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庄子全书》学生活
21393700000011

第11章 德充符(2)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卫国有个面貌十分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男人跟他相处,常常想念他而舍不得离去。女人见到他便向父母提出请求,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不如做哀骀它先生的妾’,这样的人已经十多个了而且还在增多。从不曾听说哀骀它倡导什么,只是常常附和别人罢了。他没有居于统治者的地位而拯救他人于临近败亡的境地,他没有聚敛大量的财物而使他人吃饱肚子。他面貌丑陋使天下人吃惊,又总是附和他人而从没首倡什么,他的才智也超不出他所生活的四境,不过接触过他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乐于亲近他。这样的人一定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我把他召来看了看,果真相貌丑陋足以惊骇天下人。跟我相处不到一个月,我便对他的为人有了了解;不到一年时间,我就十分信任他。国家没有主持政务的官员,我便把国事委托给他。他神情淡漠地回答,漫不经心又好像在加以推辞。我深感羞愧,终于把国事交给了他。没过多久,他就离开我走掉了,我内心忧虑像丢失了什么,好像整个国家没有谁可以跟我一道共欢乐似的。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我孔丘也曾出使到楚国,正巧看见一群小猪在吮吸刚死去的母猪的乳汁,不一会又惊惶地丢弃母猪逃跑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同类已经死去,母猪不能像先前活着时那样哺育它们。小猪爱它们的母亲,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支配那个形体的精神。战死沙场的人,他们埋葬时无须用棺木上的饰物来送葬,砍掉了脚的人对于原来穿过的鞋子,没有理由再去爱惜它,这都是因为失去了根本。做天子的御女,不剪指甲不穿耳眼;婚娶之人只在宫外办事,不会再到宫中服役。为保全形体尚且能够做到这一点,何况德性完美而高尚的人呢?如今哀骀它他不说话也能取信于人,没有功绩也能赢得亲近,让人乐意授给他国事,还唯恐他不接受,这一定是才智完备而德不外露的人。”

鲁哀公问:“什么叫做才智完备呢?”

孔子说:“死、生、存、亡,穷,达、贫、富,贤能与不肖、诋毁与称誉,饥、渴、寒、暑,这些都是事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运行;日夜更替于我们的面前,而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们的起始。因此它们都不足以搅乱本性的谐和,也不足以侵扰人们的心灵。要使心灵平和安适,通畅而不失怡悦,要使心境日夜不间断地跟随万物融会在春天般的生气里,这样便会接触外物而萌生顺应四时的感情。这就叫做才智完备。”

“什么叫做德不外露呢?”

孔子说:“均平是水留止时的最佳状态。它可以作为取而效法的准绳,内心里充满蕴含而外表毫无所动。所谓德,就是事得以成功、物得以顺和的最高修养。德不外露,外物自然就不能离开他了。”

有一天鲁哀公把孔子这番话告诉闵子,说:“起初我认为坐朝当政统治天下,掌握国家的纲纪而忧心人民的死活,便自以为是最通达的了,如今我听到至人的名言,真忧虑没有实在的政绩,轻率作践自身而使国家危亡。我跟孔子不是君臣关系,而是以德相交的朋友呢。”原文跛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胺肩肩。瓮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故圣人有所游,而知为孽,约为胶,德为接,工为商。圣gg人不谋,恶用知?不斫,恶用胶?无丧,恶用德?不货,恶用商?四者,天鬻也;天鬻者,天食也。既受食于天,又恶用人!有人之形,无人之情。有人之形,故群于人,无人之情,故是非不得于身。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

译文一个跛脚、伛背、缺卖盆景——“不货,恶用商?”如果根本不想从买卖中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庄子以此为喻深入浅出的说明圣人没有真情,没有是非,混同于自然。嘴的人游说卫灵公,卫灵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了。一个颈瘤大如瓮盎的人游说齐桓公,齐桓公十分喜欢他;再看看那些体形完整的人,他们的脖颈实在是太细太细的了。所以,在德行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而在形体方面的缺陷别人就会有所遗忘,人们不会忘记所应当忘记的东西,而忘记了所不应当忘记的东西,这就叫做真正的遗忘。因而圣人总能自得地出游,把智慧看作是祸根,把盟约看作是禁锢,把推展德行看作是交接外物的手段,把工巧看作是商贾的行为。圣人从不谋虑,哪里用得着智慧?圣人从不砍削,哪里用得着胶着?圣人从不感到缺损,哪里用得着推展德行?圣人从不买卖以谋利,哪里用得着经商?这四种做法叫做天养。所谓天养,就是禀受自然的饲养。既然受养于自然,又哪里用得着人为!有了人的形貌,不一定有人内在的真情。有了人的形体,所以与人结成群体;没有人的真情,所以是与非都不会汇聚在他的身上。渺小呀,跟人同类的东西!伟大呀,只有浑同于自然。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人故无情乎?”

庄子曰:“然。”

惠子曰:“人而无情,何以谓之人?”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恶得不谓之人?”

惠子曰:“既谓之人,恶得无情?”

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

惠子曰:“不益生,何以有其身?”

庄子曰:“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无以好恶内伤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劳乎子之精,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

译文惠子对庄子说:“人原本就是没有情的吗?”

庄子说:“是的。”

惠子说:“一个人假若没有情,为什么还能称作人呢?”

庄子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怎么能不称作人呢?”

惠子说:“既然已经称作了人,又怎么能够没有情?”

庄子回答说:“这并不是我所说的情呀。我所说的无情,是说人不因好恶,而致伤害自身的本性,常常顺任自然而不随意增添些什么。”

惠子说:“不添加什么,靠什么来保有自己的身体呢?”

庄子回答说:“道赋予人容貌,天赋予人形体,可不要因外在的好恶而致伤害了自己的本性。如今你外露你的心神,耗费你的精力,靠着树干吟咏,凭依几案闭目假寐。自然授予了你的形体,你却以‘坚’、‘白’的诡辩而自鸣得意!”

活学活用

人生情障,不可太多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生活在世间,就难免存有七情六欲,并受其所困。虽然人生的许多乐趣,都是由情字延绵而开。就如古人所说的,“情之一字,所以维持世界;才之一字,所以粉饰乾坤”,但人生的许多悲剧,却也因情催生。如佛教“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惧盛”八大苦中,至少后面四苦都是因情而生,“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世人难以脱离情爱之海,也无意回头是岸,于是有的人义无反顾,任多情泛滥,有的人一意孤行,让情爱渐行渐远。

妲己害政,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信妲己,荒淫无度,暴虐臣民。庄子说人没有情欲,并不是指人没有“性欲”,而是指人不用内心有喜爱和憎恶伤害自己的身体,而是顺从自然,也不希求增进生命,想要长生本身也是对人有伤害的欲望。我们多半会赞赏多情、痴情,觉得那是生命的丰溢,是激情的绽放,“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而同时鄙薄寡情之人,认定那是冷血心肠,是对生命的一种亵渎。只是多情、无情是否真的如此绝对呢?

世间多情之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可以算是一个了。这个认定“男子是泥,女子是水”的胭脂男人,对身边的每一个女子都“昵而敬之”,可是与之相好的人,又有几个是真正幸福的呢?最记得他为晴雯所写的《芙蓉女儿诔》中的那一句“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红绡帐里,公子多情;黄土垄中,女儿薄命。或许这是多情最真实的一个写照吧。世间有许多的人,风情万种,处处留情,可是“情到深处情转薄”,浓情狂欢过后,心倦了,情淡了,于是不顾他人挽留央求的目光,决然而去,追寻下一段的感情寄寓。这样的多情,从某种意义上,只能说是一种无情,或是滥情,尤其对于那些承受了他(她)的感情寄寓却又终为他(她)所抛弃的人来说。

还有一种多情是“情海情天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因多情而生眷恋,因眷恋而生淫亵之心,淫亵之心既盛了,就会不择手段。若是干柴烈火般地两人一拍即合,那倒也无所谓,但若是有了一层阻隔,那么难免就要生出许多的暴力、血腥。就好像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诱惑了斯巴达王墨涅依斯的王妃海伦,从而引发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还有的就是李自成为色生情,夺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而吴三桂又“冲冠一怒为红颜”,于是有了“三军恸哭俱缟素”。

历史上,为情而丢弃江山的,应该不在少数吧。纣王为妲己而修建酒池肉林,结果为周武王所推翻;周幽王为博美女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最后引火烧身,成了“狼来了”谎话的最高验证者;还有吴王夫差为西施美色柔情所迷惑,终让勾践卧薪尝胆而复仇成功;唐玄宗沉湎于杨玉环的“一枝红艳露凝香”而荒废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仓皇逃出长安。红颜无关祸水,但君王为情所驱驭,确实连累了天下苍生百姓。

现实生活中,人活着就是很累:情感,生活,社会,爱与不爱都是如此的沉重?为了一个没有任何承诺的婚姻苦苦相守?为了那份爱,使你如此地留恋她?难道说彼此之间有过海枯石烂的约定?为什么你如此地执著?实际上有些东西回忆比拥有更有价值。

你为何不把她当做生活中的点缀,把你和她的,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成为一道风景呢?那比现实更美好!感情投资,心灵沟通孔子多谈人际社会的和谐,庄子利用这部分资源,多谈人与万物的和谐,我之外都是物,包括他人,也是物的内容。庄子写到鲁哀公问孔子什么叫才智完备?孔子说出了庄子的思想,事物的变化都是自然规律的运行,万物不可搅乱本性的和谐,人与人相处不可侵扰心灵。要使心灵平和安适,通畅而不失怡悦,要使心境日夜不间断地跟随万物融会在春天般的生气里,这样便会接触外物而萌生顺应四时的感情。

如果上下级之间经常心灵侵扰,上情怎么下达?下属怎么会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所以,和谐是上下级关系的基础。上下级要进行感情沟通,使心灵得到共震而不是侵扰。上下级之间想得到对方的理解、尊重、信任、支持,首先自己应懂得怎样理解、尊重、信任、关心、爱护和支持对方。

有一个老板,他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公司里和他的雇员一起工作。一次发生的偶然事件,虽然问题不大,却让他认识到,和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多么重要。这天,他在公司注意到一个名叫晓东的员工工作懒散,他生气地骂起来:“你在干什么?振作起来,笨蛋!”骂完之后,他还咆哮了一声。

“好的,老总。”晓东平静地回答道,不过,他还是奇怪地看了老板一眼。

这让老板莫名其妙。不一会儿,老板了解到晓东有手伤。晓东本来可以到医院看医生,但因为今天的工作任务重,他想,自己能做一些就做一些,于是留了下来。老板得知这个情况后,走到晓东身旁,说:“抱歉!我刚才不应该发火。我开车送你进城找个医生看看你的伤手。”听到老板这句话,晓东和他的伙伴久久地看着老板,然后他们笑了。

从表面上看,这件小事没有多大意义,然而它却藏有上下级相处的秘诀。身为老板,未事先查明真相便乱发脾气犯下错误,使下属产生了抵触情绪,造成工作效率下降,在所难免。幸好,这个老板一发现到自己的过错,便立即向员工真诚地道歉,而且提出合理的、适当的补救方法,这样,上下级又重新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双方互相影响。庄子打了一个比方:一个人身上有许多的骨节和脏腑器官,人应该对什么地方亲近一些,对什么地方疏远一些呢?一旦我们对自己身体的部位有了偏爱或者偏恨,我们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也就不是一个健全的人了。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人心换人心”等等,都是对感情的双向关系的最朴素的说明。

心如止水,唤醒内心

人的内心就像流水一样,如果一直动荡不安,就永远不能悟道,也就不能认识自己。想要看清自己的内心,要发现自己内心所潜藏的真正的力量,就必须要把心中的杂念、妄想静止,才可以明心见性。“唯止能止众止”,只有真的安静下来,平稳下来,到达止的境界,才能够使心像止水一样澄清。然后才能开启智慧之门。止也就是静心,是专一,不仅道家讲究,佛家、儒家也都讲究。因为人的一切思想的混乱、烦恼和痛苦都是来源于心的乱,心若不能止,烦恼接踵而来,永无休息之日。止是内在的修养,也是外在行为的一种认定,或许是一个目标,或许是一个方向,或许是一个途径。就好像射线起始的那个点,只不过我们是从射线发散的那一端逆转回来,寻找能让我们止住的那一个点。现代人常常自称什么都不怕,不怕鬼,不怕死,但是扪心自问,却很少有人能不怕人生。由于社会环境的压力,生活得愈久愈会给人带来一种恐惧,人们往往对于自己的人生旅途的奠名的恐慌。就像古人诗中所讲“世事茫茫难自量”,前途如何,后果怎样,谁也预见不了,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不安、很多的恐惧。

如果能将心止住,观照内心,以自己内心的力量去顺应外在的变化。那么这种恐惧是可以消除的。就像那亿万年前的一颗琥珀,内在止了,外在也止了,波澜不兴,亘古不变。其实在面对恐惧的时候,如果是那种一刀下去鲜血淋漓的痛快还好忍受,君不见有多少面对千军万马“吾往矣”的英雄。可是如果是生活这样慢慢地千刀万剐的折磨,似乎内心不够坚强的人是难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