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此事,杨骏得意忘形,更不把继位的惠帝和大臣们放在眼里,他日夜盘算如何整治他人,往往心血来潮便违反常制,大树亲党。杨珧、杨济劝阻他说:“兄长唯恐算计不到,岂不知这才是最大的失策啊。兄长担负国家大任,当以情动人,以德服人,怎可一味徇私枉法呢?一个人的智力终是有限的,你这样对待天下人,天下人自会这样对待你,你岂有胜算?”
杨骏十分讨厌弟弟们的规劝,他说:“身处显位,焉能无智无计?我只怕智谋不多,又何谈当止呢?别人算计于我,难道我也要坐以待毙?”他自知众望难孚,于是想出大开封赏这一招来,以便向众人示好,收买人心。但是结果有功受封者不感其恩,无功受封者难服众心,没有受封者更是对他增加了怨恨。殿中中郎孟观、李肇因对杨骏不满,就向贾后诬告他要篡位,贾后早有干预政事之心,借此就和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勾结一处,发动了兵变。杨骏逃到马棚里被人杀死,他的党羽也被诛杀,牵连数千人。
杨骏自以为聪明,实则愚蠢。他不知道自己的种种计谋实乃画蛇添足,于事无益。若是他能像庄子所说的,顺其自然,不增不减,修养内心的品德,那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祸患了。
浑厚不彰,感悟天地
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骄奢淫逸,民不聊生,很快就失去了民心。各路豪杰和农民起义军纷纷兴起,与王莽政权斗争。这些起义军的领袖有很多都自称是汉代宗室,以示自己的起义的正义性,同时借由人们对汉室的思念吸引更多的人加入。这其中有真宗室,也有假宗室。刘縯、刘秀兄弟参与领导的起义军,也是打出匡复汉室的旗号,拥立族兄刘玄为帝,号更始帝。但是刘縯、刘秀兄弟威名日盛,越来越受人爱戴,引起刘玄的不安,一些依附刘玄的将领们开始劝刘玄除掉刘縯、刘秀兄弟。
这时刘縯手下的一些人不服刘玄当皇帝,就公开拒绝刘玄的任命,有的人还说:“本来起兵图大事的是刘縯兄弟,现在的皇帝是干什么的?”于是刘玄就借封刘縯部将刘稷为抗威将军而不受之故,把刘稷及为他说情的刘縯杀掉了。
刘秀担心刘玄下一步要对付自己,就赶紧到宛城请罪。刘縯的部下去迎接他,慰问他,他只是在公开场合下寒暄几句,表示过错在自己,但他不与这些人私下交流,不讲昆阳的战功,不为哥哥服丧,饮食言笑与平常一样,若无其事。刘玄见刘秀没有反对他的意思,感到有些惭愧,就拜他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但刘秀每当独居,总是不喝酒、不吃肉,以此寄托哀伤。就这样,表面上他顺从刘玄,暗地里却开始谋划大事,准备为兄长报仇。
汉更始元年(23)九月,刘玄的军队相继攻下长安和洛阳。他打算以洛阳为皇都,便命刘秀先行前往整饬吏制。刘秀到任,安排僚属,下达文书,从工作秩序到官吏的装束服饰,全恢复汉朝旧制。当时,关中一带的官员赶来迎接皇帝刘玄去长安,他们见到刘玄的将领们头上随便包一块布,没有武冠,有的甚至穿着女人衣裳,滑稽可笑,没有庄重威严的样子,但刘秀的僚属却是仪容整齐。一些老官员流着泪说:“没想到今天又看到了汉朝官员的威仪!”他们纷纷对刘秀产生敬佩心理。
在当时全国独立称王的有十多个集团。王莽拥有从洛阳到长安的地盘。更始帝及所属绿林,由今日之湖北西北穿过河南西南向洛阳前进。山东之赤眉,也自青州、徐州向西觊觎这一地区。
后来刘玄派刘秀去“关东”整顿吏治,那里有王郎称帝。王郎原本是以占卜为生,但现在也假称自己是汉成帝的儿子,自立为汉帝,起兵攻取州郡,一时很有声势。刘秀初抵邯郸时力尚未丰,只能采取迂回战略,径向极北定县蓟州各处,一路以劝服征伐等方式,集合几万人的兵力,于次年春夏之交,才回头拔邯郸诛王郎。这是用南北轴心作军事行动的方针,以边区的新兴力量问鼎中原,超过其他军事集团的战略。
王郎战败被杀,结束了皇帝梦。刘秀搜查他的往来文件书信,发现里面有手下官员们写给王郎的上千封书信,内容很多是诋毁和诽谤刘秀的,甚至有出主意剿杀刘秀的。左右劝他严加追查,好一网打尽。刘秀未置可否。
一天,刘秀把官员们召集在一处,点起炉火,火光映照在士兵们的刀枪上,显得威严而肃穆。那些与王郎暗中往来的官员都胆战心惊,脸色苍白,他们知道一旦追究起来,即使不是杀头,也会被送进深牢大狱。胆小的人开始瑟瑟发抖,胆大的也开始后悔没有早些逃走。
刘秀却是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他让士兵把那些信都扔进火炉,看着书信燃烧成灰烬,然后说:“现在大家可以安心了。”
官员们都拜伏在地上,庆幸自己逃过了一劫,同时也很感激刘秀放过他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对刘秀有二心了。
就这样,刘秀以他的谋略和宽容收服了人心,实力渐渐增强,最后不仅灭掉刘玄为兄长报了仇,而且成为东汉的开国皇帝。
刘秀要统率驾驭很多不容易领导的人物,而都能够补短截长,互相牵制,除了他的宗室身份,谨厚的声名和领导能力的天才外,同时还在于他有着忍性和宽容之心。这种宽容使得那些本来想与他为敌的人臣服于他,使得本来支持他的人更加地尊敬他。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与其把人们赶到与自己为敌的一方,还不如对他们施以德行,以收为己用。但这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一般人连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斤斤计较,更何况是牵扯到大事呢。只有那种明了事物运转规律,明了顺应自然的道理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厚德载物,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包容,还有内心真正的放下和宽恕。
返璞归真,获得敬重
在每个人的眼里,世界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心里想法不同,心中有阳光,看人世是美好的,心中设机关,处处是对自己威胁的人。大道之大,在于无私无党,无天无德,无仁无大,无宽无富,无纪无立,无备无完。这些德性都是站在人自己的立场上所认为的,虽然很好,但不是最好。最好的角度应该是埋却金玉,断去货财,否定贵富,一同寿夭,平等穷通,忘却人我,去掉分别念头,万物便可混而归一,死生更无差异了。这样的人还会有什么烦恼与痛苦,岂不就是道的化身!大道生一,一生二为天地,天地阴阳交合而生万物人类。人类万物虽然各自有体,然而本来真性却与天地大道为一体,就像大树之根本一样。树上的枝叶花果都从根茎中吸取营养,才能枝叶繁茂。圣人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泯去一切人为的私心分别,进入无所作为无有分别的大道境界。
弃恶从善,便是好人;好事不要,更进一步。把好事看成是坏事,说明认识超前,但仍然还有分别之心,所以毕竟是不彻底的。因此守封人的话则泯去了好坏之分,坏事是好事,好事是坏事,最终没有好也没有坏,随顺万物天下之自然状态,不仅没有三患,而且祸难不至,的确是真正的圣人。
伯成子高赞赏尧之无赏罚而民劝,而反对禹之设赏罚而民苦,所以弃官而得其自然。老子告诉孔子的真理,是要他在生活里,应该忘记天人物我,忘乎所以,然后才是“忘己”,也即是“象罔”,然后才能合乎自然。
季彻所言,圣王治理天下,首先在于顺应人民的自然本性,不加干涉扰乱,然后百姓自得于心,凡事出于本性自为,天下自然太平而人人自由了。
为圃者置机械而不用,是实践返璞归真的人生道路。虽然有矫枉过正的嫌疑,但无论如何对于汲汲于功名富贵,贪图奸巧便宜的人来说,应该是一剂清醒良药。机事会生出机心,机心会扰乱心神,神乱则人的性命难保。心不挂事,便能清净;事不关心,便得自在。心有所贪,便被事牵;贪着于心,便成奴隶。
人们有了分别的念头,出于名利的目的,便会出现谄媚阿谀的人,愚蠢迷惑的人。欲望害了天下,名利惑了百姓,统治者便有了可做的事情,但也因此而生死兴衰,堕入轮回不息了。丑恶之人虽然唯恐其子酷肖乃父,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美丽俊俏一些,但对于真理的言语却往往听不入耳。可见,真理是残酷的,真理之言是逆耳的,所以人们的生性是不爱听的。
无论爱听真理还是不听真理,是美好还是丑恶,都是相对而生的,都是自己的感觉器官所做出的分别。目乱于五色,耳乱于五声,鼻乱于五臭,口乱于五味,心乱于取合。所有的分别都有害于生命的正常运程,杨朱墨翟尽管能言善辩,而后自以为得意,但却是徒逞口舌而远离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