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古代鄙薄当今,这是未能通达事理之人的观点。用豨韦氏之流的角度来观察当今的世事,谁又能不在心中引起波动?道德修养极为高尚的人方才能够混迹干世而不出现邪僻,顺随于众人之中却不会失却自己的真性。尊古卑今的见教不应学取,禀受其意也不必相互对立争辩不已。”
原文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众害生。物之有知者恃息,其不殷,非天之罪。天之穿之,日夜无降,人则顾塞其窦。胞有重阆,心有天游。室无空虚,则妇姑勃谿;心无天游,则六凿相攘。大林丘山之善于人也,亦神者不胜。
译文眼光敏锐叫做明,耳朵灵敏叫做聪,鼻子灵敏叫做膻,口感灵敏叫做甘,心灵透彻叫做智,聪明贯达叫做德。大凡道德总不希望有所壅塞,壅塞就会出现梗阻,梗阻而不能排除就会出现相互践踏,相互践踏那么各种祸害就会随之而起。物类有知觉靠的是气息,假如气息不盛,那么绝不是自然禀赋的过失。自然的真性贯穿万物,日夜不停,可是人们却反而堵塞自身的孔窍。腹腔有许多空旷之处因而能容受五脏怀藏胎儿,内心虚空便会没有拘系地顺应自然而游乐。屋里没有虚空感,婆媳之间就会争吵不休;内心不能虚空而且游心于自然,那么六种官能就会出现纷扰。森林与山丘之所以适宜于人,也是因为人们的内心促狭、心神不爽。原文德溢乎名,名溢乎暴,谋稽乎誸,知出乎争,柴生乎守,官事果乎众宜。
春雨日时,草木怒生,铫鎒于是乎始修,草木之到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译文德行的外溢是由于名声,名声的外溢是由于张扬,谋略的考究是由于危急,才智的运用是由于争斗,闭塞的出现是由于执滞,官府事务处理果决是由于顺应了民众。春雨应时而降,草木勃然而生,锄地的农具开始整修,田地里杂草锄后再生超过半数,而人们往往并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原文静然可以补病,眦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虽然,若是,劳者之务也,非佚者之所未尝过而问焉。圣人之所以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贤人所以世,圣人未尝过而问焉;君子所以駴国,贤人未尝过而问焉;小人所以合时,君子未尝过而问焉。
译文沉静可以调养病体,摩摩擦擦可以延缓衰老,宁寂安定可以止息内心的急促。虽然如此,像这样,仍是操劳的人所务必要做到的,闲逸的人却从不予以过问。圣人用来惊骇天下的办法,神人不曾过问;贤人用来惊骇时世的办法,圣人不曾过问;君子用来惊骇国人的办法,贤人不曾过问;小人用来苟合于一时的办法,君子也不曾过问。
原文演门有亲死者,以善毁爵为官师,其党人毁而死者半。尧与许由天下,许由逃之;汤与务光,务光怒之,纪他闻之,帅弟子而踆于寂水,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以踣河。译文东门口有个死了亲人的人,因为格外哀伤日渐消瘦而加官晋爵封为官师,他的同乡仿效他也消瘦毁容却死者过半。尧要禅让天下给许由,许由因而逃到箕山,商汤想把天下禅让给务光,务光大发脾气;纪他知道了这件事,率领弟子隐居在窾水一带,诸侯纷纷前往慰问,过了三年,申徒狄仰慕其名而投河自溺。
原文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译文鱼篓是用来捕鱼的,捕到鱼后就忘掉了鱼篓;兔网是用来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免网;言语是用来传告思想的,领会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语。我怎么能寻找到忘掉言语的人而跟他谈一谈呢!
活学活用
人有大志,才有成就
《庄子·外物》借任公子钓大鱼的故事,讽刺眼光短浅好发议论的浅薄之士,比喻治理世事的人必须立志才有所成就。
任公子用巨绳大钩做成钓具,以50头犍牛做钓饵,蹲在会稽山上,垂钓东海之鱼。整整一年时间,没有钓到一条。后来有一条大鱼吞了饵物,牵动大钩沉下水去,带鳍扬须,翻腾跳跃,白波如山,海水震荡,声如鬼神,惊骇千里。任公子得到这条鱼,把它剖肠破肚,加工晾干。浙江以东、苍梧以北的人,都饱饱地吃了一顿。后世浅浮之徒,只看到任公子钓到大鱼的结果,便惊诧不已,奔走相告。庄子说,真是愚昧透顶!要知道,拿着小钓竿,到小水沟里去瞎折腾,想钓到大鱼,难啊!粉饰浅见以求功名,与大道相差远了。不懂任氏钓鱼风格的人,要想经邦济世,也差得远了。
一个团队要钓得大鱼,大家必须志同道合,价值取向一致。领导发现下属或员工看不到希望,没有信心时,就要告诉他们希望之所在,拨开迷雾,让其看到路在脚下,看到清晰的目标,这样,他们的信心之火又会重新燃起。
人们对于一件很难完成的工作缺乏干劲,主要是由于潜在心理中,没有一股强烈的“达到欲望”,而当这种强烈的欲望起作用时,他本能地就会想办法促使这项工作完成。你能把大家的目标引向一致,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进行“提前暗示”,例如开会时,如果没有一个强硬的反对者,你只要轻松地说一声:“已经决定好了,大家的看法一致。”事情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决定了。
适合自己,做事首选
古人说:“把自己看太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看太低了,便不能振兴。”因此,人要有自知之明,要客观的认识自己,什么叫成功?那就是做自己最适合做的事,合适的就是最好的。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见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师父闭着眼睛,隔半天,吐出五个字:“不过一碗饭。”说完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两个人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继续留在公司。转眼五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那个人成了富翁;留在公司的那个人坐上了经理的宝座。
有一天,他们两个人不期而遇,谈起当天对师父说的“不过一碗饭”的理解时,富翁说:“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在哪里都能活下去,所以辞职了。”经理说:“我听了,就觉得师父的意思是说受气也好,受累也罢,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小计较,就成了。”
两个人又去拜见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半天,说了五个字,“不过一念间”,然后挥挥手……的确,很多事,就是一念之间,所以在决定什么事时,一定要多想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去做。
潜龙在渊,无声听雷
龙藏深海时,世人不知它的存在,飞龙在天之时,举世都会震惊于它的壮美。水静止舒缓之时,人们忽略它的力量,水浩浩荡荡之时,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这就是静与动、屈与伸、退与进的区别。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宝庆人。他在当地有“神童”之誉,13岁便中了秀才。1898年,16岁的蔡锷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当时谭嗣同为学堂总监,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维新派人士唐才常也在此授课。蔡锷与梁启超结下了持续终生的深厚师生情谊。
戊戌变法失败后,蔡锷与11名同学应梁启超所召,东渡日本。1900年秋天,唐才常领导自立军武装起义,不料事先泄密,唐才常遭死难。当蔡锷得知起义失败的消息后,放声痛哭,悲愤之中,将原名“艮寅”改为“锷”,取“砥砺锋锷,重新做起”的意思。
他到日本后入陆军成城学校,继而进入陆军士官学校,从此投笔从戎,立志“流血救国”。1904年,蔡锷毕业回国,进入军界。1911年辛亥革命时,蔡锷发动新军响应武昌起义,举行了“昆明重九起义”,并担任起义军临时总指挥,起义胜利后被推举为云南军政府都督。
袁世凯窃取政权之后,妄图称帝的野心暂时没有暴露,蔡锷对他抱有很大幻想。当时,就连梁启超也被袁世凯所蒙蔽,担任了司法总长。袁世凯对于拥有很强军事实力的蔡锷始终存有戒心,便以组阁为由,召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入京。对于袁世凯的这种阴谋,有人劝蔡锷不要进京。但是蔡锷说:“袁世凯很忌恨我,如果不去,就会更加怀疑我。怎么能因为我个人的关系,再引发战乱,致使生灵涂炭呢?你们不必担忧,我自有办法对付他。”于是毅然北上。
蔡锷到京后,袁世凯只是给蔡锷委任了一大堆虚衔之职,而在暗中对其严加监视。为了打消袁世凯的顾忌,蔡锷做出种种假象迷惑袁世凯。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浪荡之徒,打麻将、吃花酒、逛妓院,与云吉班的妓女小凤仙整日厮混。
不久,袁世凯称帝,内外百官纷纷上劝进表章,简直是如火如荼。蔡锷原本是醉心共和、缔造共和的人,一旦要违背自己的信仰,也要加入到劝进者的行列,内心非常痛苦。但是他表面上不动声色,不仅也上劝进表,而且通电云南,让自己的部下也拥戴帝制。他还和那些鼓吹帝制最积极的分子成天周旋,甚至帮助这些人筹备登基大典。至此袁世凯才减少了对他的防备。但袁世凯为了保险,还用钱收买蔡锷,给他所兼督办的经界局提供了600万的经费。蔡锷悄悄将这些钱汇到云南,作为日后大举的经费。
蔡锷家在棉花胡同,妻子、母亲都在身边,对他逃出北京十分不利。在侠肝义胆的小凤仙的建议下,他在北京广置良园美宅,以表示自己再也不想到别处去。而且他有意利用和小凤仙的关系,制造家庭不和的舆论,经常公开和妻子吵架,甚至去法庭要求离婚。妻子趁势带着母亲回了湖南。袁世凯得知情况,就对亲信说:“我以前把蔡锷看成是英雄,照现在看,也不过是斗筲之器罢了,刚一富贵,就忘了恩爱夫妻之情,他的志向已经到顶了,从今以后我可以不必担心,高枕而卧了。”于是便将监视蔡锷的密探全部撤掉。
蔡锷眼见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便开始实施逃离北京的行动。1915年11月11日,蔡锷突然从监视他的密探眼中消失了!蔡锷成功潜逃的经过神秘离奇、扣人心弦,以致产生多种传说。不管过程如何,蔡锷于1915年11月11日顺利逃出北京则是确切无疑的。
蔡锷到天津后不久便乘运煤船东渡日本,经上海、香港,越南河内,沿途躲过数次暗杀,历尽艰险,于12月19日返回了自己的大本营云南。当袁世凯得知消息后,不由得仰天长叹:“我一生骗人,不料竟被蔡松坡骗过了!”
就在蔡锷到达云南当天,袁世凯下令成立登基大典筹备处,25日,云南成立军政府,正式宣布独立。1916年1月1日,袁世凯登基,蔡锷亲率第一军主力入川作战,战绩辉煌。在梁启超的积极周旋下,各省纷纷树旗倒袁。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蔡锷将军摧毁了袁世凯的帝制梦,再造共和,居功甚伟!而他能屈能伸,以柔克刚,迷惑袁世凯最终从密探的控制中脱身的经历,更是令人惊叹。
道家倡导做人要学水的品性,而蔡锷将军无疑是深得水的特质,他能像深渊一样深沉,又能像飞龙在天一样震惊天下,正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典范。