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不入于里耳,《折杨》《皇荂》,则嗑然而笑。是故高言不止于众人之心,至言不出,俗言胜也。以二跤踵惑,而所适不得矣。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其庸可得邪!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又一惑也,故莫若释之而不推。不推,谁其比忧?厉之人夜半生其子,遽取火而视之,汲汲然唯恐其似己也。
译文孝子不奉承他的父母,忠臣不谄媚他的国君,这是忠臣、孝子尽忠尽孝的极点。凡是父母所说的便都加以肯定,父母所做的便都加以称赞,那就是世俗人所说的不肖之子;凡是君王所说的就都加以应承,君王所做的就都加以奉迎,那就是世俗人所说的不良之臣。可是人们却不了解,世俗的看法就必定是正确的吗?而世俗人所谓正确的便把它当作是正确的,世俗人所谓好的便把它当作是好的,却不称他们是谄谀之人。这样,世俗的观念和看法岂不比父母更可崇敬、比君王更可尊崇了吗?说自己是个谗谄的人,定会勃然大怒颜容顿改;说自己是个阿谀的人,也定会愤恨填胸面色剧变。可是一辈子谗谄的人,一辈子阿谀的人,又只不过看作是用巧妙的譬喻和华丽的词藻以博取众人的欢心,这样,终结和初始、根本和末节全都不能吻合。穿上华美的衣裳,绣制斑烂的纹彩,打扮艳丽的容貌,讨好献媚于举世之人,却不自认为那就是谗谄与阿谀,跟世俗人为伍,是非观念相通,却又不把自己看作是普通的人,这真是愚昧到了极点。知道自己愚昧的人,并不是最大的愚昧;知道自己迷惑的人,并不是最大的迷惑。最迷惑的人,一辈子也不会醒悟;最愚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明白。三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个人迷惑,所要去到的地方还是可以到达的,因为迷惑的人毕竟要少些;三个人中两人迷惑就徒劳而不能到达,因为迷惑的人占优势。如今天下人全都迷惑不解,我即使祈求导向,也不可能有所帮助。这不令人可悲吗?
高雅的音乐世俗人不可能欣赏,《折杨》、《皇荂》之类的民间小曲,世俗人听了都会欣然而笑。所以高雅的谈吐不可能留在世俗人的心里,而至理名言也不能从世俗人的口中说出,因为流俗的言谈占了优势。让其中两个人迷惑而弄错方向,因而所要去的地方便不可能到达。如今天下人都大惑不解,我即使寻求导向,怎么可能到达呢!明知不可能到达却要勉强去做,这又是一大迷惑,所以不如弃置一旁不予推究。不去寻根究底,还会跟谁一道忧愁!丑陋的人半夜里生下孩子,立即拿过火来照看,心情急切地唯恐生下的孩子像自己一样丑陋。
鸠
“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鹗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得到了光鲜华美的外物,却使自己的本性受到了危困,这样的入如果还自鸣得意,就犹如被困于笼中却很得意的小鸟。庄子认为,华美不一定可取,丑陋也不一定可悲,只有天然本性才是值得追求的。
原文百年之木,破为牺樽,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樽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其失性均也。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曰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曰五臭薰鼻,困傻中颡;四曰五味浊口,使口厉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飞扬。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杨、墨乃始离跂自以为得,非吾所谓得也。夫得者困,可以为得乎?则鸠鸮之在于笼也,亦可以为得矣。且夫趣舍声色以柴其内,皮弁、鹬冠、搢笏、绅修以约其外,内支盈于柴栅,外重纆缴,睆睆然在纆缴之中而自以为得,则是罪人交臂、历指,而虎豹在于囊槛,亦可以为得矣。
译文百年的大树,伐倒剖开后雕刻成精美的酒器,再用青、黄二色彩绘出美丽的花纹,而余下的断木则弃置在山沟里。雕刻成精美酒器的一段木料比起弃置在山沟里的其余木料,美好的命运和悲惨的遭遇之间就有了差别,不过对于失去了原有的本性来说却是一样的。盗跖与曾参、史鳅,行为和道义上存在着差别,然而他们失却人所固有的真性却也是一样的。大凡丧失真性有五种情况:一是五种颜色扰乱视觉,使得眼睛看不明晰;二是五种乐音扰乱听力,使得耳朵听不真切;三是五种气味熏扰嗅觉,困扰壅塞鼻腔并且直达额顶;四是五种滋味秽浊味觉,使得口舌受到严重伤害;五是取舍的欲念迷乱心神,使得心性驰竞不息、轻浮躁动。这五种情况,都是生命的祸害。可是,杨朱、墨翟竟不停地奋力追求而自以为有所得,不过这却不是我所说的优游自得。得到什么反而为其所困,也可以说是有所得吗?那么,斑鸠、鸮鸟关于笼中,也可以算是优游自得了。况且取舍于声色的欲念像柴草一样堆满内心,皮帽羽冠、朝板、宽带和长裙捆束于外,内心里充满柴草棚栏,外表上被绳索捆了一层又一层,却瞪着大眼在绳索束缚中自以为有所得,那么罪犯反绑着双手或者受到挤压五指的酷刑,以及虎豹被关在圈栅、牢笼中,也可以算是优游自得了。
活学活用
利不私分,实现双赢
庄子认为,人的德行应当效法与道为一的“神人”或“圣人”或“真人”,“将磅礴万物以为一”,遨游于天地随着自然而运行变化,无牵无挂地神游于尘世之外。超世即是“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天;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
惠施在魏国当相国,庄子跑去要与他会面。惠施听人说,庄子这次来魏国的目的,是想取他相国之位而代之,所以十分紧张,命令官兵在都城搜捕了三天三夜,但还没抓到庄子。正当惠施坐立不安而又无可奈何之时,庄子却自己找上门来了,还对他讲了一个寓言:“南方有一种鸟,从南海出发,飞到了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栖身,不是仙果它不会吃,不是清冽的甘泉它不会喝。猫头鹰弄到了一只死了好几天,身体都腐朽了的老鼠,正巧该鸟飞过,猫头鹰抬头看见了,以为这只鸟想吃它的老鼠,于是发出惊叫:‘吓!’现在,你难道也要用魏国来‘吓’我吗?”
在我们现代社会,像惠施与猫头鹰这样,“生怕对方得到好处”的人其实是大有人在。
三十八世德山宣鉴禅师
德山禅师认为要进步就要积累知识,对南宗顿悟说不服。他找龙潭禅师理论,龙潭禅师什么也没说,天黑后点了只蜡烛让他离去,德山伸手接烛时,龙潭把烛吹灭。德山顿悟,向龙潭顶礼膜拜。龙潭要和德山舌战,几天几夜也不会有结果,妙就妙在龙潭懂得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照亮德山心性让他自己领悟。庄子讲“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庄子主张无论圣人还是君主都要“静”、“虚”,都要以无为而尊。
对于竞争双方来说,独占与通吃,必对市场造成破坏,所以西方国家有“反拖拉斯”政策,禁止行业垄断。“通吃”是违反天道——游戏规则的,它的负面影响非常大。所以竞争的过程也是一个调节的过程,即资源共享,“利不私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而对于竞争者双方来说,落实到自己的行为,当以互利为原则。
有人问小巨人李泽楷:“你父亲教了你一些怎样成功赚钱的秘诀吗?”李泽楷说,赚钱的方法他父亲什么也没有教,只教了他一些为人的道理。李嘉诚曾经这样跟李泽楷说,他和别人合作,假如拿七八分合理的话,那么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李嘉诚的意思是,他吃亏可以争取更多人愿意与他合作。你想想想看,虽然他只拿了六分,但现在多了一百个合作人,他现在能拿多少个六分?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人会变成五个人,结果是亏是赚可想而知。李嘉诚一生与很多人进行过或长期或短期的合作,分手的时候,他总是愿意自己少分一点钱。如果生意做得不理想,他就什么也不要了,愿意吃亏。这是种风度,是种气量,也正是这种风度和气量,才有人乐于与他合作,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
与物皆昌,共同分享
庄子特别注意智慧的不同层面或者层次,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目标,最高的层次是“与物皆昌”,拥有这种智慧的人胸怀天下。
对于一个团队来说,不同层次和境界的人处在一起,如果不以“与物皆昌”激励大家,那么各怀私心,明争暗斗,必陷入混乱。领导者主动与下属分享,下属会产生一种参与感,同时,分享也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良好的团队力量。参与分享的人认为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在单位、组织与企业里,领导与下属一起分享工作后的成果,分享工作中的权力,会让大家感到一种自我成功的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团队的忠诚。
领导者在自己的团队中,树立伙伴意识,莫不是激励大家努力工作的一个有效途径。让下属认识到自己在本团队中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职员,更是整个事业发展的伙伴,这将极大地激发其责任心和增强其成就感。树立伙伴意识,最重要的就是要懂得分享,分享成果、分享价值、分享义务和权利。不要等到某件事成功之后才让下属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而要在工作过程中与下属们一起分享工作的艰辛,一起分享决策的权力。通过与下属分享艰辛与成功,使得下属们体验到一种与领导者和同事亲密的伙伴关系,这会从他们的内心激发出工作热情。
所以,团队领导首先要创造与员工的共同立场。所谓的共同立场,就是团队成员之间达成一种默契:上下一心朝着相同的目标奋进;遇到困难时,风雨同舟,互相支撑,共渡难关。如何达成共同立场呢?第一步就是给予利益,可以说,利益是大家心系组织、公司或部门的一条纽带。人人都趋利而动,领导者及时提供奖赏,下属们必然会凝聚到领导者的身边,愿意接受命令指挥。第二步就是要明确提出团体的共同利益,从而上下达成共识,团结一心,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同时,领导者还可以通过寻找与下属们的共同点,让他们产生一种“自己人”的意识,从而与其建立一种彼此信赖的关系。可以说,共同点愈多,关系就愈亲近,效果也就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