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羿工乎中微而拙乎使人无己誉。圣人工乎天而拙乎人。夫工天而俍乎人者,唯全人能之。唯虫能虫,唯虫能天。全人恶天?恶人之天?而况吾天乎人乎!
译文羿精于射中微细之物而拙于使人们不称誉自己。圣人精于顺应自然而拙于人为。精于顺应自然而又善于周旋人世,只有“全人”能够这样。唯独只有虫豸能够像虫豸一样地生活,唯独只有虫豸能够禀赋于自然。“全人”厌恶自然,是厌恶人为的自然,更何况用自我的尺度来看待自然和人为呢!
原文一雀适羿,羿必得之,威也;以天下为之笼,则雀无所逃。是故汤以庖人笼伊尹,秦穆公以五羊之皮笼百里奚。是故非以其所好笼之而可得者,无有也。
译文一只小雀迎着羿飞来,羿一定会射中它,这是羿的成力;把整个天下当作雀笼,那么鸟雀没有一只能够逃脱。因此商汤用庖厨来笼络伊尹,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来笼络百里奚。所以说,不用其所好来笼络人心而可以成功的,从不曾有过。原文介者拸画,外非誉也;胥靡登高而不惧,遗死生也。夫复不而忘人,忘人,因以为天人矣。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为然。出怒不怒,则怒出于不怒矣;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矣。欲静则平气,欲神则顺心,有为也。欲当则缘于不得已,不得已之类,圣人之道。
译文砍断了脚的人不图修饰,因为已把毁誉置之度外;服役的囚徒登上高处不存恐惧,因为已经忘掉了死生。对于谦卑的言语不愿作出回报而忘掉了他人,能够忘掉他人的人,就可称作合于自然之理又忘却人道之情的“天人”。所以,敬重他却不感到欣喜,侮辱他却不会愤怒的人,只有混同予自然顺和之气的人才能够这样。发出了怒气但不是有心发怒,那么怒气也就出于不怒;有所作为但不是有心作为,那么作为也就出于无心作为。想要宁静就得平和气息,想要寂神就得顺应心志,即使有所作为也须处置适宜,事事顺应于不得已。事事不得已的做法,也就是圣人之道。
活学活用
安之若素,平凡心态
快乐来自平凡的心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快乐自己,娱乐他人。
有一天,一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许多果实,也嫉妒而死;葡萄呢?则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花草树木等植物也都是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垂头丧气,没精打采,只有细小的心安草在茂盛地生长。
国王看了看这根渺小得几乎不能再渺小,平凡得几乎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问道:“小小的心安草啊,别的植物全都枯萎了,为什么你这小草却这么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我一点也不灰心失望,因为我知道,如果国王您想要一株榕树,或者一株松柏、一些葡萄、一颗桃树、一株牵牛花、一棵紫丁香什么的,您就会叫园丁把它们种上,而我知道你希望于我的是要我做小小的心安草。”
“心安草”的生活在有些人看来是太平凡无奇了。有些聪明能干、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总是瞧不起那些平凡过日子的人。他们认为平凡的人“没出息”、“微不足道”,“活得没意思”,如果他们自己奋斗失败,无所作为,面对和常人一样平淡无奇的生活时,就会觉得生活无聊透了。因而生出了无尽的烦恼。
其实平凡中有时候也含有一些伟大的道理。或者说是因为平凡所以伟大。一位古代哲人曾说过:没有大烦恼与灾祸的日子,就是天大的幸福。而古希腊的大哲人伊壁鸠鲁说得更经典,“幸福,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
天道无为,快乐从容
对于道家来说,提倡无为,因为随顺自然是天道,也就是自然本身的规律和道理;而作为一个平常人,往往却是做尽无用之功,积劳累苦,在庄子看来这其实是违反了自然规律的。
要想有一个从容快乐的生活,适当地“无为”一下未尝不是件好事。无为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去做,而是在做与不做之间有一个平衡。所谓“张弛有度”,为着生活而拼搏是件好事,但也要有停下脚步静静欣赏生活之美的时间,否则总有一天你会连自己为什么而拼搏都忘记的。女子对追求眷说:“我太忙,没有时间来约会。”老板对员工说:“我太忙,没有时间听你的建议。”父亲对儿子说:“我太忙,没有时间陪你去游泳。”丈夫对妻子说:“我太忙,没有耐心再听你唠叨。”
工作繁忙不是借口,关键是看你值不值得。说没有时间约会的人,也许只是因为你不是她的那杯茶,她转身会同女伴去逛街;说没有时间陪儿子玩的人,却会有时间同哥们儿去钓鱼;说没耐心听老婆唠叨的人,拥着情人絮叨着自得其乐……
不是因为忙,再忙也会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只是因为眼前的对象不是值得自己在乎的。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感情的交流,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受感情支配的动物。而每个人的童年也都只有一次,不可逆转,如果因为工作忽略了孩子的成长,那么你会发现,忽然有一天他已经长大到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那个时候,即使你说:“儿子,我们一起去打球。”儿子可能会说:“对不起,我约了同学,不能陪你了。”到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当初你拒绝孩子时,他的失落。这份遗憾可以弥补吗?很难。
所以我们说,有时候不妨将工作放在一旁,抽一点时间来陪陪家人,抽一点时间来看看这个世界的美丽。人生百年,最终所需要的不过是三尺薄棺,一切的财富、地位都不可能带到死后,即使想给儿孙留下点什么,看看世间又有多少家庭能富过三代?真正要给孩子留下的,不是财富,而是心灵上的修养。一个心灵富足的人自己会创造自己的生活,属于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毕竟你所认为的好日子,在孩子看来未必就是适合的。无为一点,遵循天道一点,远离劳苦盲目的人道一点,这才是生活幸福的途径。
劳苦奔波的人道,之所以不被庄子所提倡,就是因为世俗杂务像一根绳子一样困住了人的心灵。因为绳子的牵绊,风筝再怎么飞也飞不上万里高空,烈马再怎么壮硕也得被套上马鞍,大象再怎么庞大也得被眼前小小的一根木桩给拴住……如果能斩断绳子的牵绊,牛不必失去草地,马不必失去奔驰,人不必失去生活。这就是天道无为的境界。
自欺欺人,天怒人怨
人之立身行事,要想不坠入他人圈套或陷阱的,要想独立不阿,不偏不倚,行于中道的,要想在行为上减少一些差错或偏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的,有必要强调至诚之心地的养成。养成了至诚之意,自然待人就真切,自然就能行于正道,而不至于倾跌。疏广、疏受父子,在西汉昭帝时,先后受命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疏广学识渊博,教导有方,疏受好礼恭谨,荣冠朝野。
任职五年以后,皇太子年纪也长大了,疏广对疏受说:“知足就不会受到侮辱,知止就不会有危险,功成身退,最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你我父子,功成名就,如果此时不及时抽身退去,只怕将来会后悔的,我们现在一同告老还乡,终其天年,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疏受叩头道:“听从父亲的安排!”于是二人称病求去,汉宣帝答应了,并送20斤黄金。当他们离别长安时,满朝公卿饯行于都门之外,车连数百辆,路旁围观的人叹赞道:“贤哉,二大夫!”
回到故乡以后,他们以朝廷所赐黄金,每日摆酒设宴,广请乡里父老,并经常问还剩多少黄金,督促赶快花掉。有人劝他们道:“何不买点田产屋传给子孙?”
疏广道:“我岂是老糊涂了,不顾及子孙!我想过,我们家还有薄田、茅屋,只要子孙们辛勤劳作,完全可以满足衣食之求,不会比一般人差;如今若是再多给他们添置财产,实是会使他们变坏。本来很贤明的,财产多了,便会胸无大志,本来愚昧的,财产多了更会去干坏事。而且富有的人,众人都会嫉妒。我纵使不能使于孙变得知书达理,也不愿意他们去干坏事而结怨乡亲。这些黄金本来是皇帝赏给老臣养老的,拿出来同大家共同享乐,安度晚年,不是很好吗?”
因此二人在乡里也很受人爱戴,平平安安度过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