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章霍英东先生两次决策的例子里,我们能够看出,霍先生没有那样的英明,在95年的时候就预计到7年代中国与英国关系会得到改善,更不会预见到1997年香港会回归中国,所以提前那么些年靠向了共产党的中国政府。在8年代,他也不会预测到香港的第一任特区首脑就是董浩云的儿子董建华,所以先向东方海外实业有限公司做了前期投资。他当然也有预测,但为主的想法是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或者是一种误打误撞的味道。
那个在淮阴县河边洗丝绵的老太太后人不知她的姓名,故而称漂母,更不会知道那个贫困潦倒的韩信,将来会有出息,成为一代名将,所以分给他饭吃,也作为前期投资。当饿了几顿的韩信得到一顿饭食时十分髙兴,向她说:我一定会重重报答您老人家。这位老太太还十分生气,言道: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不过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图有什么报答吗?而事实呢,韩信是个一诺千金的人,他发迹以后,又去找到那位老妇人,赐给她一千金,以酬谢那一饭之恩。
要是我们假设,那漂母所给的一顿饭就是一种投资,她是希图韩信报答的,那么,用一个商人的眼光来看这种投资,是否值得呢?
或许,任何一个商人都看不出来韩信这样一个贫儿会有什么出息,这顿饭,即使投资出去,恐怕回收无望,厚报更难,算是白扔进水里去了,谁也想不到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会得到千金的酬报。要是真的会有这种先见之明,那么,那个屠户青年就不叫韩信钻裤裆,而主动提出做韩信的跟班了而事实上,韩信并没有记着前仇,见到那青年后,还封了他一个楚国的中尉,并对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啊。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就不能杀了他吗?只是杀他没有名义,所以忍了下来,才达到今天的成就。
世间事都是这样,常常是测不准的,尤其是看一个人有没有出息,更是没有什么准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就是我们认为最灵验的算命先生,也是被无知的相信他的人神化了的结果。
所以会测不准,有着许多复杂的原因:当我们看到面前是一只黑箱时,我们都有心想把它弄清楚,变成一只白箱,至少是一只灰箱。但往往不能如愿,最多我们能够把黑箱变灰箱,却不可能变成白箱。这正像这样一个两难问题:向那个落魄弟子韩信身上投资,到底值不值得?也许在个人里,有9个说不值得,还有人则会这样处理,投一把试试看吧,反正钱也花得不多,收不回来就当它投到水里!
因此,别说看4步棋5步棋,就是看3步棋2步棋也都不是一件易事。
2当一个两难问题里夹杂着感情的因素时,恐伯就不太好称量了。一个青年深爱着一个邻家姑娘,而做母亲的不让自己的儿子与这个姑娘结成连理,那么这个男孩子会怎么办呢?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处理起来也会是寻死觅活、千苦万难的。而一旦惑情失落或麻木,虽然眼面前的两难问题看似解决了,可内心的创伤却永难平复。
3两难问题不是一个静止的问题,它会随着形势的不同而变迁,而与此同时,主持决策的人的情况也在变。例如,我们想从国外引进一套设备,是向汽国引进还是向8国引进,正当在决策之时,另一家国内的公司也想要引进,抢先去和外国客商接触,形势就骤然起了变化:两家同时生产一种产品,国内市场是否饱和?另一家公司是否志在必得,与这家公司争生意,是否因此让外商窥破堂奥,抬高价格?如果价格高拾,是否还要引进?即使没有另一家公司竞争,万一此时美元与人民币的比价发生了变化,要增加投资,银行是否能增加贷款?这一系列的变化引动着决策人,必须重新做可行性分析。
类似这祥一些两难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是性质严重了,或是性质减轻了,不成其为两难问题了,等等。有时等待就是解决两难问题的一种方法,有时等待则是丧失了最佳时机。
4意外因素的突然参与是最不好估计的。一个未知的意外因素突然投入到势均力敌的两个阵线的任何一方,都会改变对抗平衡,造成了或是向有利于我或是向有利于敌的方向发展的结局。这种突然变化改变了原先两难的格局,造成了新的两难问题。
并且,还有这种可能性,一个不知什么因素的加入,令我们的主决策人获得了某种灵性,从而很有效地解决了两难问题。
例如,有史料记载,94年8月,德国法西斯几十万侵略军将列宁格勒团团围住,在苏军的顽强抵抗下,德军进攻受挫,他们决定以强大的标,进而用坦克集群实施地面进攻。苏军获悉德军的这一企图,决定对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伪装,可是苦干找不到伪装方将军视察阵地时,偶然发现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时隐时现,令人眼花缭轰炸机群轰炸军事目案。一天清晨,有位乱。这位将军突然灵光一闪,立即去找他熟悉的一位研究蝴蝶的专家施万维奇,要他主持设计一套蝴蝶式防空迷彩伪装。就这样,他们为列宁格勒数百个军事目标披上了神奇的隐身衣。当几百架德军轰炸机飞上天空时,原定的轰炸目标一个也找不到了。他们只得胡乱投了一气炸弹仓促返航,列宁格勒得以安然无恙。这就是现在世界各国通行的迷彩服与迷彩伪装的。
鉴于此,我们纵然能够把两难问题从理论上说得头头是道,一旦面临着要你自己去抉择,仍会不知道如何去办。这就像一位股票专家,他把股市分析得十分透彻,但要他真的自己动手去做,很可能失败得比一般人都要惨。
这绝不是否定理论研究的重要性,有了理论的深度再加上经验的力量,就可能战无不胜。这就是笔者认为必须研究两难问题的目的。不过,世界上只有常胜将军而没有不失败的永胜将军。这是因为世间事都呈现着极其复杂的状态,都呈现着混沌。在混沌面前,我们只可能有七分八分的把握,绝不会有十分的胜算。反过来说,我们还要面对着三分两分的不确定性(甚至四分五分的不确定性。别看只有三分四分的不确定,这些不确定因素在变化之时,也会掀起捉弄人的风暴,把我们面前的七分八分胜算一古脑儿推翻,最后使我们成为什么稻草都捞不到的失败者。于是,不管是哪一种两难问题的决策,不管是什么样的预测,不管是什么样的投资,都有着最后的结局不可知的一面。
我们设想有十对青年男女,他们都是属于自由恋爱,并且感情都培养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程度,然后又都幸福地结了婚。这时,我们交给读者一个智力测验题:请问,这十对青年夫妻中,有几对能够白头到老?有几对会中途离异?有几对中的男人或女人有花心,注定要有外遇?有几对会中年丧妻丧夫或老年丧妻丧夫?
恐怕谁也回答不出来,即使钆猜对了,也只是乱猜而已。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类的许许多多的事情,许许多多的两难问题,在发展与结局上都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都具有赌盘与股市的性质。
这种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使人类面临着永远的难堪,使我们面对着一切的两难问题时,始终会犹豫与彷徨,始终像站立在赌盘之前,像猜掷骰子一样在猜着可能的结局。也许,所有的猜测都是一样的,在大数量的下注之中,一半是对,一半是错,一半明晰,一半混沌。
从世界角度说,顶尖一级的科学家,恐怕是非牛顿与爱因斯坦莫属了。
但是就是像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也常常失误,有时是靠了他们的运气才补足他们的理论。
卯8年6月的一天,一批科学珍本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以惊人的髙价成交。
在这批珍本之中,有一本9多年前出版的物理学年鉴德文杂志。这杂志上有一篇论文,署名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95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年鉴上发表了一系列对现代物理学产生革命性意义的论文。这些论文阐述了原子和量子的理论以及相对论。正如人们可以想到的,这些论文的确展现了才华横溢的科学头脑。但是,它们也掲示出爱因斯坦的另一个侧面。
这些论文说明,爱因斯坦在计算时容易粗心。他在计算分子大小时运用的代数一塌糊涂,数字经常出错。此外,他还使用了错误的实验数据,并且漏掉了修正系数。一位着名的实验家曾经指出,爱因斯坦的计算结果与他的相对论直接冲突。
爱因斯坦并没有承认失误,而是把矛头指向了试验。他认为,试验得到的结果不应妨碍理论的正确性。他坚信自己的理论。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但是,爱因斯坦没有因曲率的计算错误而蒙羞却全靠他的运气。
人们曾试图在92年和94年的两次日全蚀中验证他的预言。但第一次因下雨而泡汤,第二次则因世界大战而告吹,等到99年真正进行测量时,爱因斯坦已经发现了自己计算的错误并且改正过来。这一切都表明,就算是天才,有时也靠一些猜测和运气。
爱因斯坦的例子和霍英东的例子具有同样说明问题的妙用。如果按照爱因斯坦的计算数据,说明的不是他的理论,而正好是反驳他的理论。
但是他先入为主地创设了自己的理论,然后不顾计算数据是否有出入,坚持说自己的假设是对的,而试验是错的。他的假设其实就是一种猜测和估计,这种估计最后被证明是对了,要是他没有运气也没有猜测,只用运算来推导,也许永远创造不出他的相对论来。
运气,不是我们每个人自己能找到的,想要什么时候来运气就来,它是天时、地利、人和加上自己各方面条件一齐和谐的一种综合。
这里,对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讨论了,而只是要告诉读者,一且你的运气来临,千万不要轻易地放掉它。
另一点是人的猜测、估计,这种猜测与估计又是怎么来的呢?也就是说,在分析前提与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在信息匮乏、两难问题还都是黑箱或是灰箱,这时你又不能不决策,于是你赌了一把,你下定决心向这条路走去而不向那条路走去,你是凭着什么做出了这个抉择的呢?
在这里,我们向读者指出,人类的头脑里不知不觉中使用着这样两个法则一一自然现象法则与大道至简法则。
稍有生活阅历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你到电影院去看电影,如果不按座位号入座,那么,先到的观众总是挑自己认为最好的座位坐,后来的就坐次一些的位子,最后来的就只能坐最差的位子了。不过,绝不会后来的人坐到先来的人的大腿上,他们总是找空位子坐。我们常常听见一对青年恋人来得晚了,其中一个人就说:都坐满了,咱们还是在边上找个座位吧!这不仅是电影院,公共汽车上选择座位也是如此。有人把这种现象升华成一种理论,这就是占空位理论。
这种理论运用到科学技术上或者生产经商上,就变成了这样一些现象:有了物理学和化学以后,中间就插了空档,出现了物理化学;有了散文和诗以后,中间也挤进去了散文诗。
这条街上有了几家服装店以后,接着就会产生鞋帽店,在胀装类店配备齐全以后,就会出现饮食店。吃与穿解决以后,跟着就是玩,什么娱乐厅、卡拉民厅也相继出现了。
另外,如果我们画上两个圆圈,大约每个圉直径为米,在一个圆圈里让它挤上2个人,而另一个圆圈里只有一个人。那么,在人很拥挤的那个圆围里,每个人举手投足都得十分小心,不小心就会碰到其他人妨碍其他人八于是,这个圆圈里就会自然而然地制定出许多规章制度来,什么不许人躺倒在地,不许人乱伸手踢脚,不许互相推搡,更不许打架斗殴等等。这些规定是为了保证这个圈子里的人能够正常地生活。不过,如果我们不做两个圆圈里的人不许往来的规定的话,站满了人的那个圉子里的人总是想着往那个只有一个人的圈子里走,以求自己可以更加宽松一些、自由一些。而圆圈里只有一个人的那一位,就不会自己订出什么规矩,这也不许干,那也不许干,他可以站、坐、躺,并且在地上打滚。当他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他可能感到寂寞,希望那个人多的圆圈里的人能来几位。但到了一定的限度,他就开始叫唤了,不希望或不准再来人了,因为人多起来后侵占了他的利益,让他的生活也不舒服起来。同样,拿公共汽车做比喻,一旦车内的座位坐满了人,并且连过道上也站了人,车上的人就不喜欢车下的人再上了,这时你就听吧,车上的人开始叫唤:别挤了,别上了,等下一辆车吧!而站在车下长时间等车的人心情却不一样,他们千方百计要挤上车去。所以,有人把上汽车的那块踏板称之为变心扳,没有踏上去的那些人认为车上的人自私,不肯让一让,挤一挤;一旦这个人踏上了这块板,他自己也就变心了,开始完全维护车上人的利益了。这种现象可以演化成两种理论一人多法多理论和水流理论。
一个人没有法,也无所谓法。有了两个人就有了协定和规矩,人愈多,地方愈小,愈拥挤,那么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行规行矩、团规团矩、党规党矩也就愈多。两难块地的明智抉择水总是往低处流,人总是向着价值取向高的地方奔,利益愈高处就愈有人看好和竞争。
还有一种理论可以叫做变动循环理论,这也是从人的经验体会中得来的。一个人不能长期保持一种姿态,站累了想坐,坐累了想躺。躺得骨头发獭了又想起来走一走、跑一跑,而跑到太累了又想一屁股坐到地上,或者想躺到草地上去。同样,那些贫困饥饿者最大的愿望是能吃上一碗白米饭,一碗红烧肉;但那些肚满肠肥的人呢?他却想吃点刮油火的山野菜、玉米饼子和高粱糊糊。从来没有见过世面的乡下人无不向往城市繁华喧嚣的生活,可是,享受惯了城市生活之乐和之累之苦的城里人,则又想到深山老林里去吸收一些新鲜空气,过一过平静轻松的生活。我们的人类难道不是这样的不断自我折腾吗?
以上,我们并没有把这种自然法则介绍全,只是说了我们常见的几种,而且这也实在不能称之为理论,所以这理论两个字是打引号的。不过,笔者要告知读者,其实,不管是在生产经营领域,还是在高科技领域,或者是在政治外交领域,这些理论全都运用得上。
这也就是说,当某一个陌生的领域中的两难问题需要我们去决策,或者某个人的下一段生涯选择如何进行,其实绝大多数都是按照着这种自然法则在进行的。
比如,我们若问一声,你为什么想到美国去求发展?如果你说真话,那就是因为美国的生活水平高,能挣到大钱。问你为什么要移民到加拿大?因为加拿大地盘相当于中国,而人口只有2多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那个人多的圆圈里的人想到人少的圆圈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