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一窝”腐败的曝光,再次凸显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腐败主体从个体向团伙化蔓延,窝案串案较严重,这成为贪腐发展的新走向。

(2)“团伙腐败”说明,腐败也是慢性病、传染病。当“公共利益部门化、集体利益个人化”,部门成员很容易形成利益共同体。这让一些本想保持干净的人担心在单位内部被逆向淘汰,被迫“打湿了鞋子”。正如当事人所说,“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不做会显得不合群”。而“一起捞过钱”,更能形成攻守同盟,扩大腐败范围,演出“一抓一串、一端一窝”的剧情。

(3)防范腐败传染病、慢性病,不能仅依赖于官员的自觉、自律,更须从法律制度给以警醒:反腐利剑高悬,无论腐败个案还是窝案,“伸手必被捉”。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决策制定、落实执行、考核审计、监督反馈等行政程序的透明公开,用阳光照亮暗角。增加监督话语权,动员公众并创造可行形式让其参与到对权力运行的监督过程中,才能破除内部利益共同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论断时刻警醒我们,筑牢反腐的防线,必须堵住腐败利益源,斩断腐败利益链,让各项制度真正管得住人。

9. 一只鸡从出生到出栏,只要40多天,基本不睡觉;鸡舍环境肮脏,除了饲料外还要吃20多种药品,其中大多是抗生素。当中央电视台报道速生鸡“悲催的一生”时,相信很多人都吃了一惊。鸡肉的“信息不对称”,提出了一个如何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问题。请问你对这一现象有何见解?(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速生鸡”折射的是食品安全问题,其中非常关键的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认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尤其是加强对畜牧生产的监管。

(2)实际上,由于大多数鸡场实行规模化生产,对鸡场的监管并不复杂。通过录像监控、突击检查、实地走访都能发现问题。速生鸡事件中出现的编造养殖记录、花钱买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等,暴露出的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失职。

(3)鸡肉这类食品,存在着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的链条中,消费者处于最尾端,信息经过层层传递,到消费者那里时已经大大衰减。靠眼睛,只能看到颜色、光泽;靠嘴巴,只能尝到鲜度、口感。服用了禁药,鸡肉中残留的相关物质超标,消费者既看不出来也尝不出来。更多信息,只有通过“试错”来积累。但这一过程,存在风险,甚至是代价高昂。这样的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严重的“市场失灵”。在经济学中,这叫“柠檬市场”。买方不了解商品的质量情况,因而不互信,使得交易成本变大,最终导致市场萎缩和消失。更重要的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鸡场老板不会考虑消费者的想法,在监管缺失之时,会大胆使用违禁药品、超量投药以降低成本,整个市场上演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过程,损害消费者权益,降低社会福利。

(4)要实现信息对称,一方面,需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实现具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的各政府机构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一方面,要建立持续动态的监督检测信息披露制度,使食品安全信息快速、有效地传达给消费者。

10. 社科院发布的2012年公共服务蓝皮书显示,打车难成为普遍问题,53. 77%的人打车需要等10分钟以上。你能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打车难”?(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宏观而言,出租车的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总体上供不应求,出现“打车难”就不奇怪了。供求失衡的背后是出租车的准入门槛问题。由于实行特许经营,出租车数量并非取决于市场需求,而取决于发出的经营牌照数量。管理部门对出租车牌照的严格管控,导致了需求青云直上、供给原地踏步的总体失衡。

(2)“打车难”,实际上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政府角色应该如何定位,是否应逐步放宽出租车准入门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个是出租车公司与司机的利益分配问题,关系到出租车的公司经营模式,如何寻求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保证出租车司机的积极性?

(3)破解“打车难”的基本思路是减少市场管制,更多借助“看不见的手”来调节。政府完全放手,可能导致车辆激增、无序竞争甚至欺客宰客的情况,这种选择并不足取。但寻找更加符合市场规律的管理方式,政府部门大有可为。比如,在适当放松管制的前提下,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比如,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日常管理、投诉受理等工作。这更能体现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11. 在国家公务员报考中,不少职位报考者超过千人,但也有一些属于不发达地区的职位无人报考。同是气象局相关职位,地处沿海的广东报考者很多,边远的西部省区却无人问津。谈谈你的看法。(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人往高处走,是社会规律,也是人之常情。谁都想拥有一个条件优越、环境舒适、收入丰厚的职位。走出同一个校门,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去工作,与到大城市工作相比,不仅条件、待遇、地位等相差很大,而且未来发展的空间可能更小,机会更少,代价更大,辛劳更多。所以有人宁愿“漂在城市”,也不愿去落后地区做公务员。

(2)发展经济、培养人才都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了十三亿人的小康。我国东西部条件差距很大,并且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很难完全改变。面对这样的现实,只有向最需要的地方倾斜,让低处高起来,才会增加低处的吸引力。如果在个人收入上、工作条件上、未来发展机会上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和提高,就会吸引更多的人到边远地区去。

(3)作为青年人应当具备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增强理想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把自己的理想和事业不放在当大官挣大钱和物质享受上,积极主动地去艰苦的环境磨炼意志,积累经验,到基层和边远地区去,在小地方成就大作为,谱写灿烂的人生。

12.“环境保护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甚至不要”。近年来,在对许多影响恶劣的环境污染事件追根究底之后,人们总会如此慨叹。应当说,环保相关法律执法之“软”,与地方势力保护之“硬”,已是阻碍我国环境保护进程的顽疾。你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有何看法?(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由于扭曲的发展观和错误的政绩观作祟,一些本应对辖区内环境质量负责的地方政府,无视各种环保法律法规的存在,乱开绿灯,充当违法行为的“保护伞”;或巧立名目,制定与环保法相违背的“土政策”,明目张胆地保护污染企业,使执法人员进不了厂、动不了手;或以“保障财政收入”、“维护稳定”为由,为违法者通关说情,对被查处的企业拒不执行“关停并转”;或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编制失实的环境影响评价书,让存在严重环境隐患的规划蒙混过关。这些地方保护主义以种种形式使环境保护执法处处落空。

(2)治国需法治,处罚要到人。我国环境保护30多年来的艰难历程表明,如果环境执法只停留在罚款上,只局限在“公对公”上,就只能是隔靴搔痒、难儆效尤;如果不把那些保护污染的“幕后黑手”绳之以法,它们还会故伎重演,免不了污染反弹。

(3)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地方上的事,而应该从全国、全世界出发。污染源不解决,其他地方再努力也是白费。所以地方保护主义是环保的大敌,不除不行。

13.“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把孔乙己的这段狡辩安在今天的个别专家、学者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因为,他们不仅在文章中大段大段地抄袭他人文章,而且还百般抵赖。学术腐败为何愈演愈烈?(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学术腐败有其滋生的土壤,愈演愈烈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剽窃界定标准的模糊。我国目前对于什么是剽窃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标准,这就难免造成现实中有的论文充其量只能说是资料的堆砌,而不是真正研究问题,纯粹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

(2)学校的袒护。如果哪一所学校出现了教师剽窃的丑闻,作为学校而言,肯定觉得是件丢脸面的事。它使人们对该校的教学质量和师德持怀疑态度,进而影响学校的声誉。

(3)法律规范的力度不够。我国目前对于学术腐败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即使被定为剽窃也不会得到太大的惩罚。

(4)学术制度有问题。不少高校评职称、发奖金都以发表的论文数量为指标,致使一些人东抄西搬,剽窃几篇文章凑数。

14. 每年高考环保部门颁发噪音禁令,交管部门实行交通管制,公安人员武装押运试题,教育部门布置巡查考场——凝重的气氛,紧张的阵势,虽然透着人文关爱,但也让人如临大敌。你对这种如同“家家高考,全社会动员”的阵势有何看法?(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高考不仅在考考生,也是在考考生家长,他们不仅要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还要在煎熬中等待,在恐慌中期盼。一位普通母亲在网上发起“高三家长博客圈”,交流心得,缓解压力,试图“集体拯救”,两个月内访问量竟达150多万。

(2)高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还是一种经济。宾馆饭店推出钟点房、营养餐,商家抛出“仿真试题”、“高考兴奋剂”、安神补脑营养品,林林总总,都想借高考东风淘一桶金。有人借“高考移民”违法乱纪,赚黑心钱;有人用百变作弊工具与高考斗法;还有人借高考诈骗生财,仅河南省高招办公布的“骗子常用伎俩”就有11种之多。高考拉动了GDP的增长,而这种拉动大都是建立在资源浪费基础上的。

(3)高考不仅考知识,更考观念。我们关于“不能一考定终身”的那些宣传,关于素质教育的种种理念,都显得如此软弱无力。高考的“指挥棒”正是在社会的热烈关注下强劲挥舞的,其中人们教育观念的现状就可想而知了。

15. 为筹集经费,一些地方政府拟对部分道路、桥梁、广场等公用设施及住宅区和高层建筑等的“冠名权”,以协议、拍卖等方式有偿命名。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使用企业名称或商标、品牌命名,命名权使用期限15年至20年不等。你认为这种做法可不可取?(经典练习题)

【参考答案】

(1)我想这个问题相当于在问,是不是政府感到经费紧张,就可以通过拍卖公共资源的方式来拓展财源?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2)政府运转的确要花钱,但政府经费来源主要靠国家税收。政府应通过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企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获取收入。如果公用设施及住宅区和高层建筑等可以让企业买“冠名权”的话,很容易使政府部门形成一种倾向:没钱的、见效慢的事不愿做,有钱的、来钱快的事抢着做;不履行好分内的公共服务职能,而总想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及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去拓展经营业务。

(3)表面上看,反正每条路都要有个名字,让企业来冠名,不费什么工夫就有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资金,绝对是个好点子。可细想想,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上海在开发浦东时也采取过类似的做法,但很快发现,一条路以某家企业冠名,其他大公司就不愿进驻。企业带来的税收难道不是政府的收入?算总账,算细账,都是得不偿失。

(4)用企业品牌来冠名老百姓生活工作的地方,老百姓肯定不乐意,觉得很别扭。公用设施及住宅区和高层建筑等的“冠名权”不问老百姓就卖给企业,会让老百姓心里犯嘀咕,觉得什么都可以用钱买。这样的话,政府的公信力又如何在老百姓面前确立?政府该管什么、不该管什么,真的需要认真地思考,不能让一张钞票就遮住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