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春的旅程中,会有这样的一天:一位异性的形象,第一次犹如春雨漓江,若隐若现地闯入姑娘的心灵,使你产生一种神奇、兴奋、异样和不安的感觉。倘若这一天出现,大可不必为之惊慌和困惑,兴许是深藏在你心底那颗爱情的种子,遇上了阳光和雨露,在悄悄地萌动了。
生理学家告诉我们,男青年一般到了十六七岁,女青年一般到了十五六岁以后,也就是进入了青年发育期和青年初期,性意识就开始萌芽。在国外,有的学者把它称为“思春期”。处在这一阶段上的少男少女们,出现对异性的“钟情”和“怀春”,应当说并没有超越人生的正常轨迹。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这时候的男女青年,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还相当稚嫩,远远没有成熟,有待于自然发育和社会实践的进一步塑造,性格和品德等个性特征,也有待于通过社会熔炉的进一步锤炼和定型。异性的吸引并不能等同于真正的爱情,因为爱情作为人类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精神现象,只有在具备了比较成熟的社会适应能力、鉴别能力,并拥有相对稳定的个性品质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如果在青年初期就听任爱情的幼芽疯长,很容易导致早夭和其他不幸的悲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第一次爱情,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教训,那时保尔才16岁,与年龄相仿的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相识不久,一股青年人的好奇、狂热和青春的冲动,使他们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倾慕,并进入了热恋之中,很快就结成了伴侣。但是,当他们真正清醒过来的时候,才发现这种结合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双方很少共同语言,追求的理想不同,对待生活的态度也不同。于是只好匆匆结束了这幕爱情的短剧,两人分手了。
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一样,爱情的种子从萌芽、生长、发育直到开花结果,也遵循着一定的内在规律。只有当一个人的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成长都达到了一定的成熟度,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有了一定的基础。才会获得真正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