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动作多见于说谎者。在求人与被求者面对面时,被求者有时为了表示拒绝,可能编个谎话来搪塞。当然,求人者并不知道他在说谎,除非谎言当场被揭穿。然而这种情况很少见,大多数人是在事后才知道。而在当时被求者是毫无防备的,也许说谎者惯于此道,让人信以为真,但是总有一些动作或手势显现出他(她)刚才说了谎话,只是被求者没有留意观察而已。
通常的假动作有:
1.掩嘴
这是一种明显未成熟、还带孩子气的动作。用拇指触在面颊上,将手遮住嘴的部位称作掩嘴。也许说谎者大脑潜意识中他不想说那些骗人的话,而导致了掩嘴这一动作。也有人假装咳嗽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如果一个同你谈话的人常伴有掩嘴的手势,也许他正在说谎话。可当你讲话时,听者掩着嘴,也许说明听者觉察到你在说的话令他不满意。有时,这种掩嘴的动作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形式:用指尖轻轻触摸一下嘴唇;将手握成拳状,将嘴遮住。
2.触摸鼻子
有时,当一个人说谎后,会有一种不好的想法进入大脑,于是会下意识地指示手指去遮捂嘴,但是,到了最后的关头,又害怕别人看出他在说谎,因此,只是很快地在鼻子上摸一下,马上就把手放下来。当一个人不是在说谎,那么,他触摸鼻子时,一般要用手在鼻子上磨擦一会儿,或搔抓一下,而不是只轻轻触摸一下。
3.磨擦眼睛
有些人在说谎时,会去磨擦眼睛以避免与人的目光接触。从男人来讲,磨擦眼睛较用力,如果是说大谎时,他会转移视线,如用眼睛看着地板。磨擦眼睛的女人,都是在眼的下方轻轻地揉。这样做一是为了避免动作粗鲁,二是怕弄坏了自己的化妆。为了避开对方注视,她们常常眼看天花板。
4.拉衣领
有时,当一个人说谎时,会引起敏感的面部和颈部组织的刺痛感,因而就必须用手来揉或搔抓。说谎的人感到对方怀疑他时,脖子似乎都会冒汗,这时他下意识地拉一拉衣领。
5.搓耳朵
有时,这种手势暗示着听者没有听出谎言。搓耳朵的变化形式还包括拉耳朵,这种手势是小孩子双手掩耳动作在成人动作中的一种重现。搓耳的说谎者还会用手拉耳垂或整个耳朵朝前弯曲在耳孔上,后一种手势也是听者表示厌烦的标志。
6.挠脖子
有时,说谎者讲话时用写字的那只手的食指挠耳垂下方部位。有趣的是这种手势要挠上5次左右。
一个说谎者,除了以上几种表现外,还有其他一些表现,如:平时沉默寡言,突然变得口若悬河,不自觉地流露出惊慌的神态,但仍故作镇定;言词模棱两可,音调较高,似是而非;答非所问,或夸大其词;故意闪烁其词,口误较多;对你所怀疑的问题,过多地一味辩解,并装出很诚实的样子;精神恍惚不定,座位距你较远,目光与你接触较少,强作笑脸;对于你的讲话,点头同意的次数较少。如此等等。辨认对方的假动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巧,领导者掌握这一技巧,有助于识破对方的谎言。
处世心经
我们不可能是吉普赛的巫师,也不可能是萨满教的先知,但是我们可以掌握洞悉内心的读心术。诚然,人总是善于掩饰自己的,但是人性最自然的流露怎能遮掩?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穿衣佩饰、情趣喜好,甚至是饮食习惯都会泄露他内心的秘密。因此,所谓的读心术不是拉斯维加斯舞台上的数字魔术,不是霍格沃茨学校里巫术魔法,也不是科技派们用来庸人自扰的“科学”新发现,它是一门阅人之术,其精妙在于明察秋毫,抓住对方每一次不经意的小动作,看穿他的情感趋向、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从而推断出他的真实意图。
好人缘,贵在天然
老狐狸说
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人。但是大家都喜欢,并不代表你一定要成为完人,况且这世界上没有谁能够成为完人。要想大家都喜欢,首先一点就是不要故作高调。故作高调的人,他的朋友必然会少。也不要骄傲,所有的骄傲其实都是一种虚弱的自我伪装。爱慕虚荣更是要不得,会让自己损失惨重。当然,更不是要委屈自己去取悦别人,如果这样的话,好人缘也没有什么意义。你可以通过投其所好、人情练达来获取好人缘。千万不要过于清明,毕竟水至清则无鱼。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老狐狸认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你按照完人的标准去找朋友,肯定永远都找不到。
鲍叔牙和管仲的交往是超凡脱俗的,在他们的交往中,鲍叔牙绝对是唱主角的。很小的时候,鲍叔牙和管仲就是好朋友。当时管仲家里比较穷,而鲍叔牙比较富有,然而这并未成为他们之间的交往障碍。两人早年一起合伙做生意,管仲只愿意出很少的钱,在获得收益后,他总要多拿许多。但是鲍叔牙假装不知道,因为他知道管仲有个老母亲要奉养,负担比较重。很多时候,他还主动问管仲钱是否够用。后来又有几次,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主意很糟糕,结果事情办砸了。然而此时鲍叔牙丝毫不生气,他还安慰管仲,认为事情没有办好,绝对不是他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未成熟。后来,管仲做过三次官,然而每次的命运都一样:被人罢免。鲍叔牙并没有因此而看不起管仲,他认为管仲不是没有才能,而是还没有遇到真正赏识他的人。管仲跑去参军,结果临阵逃跑,很多人都嘲笑管仲怕死。鲍叔牙为管仲解释道:“其实他心中牵挂着他在家的老母亲”。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出去做官。当时齐国混乱,各个王子为了避免被杀害,于是纷纷跑到别的国家去。这个时候管仲在鲁国帮助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帮助王子小白。后来,齐国暴乱大起,国王也被人杀死,整个国家没有君主了。王子纠和小白知道这个消息后,就立即赶往齐国,希望能抢到王位。然而恰巧的是,这两支队伍在路上遭遇了。管仲为了让王子纠当上国王,很果断地朝王子小白射了一箭。遗憾的是,小白并没有死。不过为了麻痹王子纠,便装死。后来小白日夜兼程,如愿地当上了国王,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齐桓公。
王子小白当上国王以后,立即让鲁国把王子纠杀死,同时还把管仲给囚禁了起来。齐桓公特别欣赏鲍叔牙的才能,让他当国相帮忙治理国家。但是鲍叔牙始终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于是向齐桓公举荐管仲。他说治理国家他确实不如管仲,大王如真想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就只能请管仲当国相。齐桓公刚开始并不同意,他认为自己没有报那一箭之仇已经十分宽宏大量了,怎么可能让他当国相呢?然而终于经不起鲍叔牙的再三规劝,勉强同意把管仲接回齐国,任用他为国相。
管仲当了国相以后,鲍叔牙心甘情愿地做管仲的助手。在两人合力治理下,齐国很快就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而齐桓公也如愿地成为霸主。后来鲍叔牙死了,管仲十分伤心,在他的墓前哭得昏天黑地,他想起鲍叔牙对自己的种种行为,很是感慨。养他的是他的父母,而真正了解他的却是鲍叔牙!
正是因为鲍叔牙的大度和不苛求,才使得两人不但有长久、美好的友谊,而且还共同创造了一个大国。
现在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复杂,思考的事情越来越多,而且都认为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够长远,于是往往喜欢把一些人、一些事情上纲上线,习惯从对事情的判断进而延伸到对人的判断。如果一个人把事情做错了,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人做错事情是必然的,因为这个人本身就有很大的问题。正是在这种习惯性的思考下,很多人都找不到朋友,因为他们的要求过于苛刻,他们要求朋友是完美的人,即使自己不完美也希望朋友能够完美。他们希望自己的朋友是个大英雄,即使自己懦弱得经常瘫软在地上,他们也希望朋友是个能顶天立地的人,他们择友的要求过于苛刻,结果到最后很难找到真正的朋友。
每一个人都有缺点,都有私心。做人是不能太苛求的,如果太苛求,太看重人的纯洁,那么最后受伤的只能是自己。其实与人相处之道就在于包容,包容他的缺点,包容他的私心。如果你这样对别人,别人自然也愿意这样对待你。在这种互相对待中,两个人的感情不知道会上升到怎样的高度,也不知道以后能一起创造多大的事业。其实很多时候别人的缺点和私心对自己并没有任何影响,对此,又何必去斤斤计较呢?
老狐狸认为,没有人是完人,每一个人都有缺点,大可不必对人过于苛求。
故作高调,朋友必寡
老狐狸认为,故作高调,朋友必寡。人一定要学会低调。
一个人做了坏事如果害怕别人知道,证明这个人还有羞耻之心,也就是说他还有改过向善的良知;如果一个人做了一点善事就特别想让人知道,那么只能说明他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贪图虚名和赞许,这种有目的的善事其实已经种下了十分可怕的祸根。
无论如何有成就,无论如何高洁,一定不要过于张扬,要学会低调做人。
姜太公因为功高,周王把齐国封给姜太公。齐国有一个叫华士的人,为人十分清高,不向天子称臣,也不与诸侯交往。太公命人去召他为国效力,连去了三次,华士都拒绝了,太公便叫人杀了他。周公问姜太公:“华士是齐国的杰出人物,你怎么杀了他呢?”太公说:“这个人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往,难道我还能希望他向我称臣,并且和我友好交往吗?肯定是不可能的,这种人是可以放弃的人,也是自我放纵的人。如果不杀这种人,反而纵容他,那么全国的民众都会仿效他,谁还会知道君王是谁呢?”
少正卯和孔子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孔子的门人三盈三虚,都是少正卯在鼓惑。孔子当了大司寇以后,便立即诛杀了少正卯。子贡对孔子说:“少正卯是鲁国十分有名的人物,先生却杀了他,先生不觉得有些不妥吗?”孔子说:“没有什么不妥的,人有五恶,只要得其一,君子就要诛杀之,而少正卯却是五恶兼而有之,是小人中的小人,所以不得不杀。”
华士和少正卯之所以被杀,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人高调,喜欢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姜太公和孔子杀了这两个人并没有掩盖他们自己的光辉,反而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高大,后人称赞两人做事有魄力。而华士和少正卯两个人却逐渐被人遗忘,几乎没有人同情他们。
不要高调,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如果为人高调,又和别人私人关系较好,或许别人会在一段时间内纵容你,但心中已不愉快了,迟早会招来祸患。如果为人高调,又喜欢标新立异,自诩不和别人“同流合污”,那么肯定也不能和别人相处长久,而且过得不愉快。
为人高调很难找到朋友。虽然大多数人喜欢和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但是人们不喜欢和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的人交朋友,二者并不矛盾。比自己聪明优秀是自己由衷钦佩的,而显得比自己聪明优秀其实是并不心悦诚服的。正如一位哲人说,如果你想多一些朋友,就表现得比别人笨一些;如果你想多一些敌人,你尽可能地表现比别人聪明些。为人高调的人是表现得比别人聪明的人,是很难交到很多朋友的。
低调做人、低调做事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能够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而且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权利争夺之中。低调的人还给别人沉稳可信的印象,一些好的机会自然会朝自己涌过来。
聒噪的蝉一到夏天就叫个不停,让人觉得很烦;而报晓的公鸡只在清晨叫上几声,人们却称赞公鸡勤快。类比可知,是否受到尊重不在于说话多少,而在于是否在关键时刻说了关键的话。
高调的人在事情没有办的时候总喜欢信誓旦旦,说自己无所不能,这个我熟悉,那个我精通,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但是到了最后事情没有办成,往往受到奚落。而低调的人一开始就办事低调,如果事情没有办成,也不会有人说他什么,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他并没有许诺什么。如果事情办成了,大家就越觉得这个人可信沉稳。而高调的人即使事情办成了,大家也觉得这个人有那么多关系,办成这件事情是应该的,也不会给高调的人太多的褒扬和认同。
历史上那些被杀的权臣、忠臣,为人可以说不是太高调,但是由于他们的赫赫战功,使他们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会十分引人注目,因此不自觉地成了高调的人,甚至有的人都只知道这个人,而忘记了君王;只尊崇这个人,而忘记尊崇君王。君王自然要杀了这个人,就像姜太公杀华士一样。
所以,为人不要刻意高调,否则容易招来祸患。一旦在别人的很大关注下成了十分高调的人,那么要学会及时地退出公众的视线,而且此时不要发表什么评论,因为已经十分高调了,再发评论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盛极必衰。范蠡被越王拜为上将军时就认为自己居如此高的职位,是很容易招风的,于是他不辞而别。这也就是很多明智的人士功成身退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自己并不高调,不会招来祸患,但是高调不高调并不是个人的主观表现,而是他人对你的印象。如果一个人十分低调,结果所有的人都关注了这一点,于是纷纷议论说这个人真是低调,那么这个人就变得高调起来,同样会招来祸患。总之,做人做事都要低调,如果发现自己变得十分高调,不论是怎么变成的,都要及时地功成身退,否则会招来祸患。
老狐狸认为,人要学会避免高调,不仅为了得到更多朋友,而且也为了保全自己。
所有骄傲,都是虚弱的
老狐狸认为,所有骄傲,都是虚弱的,都是不应该的。
人不能过于骄傲自满,虚骄自大,过于骄傲自满的人不易取得成功。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人们都不应该过于骄傲。要学会谦虚,要学会低调。这样不但能够保全自己,而且能够不断进步。
骄傲是大敌,人一骄傲就很容易招来祸患。一般情况下,人的骄傲有三种情况:恃宠而骄、仗功而骄、幻想而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